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课件(9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与朱元思书课件(9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2 16:0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90张PPT。与朱元思书吴 均 吴均(469-520) ,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他的文章善于写景,尤其擅长小品书信,“文体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 书——书信,一种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究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骈句),少用散句。简介作者及标题xiáng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其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骈体文骈文的特点①前后两句的字数相同(六朝的骈文一般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所以骈文又名“四六” )。②前后两句的句式相同。③两句中相对的词,词性基本相同。④两句中尽量避免相同的字(但可用同一虚字)。
杭州“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阳。”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元)李桓(唐)韦庄(宋)苏轼读一读 韵 飘 荡 负 势 轩 邈yùnpiāo dàngfù shìxuānmiǎo
泠 嘤 缥 碧 横 柯 窥 谷língyīngpiǎo bìhéng kē
鸢 戾 天 息 心 经 纶yuānlì tiānxī xīnjīng lún kuī gǔ读准下列加横线的字:缥碧 急湍 轩邈 泠泠 嘤嘤 成韵 鸢飞戾天piǎotuānxuān miǎolíngyīngyùnyuānlìkuīkē窥 柯任意东西 互相轩邈 望峰息心
千转不穷 窥谷忘反 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用,东漂西荡使动用法,使……平息通“啭”,鸟叫声通“返”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 / 飘荡,任意东西。自 / 富阳至桐庐 / 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 / 皆缥碧,千丈 / 见底;游鱼 / 细石,直视 / 无碍。急湍 / 甚箭,猛浪 / 若奔。
夹岸 / 高山,皆生 / 寒树。负势 / 竞上,互相 / 轩邈;争高 / 直指,千百成峰。泉水 / 激石,泠泠 / 作响。好鸟 / 相鸣,嘤嘤 / 成韵。蝉 / 则 / 千转不穷,猿 / 则 / 百叫无绝。鸢飞 / 戾天者,望峰 / 息心;经纶 / 世务者,窥谷 / 忘反。横柯 / 上蔽,在昼 / 犹昏;疏条 / 交映,有时 / 见日。与朱元思书疏通语句 要求:
   先根据书中注解自主思考文意,把你认为理解较困难的词句用圈点法标注出来,然后主动跟同桌或周围同学讨论解决。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
吴均朗读课文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物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文章的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
这两段之间是什么关系(顺序)?第1段:总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第2段:描写异水奇山。总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净尽、无余一样的颜色向东向西漂流,名词作动词顺、随(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表大约的数量从到独一无二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 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1、第一段的表达方式及作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起强调作用,并总领全文。(写景)(抒情)(叙事)从流漂荡,任意东西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围绕哪两个字做文章?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本文所写景色的总体特征,全文都围绕着“奇”和“异”这两个字在做文章。 2.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语句是什么?它写得好在哪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形而变,江上小舟,顺流而下,随流飘荡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青白色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急流的水胜过飞奔的马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波浪象飞奔的马。1水异在何处?清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角度相同吗?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 与《小石潭记》一文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的语句是什么?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与《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突出了水流的湍急的语句是什么?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比喻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都,全部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高远向山凭借着高峻的地势向上发展,相互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形容水声的清越泉水冲击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鸟鸣声互相和鸣好鸟儿相向和鸣,鸣声嘤嘤,和谐而动听。蝉则千转不穷多通“啭”,鸟叫声(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 猿则百叫无绝(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筹划通“返”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树木的枝干像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 遮蔽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互相、交相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阳光第二段二层:山 4、这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山的?又分别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树之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山之势
(形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山之音
(声音)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林之密
(颜色)第三段 :奇山第三段 :奇山奇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泠泠作响的泉声
…………………
百叫无绝的猿声树之奇山之势山之音横柯上蔽 有时见日林之密1.“鸢飞戾天者”和 “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2.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些雄伟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物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说明优美的景物对人的思想情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3.作者在文段中所流露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及其沉浸于山水的生活情 趣。 小结: 本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抒发了作者对政治的失意厌倦和企图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朗读背诵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分写异水奇山清急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看听高山寒树轩邈成峰泉水泠泠好鸟相鸣蝉鸣不穷猿叫无绝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


生讨论交流 本文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点? 1、抓住了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奇山异水”。 2、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
俯视碧水,仰观青山。 3、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于生机(夸张、比喻、对偶、拟人)。 4、详写山,略写水。疏密有分,轻重有度。讨论交流找出本文与《三峡》的异同点。2、仔细品味一下,试比较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拓展延伸1.相同点:
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
都侧重写山,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在形式上:《三》是散文,《与》是骈文。2.不同点: 写作的目的不同:《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的
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
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作者的内心感触。 在描写上:《三》在写景色方面突出了四时的
变化,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1、通假字:
2、词类活用:
3、一词多义:
文言积累卡片窥谷忘反
千转不穷“反”通“返”,返回
“转”通“啭”,鸟叫声风烟俱净(消净、消散,形作动)
任意东西(向东向西漂流,名作动)
皆生寒树(使人觉得有寒意,形作动)
互相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名作动)
天下独绝(绝妙),百叫不绝(停止)
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上面) 
4、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一百许里: 左右 允许、许多
蝉则千转不穷: 穷尽 贫穷
经纶世务者: 治理 政治规划
猛浪若奔: 飞奔的马 奔跑
5、用文中诗句填空:
①概括富春江美景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抒发作者厌弃世俗思想的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三.一词多义:
1、息:望峰息心/息事宁人( )
奄奄一息( )?
生生不息( )
2、相:好鸟相鸣( ) 相机而行( )
3、穷:千转不穷( )
穷凶极恶( )
4、绝:猿则百叫无绝/哀转久绝( )??
绝多生怪柏(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天下独绝( )
5、许:一百许里/高可二黍许( )??????????????????平息气息停止互相察看穷尽、尽极度、非常 消失极 与人世隔绝独一无二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 右”。6.奔:猛浪若奔( )
奔走呼告/奔走相告:????
8、经纶:经纶世务者( )
满腹经纶( )
9、负:负势竞上( )??
负荆请罪( )
四.本文选自 《 》 ,作者 ,他是 南朝梁 (朝代)文学家。
五.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缥碧( )急湍( )轩邈( ) 
泠泠作响( ) 嘤嘤成韵( )
鸢飞戾天( ) 横柯上蔽(  )     
千转不穷( )  经纶世务( )飞奔的马奔跑 筹划才能、学问凭借背艺文类聚吴均 piǎotuānxuān miǎolíngyīngyuān lìkēzhuǎnlún 六.解释下列加点词:
(1)天下独绝 ( )
(2)水皆缥碧 ( )
(3)猛浪若奔 ( )
(4)互相轩邈 ( )
(5)好鸟相鸣 ( )
(6)鸢飞戾天者 ( )
(7)望峰息心 ( )
(8)经纶世务者 ( )
(9)窥谷忘反 ( )
(10)有时见日 ( )独一无二青白色飞奔的马 高远互相和鸣 至平息筹划 通“返”,返回 看见七.翻译下列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 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热衷功名利禄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八.按要求回答问题:
(1)全文的总写句:
(2)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
(3)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
(4)表现山生机勃勃的句子:
(5)表达退隐避世、爱慕自然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九.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 ”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清、水之 、山之 、山之 ,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十.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一.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奇异急高峻险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趣。写山的“奇”:高峻、连绵。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水的“异”:清澈、湍急。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十二.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十三.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来。
  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当堂掌握: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的字。
(1)任意东西
(2)水皆缥碧
(3)经纶世务者
(4)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
(6)皆生寒树 向东向西漂流,名词作动词 青白色筹划、治理 看到; 通“返”,返回 树木的枝干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意,形容词作动词下一页2、翻译下列句子(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没有一丝风,烟雾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波浪象飞奔的马。山凭借着高峻的地势向上发展,相互争着向高
处和远处伸展。
为名利像鸢那样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
山峰也会平息他那功名利禄之心。下一页1、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2、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3、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东坡)
4、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导。(清·刘嗣绾)
?名句欣赏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 的情态。在分写“异水”时,用“ ”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
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 ”一句相照应。从容出游,怡然自得(或:舒畅自如,游兴极浓等)
千丈见底
幽静(或:寂静、静等)
鄙弃名利(或:淡泊功名、淡泊人生等)
皆生寒树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习题精选
  一、按要求写出句子。
  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
  ?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
  ?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从流漂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写富春江水清澈的: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
3.写听觉感受的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知识归纳1、通假字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2、古今异义词(1)一百许里。许:表约数,左右;应允,可能。(2)鸢飞戾天者。戾:至,到达;罪过,乖张。(3)经纶世务者。经纶:筹划,治理;指政治规律。3、一词多义绝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形容词,绝妙。动词,断,停。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上负势竞上横柯上蔽动词,向上。名词作状语,在上边。4、词类活用(1)风烟俱净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2)任意东西名词作动词,往东,往西。(3)猛浪若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4)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5)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 ·· ··停止,平息 。? 二、翻译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看着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会平息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 问答题
7.读到”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时你认为作者心情如何!
心情舒畅,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和自由
2、按原文填空:
(1) ,天山共色。
(2)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 , ,千百成峰。
(3)游鱼细石, 。
(4)蝉则千转不穷, 。
(5) ,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3.下列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凭依)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筹划)
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D指示4.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泛着小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听任它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流猛浪,比箭还飞得快,又像奔马一样。
C.好鸟相呜,嘤嘤成韵。
美丽的鸟儿在相互对叫着,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D蝉鸣叫了千次也不停歇,猿啼叫了百次也不断绝。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5.下面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作者给友人的一封书信,描绘了富阳至桐庐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概括了富春江的总体特点。
C.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表达了避世的志趣。
D.本文写景的目的可能是自明本志,也可能是对朋友的婉言相劝。 C  1、根据作者的介绍,再结合个人体验,展开你那想像的翅膀,把课文改写成一篇写景小散文或写一篇关于富春江的游记。
2、背诵《与朱元思书》。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