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1-13 18:5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阿巴亚湖位于埃塞俄比亚西南部,东非大裂谷内,面积1250km2,湖泊周边局地环流有时较为显著,对小气候有明显调节作用。下图为“阿巴亚湖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某月阿巴亚湖附近盛行较强西南风,则该月可能为(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在背景风较弱的时段,午后气象站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3.阿巴亚湖对周边增温效果较明显的时间是( )
A.晴朗的白天 B.晴朗的夜晚 C.多云的白天 D.多云的夜晚
南昌市(北纬28° 29°)王先生的家在一楼,南北楼间距为30m。一年中有一段时间阳台完全没有阳光照射,正午阳光直到1月16日才能照射进来。同位于南昌市的李先生家的顶楼阳台虽然没有这种烦恼,但为了更好采光,李先生的伸缩式晾衣架的高度(即绳索的长度)随季节的更替而要经常调整。读阳台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王先生家南楼的楼高大约为( )
A.50m B.45m C.30m D.60m
5.与北京同等情况相比,李先生家悬挂晾衣竿的绳索长度( )
A.冬季长,夏季短 B.冬季长,夏季长
C.冬季短,夏季长 D.冬季短,夏季短
读我国西部某区域水系图。
6.两河流流经地区的最可能的是( )
A.有褶皱无断层 B.有断层无褶皱
C.无断层无褶皱 D.有断层有褶皱
7.计划从图中的M到N修建一条公路,假设所经河流的水文和地质状况都相同。四个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当海轮途经图中P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线表示晨昏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 )
A.15°N,135°E B.23°26′N,0°
C.15°S,135°W D.23°26′S,180°
9.下列现象发生时间与海轮途经P点的日期相近的是( )
A.江淮平原地区正播种冬小麦 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季节
C.塔里木河一年中流量最大 D.天津市一年中昼长最短
樟木口岸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中尼边境樟木镇,是西藏唯一的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拥有外贸、边贸公司20余家,日流动人口平均1000人左右,年商品交易额已突破2亿元,对内辐射西藏及相邻省区,对外辐射尼泊尔及毗邻国家和地区。下图为中尼边境交通图。据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0.樟木口岸区道路弯曲,主要的原因是
A.贯穿商业网点 B.气候 C.河流 D.地形
11.左图中数据212,最可能是
A.聂拉木到定日的路程(km) B.无霜期(天)
C.年降水量(mm) D.相对高度(m)
12.关于樟木今后发展的方向,合理可行的是
A.发挥传统农牧混合的优势,打造西藏农产出口之都
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国内制造业优势,向尼泊尔出口工业制成品
C.在边境“友谊桥”附近,兴建贸易公司总部,方便掌握市场动态
D.加强城镇建设,建设高层建筑,集约用地
如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洞庭湖补给长江的时段是( )
①乙之前 ②乙→丙 ③丙→丁 ④丁之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同样一次洪水过程,洞庭湖入湖径流( )
A.高峰值提前 B.高峰值增大 C.总量变大 D.高峰值减小
下图示意福建南安(118°E,24.5°N)一处传统民居结构,甲、乙表示正午太阳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一年中,正午太阳如甲所示照射到盆景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约为( )
A.20.5°N B.20.5°S C.2.5°N D.2.5°S
16.正午太阳从甲逐渐向乙移动期间( )
A.地球公转速度变快 B.当地日出时间逐渐推迟
C.当地日出日落方位逐渐北移 D.地中海气候区降水逐渐减少
二、综合题
17.读图.完成下列问颢。
(1)图中哪些区域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为什么
(2)分析海陆分布与地形对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影响。
(3)简述该区域第四纪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4)你认为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哪里 判断依据是什么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是悬浮在空中的水滴或冰晶混合组成的飘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当上升气流无法顶托这些水滴或冰晶时,它们会从云底掉落下来,形成雨滴;落下来的这些降水粒子在接触到云外大气的那一刻,就会开始蒸发或者升华。
雨幡(降水线迹)是指一些云层的降雨在落向地面的途中,没落地就在空中蒸发了,在云层底部形成丝缕状悬垂物,形如旗帜或幕布的现象。雨幡也可能伴随一种具有破坏性的灾害天气现象——下击暴流,引发狂风、沙尘暴等灾害。图为下击暴流剖面示意图。
(1)推测雨幡形成的条件。
(2)推断青藏、西北等地成为我国夏季雨幡观赏胜地的原因。
(3)利用蒸发吸热原理说明下击暴流的形成过程。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非阴影部分表示昼半球。
(1)比较甲、乙、丙三地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大小。
(2)计算该日乙、丙两地日出时间(地方时)和昼长。
(3)为了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该日丙地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板的坡度角α应当调节为 。
(4)该日南京竖直旗杆顶端的日影轨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区域图。图中乙半岛在第四纪冰期曾是北美大陆三大冰川中心之一。图中甲海域附近有世界著名渔场。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乙所在半岛的面积最接近 (A.240万平方千米;B.140万平方千米;C.65万平方千米)。分析图示地区湖泊和峡湾的成因。
(2)概括图示地区的水系分布特点,并说明成因。
(3)说明图示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并简述理由。
(4)分析甲海域渔场冬季渔业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C B D B C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B D D B C
17.(1)66.5°N及其以北地区。原因:黄赤交角为23.5°,地球公转导致昼夜交替消失.
(2)甲地: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小 西临大西洋,盛行西风,山脉走向与海岸线平行,迎风坡,暖流经过。乙地:温带大陆性性气候,降水相对少,集中在夏季,气温年较差大 背风坡,海域面积小,海洋水汽少。
(3)外力作用: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西部海岸曲折,多峡湾;湖泊广布,东部形成冰湖群;河流平行状排列,湖泊多位于河流中上游。
(4)主要分布在波的尼亚湾沿岸地区。理由:主要城市分布在海湾沿岸地区;铁路和公路环绕海湾分布;众多河流的下游,地形平坦。
18.(1)空气干燥;降水粒子量少;雨滴下落的相对高度大。
(2)这些地方远离海洋,夏季蒸发旺盛,空气干燥,雨幡发生频率高;地形开阔,便于观赏雨幡;大气透明度高,雨幡观赏效果好。
(3)在干燥环境下,云下降水蒸发的速率快,吸热降温;冷空气的密度比周围空气大,从而形成强烈的下冲气流;下冲气流在近地面产生吹向四面八方的强风。
19.(1)甲、乙、丙角速度相等,线速度丙大于甲大于乙。
(2)日出时间:乙地8时,丙地6时。昼长:乙地8小时,丙地12小时。
(3)23.5°/23°26′
(4)A
20.(1)B都是冰川刨蚀的结果,冰蚀湖是冰川在下垫面较软的地方刨出的坑,冰川融化后,形成了众多的湖;峡湾是冰川沿山体边缘垂直运动而刨蚀出来的一道道深谷。
(2)河流从中部流向四周(或呈放射状)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3)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湖泊水
该地夏季降水较多,冬季有积雪,湖泊广布,因此主要补给水源为降水和积雪融水,还有湖泊补给。
(4)纬度较高,(气温低)气候寒冷;水温低,港口易封冻;受西风影响,海面风浪大;(多气旋活动,)多阴雨天气;靠近格陵兰岛,冬季多浮冰;寒暖流交汇,多海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