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20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思想、文化领域空前繁荣的时期,诞生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等。他们为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2500多年前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要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辑录他言论的《论语》一书,至今广为流传。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 孔子的一生坎坷,其生“不知其父”,其“少也贱”,其壮年为鲁司寇而被黜,其周游列国曾畏于匡,厄于宋,绝粮于陈蔡,被隐者讥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硁硁鄙人”,惶惶如“丧家之犬”,以至晚年无可奈何,“欲乘桴浮于海”,逃避当时那个无道之世。
孔子之所以不为世所用,是因为他信古,好古,他穷其一生也未能飞黄腾达,但是他的道德价值取向和伟大人格却得到广泛的认同,他的学生赞颂他是圣人,但孔子自己却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诚然,孔子是人,但他好学敏求、不耻下问,诲人不倦、有教无类,教导学生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他所创立的儒学包含着人类永恒的精神价值,
这就是一个平凡的孔子真正伟大之处。设私塾:
开创中国私人授学的先河。孔子一生收徒3000余人,其中出现72贤人。孔子崇尚“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的思想核心:“仁”“仁”的思想 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孔子的教育和学术成就:设私学:私人讲学,广收门徒,有教无类;
整理“六书”:《诗》、《书》、《礼》、《乐》、《周易》、《春秋》;
授“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创立儒家学派:被尊为历代帝王的治国正统思想。 孔子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成为最负盛名的伟大的教育家。《论语》: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论语》中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 孔子的格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德不孤,必有邻。
言必信,行必果。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君子讲求的是正义之道,小人讲求的是利害关系。
一个人对未来要有谋划,目光要看得远,否则就会不时受到困扰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求别人去做。
有德行的人不会孤独,一定会有人陪伴他
一个人要言而有信,做事果断。
再小的错误都不要犯,再小的好事也要去做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
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
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自己学习永不满足, 教诲别人永不疲倦 。
只复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
就会怠惰而无所成就。
有朋友从远方来看望自己,
这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吗?
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
看到自己有他们的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1、不学礼,无以立。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德不孤,必有邻。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名言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 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非洲首家孔子学院落户肯尼亚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2500年前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摘自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的宣言 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百余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孔庙 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全庙南北长1公里多,占地327亩,共有厅堂殿庑400多间,包括三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五十四门坊,前后共9进庭院,布局严谨,气势雄伟。
孔林:
孔子及家族专用墓地。相传孔子死后,他的学生从四方带奇木异树来此种植2000多年来不断增植,已达3万余株,为我国最大的人工园林,园林内栖息着多种禽鸟,为旅游观赏胜境。
孔府
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
诸子百家“诸子”是指距今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涌现的思想家,
“百家”是一种夸张手法,表明当时思想家很多。老子的思想: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期楚国人,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道德经》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以为一切事物具有正反两面,对立面可以互相转化。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孟子的思想: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与孔子同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一生以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各诸侯国。晚年著书立说,他的言论被整理成《孟子》一书。主张实行仁政、民贵君轻,人性本善,强调个人品质的修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后世将孔子和孟子合称为“孔孟之道”。墨子的思想 墨子(公元前468 —公元前376),名翟(dí),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言行收录在《墨子》一书中,他主张“兼爱”和“非攻”。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著有《庄子》一书,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流派。他主张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庄子的思想:韩非子的思想: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一前233年)战国末期人。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他认为历史向前发展,改革制度,实行中央集权,依法治国。 孙武又称孙子,是春秋时期齐国人,著名的军事家,被尊为 “兵圣”。他撰写的《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兵法书。 孙膑是孙武的后代,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增兵减灶“是他巧用计谋,击败敌人的一次著名战役。诸子百家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孔孟仁爱老庄辩证韩非子法治墨子兼爱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