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课件(3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小石潭记课件(3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2 16:1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 《江雪》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写的一首绝句,在这首诗里寄托了诗人高洁孤傲执著不屈的崇高人格。 柳宗元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这篇文章同样体现了他独立的人格以及不被理解的愤懑之情。小 石 潭 记柳宗元 目标与要求1.了解文章大意并背诵全文。2.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方法。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称“韩柳”。他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时艰不可济,唐祚难振兴,谤毁兼至,贫病交加,老母病故,居处遭火,他满怀忧惧之情,多藉山水以排遣。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异态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永州八记》就写于此时。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即山水游记。
《桃花源记》 《岳阳楼记》
《满井游记》 《醉翁亭记》 听课文录音,注意字音字形,初步感知课文。读音检测:篁竹( )    清洌( )
为坻( )   为屿( )
为嵁( )   佁然( )
俶尔( )   翕忽( )
差互( ) 寂寥(   )
悄怆(  ) 幽邃( )
huánglièchíyǔkānyǐchùxīcīliáochuàngsuì大声读课文,注意语调的把握.提示:1.课文第一二段写作者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有全石带来的好奇,有清澈的水流和飘忽不定的游鱼所带来的快乐,应读得欢快些.2.第三四五段写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氛围,应该读得伤感些,低沉些.借助书下注释,翻译课文。
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像人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倒竹子,开出一条小路,往下走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潭)用整块石头形成潭底,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愣在那里)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窜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犹如在同游人相互逗乐。 向水潭的西南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弯曲,时隐时现。溪流两岸的地形像犬牙似的互相交错,也不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坐在潭边,四面有竹子树木环绕合抱着,寂静空虚地没有其他人,(那幽深悲凉的氛围)令人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的使人感到忧伤,也幽深极了。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便离开了。 同我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和我一同出行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思考概述: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怎样来写的?发现小石潭合作探究一 (原文回答)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 的?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合作探究二: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写了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
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移步换景”的写法 移步换景:
指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者同一对象观察的角度、距离也不断变化。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各写出景物的什么特点,用的是什么写法? 潭中景物:潭水、游鱼、阳光、影子
潭水清澈。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侧面描写潭水。
游鱼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动静相结合 定点特写 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岸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形象的比喻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全文的点睛之笔,概括了小石潭幽静的特点和幽深冷寂气氛,抒发了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 小石潭记发现小潭:潭中景物: 潭水:小潭源流:溪身:曲折蜿蜒岸势:参差不齐形象比喻潭中气氛:寓情于景记录同游者隔、闻、伐、取、见幽深冷寂 游鱼: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动静结合清澈石:形状各异 树:葱郁轻快敏捷正、侧面移步换景心情:孤凄悲凉定点特写找出表现作者感情的句子: “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小结:小潭优美的风光(由发现小潭、潭中景物、潭水源流到潭中气氛。)移步换景、定点特写、形象比喻等。 内容:写作方法:小潭特点:幽静作者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拓展延伸: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写出了潭水的清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动静结合,令人赏心悦目。
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写潭西南的小溪,作者抓住了它的特征,运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再现了出来,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你觉得文章哪处景物描写最精彩?请说出理由?(3)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反馈按原文填空(如能默写,就更棒) ⑴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同时抒发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忧伤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以:①全石以为底 ???? ②卷石底以出 ???? ③以其境过清 2、为:①全石以为底 ??? ?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虚 词(介词,把)(承接,“而”不译)(介词,表原因)(动词,当“作为”讲)(动词,“成为”)重点句子翻译: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阳光直照到水底,水底的石头上有鱼的影子,呆呆的,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敏捷。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6、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