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上海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册期中模拟冲刺满分卷
数 学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点C是线段的黄金分割点,且,若线段,则的长为( )
A. B. C. D.
2. 的值等于( )
A. B. C.1 D.
3.如果∠A为锐角,且cosA=,那么∠A的范围是( )
A.0°<∠A≤30° B.30°<∠A<45°
C.45°<∠A<60° D.60°<∠A<90°
4.如图,在Rt△ABC中,∠C=90°,则cosA可表示为( )
A. B. C. D.
5.已知菱形 是动点,边长为4, ,若 ,则 ( )
A. B.4 C. D.1
6.如图,已知a∥b∥c,直线m分别交直线a、b、c于点A、B、C,直线n分别交直线a、b、c于点D、E、F,若 = ,则 的值是( )
A. B. C. D.1
7.如图,Rt△ABC中,∠ACB=90°,CD为斜边上的高,AC=2,AD=1,则BC的长是( )
A.4 B.3 C. D.
8.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线段AC与BD是位似图形,O为位似中心.若点A(1,0)的对应点为B(2,0),则点C(2,2)的对应点D的坐标为( )
A.(3, 3) B.(3, 4) C.(4, 4) D.(4, 5)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与反比例函数 交于点C,D,且 ,过点C作 轴于点E,过点D作 轴于点F,四边形CEFD的面积为2,则k的值是( )
A. B. C. D.
10.如图,在 中,,,,点为边上一动点,连接并延长至点,使得,以,为邻边构造 ,连接交于点当的长最小时,的长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如图:正方形CEDF的顶点D、E、F分别在△ABC的边AB、BC、AC上.AD=5,DB=3,则△AFD与△BDE面积之和等于 .
12.河堤横断面如图所示,堤高BC=6米,迎水坡AB的坡比是1:,则AC的长是 米.
13.《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种测量古井水面以上部分深度的方法. 如图所示, 在井口 处立一根垂直于井口的木杆 , 从木杆的顶端 观察井水水岸 , 视线 与井口的直径 交于点 . 如果测得 米, 米, 米,那么 为 米.
14.小明用一块含有60°(∠DAE=60°)的直角三角尺测量校园内某棵树的高度,示意图如图所示,若小明的眼睛与地面之间的垂直高度AB为1.62m,小明与树之间的水平距离BC为4m,则这棵树的高度约为 m.(结果精确到0.1m,参考数据: 1.73)
15.若,则 .
16.如图,在正方形中,,分别为,的中点.连接并延长交于点,交的延长线于点,为的中点,连接,,.下列结论:①;②;③;④.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
三、解答题(17、18、19题每题6分,20、21题每题8分,22、23每题9分,24、25每题10分,共计72分,要求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计算:
(1).
(2)已知,求代数式的值.
18.某班的同学想测量教学楼的高度,如图,点、、、在同一平面内,大楼前有一段斜坡,已知的长为8米,它的坡度(坡度=垂直高度:水平宽度),在离点30米的处,测得教学楼顶端的仰角为.
(1)求点到的水平距离.
(2)教学楼的高度约为多少米.(结果精确到米)(参考数据:,,,)
19.如图,在一张长方形纸条上画一条数轴.
(1)折叠纸条使数轴上表示的点与表示的点重合,折痕与数轴的交点表示的数是______;如果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为,经过上述的折叠方式能够重合,那么左边这个点表示的数是______;
(2)如图,点、表示的数分别是、,数轴上有点,使点到点的距离是点到点距离的倍,那么点表示的数是多少?
(3)如图,若将此纸条沿、两处剪开,将中间的一段纸条对折,使其左右两端重合,这样连续对折次后,再将其展开,分别求出最左端和最右端的折痕与数轴的交点表示的数.
20.小明决定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测量出旗杆CD的高度.如图,已知A,B,C在同一条直线上,A,E,D也在同一条直线上,BE⊥AC,DC⊥AC,垂足分别是点B和点C,小明眼睛到地面高BE=1.5米,且AB=3米,CB的长度为9米.
(1)求旗杆CD的高度;
(2)小明在测量时发现通过地面BC直线上F处的一个小水坑刚好看到旗杆顶端D,求小水坑F到小明的距离BF的长.
21.如图,公路旁有两个高度相同的路灯AB,CD,小明上午上学时发现路灯AB 在太阳光下的影子恰好落到里程碑E 处,他自己的影子恰好落在路灯 CD 的底部C处.晚自习放学时,小明站在上午同一个地方,发现在路灯CD 的灯光下自己的影子恰好落在里程碑E 处.
(1)在图中画出小明的位置(用线段 FG 表示),并画出光线,标出太阳光、灯光.
(2)若上午上学时,高1米的木棒在太阳光下的影长为2米,小明的身高为1.5米,他离里程碑 E 的距离恰好为5米,求路灯的高度.
22.某路灯示意图如图所示,该路灯是轴对称图形,由两个灯臂 和一个灯杆 组成,灯杆 与地面垂直。现测得 米, 米, 。
(1)求两灯臂末端 之间的距离。
(2)求灯臂末端 到地面的距离。
(参考数据: 。结果精确到 0.1 米)
23.唐代诗人孟郊写到“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青”,贵州山的多与美久负盛名.爬山能强身健体,亲近自然,陶冶情操,王灵周末到公园爬山,山的形状如图(1),爬山路线示意图如图(2),王灵从山脚出发,沿AB走400米到点,再沿BC到山顶点,已知山高CF为354米,交AD的延长线于点.(图中所有点均在同一平面内)
(1)求BD的长;
(2)求王灵从山脚A点到达山顶点共走了多少米
(结果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
24. 如图,已知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1)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证明:sin2A+cos2A=1;
(2)若sinA=,求cosA的值.
25.如图,在河流的右岸边有一高楼AB,左岸边有一坡度i=1:2(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称为坡度)的山坡CF,点E、点C与点B在同一水平面上,CF与AB在同一平面内.某数学兴趣小组为了测量楼AB的高度,在坡底C处测得楼顶A的仰角为45°,然后沿坡面CF上行了20米到达点D处,此时在D处测得楼顶A的仰角为14°.(测角器的高度忽略不计,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sin14°≈0.24,cos14°≈0.97,tan14°≈0.25)
(1)求点D到地面的垂直高度DE的长;
(2)求楼AB的高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上海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册期中模拟冲刺满分卷
数 学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点C是线段的黄金分割点,且,若线段,则的长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解:∵点C是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
而,
∴.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黄金分割点的定义及黄金比,然后再根据概念列比例式,即可求解。
2. 的值等于( )
A. B. C.1 D.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
故答案为: .
【分析】将代入计算即可.
3.如果∠A为锐角,且cosA=,那么∠A的范围是( )
A.0°<∠A≤30° B.30°<∠A<45°
C.45°<∠A<60° D.60°<∠A<90°
【答案】D
【解析】【解答】解:∵cos60°=, <,
而锐角的余弦是减函数,
故锐角A的范围是60°<∠A<90°.
故选D.
【分析】首先明确cos60°=;再根据锐角的余弦是减函数,进行求解.
4.如图,在Rt△ABC中,∠C=90°,则cosA可表示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在Rt△ABC中,∠C=90°,
则cosA= ,
故选:C.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中,余弦为邻边比斜边解答即可.
5.已知菱形 是动点,边长为4, ,若 ,则 ( )
A. B.4 C. D.1
【答案】A
【解析】【解答】解:过点E作 交AC于点M,
∵ ,∴ ,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C是等边三角形,
∵ ,∴△AEM是等边三角形,∴ ,
∵ ,∴ .
故答案为:A.
【分析】证明△AEM是等边三角形,则 ,由AF∥EM进而解答即可.
6.如图,已知a∥b∥c,直线m分别交直线a、b、c于点A、B、C,直线n分别交直线a、b、c于点D、E、F,若 = ,则 的值是( )
A. B. C. D.1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 ,
∴ = ,
∵a∥b∥c,
∴ = = ,
故选B.
【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7.如图,Rt△ABC中,∠ACB=90°,CD为斜边上的高,AC=2,AD=1,则BC的长是( )
A.4 B.3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ACB=∠ADC=90°,∠CAB=∠DAC,
∴△ADC∽△ACB,
∴ ,
∵AC=2,AD=1,
∴ ,
解得AB=4.
BC=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两角分别相等可证△ADC∽△ACB,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出AB的长,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C的长.
8.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线段AC与BD是位似图形,O为位似中心.若点A(1,0)的对应点为B(2,0),则点C(2,2)的对应点D的坐标为( )
A.(3, 3) B.(3, 4) C.(4, 4) D.(4, 5)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线段AC与BD是位似图形,相似比为1:2,
∴点D的坐标为(2×2,2×2),即(4,4),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位似变换的性质计算,得到答案.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与反比例函数 交于点C,D,且 ,过点C作 轴于点E,过点D作 轴于点F,四边形CEFD的面积为2,则k的值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设OE长为 ,
∵CE⊥x轴,DF⊥x轴,
∴CE∥DF
∴
∴ ,OF=
则C点横坐标为 ,D点横坐标为
∵C、D在反比例函数 上
∴C ,D
则CE= ,DF=
S梯形CEFD=
即
解得
故答案为:C.
【分析】设OE长为a,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得到EF=2a,然后可得C点坐标为 ,D点坐标为 ,然后利用梯形 的面积为2,建立方程即可求解.
10.如图,在 中,,,,点为边上一动点,连接并延长至点,使得,以,为邻边构造 ,连接交于点当的长最小时,的长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解:过点作交于,
,
.
为平行四边形,
,,
,,
∽.
,
.
的长最小时,的长最小,
.
在 中,,,,
.
,,
,
在 中,,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
故答案为:.
【分析】由平行四边形EFGC可知,EF∥CG,从而∠EDO=∠OCG,∠DEO=∠OGC可证△DOE∽△COG,可得,要使EG最小,则OE最小,即OE⊥AB时,OE最小,由平行四边形ABCD和AM⊥DC可知,四边形AEMO是平行四边形,从而AE=OM,即可求出AE的长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如图:正方形CEDF的顶点D、E、F分别在△ABC的边AB、BC、AC上.AD=5,DB=3,则△AFD与△BDE面积之和等于 .
【答案】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DECF是正方形,
∴DE=DF,DE∥AC,∠DEB=∠AFD=90°,
∴∠BDE=∠A,
∴△BDE∽△DAF,
∴ ,设DE=3k,AF=5k,
在Rt△ADF中,则有25=9k2+25k2,
∴k2= ,
∴S△ADF= ,
∵ ,
∴S△BDE= ,
∴S△ADF+S△BDE= ,
故答案为 .
【分析】由△BDE∽△DAF,推出 ,设DE=3k,AF=5k,在Rt△ADF中,则有25=9k2+25k2,可得k2= ,求出△ADF,△BDE的面积即可解决问题.
12.河堤横断面如图所示,堤高BC=6米,迎水坡AB的坡比是1:,则AC的长是 米.
【答案】
【解析】【解答】解:∵迎水坡AB的坡比是1:,
∴=,
∴AC=BC,
∵堤高BC=6米,
∴AC=BC=(米).
故答案为:米.
【分析】根据迎水坡AB的坡比列出比例式求解,可求得AC的长.
13.《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种测量古井水面以上部分深度的方法. 如图所示, 在井口 处立一根垂直于井口的木杆 , 从木杆的顶端 观察井水水岸 , 视线 与井口的直径 交于点 . 如果测得 米, 米, 米,那么 为 米.
【答案】3
【解析】【解答】解:如图,作DF⊥AB于点F,ACDF为矩形
∴CD=AF
∵AE||DF
∴∠BAE=∠BFD
∴△BAE~△BFD
∴即有,得BF=4,
AF=BF-AB=4-1=3米
故CD=3米
答案:3.
【分析】作DF⊥AB于点F,知ACDF为矩形,由AE||DF得△BAE~△BFD,由比例关系得BF的长,即得CD的长.
14.小明用一块含有60°(∠DAE=60°)的直角三角尺测量校园内某棵树的高度,示意图如图所示,若小明的眼睛与地面之间的垂直高度AB为1.62m,小明与树之间的水平距离BC为4m,则这棵树的高度约为 m.(结果精确到0.1m,参考数据: 1.73)
【答案】8.5
【解析】【解答】解:∵AB⊥BC,DC⊥BC,AD∥BC,
∴四边形ABCD是矩形,
∵BC=4m,AB=1.62m,
∴AD=BC=4m,DC=AB=1.62m,
在Rt△AED中,
∵∠DAE=60°,AD=4m,
∴DE=AD tan60°=4× =4 (m),
∴CE=ED+DC=4 +1.62≈8.5(m)
答:这棵树的高度约为8.5m.
故答案为:8.5.
【分析】易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利用矩形的性质可求出AD,DC的长,在Rt△AED中,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DE的长,然后根据CE=ED+DC,可求出CE的长.
15.若,则 .
【答案】
【解析】【解答】解:∵,
∴设y=2m,x=7m,
代入 得,
.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设y=2m,x=7m,代入代数式计算即可求解.
16.如图,在正方形中,,分别为,的中点.连接并延长交于点,交的延长线于点,为的中点,连接,,.下列结论:①;②;③;④.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
【答案】①④
【解析】【解答】
解: ①、∵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BC, ∠ADE=∠BCE=90° ,
∵点E为CD的中点,
∴DE=CE,
∴△ADE≌△BCE (SAS),
∴∠AED=∠BEC,
∵点H为BE的中点,
∴HC= HE =BE,
∴∠HCE=∠BEC,
∴∠HCE=∠AED,
∴CH//AE,故①正确;
②、∵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 CD,即AB // DM,
∴∠M=∠ABF,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AB, ∠BAF=90°
∵点F为AD的中点,
∴AF=AD=AB,
∴tanM = tan∠ABF=
∴∠M≠30°,故②错误;
③、∵CH// AE,
∴S CGH=S CEH
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a,
∴S正方形ABCD= (2a)2=4a2,
S CEH=S BCE=
∴S CGH=S正方形ABCDS正方形ABCD,故③错误;
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AB,∠ADE=∠BAF=90°,
∵点E,F分别为CD,AD的中点,
∴DE=AF,
∴ADEBAF (SAS) ,
∴∠EAD=∠FBA,
∵∠M=∠FBA,
∴∠M=∠EAD,
∵AB// DM,
∴△ABF△DMF,
∴
∵点F为AD的中点,
∴ DM=AB=CD,
∵∠AFG=∠MFD,∠M=∠EAD,
∴△AFGMFD,
∴
∵DM=CD,
∴
AGMF=CDAF,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④
【分析】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中点的定义利用SAS证明△ADE≌△BCE , 从而推出∠AED=∠BEC,再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求得∠HCE=∠BEC,推出∠HCE=∠AED,可得到CH//AE,故①正确;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证明∠M=∠ABF,结合正方形的性质和中点的定义由正切函数的定义可判断②错误;由平行线的性质求得S CGH=S CEH,即可求得S CEH=S BCE=,即可判断S CGH=S正方形ABCDS正方形ABCD,故③错误;先结合已知条件证明△ABF△DMF,△AFGMFD,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推出,再等量代换即可证明④正确;逐一判断即可解答.
三、解答题(17、18、19题每题6分,20、21题每题8分,22、23每题9分,24、25每题10分,共计72分,要求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计算:
(1).
(2)已知,求代数式的值.
【答案】(1)解:
.
(2)解:根据题意,即,
则.
【解析】【分析】
(1)实数的混合运算,先计算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再计算乘法,最后计算减法即可.
(2)化比例式为等积式可得,再代入化简即可.
(1)解:
.
(2)解:根据题意,即,
则.
18.某班的同学想测量教学楼的高度,如图,点、、、在同一平面内,大楼前有一段斜坡,已知的长为8米,它的坡度(坡度=垂直高度:水平宽度),在离点30米的处,测得教学楼顶端的仰角为.
(1)求点到的水平距离.
(2)教学楼的高度约为多少米.(结果精确到米)(参考数据:,,,)
【答案】(1)解:如图,过B作于E,
∵坡度,
∴设米,则米,
由勾股定理得米,
∵米,
∴,
∴,
∴米;
答:点到的水平距离为米.
(2)解:由(1)知,米,
在中,,
∴米,
∴(米).
答:教学楼的高度约为米.
【解析】【分析】
(1)过B作于E,由已知的坡度可设米,米,由勾股定理将BC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出来,根据的长度可得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
(2)由(1)所求得,再由锐角三角函数tan∠ADE=求得的值,然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求解.
(1)解:如图,过B作于E,
∵坡度,
∴设米,则米,
由勾股定理得米,
∵米,
∴,
∴,
∴米;
答:点到的水平距离为米.
(2)解:由(1)知,米,
在中,,
∴米,
∴(米).
答:教学楼的高度约为米.
19.如图,在一张长方形纸条上画一条数轴.
(1)折叠纸条使数轴上表示的点与表示的点重合,折痕与数轴的交点表示的数是______;如果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为,经过上述的折叠方式能够重合,那么左边这个点表示的数是______;
(2)如图,点、表示的数分别是、,数轴上有点,使点到点的距离是点到点距离的倍,那么点表示的数是多少?
(3)如图,若将此纸条沿、两处剪开,将中间的一段纸条对折,使其左右两端重合,这样连续对折次后,再将其展开,分别求出最左端和最右端的折痕与数轴的交点表示的数.
【答案】(1),;
(2)解:设点表示的数为,∵,
∴点离点较近,只有两种情况:
点在线段上时,,解得:;
当点在点的左侧时,,解得:,
∴点C表示的数是或;
(3)解:对折次后,每两条相邻折痕间的距离为,∴最左端的折痕与数轴的交点表示的数为:,最右端的折痕与数轴的交点表示的数为:,
∴最左端和最右端的折痕与数轴的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和.
【解析】【解答】(1)解:∵,
∴折痕与数轴的交点表示的数是:;
∵两点间的距离为,
∴这两点到表示数的点的距离为,
∴左边这个点表示的数是,
故答案为:,;
【分析】()折叠纸条使数轴上表示的点与表示的点重合,求折痕与数轴的交点表示的数,以及两点间距离为7时左边点表示的数;
()在数轴上找到点C,使点C到点A的距离是点C到点B距离的三倍,其中点A表示-2,点B表示4;
()将纸条A,B两处剪开,将中间的一段纸条对折5次后展开,求最左端和最右端的折痕与数轴的交点表示的数.
(1)解:∵,
∴折痕与数轴的交点表示的数是:;
∵两点间的距离为,
∴这两点到表示数的点的距离为,
∴左边这个点表示的数是,
故答案为:,;
(2)解:设点表示的数为,
∵,
∴点离点较近,只有两种情况:
点在线段上时,,解得:;
当点在点的左侧时,,解得:,
∴点C表示的数是或;
(3)解:对折次后,每两条相邻折痕间的距离为,
∴最左端的折痕与数轴的交点表示的数为:,最右端的折痕与数轴的交点表示的数为:,
∴最左端和最右端的折痕与数轴的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和.
20.小明决定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测量出旗杆CD的高度.如图,已知A,B,C在同一条直线上,A,E,D也在同一条直线上,BE⊥AC,DC⊥AC,垂足分别是点B和点C,小明眼睛到地面高BE=1.5米,且AB=3米,CB的长度为9米.
(1)求旗杆CD的高度;
(2)小明在测量时发现通过地面BC直线上F处的一个小水坑刚好看到旗杆顶端D,求小水坑F到小明的距离BF的长.
【答案】(1)解:∵BE⊥AC,DC⊥AC,
∴EB//CD
∴△ABE∽△ACD
∴,即,
解得CD=6.
答:旗杆CD的高度为6米.
(2)解:由题意得∠EFB=∠DFC
∵BE⊥AC, DC⊥AC,
∴∠EBF=∠DCF
∴△EBF∽△DCF,
∴,即
解得
答:小水坑F到小明的距离BF的长为米.
【解析】【分析】(1)证明△ABE∽△ACD,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2)证明△EBF∽△DCF,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21.如图,公路旁有两个高度相同的路灯AB,CD,小明上午上学时发现路灯AB 在太阳光下的影子恰好落到里程碑E 处,他自己的影子恰好落在路灯 CD 的底部C处.晚自习放学时,小明站在上午同一个地方,发现在路灯CD 的灯光下自己的影子恰好落在里程碑E 处.
(1)在图中画出小明的位置(用线段 FG 表示),并画出光线,标出太阳光、灯光.
(2)若上午上学时,高1米的木棒在太阳光下的影长为2米,小明的身高为1.5米,他离里程碑 E 的距离恰好为5米,求路灯的高度.
【答案】(1)解:如图所示.
(2)解:∵上午上学时,高1米的木棒在太阳光下的影长为2米,小明的身高为1.5米,
∴ 小明的影长CF 为3米.
∵GF⊥AC,DC⊥AC,
∴GF∥CD.
∴△EGF∽△EDC.
2.4(米).
∴ 路灯的高度为2.4米
【解析】【分析】 (1)根据题意,画出小明的位置及光线即可;
(2)根据题意得到影长为2米,身高为1.5米,根据GF⊥AC,DC⊥AC,得到平行,然后利用平行相似得到△EGF∽△EDC,然后得到对应边成比例,得到路灯高度CD即可.
22.某路灯示意图如图所示,该路灯是轴对称图形,由两个灯臂 和一个灯杆 组成,灯杆 与地面垂直。现测得 米, 米, 。
(1)求两灯臂末端 之间的距离。
(2)求灯臂末端 到地面的距离。
(参考数据: 。结果精确到 0.1 米)
【答案】(1)解:连结 ,延长 交 于点 .
和 关于 对称, 与地面垂直.
.
.
在 Rt 中, ,即 ,
(2)解:在 Rt 中, ,即 ,
.
到底面的距离
【解析】【分析】(1)连接AB,延长DC交AB于点E,根据题意可得:DE⊥AB,CA=CB=1.6米,从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可得∠ACE=∠BCE=55°,AB=2AE,然后在Rt△ACE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BE的长即可解答;
(2)在Rt△ACE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CB的长,然后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进行计算,即可解答.
23.唐代诗人孟郊写到“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青”,贵州山的多与美久负盛名.爬山能强身健体,亲近自然,陶冶情操,王灵周末到公园爬山,山的形状如图(1),爬山路线示意图如图(2),王灵从山脚出发,沿AB走400米到点,再沿BC到山顶点,已知山高CF为354米,交AD的延长线于点.(图中所有点均在同一平面内)
(1)求BD的长;
(2)求王灵从山脚A点到达山顶点共走了多少米
(结果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
【答案】(1)解:∵BD⊥AF,
∴∠ADB=90°,
在Rt中,米,,
(米),
的长为200米;
(2)解:由题意,得米,
米,
(米),
∵CE⊥BE,
∴∠BEC=90°,
在Rt中,∠2=50°,
(米),
(米),
王灵从山脚点到达山顶点共走了约600米.
【解析】【分析】(1)利用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
(2)根据题意,得BD=EF=200,从而求出CE=154,再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C的长,最后代入AB、BC的值进行加法计算即可.
24. 如图,已知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1)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证明:sin2A+cos2A=1;
(2)若sinA=,求cosA的值.
【答案】(1)解:在Rt△ABC中,∠C=90°,
∴a2+b2=c2,sinA=,cosA=,
∴sin2A+cos2A=()2+()21;
(2)解:∵sin2A+cos2A=1,
∴+cos2A=1,
∴cos2A=,
∴cosA=或cosA=(舍去),
即cosA的值为.
【解析】【分析】(1)由勾股定理可得,由锐角三角函数可知:sinA=,cosA=,然后进行计算即可;
(2)根据(1)的结论进行计算即可.
25.如图,在河流的右岸边有一高楼AB,左岸边有一坡度i=1:2(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称为坡度)的山坡CF,点E、点C与点B在同一水平面上,CF与AB在同一平面内.某数学兴趣小组为了测量楼AB的高度,在坡底C处测得楼顶A的仰角为45°,然后沿坡面CF上行了20米到达点D处,此时在D处测得楼顶A的仰角为14°.(测角器的高度忽略不计,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sin14°≈0.24,cos14°≈0.97,tan14°≈0.25)
(1)求点D到地面的垂直高度DE的长;
(2)求楼AB的高度.
【答案】(1)解:∵坡度i=1:2,
∴sin∠DCE=.
∴DE=20sin∠DCE=≈9.0(米).
故答案为:点D到地面的垂直高度DE的长约为9.0米.
(2)解:作DQ⊥AB于Q点.
∵∠ACB=45°,
∴AB=CB.
∴(CB+EC)·tan14°+DE=AB 可转化成 (AB+EC)·tan14°+DE=AB.
∵EC=20·cos∠DCE=(米).
∴AB=≈17.9(米).
故答案为:楼AB的高度约为17.9米.
【解析】【分析】(1)坡度相当于tan值;(2)在直角三角形中,若有一个角是45°,则此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这是解本小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