生物与环境 专题综合复习卷(二)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湘江水,发现有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可以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 是生物的依据的一项是( )。www-2-1-cnjy-com
A.有细胞结构 B.呈球形 C.呈绿色 D.体积微小
2.自然界因为有了生物而充满生机,下列不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生物的生活都需要营养
C.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枳”之说,造成上述植物分布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A.温度和水分 B.光和温度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4.几十年前,欧洲的一种百灵鸟被引进美洲,这种鸟的生活习性与当地的草地百灵鸟相似,后来发 现草地百M鸟绝迹了。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做( )。21教育网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共生
5.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前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2-1-c-n-j-y
A.合作 B.寄生 C.捕食 D.竞争
6.狼狗常把排尿点作为与同种其他个体交流情报的“气味标记站”,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
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 C.种间斗争 D.种间互助
7.下图是两棵植物,你认为A植物的生长环境应该是( )。
A.干旱地区 B.湿润地区 C.寒冷地区 D.温暖地区
8.神农架生长着一种小野菊,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被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而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了( )。【出处:21教育名师】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9.蜣螂能改良草原的土壤环境、绿色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森林能净化空气、蚯蚓能改良土壤、光合作用能使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恒定等,这些都可以说明( )。
A.生物能适应一切环境 B.生物不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10.大力进行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环境的原因是( )。
①蒸腾作用旺盛,使大气湿度增加 ②光合作用旺盛,调节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③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水量增多 ④可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⑤为更多野生动物提供柄息地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④⑤
11.下列环境中不能捕捉鼠妇的是( )。
A.草坪的石头堆里 B.庭院的菊花盆下
C.墙角的草丛中 D.学校的篮球场上
12.海阳市出产的小櫻桃因其甘甜可口深受市民喜爱,然而今年春天的一场低温霜冻却造成小樱桃大面积减产,这说明( )。www.21-cn-jy.com
A.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B.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D.生物能够改变环境
13.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非洲有一种鸟,停息在树枝上,头酷似花蕊,翅像美丽的花瓣。这都有利于捕食和御敌,这体现了( )。21·世纪*教育网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依赖环境
C.环境改变生物 D.生物改变环境
14.下列动物的体色属于保护色的是( )。
①变色龙随环境变化而改变体色 ②鲫鱼背部为灰黑色,腹部为白色 ③眼镜蛇的颈部竖立 时,显露出眼镜状的斑纹 ④蟒的体表所具有的暗淡相间的斑纹 21*cnjy*com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5.2007年6月,呼伦贝尔市政府举办了一次“汽车拉力赛”,近2000km的赛程大多在草原腹地进行,汽车赛后草场“伤痕累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你对这项赛事的评价是( )。【来源:21cnj*y.co*m】
A.促进了当地的对外开放 B.提高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知名度
C.增加了呼伦贝尔市的经济效益 D.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环境
16.下列实例不是生物对环境适应的一项是( )。
A.生长在沙漠中的骆驼刺有发达的根
B.河道中圆滑的鹅卵石不易被水冲走
C.寒冷地区生活的动物有肥厚的皮下脂肪
D.生长在达圾城风区的旗形树
17.有资料介绍,我国三峡工程利用长江的水力发出的电能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生产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版权所有:21教育】
八.白色污染 B.温室效应 C.洪水的形成 D.水土流失
18.很多成语蕴含着生物学原理。下列成语中,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19.树木具有很强的降尘能力,树木能够降尘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枝叶茂盛,能降低风速,使大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降落到地面
B.植物的叶表面粗糙,而且多生有茸毛
C.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
D.叶表面生有大量的气孔
20.下列叙述与可持续发展观点相悼的—项是( )。
A.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矛盾时,首先保护当代人的利益
B.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C.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D.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保护环境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5分)小明用1个1 000 mL无色玻璃瓶、1个软木塞、石蜡、4株水生植物、2条小鱼、4只田螺、放置几天的自来水、沙砾等材料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妙在小鱼、田螺、水生植物都能生活相当长的时间。请回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这个广口瓶应放在 的地方。
(2)在广口瓶生态系统中哪些是生物因素,哪些是非生物因素?
(3)若没有水生植物,小鱼、田螺能在密封的瓶子中单独生存吗,为什么?
22.(12分)对分布在甲、乙、丙三个地区的某种哺乳动物的测量结果(单位:mm)如下表。
甲地区
乙地区
丙地区
体长
395
460
540
耳长
125
108
90
尾长
115
90
80
如果上述测量数据来自于安徽的黄山、吉林的长白山、广西的桂林,则根据测量结果可以 推测:
(1)丙地区为 。
(2)对该种动物外部形态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素为 。
(3)该动物具有与外界环境相似的体色,虽然可以有效地逃避猛禽的捕食,但难于躲避嗅觉灵敏的猛兽的袭击。这种现象反映了 。
23.(18分)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
(1) 比较甲、乙、丙可知,它们具有相同的非生物因素 。比较甲、乙、丙可知,小鱼的存活时间与哪些实验条件有关? 。21cnjy.com
(2) 比较甲、乙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主要作用是 。
(3) 丁装置中,小鱼存活时间比甲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 。
(4) 通过 两个锥形瓶实验的比较,可以说明水藻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5)如果将乙瓶和丙瓶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请你提出一个与此相关的探究问题:
?
24. (15分)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某学习小组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以氧气释放量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氧气释放量越多,光合作用强度越大):
(1)该学习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
(2)请在右面坐标系中画出氧气释放量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
(3)从表中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4)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还有很多,请你选择其中一 种因素进行探究,写出简单的实验设计思路。
参考答案
1. A 2. A 3. B 4. A 5. A 6. B 7. A 8. B 9. C 10. D 11. D 12. C 13. A 14. B 15. D 16. B 17. B 18. B 19. D 20.A21·cn·jy·com
21.(1)有阳光(2)生物因素:小鱼、田螺、水生植物及一些微生物分解者;非生物因素:自来水、沙砾、阳 光、温度。⑶不能,会因为缺乏氧气和食物而死亡。2·1·c·n·j·y
22.(1)吉林长白山(2)温度(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具有相对性
提示:生物休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结构与环境相适应。根据所提供的“耳长”数据可以判断其生存环境气温的高低,耳长、尾长较短的个体有利于减少热量散失,能够适应寒冷环境。
23.(1)阳光、空气、水、温度水藻、河泥(2)为小鱼提供氧气(3)水藻呼吸消耗了氧(4)丙、丁(5)河泥对小鱼的生活有影响吗【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4. (1)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是否有影响 (2)如下图
(3)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植物光合作州越强
(4)答案只要含有一个探究因素(如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叶片大小等),而且设置成对照实验,就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