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等3地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等3地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1-13 18:22:33

文档简介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等3地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2025高三上·前锋开学考)“后街经济”是指利用商业中心内部或周边的支路、沿街小巷开展商业活动,通过打造以特色商品和品牌为引领,集聚餐饮、零售及休闲娱乐服务等特色商业街区,协同主街形成互补发展格局的经济发展模式。渝中区是重庆市商业核心区,街巷密度高、空间形态多样,后街经济发达。下图示意重庆市渝中区后街经济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主街相比,后街(  )
A.多大型商场
B.满足公众的普遍性需求
C.停车便利
D.入驻主体多为个性化的独立小店
2.渝中区发展后街经济可能面临的主要难题是(  )
A.城市规模小,交通不便 B.街巷密度高,进出不够方便
C.品牌知名度高 D.人口数量少
(2025高三上·前锋开学考)在我国,许多“数字经济+硬科技”企业如深度求索(DeepSeek,AI大模型)、宇树科技(四足机器人)、游戏科学(动漫文化)等均诞生在浙江杭州。2025年1月,中国公司发布的开源推理大模型DeepSeek(如图)在性能上表现出色,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与ChatGPT等国外模型相近的性能表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众多“数字经济+硬科技”企业集聚杭州,主要得益于当地(  )
①丰富的自然资源②雄厚的科研实力
③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④优惠的产业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DeepSeek模型以低成本实现高性能,对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启发是(  )
A.加强技术自主创新 B.追求成本极致压缩
C.减少人才需求数量 D.培养短期逐利思维
(2025高三上·前锋开学考)华南前汛期是指我国华南地区4-6月间出现的多雨时期,其影响区域包括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以及海南省。下图示意1961-2021年华南前汛期开始日期统计图(图中横线表示前汛期开始的平均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从材料可知,今年(2021年)华南地区入汛的时间(  )
A.较早 B.较迟 C.正常 D.不确定
6.华南前汛期开始的日期年际波动大,与此相关的是(  )
A.太阳直射点移动 B.全球气候变暖
C.热带气旋的数量 D.夏季风的强弱
7.1963年华南前汛期开始于5月31日,与此相关的是(  )
A.太阳直射点南移 B.台风登陆个数偏多
C.冷空气势力偏弱 D.暖湿气流势力偏弱
(2025高三上·前锋开学考)传统观点的厄尔尼诺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厄尔尼诺对各地的气候具有复杂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家根据海温异常中心的位置,将厄尔尼诺分为东部型和中部型,传统观点的厄尔尼诺特指东部型,中部型厄尔尼诺的海温异常中心位于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与东部型厄尔尼诺相比,中部型厄尔尼诺可能出现的特有现象是(  )
A.秘鲁沿海降水减少 B.印度尼西亚持续干旱
C.我国季风区南涝北旱 D.澳大利亚林火加剧
9.中部型厄尔尼诺被关注较晚,主要因为(  )
A.气候变化影响程度较小 B.海温异常中心远离大陆
C.海温异常中心范围较小 D.气候变化影响区域有限
10.温度异常图的制作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遥感
C.地理信息系统 D.虚拟现实
(2025高三上·前锋开学考)橡胶草(下图)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均平贴地面生长,主要生长在高度盐碱化的土壤中。橡胶草根部可合成优质的天然橡胶,目前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提高天然橡胶产量的经济作物之一。新疆是我国橡胶草的主产区,部分地区已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种植。完成下面小题。
11.橡胶草叶片平贴地面生长,有利于(  )
A.避免风沙掩埋 B.增加受光面积
C.获取更多水分 D.抵御低温冻害
12.新疆种植橡胶草可使当地自然环境(  )
A.供给服务功能减弱 B.调节服务功能减弱
C.文化服务功能增强 D.支撑服务功能增强
13.在新疆发展橡胶草产业有利于保障我国资源安全,主要体现为保障(  )
①水资源安全 ②生物资源安全
③土地资源安全 ④气候资源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5高三上·前锋开学考)西班牙是欧洲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法国和西班牙都是欧盟重要的果蔬生产国,有着欧洲“菜篮子”之称。2023年1月,西班牙受持续干旱影响,农产品出现大量减产。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相对法国,西班牙果蔬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地势更低平 B.雨水更丰富 C.光热更充足 D.交通更便利
15.西班牙比法国的果蔬价格更低,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
A.交通成本低 B.产品的品质高
C.关税成本低 D.劳动力成本低
16.造成西班牙此次持续干旱的原因主要是(  )
A.副热带高压势力强 B.盛行西风势力减弱
C.东北信风势力更弱 D.东南信风势力更强
17.(2025高三上·前锋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京津冀地区略图。下表为图中各行政区域光伏发电适宜度评价表,值越大,越适宜光伏发电。
行政区 北京 天津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适宜度 2 2 1 4 7 8 9 10 6 5 1 1 1
材料二 2021年京津冀地区煤炭消费占该地区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为响应碳减排,京津冀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
(1)从地形角度,说出甲地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多的原因。
(2)说出京津冀地区光伏发电适宜度的空间分布趋势。与①市相比,分析⑥市更适宜大规模光伏发电的原因。
18.(2025高三上·前锋开学考)阅读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5年7月16日,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开幕,设置了先进制造链、清洁能源链、智能汽车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绿色农业链6大链条和供应链服务展区。聚焦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以展览展示为主体,还将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洽谈推介、研讨交流、成果发布等配套活动。供应链包括源头生产、产品加工、货物运输到最终消费的全链条分工与协作。
(1)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北京举办链博会的有利条件。
(2)简述链博会给举办城市带来的益处。
(3)设计一条从“田园”到“餐桌”的绿色农业供应链。
19.(2025高三上·前锋开学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宁蒙河段由宁夏段(下河沿-石嘴山)和内蒙古段(石嘴山-头道拐)两部分组成,泥沙淤积严重、洪涝灾害频发。上游多个大型水利工程的建成,改变了宁蒙河段来水来沙特点,冲淤量(河段冲淤量是输入沙量与输出沙量的差值)和排洪能力发生明显变化,出现河道萎缩现象。加上凌汛影响,宁夏段水患严重。现计划在宁蒙河段起始段建大柳树水利枢纽综合调控宁蒙河段。下图为不同时期宁蒙河段汛期日流量过程变化示意图。
(1)简析黄河上游大型水利工程的运行对宁蒙河段水量的影响。
(2)分析冲淤量变大对宁蒙河段河道形态及凌汛的影响。
(3)说明大柳树水利枢纽对防治宁蒙河段水患的积极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B
【知识点】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1)城市商业空间的差异化布局:城市商业空间中,后街与主街形成互补发展格局,后街入驻主体多为个性化的独立小店,以特色商品、餐饮、休闲娱乐等业态为主,与主街的大型商场、满足普遍性需求的商业形态形(2)城市空间形态对商业发展的影响:街巷密度高的城市区域,在发展后街经济时可能面临进出不够方便的难题,这反映了城市空间形态会影响商业活动的可达性与运营效率,体现了城市空间结构与经济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
1.A.主街通常集聚大型商场, 后街位于支路、小巷, 空间有限, 难以容纳大型商场, A选项错误;
B.主街的大型商业体满足公众普遍性消费需求, 后街以特色商品、个性化服务为主, 满足的是差异化需求, B选项错误;
C.后街位于街巷支路, 空间狭窄, 停车条件差, 并不便利, C选项错误;
D.后街经济以特色商业为核心, 入驻主体多为具有个性化风格的独立小店, 符合“特色商品和品牌引领”的发展模式, 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2.A.渝中区是重庆市商业核心区, 城市规模并不小;且作为核心区, 对外交通较为便利, 该选项不符合实际, A选项错误;
B.渝中区街巷密度高, 后街多位于支路小巷, 空间狭窄, 通行效率较低, 进出不够方便, 这是发展后街经济面临的主要难题, B选项正确;
C.品牌知名度高是发展后街经济的优势(利于吸引客流), 而非难题, C选项错误;
D.渝中区是商业核心区, 人口集聚度高, 数量并不少, 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3.D
4.A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点评】(1)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区位条件:数字经济、硬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主要依赖雄厚的科研实力、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和优惠的产业政策,这些社会经济因素共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在特定区域集聚,体现了科技、基础设施与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关键影响。(2)技术自主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意义:技术自主创新是产业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如人工智能产业通过自主创新,可实现低成本与高性能的协同发展,突破技术壁垒并降低对外部技术的依赖,进而增强产业的市场优势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说明加强技术自主创新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3.①丰富的自然资源,“数字经济+硬科技”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对自然资源依赖极小,①错误;
②雄厚的科研实力,杭州高校与科研机构集聚,科研实力雄厚,利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②正确;
③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发展需依托完善的数字基建,杭州在该领域布局完善,③正确;
④优惠的产业政策,均是“数字经济+硬科技”企业集聚杭州的关键优势,④正确;
故答案为:D
4.A.加强技术自主创新:DeepSeek通过自主技术创新,以较低成本实现高性能,体现了技术自主创新的核心作用,对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启发是加强技术自主创新,A选项正确;
B.追求成本极致压缩:其低成本是技术创新带来的效率提升,而非单纯压缩成本,过度追求成本压缩不利于技术长期发展,B选项错误;
C.减少人才需求数量:人工智能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对人才需求大,“减少人才需求”不符合产业发展逻辑,C选项错误;
D.培养短期逐利思维:高新技术产业需长期研发投入,短期逐利会阻碍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5.B
6.D
7.D
【知识点】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世界的气温与降水
【解析】【点评】(1)夏季风强弱与华南前汛期开始时间的关联:华南前汛期开始时间的年际波动主要受夏季风强弱影响,夏季风势力的变化会导致雨带推移速度改变,进而使前汛期开始日期出现明显波动,反映了季风环流对区域雨季(汛期)时间的调控作用。(2)冷暖空气势力对比对华南前汛期的影响:华南前汛期的形成依赖于冷暖空气的交汇,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的势力对比直接影响交汇时间,若暖湿气流势力偏弱,会导致前汛期开始时间延后,体现了气团势力差异对降水(汛期)时间的关键作用。
(3)气候统计分析在汛期异常判断中的应用:通过对多年华南前汛期开始时间的统计分析,可判断特定年份入汛时间是较早、较迟还是处于正常范围,这基于气候的年际变化规律,体现了气候统计方法在识别区域天气气候异常中的应用价值。
5.A.从统计图可知,2021年入汛时间晚于平均时间,并非较早,A选项错误;
B.对比图中平均时间(横线),2021年入汛时间明显偏晚,B选项正确;
C.2021年入汛时间与平均时间差异明显,不属于正常,C选项错误;
D.图中可明确判断2021年入汛时间偏晚,并非不确定,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6.A.太阳直射点移动:太阳直射点移动是规律性季节变化,不会导致年际波动大,A选项错误;
B.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是长期趋势,对前汛期开始日期的年际波动直接影响小,B选项错误;
C.热带气旋的数量:华南前汛期以锋面雨为主,热带气旋对其开始时间波动影响小,C选项错误;
D.夏季风的强弱:夏季风强弱年际变化大,使冷暖空气交汇时间不稳定,导致前汛期开始日期年际波动大,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7.A.太阳直射点南移:5月31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趋近北回归线),并非南移,A选项错误;
B.台风登陆个数偏多:华南前汛期为锋面雨,台风对其入汛时间影响小,B选项错误;
C.冷空气势力偏弱:冷空气偏弱会使暖湿气流易推进,入汛应较早,与1963年入汛晚的情况矛盾,C选项错误;
D.暖湿气流势力偏弱:暖湿气流偏弱,与冷空气交汇时间晚,导致入汛时间推迟至5月31日,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8.A
9.B
10.C
【知识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点评】(1)厄尔尼诺类型与区域气候影响的差异:厄尔尼诺因海温异常中心位置不同分为东部型和中部型,二者对区域气候影响存在差异,如中部型厄尔尼诺可能导致秘鲁沿海降水减少,体现了海温异常中心位置对气候影响的空间差异性,反映出海气相互作用的复杂性。(2)厄尔尼诺现象的空间分布与认知时间的关联:中部型厄尔尼诺因海温异常中心位于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远离大陆,导致其被关注较晚,说明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会影响人类对其的认知进程。
(3)地理信息系统在气候数据可视化中的应用:温度异常图的制作主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通过对海温数据的处理、分析和空间可视化,直观呈现海温异常的分布情况,体现了 GIS 在地理数据处理与气候分析中的关键作用。
8.A.东部型厄尔尼诺时,东太平洋显著升温,秘鲁沿海上升流大幅减弱,对流增强,降水增多;中部型厄尔尼诺海温异常中心位于赤道中太平洋,东太平洋升温相对较弱,秘鲁沿海上升流仍有一定强度,降水减少,此为中部型特有现象,A选项正确;
B.东部型和中部型厄尔尼诺均会导致印度尼西亚气流下沉,降水减少,并非中部型特有,B选项错误;
C.此为东部型厄尔尼诺对我国的典型影响,中部型厄尔尼诺对我国气候影响模式不同,C选项错误;
D.两种类型的厄尔尼诺均会使澳大利亚气候干旱,林火风险增加,并非中部型特有,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9.A.中部型厄尔尼诺对全球气候仍有显著影响,并非影响程度小,A选项错误;
B.海中部型厄尔尼诺的海温异常中心位于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远离大陆,早期观测和研究难度大,因此被关注较晚,B选项正确;
C.从图中温度异常等值线分布可知,其异常中心范围并不小,C选项错误;
D.中部型厄尔尼诺的气候影响区域同样较广泛,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10.A.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与温度异常图制作无关,A选项错误;
B.遥感技术可获取海温原始数据,但制作温度异常图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制图,遥感不具备此功能,B选项错误;
C.地理信息系统(GIS)可对海温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生成温度异常等值线图,是制作该图的主要技术,C选项正确;
D.用于模拟虚拟环境,与温度异常图制作无关,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1.B
12.D
13.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及其可持续利用;资源安全的含义、意义及维护措施
【解析】【点评】(1)植物形态对光照资源的适应性利用:部分植物通过叶片贴地生长的形态,可增加受光面积,更充分地捕获光照资源,优化光合作用效率,体现了生物形态结构对光照环境的适应性,是植物在长期演化中形成的生态策略。(2)生态系统支撑服务功能的人为强化:在盐碱化等特殊土壤中种植适生植物,可通过植物生长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养分循环,增强生态系统的支撑服务功能,为后续生态服务和人类活动提供保障,反映了人为干预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积极影响。
(3)生物与土地资源安全的协同保障:发展特色生物产业,既能通过优质生物资源的规模化生产保障生物资源安全,又能利用盐碱化等闲置土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生物资源与土地资源安全的协同保障,体现了产业发展与资源安全的联动性。
11.A.橡胶草叶片平贴地面,反而更易被风沙掩埋,无法避免风沙掩埋,A选项错误;
B.叶片平贴地面能最大化接受光照,增加受光面积,利于光合作用,B选项正确;
C.水分主要通过根系吸收,叶片平贴地面与获取更多水分无直接关联,C选项错误;
D.抵御低温冻害需依赖植物的保温结构或生理适应,叶片平贴地面对此作用甚微,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12.A.橡胶草可提供天然橡胶,属于供给服务,种植后供给服务功能增强,而非减弱,A选项错误;
B.橡胶草种植利于水土保持、改善局部气候,调节服务功能应增强,而非减弱,B选项错误;
C.文化服务侧重精神审美,橡胶草种植对文化服务功能增强不明显,C选项错误;
D.橡胶草生长于盐碱化土壤,种植后可改良土壤,增强生态系统支撑服务功能,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3.①水资源安全:新疆干旱,种植橡胶草可能消耗水资源,对水资源安全保障作用小,①错误;②生物资源安全:橡胶草可合成天然橡胶,发展其产业能保障天然橡胶这一生物资源的供给,②正确;
③土地资源安全:橡胶草种植于盐碱化土壤,利于改良盐碱地,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土地资源安全,③正确;
④气候资源安全:橡胶草种植对气候资源安全(如气候稳定性)保障作用不明显,④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4.C
15.D
16.B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1)纬度对农业光热资源的影响:纬度较低的地区,太阳高度角较大,光热资源更充足,利于果蔬等农作物光合作用和生长,在农业生产中具备光热区位优势,影响农作物种植类型与产量。(2)劳动力成本与农产品价格的关联: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劳动力成本不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农产品生产的劳动力投入成本少,进而使农产品价格更具优势,体现了劳动力成本这一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产品价格的关键影响。
(3)盛行西风与区域干旱的关系:欧洲西部气候受盛行西风调控,盛行西风势力减弱时,大西洋水汽输送减少,区域降水不足,易引发持续干旱,反映了大气环流对区域气候的重要影响。
14.A.法国北部平原面积广阔,地势更平,西班牙地形多山地,地势并非更低平,A选项错误;B.西班牙以地中海气候为主,法国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西班牙雨水不如法国丰富,B选项错误;
C.西班牙纬度更低,且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热充足,相比法国光热条件更优,利于果蔬生长,C选项正确;
D.法国位于欧洲西部交通枢纽位置,交通更便利,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15.A.法国交通网络更发达,交通成本更低,A选项错误;
B.产品品质高通常会提升价格,而非降低,B选项错误;
C.两国同属欧盟,关税成本差异小,C选项错误;
D.西班牙经济发展水平较法国低,劳动力成本低,果蔬生产成本低,因此价格更低,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6.A.西班牙纬度较高,副热带高压对其影响较弱,A选项错误;
B.西班牙受盛行西风影响带来降水,盛行西风势力减弱时,降水减少,易引发干旱,B选项正确;
C.东北信风主要影响低纬度区域,对西班牙影响极小,C选项错误;
D.东南信风影响南半球,与西班牙无关,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17.【答案】(1)地势较高,白昼时间较长;东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降水少,晴天多。
(2)趋势:自西北向东南递减。原因:多山地,可利用土地面积广;年太阳总辐射量大;靠近北京、天津,输电距离短。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分析】(1)从地形对日照时间和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两个维度分析:甲地地势较高,根据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势高的区域白昼时间较长,太阳辐射接收时间更久。甲地东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使该区域降水减少、晴天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量因此较多。(2)结合表格中各行政区的适宜度数值,从西北向东南呈现自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⑥市更适宜大规模光伏发电的原因:从土地资源、太阳辐射强度、输电距离三个角度分析:⑥市所在区域多山地,可利用土地面积广,为大规模布局光伏电站提供了空间条件。⑥市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大,光伏发电效率更高。⑥市靠近北京、天津等电力消费市场,输电距离短,利于电力的输送与消纳,降低输电成本。故答案为:(1)地势较高,白昼时间较长;东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降水少,晴天多;(2)趋势:自西北向东南递减。原因:多山地,可利用土地面积广;年太阳总辐射量大;靠近北京、天津,输电距离短;
【点评】(1)地形对太阳总辐射量的影响:地势较高的区域白昼时间较长,若东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会减少降水、增加晴天日数,从而使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多,体现了地形在太阳辐射空间分布中的调控作用。
(2)区域大规模发展光伏发电的优势条件:某区域若多山地则可利用土地面积广,年太阳总辐射量大则光伏资源丰富,且靠近电力消费市场可缩短输电距离,这些条件共同支撑其更适宜大规模发展光伏发电,体现了资源、土地、区位对光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综合作用。
(1)甲地位于西北山区,地势较高,白昼时间较长;东侧山地阻挡来自于海洋的水汽,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多晴天,太阳辐射较多。
(2)据图中表格显示适宜度偏高的是③④⑤⑥区域,而这些地区在图示中的西北方位,相对而言东南方位适宜度偏小,故适宜度的分布趋势是自西北向东南递减;⑥多山地,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较丰富,且地价更便宜,位于山区,地势较高,太阳辐射较丰富,该市毗邻京津负荷中心,电网基础设施完善,电力输送损耗小,运距较近。
18.【答案】(1)北京作为首都,是国际交往核心城市,拥有众多大使馆和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便于吸引全球供应链企业参展;北京是综合交通枢纽,拥有首都国际机场、大兴机场等航空枢纽,高铁网络辐射全国,高速公路通达性强,利于国际展商的物资运输和人员往来;地处环渤海经济圈核心,周边制造业基地(如天津、河北)和科技创新资源(如中关村)集聚,能为链博会提供产业链支撑。
(2)带动会展业、酒店、餐饮、物流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经济收入,创造就业机会;吸引全球先进技术(如清洁能源、智能汽车技术)展示与合作,推动本地企业融入高端供应链网络,促进产业升级;强化北京“国际创新中心”的城市品牌形象,增强国际投资吸引力和城市竞争力。
(3)生产端(源头生产):种植抗病虫害品种,减少药剂依赖;推广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禁用高毒化学农药;采用生态农业模式:稻鸭共作、果园生草覆盖、轮作休耕;滴灌系统等节水措施;畜禽粪污沼气化(供能+有机肥还田);秸秆粉碎还田,提升土壤碳汇。
加工端(产品加工):采用创新技术保留营养;延长果蔬保鲜期;废渣循环利用;采用可降解包装材料。
物流端(货物运输):优化运输路径(利用北斗导航);使用清洁能源交通工具运输;使用可降解包装材料;包装回收;应用智能仓储技术(节能、保鲜,减少农产品损耗)。
【知识点】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区域协调发展
【解析】【分析】(1)从国际交往区位、交通枢纽区位、区域经济圈产业协作三个维度,结合高中地理 “区域联系与城市功能” 知识点分析:北京作为中国首都,是国际交往核心城市,拥有众多外国驻华使馆和国际组织分支机构,具备强大的全球资源整合与吸引能力,便于汇聚全球供应链企业参展。北京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拥有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等航空枢纽,高铁网络辐射全国,高速公路通达性强,利于国际展商的 物资运输和人员往来,保障会展高效运转。北京地处环渤海经济圈核心,周边有密集的制造业基地,自身集聚科创资源,能为链博会提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作支撑,助力供应链全链条展示与合作。
(2)从经济带动、产业升级、城市品牌塑造三个维度,结合高中地理 “产业活动与城市发展” 知识点分析:链博会带动会展业、酒店、餐饮、物流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增加城市经济收入,同时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展会聚焦先进制造、清洁能源等高端链条,吸引全球先进技术展示与合作,推动本地企业融入高端供应链网络,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技术升级。链博会作为国际性会展活动,强化北京 “国际创新中心” 的城市品牌形象,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与投资吸引力,增强城市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力;
(3)采用生态农业模式,推广抗病品种、生物农药与有机肥料,减少化学投入;配套节水灌溉、畜禽粪污气化、秸秆粉碎还田等技术,实现生产环节的生态友好与资源循环。运用创新技术延长农产品保质期、保留营养;对加工废料进行循环利用;采用可降解包装材料,降低加工环节的环境影响。借助北斗导航优化运输路径,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实现低碳运输;应用智能仓储技术,减少农产品损耗;推行包装回收与可降解材料使用,实现物流环节的绿色高效。
【点评】(1)城市区位与会展经济的协同发展
北京作为国际交往核心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凭借众多外交机构、便捷的交通网络及环渤海经济圈的产业与创新资源集聚优势,为会展经济提供了政治、交通、产业层面的全方位支撑,体现了城市区位条件对会展活动举办及产业联动的关键作用。
(2)会展产业对城市发展的多维驱动
会展活动能带动会展、餐饮、物流等关联产业发展,增加经济收入与就业机会;促进先进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推动本地产业升级;同时强化城市品牌形象,提升国际竞争力,反映了会展产业在城市经济增长、产业升级与品牌塑造中的综合驱动效应。
(3)绿色农业供应链的全链条可持续发展
绿色农业供应链从生产端的生态种植,到加工端的技术创新与循环利用,再到物流端的智能绿色运输,通过全链条的绿色化、智能化运作,实现农业生产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与产品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中产业链整合与生态经济协同的典型体现。
(1)地理位置涵盖政治地位、交通条件、区域经济位置等方面。北京作为中国首都,这一政治地位使其成为国际交往的核心城市,众多大使馆和国际组织驻华机构在此,这为吸引全球供应链企业参展提供了便利。从交通来看,北京是综合交通枢纽,拥有首都国际机场、大兴机场等航空枢纽;同时,高铁网络辐射全国,高速公路通达性强,能够便捷地连接全球各地和国内各地,方便参展的人员往来和物资运输。 从区域经济位置来看,北京地处环渤海经济圈核心,周边有天津、河北等制造业基地,还有中关村这样的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地,这些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能为链博会提供坚实的产业链支撑,让展会不仅仅是展示平台,还能有实际的产业合作基础。
(2)链博会作为一个大型国际展会,对举办城市的益处可以从社会经济、产业发展、城市形象等方面说明。经济方面,展会必然会带动会展业、酒店、餐饮、物流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收入,同时也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产业发展方面,链博会吸引全球先进技术展示与合作,像清洁能源、智能汽车技术等,本地企业可以借此机会学习先进技术,加强与国际企业的合作,从而推动本地企业融入高端供应链网络,促进产业升级。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方面,举办这样的国际展会能强化北京“国际创新中心”的城市品牌形象,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增强国际投资吸引力和城市竞争力,让北京在全球城市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3)“田园”到“餐桌”涉及农业生产的整个链条,要体现“绿色”,就需要在生产端、加工端、物流端每个环节都考虑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生产端(源头生产)是基础,要从种植品种入手,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减少农药使用;推广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禁用高毒化学农药,保证农产品的绿色安全;采用稻鸭共作、果园生草覆盖、轮作休耕等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和生态平衡;采用滴灌系统等节水措施,节约水资源;还可以进行资源循环利用,比如畜禽粪污沼气化,既能供能又能生产有机肥还田,秸秆粉碎还田可以提升土壤碳汇。
加工端(产品加工)环节,要注重保持农产品的品质和营养,采用创新技术保留营养、延长果蔬保鲜期;同时要考虑废弃物处理,进行废渣循环利用;采用可降解包装材料,减少环境污染。
物流端(货物运输)环节,要优化运输路径,比如利用北斗导航系统选择最合理的路线,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运输工具使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包装材料使用可降解材料,并建立包装回收机制;应用智能仓储技术,实现节能、保鲜,减少农产品损耗,确保农产品从加工后到餐桌前的质量。
19.【答案】(1)上游水利工程蓄水使宁蒙河段:①水量减少;②汛期水量减少,枯水期水量增多;③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2)河道形态:①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床抬高;②河道变窄,河道萎缩。防汛影响:秋末和春初有凌汛现象,冰塞加重,威胁河道安全。
(3)①增大汛期洪峰水量,冲刷下游河床;②冬季水库下层水温较高,可以提高下泄水温,减轻结冰规模;③水库调控水量,减少凌汛期间河道水量。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黄河流域概况及其开发治理
【解析】【分析】(1)从水利工程的径流调节作用(蓄水、调峰)分析水文特征变化:上游水利工程蓄水,导致宁蒙河段总水量减少;水库汛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使宁蒙河段汛期水量减少,枯水期水量增多;水库的调蓄作用削弱了自然径流的季节波动,宁蒙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2)冲淤量变大意味着泥沙淤积大于冲刷,① 泥沙淤积使水流速度减慢,进一步加剧泥沙沉积,导致河床抬高;② 泥沙在河道内大量堆积,使河道变窄、萎缩。宁蒙河段秋末春初有凌汛,河床抬高后,冰凌易在狭窄、高河床的河道内堆积,冰塞加重,威胁河道防洪安全。
(3)从防洪和防凌两个维度分析:增大汛期洪峰水量,冲刷下游河床,减少泥沙淤积,降低河床抬高引发的洪水风险;① 冬季水库下层水温较高,下泄水可提高河道水温,减轻结冰规模,缓解凌汛;② 水库调控凌汛期间的河道水量,减少凌汛洪峰流量,降低冰塞、冰坝引发的凌汛危害。【点评】(1)水利工程对河流水量的调节作用:河流上游水利工程的蓄水运行,会使下游河段水量减少;同时改变水量的季节分配,汛期水量减少、枯水期水量增多,流量的季节变化也随之减小,体现了水利工程对河流水文特征的显著调控作用。
(2)冲淤变化对河道形态与防汛的影响:当河段冲淤量变大时,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剧,河床抬高,河道变窄、萎缩;在凌汛区域,还会加重秋末春初的凌汛冰塞现象,威胁河道防汛安全,反映了泥沙冲淤与河道形态、防汛风险的联动关系。
(3)水利枢纽对凌汛的防治作用:水利枢纽可通过增大汛期洪峰水量冲刷下游河床、冬季释放下层温水提高下泄水温减轻结冰规模、调控凌汛期间河道水量等方式,有效防治凌汛水患,体现了水利工程在应对特殊水文灾害(凌汛)中的针对性治理作用。
(1)黄河上游大型水利工程的运行对宁蒙河段水量的影响体现在对水量大小的影响和水量变化的影响,结合图2分析,上游水利工程蓄水发电,具有拦截与储藏作用,会使宁蒙河段的水量减少;对于水量变化,会使汛期水量减少,水量变化趋于平稳;枯水期时可以释放水量,使枯水期水量增大,使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
(2)结合材料分析,宁蒙河段冲淤量变大即该河段泥沙的输入量大于输出量,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抬高,河道变窄,河道萎缩,水流不畅,向下游泄洪能力下降;该段河道由低纬流向高纬,冬季气温低,冰期长,秋末和初春会出现凌汛,河床抬高也会使冰塞加重,从而加重下游的洪涝灾害。
(3)黄河宁蒙河段的水患发生在夏汛和秋末春初的凌汛,结合上题分析,该河段冲淤量大也是造成水患的重要原因,所以大柳树水利枢纽对防治宁蒙河段水患的积极作用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首先,该水利枢纽可以调控水量,减少汛期的下泄水量;其次,对于冲淤量大的现象,既可以起到拦截泥沙,减少宁蒙河段泥沙淤积,也可以通过蓄清排浑冲刷下游河床;再次,冬季水库底层水温较高,可以提高下泄水量,减轻河道结冰规模,减轻凌汛危害。
1 / 1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等3地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2025高三上·前锋开学考)“后街经济”是指利用商业中心内部或周边的支路、沿街小巷开展商业活动,通过打造以特色商品和品牌为引领,集聚餐饮、零售及休闲娱乐服务等特色商业街区,协同主街形成互补发展格局的经济发展模式。渝中区是重庆市商业核心区,街巷密度高、空间形态多样,后街经济发达。下图示意重庆市渝中区后街经济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主街相比,后街(  )
A.多大型商场
B.满足公众的普遍性需求
C.停车便利
D.入驻主体多为个性化的独立小店
2.渝中区发展后街经济可能面临的主要难题是(  )
A.城市规模小,交通不便 B.街巷密度高,进出不够方便
C.品牌知名度高 D.人口数量少
【答案】1.D
2.B
【知识点】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1)城市商业空间的差异化布局:城市商业空间中,后街与主街形成互补发展格局,后街入驻主体多为个性化的独立小店,以特色商品、餐饮、休闲娱乐等业态为主,与主街的大型商场、满足普遍性需求的商业形态形(2)城市空间形态对商业发展的影响:街巷密度高的城市区域,在发展后街经济时可能面临进出不够方便的难题,这反映了城市空间形态会影响商业活动的可达性与运营效率,体现了城市空间结构与经济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
1.A.主街通常集聚大型商场, 后街位于支路、小巷, 空间有限, 难以容纳大型商场, A选项错误;
B.主街的大型商业体满足公众普遍性消费需求, 后街以特色商品、个性化服务为主, 满足的是差异化需求, B选项错误;
C.后街位于街巷支路, 空间狭窄, 停车条件差, 并不便利, C选项错误;
D.后街经济以特色商业为核心, 入驻主体多为具有个性化风格的独立小店, 符合“特色商品和品牌引领”的发展模式, 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2.A.渝中区是重庆市商业核心区, 城市规模并不小;且作为核心区, 对外交通较为便利, 该选项不符合实际, A选项错误;
B.渝中区街巷密度高, 后街多位于支路小巷, 空间狭窄, 通行效率较低, 进出不够方便, 这是发展后街经济面临的主要难题, B选项正确;
C.品牌知名度高是发展后街经济的优势(利于吸引客流), 而非难题, C选项错误;
D.渝中区是商业核心区, 人口集聚度高, 数量并不少, 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2025高三上·前锋开学考)在我国,许多“数字经济+硬科技”企业如深度求索(DeepSeek,AI大模型)、宇树科技(四足机器人)、游戏科学(动漫文化)等均诞生在浙江杭州。2025年1月,中国公司发布的开源推理大模型DeepSeek(如图)在性能上表现出色,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与ChatGPT等国外模型相近的性能表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众多“数字经济+硬科技”企业集聚杭州,主要得益于当地(  )
①丰富的自然资源②雄厚的科研实力
③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④优惠的产业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DeepSeek模型以低成本实现高性能,对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启发是(  )
A.加强技术自主创新 B.追求成本极致压缩
C.减少人才需求数量 D.培养短期逐利思维
【答案】3.D
4.A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点评】(1)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区位条件:数字经济、硬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主要依赖雄厚的科研实力、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和优惠的产业政策,这些社会经济因素共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在特定区域集聚,体现了科技、基础设施与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关键影响。(2)技术自主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意义:技术自主创新是产业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如人工智能产业通过自主创新,可实现低成本与高性能的协同发展,突破技术壁垒并降低对外部技术的依赖,进而增强产业的市场优势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说明加强技术自主创新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3.①丰富的自然资源,“数字经济+硬科技”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对自然资源依赖极小,①错误;
②雄厚的科研实力,杭州高校与科研机构集聚,科研实力雄厚,利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②正确;
③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发展需依托完善的数字基建,杭州在该领域布局完善,③正确;
④优惠的产业政策,均是“数字经济+硬科技”企业集聚杭州的关键优势,④正确;
故答案为:D
4.A.加强技术自主创新:DeepSeek通过自主技术创新,以较低成本实现高性能,体现了技术自主创新的核心作用,对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启发是加强技术自主创新,A选项正确;
B.追求成本极致压缩:其低成本是技术创新带来的效率提升,而非单纯压缩成本,过度追求成本压缩不利于技术长期发展,B选项错误;
C.减少人才需求数量:人工智能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对人才需求大,“减少人才需求”不符合产业发展逻辑,C选项错误;
D.培养短期逐利思维:高新技术产业需长期研发投入,短期逐利会阻碍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2025高三上·前锋开学考)华南前汛期是指我国华南地区4-6月间出现的多雨时期,其影响区域包括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以及海南省。下图示意1961-2021年华南前汛期开始日期统计图(图中横线表示前汛期开始的平均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从材料可知,今年(2021年)华南地区入汛的时间(  )
A.较早 B.较迟 C.正常 D.不确定
6.华南前汛期开始的日期年际波动大,与此相关的是(  )
A.太阳直射点移动 B.全球气候变暖
C.热带气旋的数量 D.夏季风的强弱
7.1963年华南前汛期开始于5月31日,与此相关的是(  )
A.太阳直射点南移 B.台风登陆个数偏多
C.冷空气势力偏弱 D.暖湿气流势力偏弱
【答案】5.B
6.D
7.D
【知识点】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世界的气温与降水
【解析】【点评】(1)夏季风强弱与华南前汛期开始时间的关联:华南前汛期开始时间的年际波动主要受夏季风强弱影响,夏季风势力的变化会导致雨带推移速度改变,进而使前汛期开始日期出现明显波动,反映了季风环流对区域雨季(汛期)时间的调控作用。(2)冷暖空气势力对比对华南前汛期的影响:华南前汛期的形成依赖于冷暖空气的交汇,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的势力对比直接影响交汇时间,若暖湿气流势力偏弱,会导致前汛期开始时间延后,体现了气团势力差异对降水(汛期)时间的关键作用。
(3)气候统计分析在汛期异常判断中的应用:通过对多年华南前汛期开始时间的统计分析,可判断特定年份入汛时间是较早、较迟还是处于正常范围,这基于气候的年际变化规律,体现了气候统计方法在识别区域天气气候异常中的应用价值。
5.A.从统计图可知,2021年入汛时间晚于平均时间,并非较早,A选项错误;
B.对比图中平均时间(横线),2021年入汛时间明显偏晚,B选项正确;
C.2021年入汛时间与平均时间差异明显,不属于正常,C选项错误;
D.图中可明确判断2021年入汛时间偏晚,并非不确定,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6.A.太阳直射点移动:太阳直射点移动是规律性季节变化,不会导致年际波动大,A选项错误;
B.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是长期趋势,对前汛期开始日期的年际波动直接影响小,B选项错误;
C.热带气旋的数量:华南前汛期以锋面雨为主,热带气旋对其开始时间波动影响小,C选项错误;
D.夏季风的强弱:夏季风强弱年际变化大,使冷暖空气交汇时间不稳定,导致前汛期开始日期年际波动大,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7.A.太阳直射点南移:5月31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趋近北回归线),并非南移,A选项错误;
B.台风登陆个数偏多:华南前汛期为锋面雨,台风对其入汛时间影响小,B选项错误;
C.冷空气势力偏弱:冷空气偏弱会使暖湿气流易推进,入汛应较早,与1963年入汛晚的情况矛盾,C选项错误;
D.暖湿气流势力偏弱:暖湿气流偏弱,与冷空气交汇时间晚,导致入汛时间推迟至5月31日,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2025高三上·前锋开学考)传统观点的厄尔尼诺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厄尔尼诺对各地的气候具有复杂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家根据海温异常中心的位置,将厄尔尼诺分为东部型和中部型,传统观点的厄尔尼诺特指东部型,中部型厄尔尼诺的海温异常中心位于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与东部型厄尔尼诺相比,中部型厄尔尼诺可能出现的特有现象是(  )
A.秘鲁沿海降水减少 B.印度尼西亚持续干旱
C.我国季风区南涝北旱 D.澳大利亚林火加剧
9.中部型厄尔尼诺被关注较晚,主要因为(  )
A.气候变化影响程度较小 B.海温异常中心远离大陆
C.海温异常中心范围较小 D.气候变化影响区域有限
10.温度异常图的制作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遥感
C.地理信息系统 D.虚拟现实
【答案】8.A
9.B
10.C
【知识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点评】(1)厄尔尼诺类型与区域气候影响的差异:厄尔尼诺因海温异常中心位置不同分为东部型和中部型,二者对区域气候影响存在差异,如中部型厄尔尼诺可能导致秘鲁沿海降水减少,体现了海温异常中心位置对气候影响的空间差异性,反映出海气相互作用的复杂性。(2)厄尔尼诺现象的空间分布与认知时间的关联:中部型厄尔尼诺因海温异常中心位于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远离大陆,导致其被关注较晚,说明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会影响人类对其的认知进程。
(3)地理信息系统在气候数据可视化中的应用:温度异常图的制作主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通过对海温数据的处理、分析和空间可视化,直观呈现海温异常的分布情况,体现了 GIS 在地理数据处理与气候分析中的关键作用。
8.A.东部型厄尔尼诺时,东太平洋显著升温,秘鲁沿海上升流大幅减弱,对流增强,降水增多;中部型厄尔尼诺海温异常中心位于赤道中太平洋,东太平洋升温相对较弱,秘鲁沿海上升流仍有一定强度,降水减少,此为中部型特有现象,A选项正确;
B.东部型和中部型厄尔尼诺均会导致印度尼西亚气流下沉,降水减少,并非中部型特有,B选项错误;
C.此为东部型厄尔尼诺对我国的典型影响,中部型厄尔尼诺对我国气候影响模式不同,C选项错误;
D.两种类型的厄尔尼诺均会使澳大利亚气候干旱,林火风险增加,并非中部型特有,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9.A.中部型厄尔尼诺对全球气候仍有显著影响,并非影响程度小,A选项错误;
B.海中部型厄尔尼诺的海温异常中心位于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远离大陆,早期观测和研究难度大,因此被关注较晚,B选项正确;
C.从图中温度异常等值线分布可知,其异常中心范围并不小,C选项错误;
D.中部型厄尔尼诺的气候影响区域同样较广泛,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10.A.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与温度异常图制作无关,A选项错误;
B.遥感技术可获取海温原始数据,但制作温度异常图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制图,遥感不具备此功能,B选项错误;
C.地理信息系统(GIS)可对海温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生成温度异常等值线图,是制作该图的主要技术,C选项正确;
D.用于模拟虚拟环境,与温度异常图制作无关,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2025高三上·前锋开学考)橡胶草(下图)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均平贴地面生长,主要生长在高度盐碱化的土壤中。橡胶草根部可合成优质的天然橡胶,目前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提高天然橡胶产量的经济作物之一。新疆是我国橡胶草的主产区,部分地区已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种植。完成下面小题。
11.橡胶草叶片平贴地面生长,有利于(  )
A.避免风沙掩埋 B.增加受光面积
C.获取更多水分 D.抵御低温冻害
12.新疆种植橡胶草可使当地自然环境(  )
A.供给服务功能减弱 B.调节服务功能减弱
C.文化服务功能增强 D.支撑服务功能增强
13.在新疆发展橡胶草产业有利于保障我国资源安全,主要体现为保障(  )
①水资源安全 ②生物资源安全
③土地资源安全 ④气候资源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1.B
12.D
13.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及其可持续利用;资源安全的含义、意义及维护措施
【解析】【点评】(1)植物形态对光照资源的适应性利用:部分植物通过叶片贴地生长的形态,可增加受光面积,更充分地捕获光照资源,优化光合作用效率,体现了生物形态结构对光照环境的适应性,是植物在长期演化中形成的生态策略。(2)生态系统支撑服务功能的人为强化:在盐碱化等特殊土壤中种植适生植物,可通过植物生长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养分循环,增强生态系统的支撑服务功能,为后续生态服务和人类活动提供保障,反映了人为干预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积极影响。
(3)生物与土地资源安全的协同保障:发展特色生物产业,既能通过优质生物资源的规模化生产保障生物资源安全,又能利用盐碱化等闲置土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生物资源与土地资源安全的协同保障,体现了产业发展与资源安全的联动性。
11.A.橡胶草叶片平贴地面,反而更易被风沙掩埋,无法避免风沙掩埋,A选项错误;
B.叶片平贴地面能最大化接受光照,增加受光面积,利于光合作用,B选项正确;
C.水分主要通过根系吸收,叶片平贴地面与获取更多水分无直接关联,C选项错误;
D.抵御低温冻害需依赖植物的保温结构或生理适应,叶片平贴地面对此作用甚微,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12.A.橡胶草可提供天然橡胶,属于供给服务,种植后供给服务功能增强,而非减弱,A选项错误;
B.橡胶草种植利于水土保持、改善局部气候,调节服务功能应增强,而非减弱,B选项错误;
C.文化服务侧重精神审美,橡胶草种植对文化服务功能增强不明显,C选项错误;
D.橡胶草生长于盐碱化土壤,种植后可改良土壤,增强生态系统支撑服务功能,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3.①水资源安全:新疆干旱,种植橡胶草可能消耗水资源,对水资源安全保障作用小,①错误;②生物资源安全:橡胶草可合成天然橡胶,发展其产业能保障天然橡胶这一生物资源的供给,②正确;
③土地资源安全:橡胶草种植于盐碱化土壤,利于改良盐碱地,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土地资源安全,③正确;
④气候资源安全:橡胶草种植对气候资源安全(如气候稳定性)保障作用不明显,④错误;
故答案为:B
(2025高三上·前锋开学考)西班牙是欧洲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法国和西班牙都是欧盟重要的果蔬生产国,有着欧洲“菜篮子”之称。2023年1月,西班牙受持续干旱影响,农产品出现大量减产。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相对法国,西班牙果蔬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地势更低平 B.雨水更丰富 C.光热更充足 D.交通更便利
15.西班牙比法国的果蔬价格更低,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
A.交通成本低 B.产品的品质高
C.关税成本低 D.劳动力成本低
16.造成西班牙此次持续干旱的原因主要是(  )
A.副热带高压势力强 B.盛行西风势力减弱
C.东北信风势力更弱 D.东南信风势力更强
【答案】14.C
15.D
16.B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1)纬度对农业光热资源的影响:纬度较低的地区,太阳高度角较大,光热资源更充足,利于果蔬等农作物光合作用和生长,在农业生产中具备光热区位优势,影响农作物种植类型与产量。(2)劳动力成本与农产品价格的关联: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劳动力成本不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农产品生产的劳动力投入成本少,进而使农产品价格更具优势,体现了劳动力成本这一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产品价格的关键影响。
(3)盛行西风与区域干旱的关系:欧洲西部气候受盛行西风调控,盛行西风势力减弱时,大西洋水汽输送减少,区域降水不足,易引发持续干旱,反映了大气环流对区域气候的重要影响。
14.A.法国北部平原面积广阔,地势更平,西班牙地形多山地,地势并非更低平,A选项错误;B.西班牙以地中海气候为主,法国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西班牙雨水不如法国丰富,B选项错误;
C.西班牙纬度更低,且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热充足,相比法国光热条件更优,利于果蔬生长,C选项正确;
D.法国位于欧洲西部交通枢纽位置,交通更便利,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15.A.法国交通网络更发达,交通成本更低,A选项错误;
B.产品品质高通常会提升价格,而非降低,B选项错误;
C.两国同属欧盟,关税成本差异小,C选项错误;
D.西班牙经济发展水平较法国低,劳动力成本低,果蔬生产成本低,因此价格更低,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6.A.西班牙纬度较高,副热带高压对其影响较弱,A选项错误;
B.西班牙受盛行西风影响带来降水,盛行西风势力减弱时,降水减少,易引发干旱,B选项正确;
C.东北信风主要影响低纬度区域,对西班牙影响极小,C选项错误;
D.东南信风影响南半球,与西班牙无关,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17.(2025高三上·前锋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京津冀地区略图。下表为图中各行政区域光伏发电适宜度评价表,值越大,越适宜光伏发电。
行政区 北京 天津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适宜度 2 2 1 4 7 8 9 10 6 5 1 1 1
材料二 2021年京津冀地区煤炭消费占该地区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为响应碳减排,京津冀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
(1)从地形角度,说出甲地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多的原因。
(2)说出京津冀地区光伏发电适宜度的空间分布趋势。与①市相比,分析⑥市更适宜大规模光伏发电的原因。
【答案】(1)地势较高,白昼时间较长;东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降水少,晴天多。
(2)趋势:自西北向东南递减。原因:多山地,可利用土地面积广;年太阳总辐射量大;靠近北京、天津,输电距离短。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分析】(1)从地形对日照时间和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两个维度分析:甲地地势较高,根据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势高的区域白昼时间较长,太阳辐射接收时间更久。甲地东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使该区域降水减少、晴天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量因此较多。(2)结合表格中各行政区的适宜度数值,从西北向东南呈现自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⑥市更适宜大规模光伏发电的原因:从土地资源、太阳辐射强度、输电距离三个角度分析:⑥市所在区域多山地,可利用土地面积广,为大规模布局光伏电站提供了空间条件。⑥市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大,光伏发电效率更高。⑥市靠近北京、天津等电力消费市场,输电距离短,利于电力的输送与消纳,降低输电成本。故答案为:(1)地势较高,白昼时间较长;东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降水少,晴天多;(2)趋势:自西北向东南递减。原因:多山地,可利用土地面积广;年太阳总辐射量大;靠近北京、天津,输电距离短;
【点评】(1)地形对太阳总辐射量的影响:地势较高的区域白昼时间较长,若东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会减少降水、增加晴天日数,从而使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多,体现了地形在太阳辐射空间分布中的调控作用。
(2)区域大规模发展光伏发电的优势条件:某区域若多山地则可利用土地面积广,年太阳总辐射量大则光伏资源丰富,且靠近电力消费市场可缩短输电距离,这些条件共同支撑其更适宜大规模发展光伏发电,体现了资源、土地、区位对光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综合作用。
(1)甲地位于西北山区,地势较高,白昼时间较长;东侧山地阻挡来自于海洋的水汽,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多晴天,太阳辐射较多。
(2)据图中表格显示适宜度偏高的是③④⑤⑥区域,而这些地区在图示中的西北方位,相对而言东南方位适宜度偏小,故适宜度的分布趋势是自西北向东南递减;⑥多山地,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较丰富,且地价更便宜,位于山区,地势较高,太阳辐射较丰富,该市毗邻京津负荷中心,电网基础设施完善,电力输送损耗小,运距较近。
18.(2025高三上·前锋开学考)阅读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5年7月16日,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开幕,设置了先进制造链、清洁能源链、智能汽车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绿色农业链6大链条和供应链服务展区。聚焦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以展览展示为主体,还将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洽谈推介、研讨交流、成果发布等配套活动。供应链包括源头生产、产品加工、货物运输到最终消费的全链条分工与协作。
(1)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北京举办链博会的有利条件。
(2)简述链博会给举办城市带来的益处。
(3)设计一条从“田园”到“餐桌”的绿色农业供应链。
【答案】(1)北京作为首都,是国际交往核心城市,拥有众多大使馆和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便于吸引全球供应链企业参展;北京是综合交通枢纽,拥有首都国际机场、大兴机场等航空枢纽,高铁网络辐射全国,高速公路通达性强,利于国际展商的物资运输和人员往来;地处环渤海经济圈核心,周边制造业基地(如天津、河北)和科技创新资源(如中关村)集聚,能为链博会提供产业链支撑。
(2)带动会展业、酒店、餐饮、物流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经济收入,创造就业机会;吸引全球先进技术(如清洁能源、智能汽车技术)展示与合作,推动本地企业融入高端供应链网络,促进产业升级;强化北京“国际创新中心”的城市品牌形象,增强国际投资吸引力和城市竞争力。
(3)生产端(源头生产):种植抗病虫害品种,减少药剂依赖;推广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禁用高毒化学农药;采用生态农业模式:稻鸭共作、果园生草覆盖、轮作休耕;滴灌系统等节水措施;畜禽粪污沼气化(供能+有机肥还田);秸秆粉碎还田,提升土壤碳汇。
加工端(产品加工):采用创新技术保留营养;延长果蔬保鲜期;废渣循环利用;采用可降解包装材料。
物流端(货物运输):优化运输路径(利用北斗导航);使用清洁能源交通工具运输;使用可降解包装材料;包装回收;应用智能仓储技术(节能、保鲜,减少农产品损耗)。
【知识点】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区域协调发展
【解析】【分析】(1)从国际交往区位、交通枢纽区位、区域经济圈产业协作三个维度,结合高中地理 “区域联系与城市功能” 知识点分析:北京作为中国首都,是国际交往核心城市,拥有众多外国驻华使馆和国际组织分支机构,具备强大的全球资源整合与吸引能力,便于汇聚全球供应链企业参展。北京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拥有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等航空枢纽,高铁网络辐射全国,高速公路通达性强,利于国际展商的 物资运输和人员往来,保障会展高效运转。北京地处环渤海经济圈核心,周边有密集的制造业基地,自身集聚科创资源,能为链博会提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作支撑,助力供应链全链条展示与合作。
(2)从经济带动、产业升级、城市品牌塑造三个维度,结合高中地理 “产业活动与城市发展” 知识点分析:链博会带动会展业、酒店、餐饮、物流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增加城市经济收入,同时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展会聚焦先进制造、清洁能源等高端链条,吸引全球先进技术展示与合作,推动本地企业融入高端供应链网络,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技术升级。链博会作为国际性会展活动,强化北京 “国际创新中心” 的城市品牌形象,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与投资吸引力,增强城市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力;
(3)采用生态农业模式,推广抗病品种、生物农药与有机肥料,减少化学投入;配套节水灌溉、畜禽粪污气化、秸秆粉碎还田等技术,实现生产环节的生态友好与资源循环。运用创新技术延长农产品保质期、保留营养;对加工废料进行循环利用;采用可降解包装材料,降低加工环节的环境影响。借助北斗导航优化运输路径,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实现低碳运输;应用智能仓储技术,减少农产品损耗;推行包装回收与可降解材料使用,实现物流环节的绿色高效。
【点评】(1)城市区位与会展经济的协同发展
北京作为国际交往核心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凭借众多外交机构、便捷的交通网络及环渤海经济圈的产业与创新资源集聚优势,为会展经济提供了政治、交通、产业层面的全方位支撑,体现了城市区位条件对会展活动举办及产业联动的关键作用。
(2)会展产业对城市发展的多维驱动
会展活动能带动会展、餐饮、物流等关联产业发展,增加经济收入与就业机会;促进先进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推动本地产业升级;同时强化城市品牌形象,提升国际竞争力,反映了会展产业在城市经济增长、产业升级与品牌塑造中的综合驱动效应。
(3)绿色农业供应链的全链条可持续发展
绿色农业供应链从生产端的生态种植,到加工端的技术创新与循环利用,再到物流端的智能绿色运输,通过全链条的绿色化、智能化运作,实现农业生产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与产品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中产业链整合与生态经济协同的典型体现。
(1)地理位置涵盖政治地位、交通条件、区域经济位置等方面。北京作为中国首都,这一政治地位使其成为国际交往的核心城市,众多大使馆和国际组织驻华机构在此,这为吸引全球供应链企业参展提供了便利。从交通来看,北京是综合交通枢纽,拥有首都国际机场、大兴机场等航空枢纽;同时,高铁网络辐射全国,高速公路通达性强,能够便捷地连接全球各地和国内各地,方便参展的人员往来和物资运输。 从区域经济位置来看,北京地处环渤海经济圈核心,周边有天津、河北等制造业基地,还有中关村这样的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地,这些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能为链博会提供坚实的产业链支撑,让展会不仅仅是展示平台,还能有实际的产业合作基础。
(2)链博会作为一个大型国际展会,对举办城市的益处可以从社会经济、产业发展、城市形象等方面说明。经济方面,展会必然会带动会展业、酒店、餐饮、物流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收入,同时也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产业发展方面,链博会吸引全球先进技术展示与合作,像清洁能源、智能汽车技术等,本地企业可以借此机会学习先进技术,加强与国际企业的合作,从而推动本地企业融入高端供应链网络,促进产业升级。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方面,举办这样的国际展会能强化北京“国际创新中心”的城市品牌形象,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增强国际投资吸引力和城市竞争力,让北京在全球城市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3)“田园”到“餐桌”涉及农业生产的整个链条,要体现“绿色”,就需要在生产端、加工端、物流端每个环节都考虑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生产端(源头生产)是基础,要从种植品种入手,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减少农药使用;推广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禁用高毒化学农药,保证农产品的绿色安全;采用稻鸭共作、果园生草覆盖、轮作休耕等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和生态平衡;采用滴灌系统等节水措施,节约水资源;还可以进行资源循环利用,比如畜禽粪污沼气化,既能供能又能生产有机肥还田,秸秆粉碎还田可以提升土壤碳汇。
加工端(产品加工)环节,要注重保持农产品的品质和营养,采用创新技术保留营养、延长果蔬保鲜期;同时要考虑废弃物处理,进行废渣循环利用;采用可降解包装材料,减少环境污染。
物流端(货物运输)环节,要优化运输路径,比如利用北斗导航系统选择最合理的路线,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运输工具使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包装材料使用可降解材料,并建立包装回收机制;应用智能仓储技术,实现节能、保鲜,减少农产品损耗,确保农产品从加工后到餐桌前的质量。
19.(2025高三上·前锋开学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宁蒙河段由宁夏段(下河沿-石嘴山)和内蒙古段(石嘴山-头道拐)两部分组成,泥沙淤积严重、洪涝灾害频发。上游多个大型水利工程的建成,改变了宁蒙河段来水来沙特点,冲淤量(河段冲淤量是输入沙量与输出沙量的差值)和排洪能力发生明显变化,出现河道萎缩现象。加上凌汛影响,宁夏段水患严重。现计划在宁蒙河段起始段建大柳树水利枢纽综合调控宁蒙河段。下图为不同时期宁蒙河段汛期日流量过程变化示意图。
(1)简析黄河上游大型水利工程的运行对宁蒙河段水量的影响。
(2)分析冲淤量变大对宁蒙河段河道形态及凌汛的影响。
(3)说明大柳树水利枢纽对防治宁蒙河段水患的积极作用。
【答案】(1)上游水利工程蓄水使宁蒙河段:①水量减少;②汛期水量减少,枯水期水量增多;③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2)河道形态:①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床抬高;②河道变窄,河道萎缩。防汛影响:秋末和春初有凌汛现象,冰塞加重,威胁河道安全。
(3)①增大汛期洪峰水量,冲刷下游河床;②冬季水库下层水温较高,可以提高下泄水温,减轻结冰规模;③水库调控水量,减少凌汛期间河道水量。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黄河流域概况及其开发治理
【解析】【分析】(1)从水利工程的径流调节作用(蓄水、调峰)分析水文特征变化:上游水利工程蓄水,导致宁蒙河段总水量减少;水库汛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使宁蒙河段汛期水量减少,枯水期水量增多;水库的调蓄作用削弱了自然径流的季节波动,宁蒙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2)冲淤量变大意味着泥沙淤积大于冲刷,① 泥沙淤积使水流速度减慢,进一步加剧泥沙沉积,导致河床抬高;② 泥沙在河道内大量堆积,使河道变窄、萎缩。宁蒙河段秋末春初有凌汛,河床抬高后,冰凌易在狭窄、高河床的河道内堆积,冰塞加重,威胁河道防洪安全。
(3)从防洪和防凌两个维度分析:增大汛期洪峰水量,冲刷下游河床,减少泥沙淤积,降低河床抬高引发的洪水风险;① 冬季水库下层水温较高,下泄水可提高河道水温,减轻结冰规模,缓解凌汛;② 水库调控凌汛期间的河道水量,减少凌汛洪峰流量,降低冰塞、冰坝引发的凌汛危害。【点评】(1)水利工程对河流水量的调节作用:河流上游水利工程的蓄水运行,会使下游河段水量减少;同时改变水量的季节分配,汛期水量减少、枯水期水量增多,流量的季节变化也随之减小,体现了水利工程对河流水文特征的显著调控作用。
(2)冲淤变化对河道形态与防汛的影响:当河段冲淤量变大时,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剧,河床抬高,河道变窄、萎缩;在凌汛区域,还会加重秋末春初的凌汛冰塞现象,威胁河道防汛安全,反映了泥沙冲淤与河道形态、防汛风险的联动关系。
(3)水利枢纽对凌汛的防治作用:水利枢纽可通过增大汛期洪峰水量冲刷下游河床、冬季释放下层温水提高下泄水温减轻结冰规模、调控凌汛期间河道水量等方式,有效防治凌汛水患,体现了水利工程在应对特殊水文灾害(凌汛)中的针对性治理作用。
(1)黄河上游大型水利工程的运行对宁蒙河段水量的影响体现在对水量大小的影响和水量变化的影响,结合图2分析,上游水利工程蓄水发电,具有拦截与储藏作用,会使宁蒙河段的水量减少;对于水量变化,会使汛期水量减少,水量变化趋于平稳;枯水期时可以释放水量,使枯水期水量增大,使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
(2)结合材料分析,宁蒙河段冲淤量变大即该河段泥沙的输入量大于输出量,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抬高,河道变窄,河道萎缩,水流不畅,向下游泄洪能力下降;该段河道由低纬流向高纬,冬季气温低,冰期长,秋末和初春会出现凌汛,河床抬高也会使冰塞加重,从而加重下游的洪涝灾害。
(3)黄河宁蒙河段的水患发生在夏汛和秋末春初的凌汛,结合上题分析,该河段冲淤量大也是造成水患的重要原因,所以大柳树水利枢纽对防治宁蒙河段水患的积极作用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首先,该水利枢纽可以调控水量,减少汛期的下泄水量;其次,对于冲淤量大的现象,既可以起到拦截泥沙,减少宁蒙河段泥沙淤积,也可以通过蓄清排浑冲刷下游河床;再次,冬季水库底层水温较高,可以提高下泄水量,减轻河道结冰规模,减轻凌汛危害。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