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
农业(第2课时)
温故知新
我国农业的重要地位及部门?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有何差异?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农业》的相关知识。
基础产业
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
南北差异
东西差异
情景导入
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这叫“宜林则林”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这叫“宜粮则粮”
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这叫“宜牧则牧”
河湖较多,适宜发展渔业,这叫“宜渔则渔”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发展农业的原则——因地制宜
新课学习
宜林则林:
宜粮则粮:
宜牧则牧:
宜渔则渔:
如我国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东南林区
如我国东部平原
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
如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北、以西地区
新课学习
视频:桑基鱼塘
新课学习
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
光照:农作物生长离不开光照。不同农作物对于光照的需求是不同的。例如,瓜果生长成熟需要充足的光照,而多汁的牧草则可以在光照较差的条件下旺盛生长。
热量:农作物的旺盛生长必须满足一定热量条件。热量条件不同,农作物的产量、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也不相同。
水分: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分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可以发展水稻种植和淡水养殖;水分条件比较差的地方,适合经营旱作农业。
地形和土壤:不同的地形,有不同的利用方式;土壤的性质和肥力不同,其适宜种植的作物和生产力也不同。
因地制宜要考虑的因素
(1)自然条件
阅读材料
根据刚才的资料分析,因地制宜要考虑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光照
热量
水分
地形和土壤
新课学习
(2)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上有需求吗?
交通运输方便吗?
我的技术水平能达到吗?
国家政策鼓励吗?
因地制宜要考虑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市场需求
国家政策
技术水平
交通运输
读图分析:
新课学习
活动
理解因地制宜的必要性
图中,有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A、B、C、D四地。其中A为城市郊区,B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C为山地,D为海洋。
海洋
郊区
山地
平原
新课学习
1.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A、B、C、D四地合理布局农业,并说明理由。
A地距城市近,交通便利,适宜发展种植业、花卉,发展肉、乳、禽、蛋等
B处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距城市较远,适宜发展种植业,种植水稻等
C为山地,地形崎岖,适宜发展林果业
D为海洋,适宜发展渔业
新课学习
2.家住A地的小雨,向村里建议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改种蔬菜、花卉,发展鱼、肉、乳、蛋生产,你认为可行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可行。A地距城市近,城市对蔬菜、花卉、鱼、肉、乳、蛋需求量大,市场广阔,且这些产品产值高,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新课学习
(四)走科技强农之路
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
(1)农业增长方式正从广种薄收转向优质高产,优良品种不断涌现。
(2)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新课学习
(3)农田水利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抗灾能力明显增强。
(4)绿色、低碳、生态农业不断推广。
新课学习
走科技强农之路的必要性
(1)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温室、大棚突破了植物生长的季节和地域限制
杂交水稻使粮食产量持续增长
新课学习
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农田滴灌设施完善
新课学习
(2)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
新课学习
A.采用无土栽培具有节省耕地、省式省力、省水省肥、绿色环保等优点,发展前景广阔。
活动
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了“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作用”的调查研究。下面是他们整理的结论,从A、B、C中任选一项,帮助他们补充些鲜活的例子。
B.生物技术等用于病虫害防治,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生产出无公害产品。
C.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用于畜牧、养殖,实现生产过程的全流程监控,提高了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新课学习
微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生化农药防治病虫害
通常是利用微生物本身或其产物制成的农药来防治病虫害,如白僵菌和杀虫螟杆菌。
生化农药是指那些经人工模拟合成或从自然界的生物源中分离或派生出来的化合物,如昆虫信息素、昆虫生长调节剂。
示例1
示例2
新课学习
农业发展方向
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新课学习
新型农业
“外向型农业”是指以出口创汇为主体的农业,所生产的农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
“旅游农业”又称观光农业,是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消遣性农事活动。旅游活动的内容除浏览田园风光外,还有灌溉面积垂钓、采摘果实等农事活动。
“精确农业”是高新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模式,它的特点是“精确”,利用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等,做到精确作业、精确施肥和精确估产。
拓展延伸
课堂练习
1.我国南方与北方的耕作制度和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差别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
C.土壤条件 D.水源条件
2.小明的家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从自然条件考虑,他的家乡最适宜发展( )
A.畜牧业 B .林业 C. 渔业 D.种植业
A
D
3.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在新疆地区大力发展水稻生产
C.在珠江三角洲发展种植业和渔业
D.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大力发展林业生产
C
课堂练习
4.我国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人口、耕地、环境等问题的严峻挑战。你认为我国农业今后发展的方向应是 ( )
A.努力开垦荒地、林地,增加耕地面积
B.增加农产品进口量,满足人们生活需要
C.增加农业人口的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
D.建立商品粮基地,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
产、高效农业
D
课堂练习
我们学了什么?
课堂小结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走科技强农之路
1.举例说明什么是因地制宜原则?
2.农业发展要考虑哪些因素?
3.我国依靠科学技术,农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四)走科技强农之路
农业(第2课时)
发展农业的原则——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要考虑的因素
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
走科技强农之路的必要性
农业发展方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农业》(第2课时)一课一练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农业生产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半干旱草原地区垦荒种粮 B.开垦山地陡坡种粮
C.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 D.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生产
2.以下有关各地农业建设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B.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充足光热资源发展种植业
C.闽、粤沿海滩涂广阔,可大力发展种殖业
D.为了减少水土流失,所有的山区都应发展林业
3.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地形区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生产类型是( )
A. 长江中下游平原——渔业
B. 大兴安岭——林业
C. 内蒙古高原——种植业
D. 东北平原——畜牧业
4.我国农业生产在“确保粮食供需基本平衡”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是由于( )
A.土地面积广大,人口众多
B.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多种多样
C.气候复杂多样,人口众多
D.国家建设和国内国际市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
5.在西部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原因是( )
A.该地牧业发达,牲畜需要大量的饲料
B.该地人口稀少,粮食需求量少
C.该地气候干燥,生态环境脆弱
D.该地少数民族擅长种植牧草
6.阅读下列资料:中国科学院在河南封丘、山东禹城以及河北南皮三个中、低产试验区,贯彻正确的农业政策,适当投入资金、采取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使粮食每公顷产量从1964年以前的750-1500千克提高到近年来的6000-10500千克.据此,为了保持农林牧及水产各业的稳步增长,必须( )
A.减少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B.增加开垦荒地,以增加粮食产量
C.开垦草原,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D.坚持走科教兴国的道路,提高农业生产力
7.下列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的行为,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
B.洞庭湖沿岸围湖造田
C.云贵高原陡坡开荒
D.东北林区伐木种粮
二、综合提升
1.下图为我国东部某一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将图中字母与其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连线。
A 丘陵梯田
B 山区
C 水库
D 平原地区
(2)请从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合理布局四个区域的农业(用连线方式)。
A 种植果树、茶树
B 种植用材林
C 种植水稻
D 发展渔业
2.请说出影响下列地理农业事例的主要因素
(1)《晏子使楚》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
(2)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 )
(3)大城市的郊区一般都有农副产品基地。( )
(4)我国大部分省区实行了农村税费改革,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
参考答案
一、基础达标
1.解析:A、在半干旱地区开垦草原,种植粮食会造成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现象,不符合因地制宜的做法;B、在黄土高原开垦陡坡种粮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不符合题意;C、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会加重长江流域的洪涝现象,不符合题意;D、在珠江三角洲适宜发展耕作业和渔业,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D
2.解析:A、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对外联系便利,可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A符合题意;
B、西部地区气候干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可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B不符合题意;
C、闽、粤位于东南沿海,滩涂广阔,可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C不符合题意;
D、山区适合发展林业,缓坡可开辟为梯田,都发展林业说法太绝对,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3.解析:A.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水资源丰富,热量充足,适合种植业生产.故不符合题意.
B.大兴安岭地形陡峭,山高谷深,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因此在大兴安岭地区发展林业生产,保持水土.故符合题意.
C.内蒙古高原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热量不足,适合畜牧业生产.故不符合题意.
D.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故不符合题意.
答案:B.
4.解析: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因此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应当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类型.
答案:B.
5.解析:西部地区由于气候干燥,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这里降水量少,地形崎岖,山地高原为主的地形都使得这里在发展种植业的时候有很大的阻碍,如果一味地继续发展种植业,只会造成这里水土流失、环境继续恶化.
答案:C
6.解析: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为了保持农林牧及水产各业的稳步增长,我们必须坚持走科教兴国的道路,提高农业生产力,而不能盲目地毁林开荒,破坏草原,减少经济作物的播种,那样会使我国生态环境恶化,不符合可持续发展道路.故选项D符合题意.
答案:D.
7.解析:我国人口众多,且人口增长过快,资源相对来说比较贫乏,尤其是我国的森林资源和耕地资源,陡坡开垦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人均耕地不足,不提倡占用耕地,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该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
答案:A.
二、综合提升
1.答案:
(1)
(2)
2.答案:(1)气候(2)水源(3)市场(4)政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农业》(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2.读图分析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
通过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使学生会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重视农业、热爱农业的思想。
【重点与难点】
1.知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2.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差异。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对比归纳、活动练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这些诗句分别描述了人们从事的是哪种农业活动?(打渔、耕种)2·1·c·n·j·y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有什么特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让我们走进第二节《农业》去寻找答案吧!
二、新课学习
(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1.农业的特点: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也是生物本身
2.主要农业部门
种植业: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作物,这样的生产部门称为种植业。
畜牧业:靠放牧或饲养牲畜及家禽等而获得产品,这样的生产部门称为畜牧业。
林业:种植、养育、保护、采伐林木以及对树胶、树脂等林产品进行采集和加工,这样的生产部门称为林业。
渔业: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这样的生产部门称为渔业。
拓展延伸:农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广义的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等部门。
3.农业的重要性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我们吃的食品、穿的衣服、使用的桌椅等,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
活动:了解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收集相关资料,从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举例说明农业的重要性。
生产方面:农业可为工业提供木材(造纸)、粮食(酿酒原料、食品工业原料)、棉花(棉纺织原料)、羊毛(毛纺织原料)等。21·cn·jy·com
生活方面
吃:畜牧业能提供的食物有肉、奶等;林业能提供的食物有水果、木耳等。
穿:用种植业的产品原料制成的衣物有各种纯棉内衣、棉袄等;用畜牧业的产品作原料制成的毛衣、皮鞋等。
用:用林业产品加工制作的轮胎等。
住:用林业产品可建造房屋。
中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地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约20%的人口。有人说:“这是一个奇迹!”读下图,寻找证据,证明这个说法。(在四个国家中,我国耕地面积最少,粮食总产量最多,且水稻单位面积产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www.21-cn-jy.com
农业为13亿人提供吃、穿、住、行,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4.农业的现状
从总体上说我国农业还比较薄弱,国家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阅读材料:多姿多彩的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的主要功能主要是提供农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品,而现代农业的主要功能除了农产品供应以外,还具有养生休闲、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明传承、修学教育等新功能。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迅速发展,成为重要产业。【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拉长了产业链条,除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传统的农产品的中间环节外,还包括前期的农业科研、设计等环节,以及后期的农产品加工、存储、运输、营销等环节。现代农业正从传统的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扩展,构建综合性的现代产业体系,吸引大批高素质人才从业。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
1.西部和东部的差异
西部和东部的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完成表格
地区 农业类型 主要分布区
东部 种植业 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平原
林业 东北林区(天然林)、西南林区(天然林)、东南林区(人工林)
渔业 沿海(海洋渔业基地)、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地区 农业类型 主要分布区
西部 畜牧业 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种植业 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视频:牧区
2.南方和北方的差异
南北方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一线)
北方
东北: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农作物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
华北: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棉花
南方
长江中下游平原: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农作物一年两熟,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甘蔗
华南及海南岛: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农作物一年三熟,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甘蔗
阅读材料:农业与饮食文化
我国自古就有“南稻北麦”之说。南方以米食为主,常将稻米做成饭、粥、米线等;北方以面食为主,常将小麦等做成馍、饼、馒头、面条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在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偏碱性,水质较硬,高粱 ( http: / / www.21cnjy.com )、莜面等杂粮不易消化,这些都需要利用粮食酿造的醋来中和、帮助消化。青稞是青藏高原上的主要作物,青稞制成的糌粑同酥油、茶叶、牛羊肉是藏民饮食“四宝”,能够帮助藏民适应和抵御高寒的高原气候。21教育网
活动
读图说出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地形特征?
(农产品的产区有东北平原、黄 ( http: / / www.21cnjy.com )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平原、甘肃新疆、华南,这些地区大部分地形平坦,以平原为主,而甘肃新疆主要为河谷和绿洲地区)
说出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分布状况。
(西部地区农产品主要分布在甘肃新疆主产区、河套灌区主产区。)
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什么?(灌溉水源充足)
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的主要农产品有哪些不同?
(北方: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甜菜、棉花等;南方:水稻、油菜、甘蔗等)
举例说明这样规划所依据的自然条件?
(北方以小麦为例,南方以水稻为例。北方降水较少,光照充足,适合喜干旱、光照的小麦生长;南方降水较多,热量充足,适合喜湿热的水稻生长)21cnjy.com
三、课堂练习
1.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农业可分为(D)
A.种植业 B.渔业 C.林业 D.以上都是
2.右图反映的农业生产部门是(A)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渔业 D.林业
3.下列地区与其农作物熟制的组合正确的是(A)
A.华北平原两年三熟 B.东北平原一年两熟
C.关中平原一年一熟 D.海南岛一年两熟
4.下列哪个地区不是我国林业的主要分布区(C)
A.东北 B.西南 C.西北 D.东南
5.下列关于我国农业地区分布叙述正确的是(B)
A.我国地域辽阔、农业地区分布不明显
B.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西部与东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C.我国西部地区以林业为主,东部地区以种植业为主
D.我国农业的南北差异以长江为界,南北在耕作制度、农作物等方面差异较大
四、课堂小结
我们学了什么?
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
五、作业布置
1.举例说明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2.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有什么样的差异?
3.预习“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和“走科技强农之路”。
【板书设计】
农业(第1课时)
(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
农业的特点 西部和东部的差异
主要农业部门 南方和北方的差异
农业的重要性
农业的现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农业》(第1课时)一课一练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关于我国农业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西部发展畜牧业,没有种植业
B.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
C.我国林业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东南地区
D.黄河流域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2.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 )
A.基础 B.主导
C.关键 D.支柱
3.夏日沿着京广线旅行,沿途可以看到的农事活动是( )
A. 农民喜欢花生、苹果
B. 地里棉花、水稻生长旺盛
C. 姑娘们在树上采摘桑叶
D. 小伙子们在海上撒网捕鱼
4.我国政府计划从马来西亚、秦国引进一批优质天然橡胶,下列哪个地区作为育苗实验基地最合理?( )21教育网
A.内蒙古 B.陕西
C.海南 D.浙江
5.读图判断,既有棉花,又有油菜分布的省区是( )
A.新、川、豫、贵
B.湘、鄂、皖、赣
C.冀、鲁、豫、晋
D.黑、吉、辽、内蒙古
6.既是小麦产区,又是棉花产区的是( )
A.河套平原 B.渭河平原
C.三江平原 D.鄱阳湖平原
二、综合提升
1.读“我国主要耕地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A所表示的耕地类型是___________,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B所表示的耕地类型是___________,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21cnjy.com
(2)A.B区域之间的界线大致是___________,这条地理界线与我国1月平均气温_____℃等温线及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21·cn·jy·com
2.读图回答问题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乙图中L线以东农业部门以______业为主,该地区的畜牧业以______为主.www.21-cn-jy.com
(2)根据甲图可知A地区居民主食以______为主,耕地类型以______为主.
(3)B地区长城以南粮食作物是______(在冬小麦和春小麦中选择正确答案),B地区长城以北作物熟制是______.2·1·c·n·j·y
(4)从乙图可知C地区和D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C地区主要的牲畜是______,D地区甘肃省主要的畜牧业基地是______.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C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______地带,D地区水资源缺乏,______农业是本区农业的特色.
《农业》(第1课时)一课一练 答案
一、基础达标
1.解析:在我国西部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只 ( http: / / www.21cnjy.com )零星分布;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我国林业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地区;长江流域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答案:B.
2.解析: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21·世纪*教育网
答案:A.
3.解析:京广铁路是从北京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广州,经过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所以,南北方的农事活动都可以看到.能看到茁壮成长的棉花(北方)和水稻(南方),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4.答案:C
5.解析:我国的棉花主要分布于长江、黄 ( http: / / www.21cnjy.com )河的中下游地区,新疆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油料作物中,油菜在中国种植面积最广,产量要占到全国油料总产量的一半以上.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油菜产区.花生分布较为普遍,山东、河南两省相对集中.湘、鄂、皖、赣既是我国主要的棉花产区,也是重要的油菜分布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B.
6.解析:我国棉花生产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是我国北方主要粮食作物.
答案:B.
二、综合提升
1.答案:
(1)旱地;小麦;水田;水稻
(2)秦岭——淮河一线;0;800
2.解析:读图可知,(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乙图中L线以东农业部门以种植业为主,该地区的畜牧业以农耕区畜牧业为主.www-2-1-cnjy-com
(2)根据甲图可知A地区居民主食以大米为主,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3)B地区长城以南粮食作物是冬小麦,B地区长城以北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
(4)从乙图可知C地区和D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C地区主要的牲畜是牦牛,D地区甘肃省主要的畜牧业基地是河西走廊.2-1-c-n-j-y
(5)C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D地区水资源缺乏,绿洲农业是本区农业的特色.
故答案为:
(1)种植;农耕区畜牧业;(2)大米;水田;(3)冬小麦;一年一熟;(4)牦牛;河西走廊;(5)河谷;绿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0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
农业(第1课时)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从事的是哪种农业活动?
打渔
耕种
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有什么特点?
让我们走进《农业》去寻找答案吧!
情景导入
(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农业的特点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也是生物本身
新课学习
种植业: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作物,这样的生产部门称为种植业。
畜牧业:靠放牧或饲养牲畜及家禽等而获得产品,这样的生产部门称为畜牧业。
主要农业部门
新课学习
渔业: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这样的生产部门称为渔业。
林业:种植、养育、保护、采伐林木以及对树胶、树脂等林产品进行采集和加工,这样的生产部门称为林业。
新课学习
农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等部门
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拓展延伸
农业的重要性
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食品
服装
桌椅
新课学习
生产方面
活动:了解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1.收集相关资料,从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举例说明农业的重要性。
新课学习
生活方面——吃
新课学习
生活方面——穿
新课学习
生活方面——用
生活方面——住
新课学习
2.中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地球上约20%的人口。有人说:“这是一个奇迹!”读下图,寻找证据,证明这个说法。
我国耕地面积最少,粮食总产量最多
水稻单位面积产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新课学习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为13亿人提供吃、穿、住、行,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和消费市场
新课学习
农业的现状
从总体上说我国农业还比较薄弱,国家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新课学习
传统农业的主要功能主要是提供农产品,而现代农业的主要功能除了农产品供应以外,还具有养生休闲、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明传承、修学教育等新功能。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迅速发展,成为重要产业。
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拉长了产业链条,除了传统的农产品的中间环节外,还包括前期的农业科研、设计等环节,以及后期的农产品加工、存储、运输、营销等环节。现代农业正从传统的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扩展,构建综合性的现代产业体系,吸引大批高素质人才从业。
多姿多彩的现代农业
阅读材料
地区 农业类型 主要分布区
东部 种植业
林业
渔业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
西部和东部的差异
沿海(海洋渔业基地)、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东北林区(天然林)、西南林区(天然林)、东南林区(人工林)
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平原
西部
东部
新课学习
地区 农业类型 主要分布区
西部 畜牧业
种植业
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西部
东部
新课学习
视频:牧区
新课学习
东北
华北
旱
地
一年一熟
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
小麦、玉米、花生、棉花
水
田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水稻、棉花、油菜、甘蔗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水稻、甘蔗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一线)
南方和北方的差异
北
方
南
方
长江中下游平原
华南及海南岛
新课学习
农业与饮食文化
我国自古就有“南稻北麦”之说。南方以米食为主,常将稻米做成饭、粥、米线等;北方以面食为主,常将小麦等做成馍、饼、馒头、面条等。
在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偏碱性,水质较硬,高粱、莜面等杂粮不易消化,这些都需要利用粮食酿造的醋来中和、帮助消化。青稞是青藏高原上的主要作物,青稞制成的糌粑同酥油、茶叶、牛羊肉是藏民饮食“四宝”,能够帮助藏民适应和抵御高寒的高原气候。
阅读材料
1.读图说出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地形特征?
平
原
为
主
河谷和绿洲
活动
新课学习
2.说出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分布状况。
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灌溉水源充足
新课学习
3.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的主要农产品有哪些不同?
举例说明这样规划所依据的自然条件。
北方: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甜菜、棉花等
南方:水稻、油菜、甘蔗等
北方降水较少,光照充足,适合喜干旱、光照的小麦生长
南方降水较多,热量充足,适合喜湿热的水稻生长
新课学习
1.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农业可分为( )
A.种植业 B.渔业 C.林业 D.以上都是
D
2.右图反映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渔业 D.林业
A
课堂练习
3.下列地区与其农作物熟制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华北平原两年三熟 B.东北平原一年两熟
C.关中平原一年一熟 D.海南岛一年两熟
A
4.下列哪个地区不是我国林业的主要分布区( )
A.东北 B.西南 C.西北 D.东南
C
课堂练习
5.下列关于我国农业地区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地域辽阔、农业地区分布不明显
B.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西部与东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C.我国西部地区以林业为主,东部地区以种植业为主
D.我国农业的南北差异以长江为界,南北在耕作制度、农作物等方面差异较大
B
课堂练习
我们学了什么?
农业及其重要性
课堂小结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
1.举例说明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2.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有什么样的差异?
3.预习“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和“走科技强农之路”。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
农业的特点
主要农业部门
农业的重要性
农业的现状
西部和东部的差异
南方和北方的差异
农业(第1课时)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农业》(第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和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2.了解我国农业走科技强农之路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
【重点与难点】
1.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2.走科技强农之路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资料分析、读图分析、活动总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温故知新:我国农业的重要地位及部门?(基础产业;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有何差异?(南北差异、东西差异)
下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农业》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学习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1.发展农业的原则——因地制宜
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这叫“宜林则林”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这叫“宜粮则粮
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这叫“宜牧则牧”
河湖较多,适宜发展渔业,这叫“宜渔则渔
举例:
宜林则林:如我国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东南林区
宜粮则粮:如我国东部平原
宜牧则牧:如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北、以西地区
宜渔则渔: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
视频:桑基鱼塘
2.因地制宜要考虑的因素
(1)自然条件
阅读材料: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
光照:农作物生长离不开光照。不同农作物对于光照的需求是不同的。例如,瓜果生长成熟需要充足的光照,而多汁的牧草则可以在光照较差的条件下旺盛生长。
热量:农作物的旺盛生长必须满足一定热量条件。热量条件不同,农作物的产量、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也不相同。
水分: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分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可以发展水稻种植和淡水养殖;水分条件比较差的地方,适合经营旱作农业。
地形和土壤:不同的地形,有不同的利用方式;土壤的性质和肥力不同,其适宜种植的作物和生产力也不同。
根据刚才的资料分析,因地制宜要考虑的自然条件有哪些?(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和土壤)
(2)社会经济条件
读图分析:因地制宜要考虑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市场需求、国家政策、技术水平、交通运输)
活动:理解因地制宜的必要性
图中,有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A、B、C、D四地。其中A为城市郊区,B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C为山地,D为海洋。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A、B、C、D四地合理布局农业,并说明理由。
A地距城市近,交通便利,适宜发展种植业、花卉,发展肉、乳、禽、蛋等;
B处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距城市较远,适宜发展种植业,种植水稻等;
C为山地,地形崎岖,适宜发展林果业;
D为海洋,适宜发展渔业。
家住A地的小雨,向村里建议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改种蔬菜、花卉,发展鱼、肉、乳、蛋生产,你认为可行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可行。A地距城市近,城市对蔬菜、花卉、鱼、肉、乳、蛋需求量大,市场广阔,且这些产品产值高,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四)走科技强农之路
1.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
(1)农业增长方式正从广种薄收转向优质高产,优良品种不断涌现。
(2)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3)农田水利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抗灾能力明显增强。
(4)绿色、低碳、生态农业不断推广。
2.走科技强农之路的必要性
(1)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杂交水稻使粮食产量持续增长;温室、大棚突破了植物生长的季节和地域限制;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农田滴灌设施完善。
(2)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
活动: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了“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作用”的调查研究。下面是他们整理的结论,从A、B、C中任选一项,帮助他们补充些鲜活的例子。
A.采用无土栽培具有节省耕地、省式省力、省水省肥、绿色环保等优点,发展前景广阔。
B.生物技术等用于病虫害防治,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生产出无公害产品。
C.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用于畜牧、养殖,实现生产过程的全流程监控,提高了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示例1 微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通常是利用微生物本身或其产物制成的农药来防治病虫害,如白僵菌和杀虫螟杆菌。
示例2 生化农药防治病虫害
生化农药是指那些经人工模拟合成或从自然界的生物源中分离或派生出来的化合物,如昆虫信息素、昆虫生长调节剂。
3.农业发展方向
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拓展延伸:新型农业
“外向型农业”是指以出口创汇为主体的农业,所生产的农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
“旅游农业”又称观光农业,是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消遣性农事活动。旅游活动的内容除浏览田园风光外,还有灌溉面积垂钓、采摘果实等农事活动。
“精确农业”是高新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模式,它的特点是“精确”,利用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等,做到精确作业、精确施肥和精确估产。
三、课堂练习
1.我国南方与北方的耕作制度和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差别的最主要原因是(A)
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
C.土壤条件 D.水源条件
2.小明的家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从自然条件考虑,他的家乡最适宜发展(D)
A.畜牧业 B .林业 C. 渔业 D.种植业
3.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C)
A.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在新疆地区大力发展水稻生产
C.在珠江三角洲发展种植业和渔业
D.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大力发展林业生产
4.我国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人口、耕地、环境等问题的严峻挑战。你认为我国农业今后发展的方向应是(D)
A.努力开垦荒地、林地,增加耕地面积
B.增加农产品进口量,满足人们生活需要
C.增加农业人口的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
D.建立商品粮基地,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四、课堂小结
我们学了什么?(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走科技强农之路)
五、作业布置
1.举例说明什么是因地制宜原则?
2.农业发展要考虑哪些因素?
3.我国依靠科学技术,农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板书设计】
农业(第2课时)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四)走科技强农之路
发展农业的原则——因地制宜 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
因地制宜要考虑的因素 走科技强农之路的必要性
农业发展方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