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冀教版2.6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课件(3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七年级上冀教版2.6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课件(3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22 21:1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第6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1.齐桓公称霸
2.问鼎中原
3.合纵连横1.齐桓公称霸东周是谁在哪一年建立的?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建立?想一想东周的两个分期春秋战国“春秋”源自鲁国史书《春秋》
“战国”源自诸侯国连年混战2.你知道“春秋五霸”吗?1.你知道“春秋”、“战国”名字的由来吗?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春秋霸主秦穆公 吴王阖闾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吴王阖闾春秋霸主管仲相齐桓公管仲
? ~公元前645年
齐国政治家、军事家通过改革,齐国富强。结 果: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成强大的常备军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内容齐桓公称霸原因原因自然条件优越管仲改革 所谓“尊王”,就是拥护周王室;“攘夷”指当时我国北方的狄(dí)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之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国的拥戴。葵丘会盟台  陈侯方壶是春秋时期陈国诸侯为其母制造的礼器。陈国灭亡后,此器后为齐国贵族所得,1963年在齐国贵族墓中出土。陈侯方壶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以霸主身份与鲁、宋、卫、郑、许、曹等国在葵丘会盟(遗址在河南省民权县城东的黄河故道北岸),周王派人送去物品表示慰问。2.问鼎中原晋文公征战(想象画)  齐国力量衰落以后,晋、楚争霸中原。晋文公凭丰富的政治经验,开创了雄峙中原的事业,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个霸主。城濮之战  公元前632年,晋楚军队在城濮决战,晋文公以少胜多,威震中原。文公召集各国在河阳会盟,周襄王承认晋文公霸主地位,霸业的显赫超过了齐桓公。  晋文公死后,晋国和楚国继续争夺中原的霸权。   公元前597年,楚晋军队在邲(今河南荥阳东北)进行决战,晋军大败。各国诸侯纷纷归附楚国。   楚庄王终于一鸣惊人,成为中原又一新的霸主。一 鸣 惊 人王子午鼎(附匕)问 鼎 中 原  王子午鼎,春秋时期楚国制。王子午是楚庄王之子,又名子庚,颇有战功。铜鼎腹内及盖内有鸟篆书铭文85字,大意为“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进行盟祀,我施德政于民,因而受到尊重,望子孙后代以此为准则。”此鼎反映春秋时楚、晋两国争霸历史。4. 晋文公终成霸主3.晋军“退避三舍”2. 楚成王的礼待1. 重耳流亡看 图 说 史3.合纵连横“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 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韩非子》  战国中后期,秦国日渐崛起,对其他六国构成威胁。六国为对抗强秦进行合作,几国联合出兵攻秦,称为“合纵”。
秦为了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采用各个击破的做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称为“连横”。苏秦画像
(头悬梁 锥刺股)合纵——“合众势以攻一强”《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载了苏秦的合纵战略张仪画像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魏、赵、齐魏、齐秦、赵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减灶计齐国强大起来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战 国主要战役魏军得到重创,齐国威望提高 1.管仲改革
2.齐桓公“尊王攘夷”策略
3.葵丘会盟与齐桓公称霸齐桓公称霸1.晋楚城濮大战与晋文公称霸
2.楚庄王称霸问鼎中原合纵连横1.合纵与连横产生背景
2.合纵与连横的含义1. (2015·连云港中考) “对内整顿朝政,对外
‘尊王攘夷’。终于成就了春秋之首的伟业” 。
材料中的这位历史人物就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宋襄公 D.楚庄王A2.(2015·东莞中考)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
征。最早“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是( )
A.齐恒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A3. 成语“一鸣惊人”与下列哪一位人物有关 (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孝公 C4.(2015·呼和浩特中考)战国末期,使东方六国再
也无力抵挡秦国强大攻势的战役是(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D5. 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
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