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2 16:0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听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仔细听-------这首歌的歌名是?(提示:三个字) 月亮船新课导入古往今来,月亮是古代文学的重要意象之一,描写月亮的文学作品不计其数。大家想一想,你能举出你学过的古诗词中含有“月”的诗句吗? 古代诗词中含有“月”的诗句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今后你们还会学到很多有关“月”或其他意象的诗句,要注意积累。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一同学习苏轼的一篇小短文《记承天寺夜游》,看看他是怎样描绘月下美景的?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 你对苏轼了解多少呢?这篇文章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呢? 苏轼(1037-110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著有《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唐宋八大家:宋朝的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欧阳修,唐朝的韩愈、柳宗元。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革新、实行新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因而被捕下狱。后出狱,责授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也游乐于山水,咏唱雄伟江山,感怀英雄人物,写下了许多极其动人的散文和词,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
承天寺走进承天寺 一读:读准字音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标注不认识的字词。阅读导航听录音学朗读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
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héngwú suì(宋)苏轼qǐn检查听音效果 遂 寝 与 藻
荇 横 柏 吾
suì qǐn yǔ zǎo xìng héng bǎi wú 二读:读顺文章要求:全班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初步感受月夜美景。阅读导航例句如下: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合作探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三读:读懂文意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重点字词:
1.解:解开,脱下。
2.欲:想。
3.户:门。
4.欣然:高兴的样子。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教师点拨 学生翻译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重点字词:
5.念:想。
6.乐:名词动用,游乐。
7.与为乐者:共同游乐的人。
8.遂:连词,于是,就。
9.至:到。
10.寻:寻找。译文:
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
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重点字词:
11.亦:副词,也。
12.寝:睡觉。
13.相与:一同,共同。
14.于:介词,在。
译文: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重点字词:
15.空明:清澈透明。
16.交横:交错纵横。
17.盖:表示推测,原来是。译文: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重点字词:
18.何:疑问代词,哪。
19.但(1)古义:连词,只是。(2)今义:但是,表转折。
20.闲人(1)古义:悠闲自在的人。(2)今义:无所事事的人。
21.耳:罢了。
译文: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四读:读懂内容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作者为什么要去寻找张怀民?
3、作者是如何描绘月下美景的?(共同赏月的人应当是志同道合之人,有着高雅志趣,浩然正气,心胸坦荡的人。世上那些庸俗势利之徒,是不配来与自己共同赏月的。)
作者只寻张怀民,一方面表明他志趣高雅,而世上庸俗之人太多,少有志同道合者,(怀民 与之相似);另一方面也暗示其处境,无人敢与之交往,与下面的“闲人”相应。
为什么要找张怀民?3.请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并赏析。 作者运用____的修辞,把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以高度凝炼之笔,点染出一个皎洁空灵的美妙月景。 “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比喻月色积水空明竹柏倒影藻、荇交横五读:读懂感情4.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5.如何理解“闲人”二字?
6.作者贬谪黄州,成为担任闲职的“闲人”,是否因此而消沉?
7.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
4.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
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句点明了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
5.如何理解“闲人”二字?“闲人”文章点睛之笔
“闲人”,即清闲的人。
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其次,“闲人”也包含了作者遭贬谪的悲凉和人生的感慨。
所以,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6.作者贬谪黄州,成为担任闲职的“闲人”,是否因此而消沉? 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心情郁闷。但是,他并未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积极地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月夜游寺正是他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 7.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 赏月时的欣喜,
贬官后悲凉、落寞的心境,
自我解嘲的达观
透露出作者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复杂心境。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如何高效地背诵文言文1.背诵文言文的口诀:先理解,后记忆,多回顾,效率高。
2.帮你支一招----教你一种背诵文言文的方法----“三抓”背诵法。
3.“三抓”背诵法:此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抓“领头字”、“领头句”、“过渡句”,以达到背诵目的的方法。以《记承天寺夜游》例 时间(年、月、日、夜),解衣……,月色……,欣然……。念……者,遂至……。怀民……,相与……。
庭下……,水中……,盖……也。
何夜……?何处……?但少……耳。看谁能更好地背诵课文比一比成果展示:我 能 行 !记承天寺夜游
文学常识
重点字词古今异义: 苏轼 三苏先理解,后记忆,多回顾,效率高。唐宋八大家词类活用:乐(名词动用)但、闲人① 解、户、念、寝、步 ;与乐、遂、亦、相与、于②空明、交横;盖③文言虚词:但、而、何归纳总结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1. 用今天学的“三抓”背诵法,背诵全文。
2. 收集一些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词并背诵。
课后作业再见祝同学们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