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材第79~81页)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能根据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新知。
3.体会学习速度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重点: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难点: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课件。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请了三个小伙伴,松鼠、猴子和小兔,它们时常为谁竞走得快的问题而争论不休,有一天它们又碰在一起,各自炫耀起成绩来。
松鼠:4分竞走280米;
猴子:4分竞走240米;
小兔:3分竞走240米。
师:你们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读题一遍。
师:那么哪个数据是我们学过的时间 哪个数据是路程
生1:时间是4分,路程是280米。
生2:时间是4分,路程是240米。
生3:时间是3分,路程是240米。
【设计意图:故事导入,让喜闻乐见的动画场景展现在课堂中,对学生来说,是永远的兴奋剂。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带动教学,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的。】
(一)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1.全班交流。
师:如果它们两个一组进行竞走,如松鼠和猴子一组,谁走得快 为什么
生:松鼠和猴子比赛,松鼠快,因为时间都是4分,但是松鼠走的路程比猴子走得远。
师:也就是说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路程,路程越远,走得越快。
师:那要是猴子和小兔一组,谁走得快 为什么
生:猴子和小兔比赛,小兔走得快,因为猴子和小兔走相同的路程,小兔用的时间短,所以走得快。
师:也就是说在路程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时间,时间越短,走得越快。
(引导学生思考:相同时间比路程远近,相同路程比时间长短。)
师:比较松鼠和小兔时,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怎样比较它们的快慢呢 有什么办法
(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走得快,就要比较单位时间里谁走得远。)
方法一:在相同时间内(1分)比较谁走得远。
280÷4=7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速度。)
240÷3=8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速度。)
70<80 小兔快。
师:谁能解释一下70米和80米表示什么
生:表示每分行70米和每分行80米。
师:像这样表示每分行70米,每分行80米,称为速度。比较速度,其实就是比较相同时间内的路程,也就是1分的路程。这1分就是我们所说的单位时间。
方法二:在相同时间内(3分),比较谁走得远。
280÷4=7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速度)
70×3=210(米) 210<240
小兔快。
方法三:在相同时间内(4分),比较谁走得远。
240÷3=8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
80×4=320(米) 280<320 小兔快。
师:仔细观察这三种解法,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相同点是这几种方法比较的,都是相同时间里的路程。
生2: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比较的是它们1分跑的路程;第二种方法比较的是它们3分走的路程;第三种方法比较的是它们4分走的路程。
师:因为这样的相同时间是很多的,所以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把每分松鼠和小兔各自行的路程叫它们各自的速度。
师:它们的速度和什么有关
生:时间和路程。
2.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师:速度怎样算,你会求速度吗 咱们试一试。
呈现两个问题,请学生口答。
课件出示题目:
(1)“神七”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了约40千米,“神七”飞船的速度约是( )。
(2)小青骑自行车,2时骑了16千米,小青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
学生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列式:40÷5=8(千米),16÷2=8(千米)。
师(看着黑板表示疑惑):“神七”飞船的速度和骑自行车的速度都是8千米,看来他们的速度一样喽 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生:是不一样的,“神七”飞船的速度是每秒8千米,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时8千米。
师:但黑板上写的都是8千米,这样写能区分清楚吗 有什么办法区分开呢
生:写上时间。
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分别写成8千米/秒,8千米/时。
师:1时、1分这些都是时间单位。那么时间单位还包括1秒、1年、1月等等,所以速度应该是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
师:读作8千米每秒,表示什么
生:表示“神七”飞船每秒飞行8千米。
师:速度单位与原来的一些单位不同,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两部分复合而成的。请同学们将刚才竞走的速度单位也改一下。
师:其实速度不仅在我们课堂中有,在咱们的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咱们一起到生活中感受一下速度好吗
3.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例4):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 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为12千米/分。
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
光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
师:谁能说说这些速度表示什么
生答。
师: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是12千米/分,有多快
师:从讲台到教室后面大约是8米多,我们一眨眼,飞机就从这跑到教室后面了。快不快
生呼应。
师:在雷雨天,我们经常看到电闪雷鸣的场景,你知道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为什么
学生回答。
师小结: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快于声音传播的速度,同学们能用刚才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真是太厉害了。
师:观察上述几个速度,你对速度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能说说速度表示什么吗
教师先请学生说一说,再组织交流。
生:平均时间内行的路程,如每秒多少米,每分多少米,每时多少米。
师:速度就是每秒、每分、每时等单位时间内行的路程。
师:怎样计算速度
生:路程÷时间=速度(教师板书)
(二)探索分享,寻找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
师:既然我们知道求速度的公式了,谁能求出猴子的速度
生:按照前面对速度的理解,求出猴子的速度为240÷4=60(米/分)。
师:也就是速度=路程÷时间。
理解了速度和如何求速度,请大家回答下面问题。
师:甲、乙两地相距140千米,汽车每时行驶7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需多长时间
学生解答“140千米里面有几个70千米,就用几时”。
师板书:140÷70=2(时)
师:那你认为应该如何求时间呢
生:时间=路程÷速度。
师:小亮每分走60米,从学校到少年宫走了10分,学校到少年宫的路程是多少米
学生解答。
师板书:60×10=600(米)
师:你认为应该如何求路程呢
生:路程=速度×时间。
师:这三个量可以知二求一吗 那我需要把三个关系式都背下来吗 你有什么好办法理解并记住三者之间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借助乘除的互逆关系记忆数量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速度×时间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讨总价、数量与单价之间的关系。
哪个商店的黄豆便宜 (课件出示:教材第80页例2)
【设计意图:循序渐进地教学,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一步步地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新天地,借此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既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路程、时间与速度
1.
本节课是用情境导入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先比较时间相同和路程相同的两个例子,建立起学生良好的比较观念:必须有一个量是相同的才能比较,为下面的环节作了铺垫。然后出示时间和路程都不同的,应该怎样比这个问题,引出了速度的概念,在介绍速度时,我没有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通过练习中的冲突,自己理解速度的单位为什么会由时间和长度单位组合而成的。
2.
通过介绍生活中的速度,使得学生进一步感受了速度的快慢。以下是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不多,放得不够。感觉学生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学习的,一环紧扣一环,没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和学习。
A类
1.
填空题。
(1)小蜜蜂飞行的速度是每分500米,可以写作( )。
(2)一头大象奔跑的速度可达每时80千米,可以写作( )。
2.
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 ”,错的画“ ”)
(1)已知路程和时间,可以用乘法计算速度。
( )
(2)一辆汽车2时走了100千米,这个“100千米”就是汽车的路程。
( )
(考查知识点:路程、时间与速度;能力要求: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B类
3.完成下面的表格。
速度
时间
路程
2时
450千米
230千米/时
5时
300千米/时
2700千米
(考查知识点:路程、时间与速度;能力要求: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1)500米/分 (2)80千米/时
2.
(1) (2)
B类:
3.
225千米/时 1150千米 9时
教材第80页“练一练”
1.
(1)通过计算速度,来比较每小时各自行驶的路程的多少,多的快,少的慢。
(2)180÷3=60(千米/时) 220÷4=55(千米/时) 60>55 第一辆行驶得快。
2.
4千米=4000米 1时=3600秒 4千米/时=4000米÷3600秒≈1.1米/秒
7.9米/秒的速度远远快于1.1米/秒,太快了。
3.
(1)100÷50=2(时) (2)43×8=344(千米) 383>344 不能。
4.
略
5.
(按列从左往右)15 540 3 3 5 18
6.
(1)10×60=600(米) 画△在河西村至河东村的处,图略。
(2)2400÷2÷60=20(分) 9时15分+20分=9时3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