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原子的结构》
一、选择题
1.下列是对原子的叙述:(1)原子是最小的粒子(2)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3)原子不显电性(4)原子都在不停运动着,说法正确的是( )
A.(1)
B.(3)
C.(2)
D.(3)和(4)
2.某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一种碳原子实际质量的24倍,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
B.24
C.48
D.12
3.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核外电子数为6,则此原子中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
A.6
B.2
C.12
D.18
4.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 )
A.中子数
B.核外电子总数
C.相对原子质量
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5.下列各种原子各1克,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
A.氧原子
B.铁原子
C.氢原子
D.氯原子
6.一滴水能分成许许多多个水分子,分子又可分成原子,原子又由中子、质子、电子等构成,这些微粒中,一定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水分子
B.构成水分子的原子
C.中子和质子
D.电子
7.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能直接构成物质
B.是否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是否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种类的变化
D.是否能构成单质
8.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原子是最小的微粒
C.原子核带正电荷,但原子不显电性
D.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9.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 )
A.质子数和中子数
B.质子数和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
D.核电荷数和电子数
10.下列关于原子的观点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量与原子核里质子和中子的总数量密切相关
B.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结构有关,与核外电子无关
C.原子虽不同,但是同一个原子核外的所有电子是完全相同的
D.原子核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会发生改变
11.在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中,水也是一种常用的试剂.水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得到一个H+,形成水合氢离子(H3O+).下列对上述过程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
A.元素的种类没有变
B.微粒的组成发生了改变
C.微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D.与水分子相比水合离子的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12.科学家设想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请推测反碳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6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6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6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6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6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6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6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6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13.碳的原子量是( )
A.12克
B.12
C.1.993×10﹣26千克
D.克
14.在原子中( )
A.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B.质子数不一定等于电子数
C.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三者都相等
D.原子核所带电量跟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
15.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B.原子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
C.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二、填空题
16.原子的构成:①原子由居于______和______构成的,原子核由______和______构成的.②在原子中,核电荷数=______=______.
17.有A、B、C、D四种原子,已知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为四个连续的数.B和D的原子核里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A和C的原子核里质子数比中子数少1,已知B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
(1)根据以上事实填写如表: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
A
B
10
C
D
(2)分析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①______
②______.
18.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为32,质子数是16,则中子数是______,电子数是______,核电荷数是______.
19.说明下列表示的意义:N表示______;N2表示______;2N表示______;2N2表示______;H2O中“2”的意义______.
20.英国科学家______于19世纪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的科学家______提出了分子的概念,指出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英国科学家______发现了电子,并认为一切原子中都含有电子.
21.铁是由______构成;碳由______构成;水由______构成;二氧化碳分子由______构成;3个氧分子由______构成;氩气由______构成.
三、简答题
22.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解释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23.一个铁原子质量是9.288×10﹣26千克,一个碳12原子质量1.993×10﹣26是千克,问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3.2
原子的结构》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是对原子的叙述:(1)原子是最小的粒子(2)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3)原子不显电性(4)原子都在不停运动着,说法正确的是( )
A.(1)
B.(3)
C.(2)
D.(3)和(4)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可以从原子的结构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解答】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1)错;
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而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2)错;
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所带正电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相等,故不显电性,故(3)正确.
原子都在不停运动的,故(4)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结构方面的内容,学生需熟练掌握原子构成的知识,因涉及此类考题较多
2.某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一种碳原子实际质量的24倍,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
B.24
C.48
D.12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一种碳原子实际质量的24倍,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核外电子数为6,则此原子中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
A.6
B.2
C.12
D.18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与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原子核的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考虑本题.
【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故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6;由于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所以该原子的中子数为12﹣6=6.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 )
A.中子数
B.核外电子总数
C.相对原子质量
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在原子中微粒的等量关系分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解答】解:由原子中微粒的等量关系可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的电子数.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构成的知识,建立原子的构成模型,加深对原子的认识.
5.下列各种原子各1克,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
A.氧原子
B.铁原子
C.氢原子
D.氯原子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反映了其实际质量,当质量都相等的前提下,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所含的原子数越少;相对原子质量越小,所含的原子数越多.
【解答】解:选项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排列为:氢原子(1)<氧原子(16)<氯原子(35.5)<铁原子(56).
因为当质量相同都是1g时,含原子数最多的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即为氢原子.
故选C.
【点评】此题是对原子个数的考查题,解题时用到的知识是元素的原子量与原子的真实成正比关系.
6.一滴水能分成许许多多个水分子,分子又可分成原子,原子又由中子、质子、电子等构成,这些微粒中,一定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水分子
B.构成水分子的原子
C.中子和质子
D.电子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可以根据微观粒子的构成、微观粒子的电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水是水分子构成的,所以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水分子.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7.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能直接构成物质
B.是否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是否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种类的变化
D.是否能构成单质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它们的质量都很小,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变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故它们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A、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而不是否能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错误.
B、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而不是否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即是否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种类的变化,故选项正确.
D、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而不是否能构成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抓住它们的本质区别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8.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原子是最小的微粒
C.原子核带正电荷,但原子不显电性
D.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电性相反,所带电量相同,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进行解答.
【解答】解: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故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A正确;
B、原子虽然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但原子还可以再分,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B错误;
C、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电性相反,所带电量相同,故原子不显电性,故C正确;
D、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故D错误;
故选:BD.
【点评】了解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 )
A.质子数和中子数
B.质子数和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
D.核电荷数和电子数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因为电子的质量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相对原子质量大小是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的.
故选A.
【点评】本题较简单,考查了原子的结构和微粒的质量,掌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是解题的关键.
10.下列关于原子的观点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量与原子核里质子和中子的总数量密切相关
B.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结构有关,与核外电子无关
C.原子虽不同,但是同一个原子核外的所有电子是完全相同的
D.原子核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会发生改变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已有的原子的知识进行分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与原子的化学性质有关.
【解答】解: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原子的质量与原子核质子和中子的总数量密切相关,故A正确;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与原子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故B错误;
C、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离核越远的电子能量越高,原子核外的所有电子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故C错误;
D、化学变化是原子得失电子的过程,原子核不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原子的结构以及原子的性质进行.
11.在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中,水也是一种常用的试剂.水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得到一个H+,形成水合氢离子(H3O+).下列对上述过程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
A.元素的种类没有变
B.微粒的组成发生了改变
C.微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D.与水分子相比水合离子的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题意,水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得到一个H+,形成水合氢离子(H3O+),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水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得到一个H+,形成水合氢离子(H3O+),此过程中元素的种类没有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水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得到一个H+,形成水合氢离子(H3O+),此过程中微粒的组成发生了改变,由分子变成了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得到一个H+,形成水合氢离子(H3O+),此过程中由分子变成了离子,微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水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得到一个H+,形成水合氢离子(H3O+),水分子水合氢离子(H3O+)电子数均为(1×2+8)、(1×3+8﹣1),均为10,则此过程中与水分子相比水合离子的电子数没有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水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得到一个H+,形成水合氢离子H3O+),掌握分子与离子的相互转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科学家设想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请推测反碳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6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6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6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6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6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6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6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6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碳原子是由6个带正电的质子和6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反碳原子的结构中粒子所带的电荷正好相反,进行解答.
【解答】解:A、由6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6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这是正常碳原子的构成,故A说法错误;
B、由6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6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符合反碳原子的构成,故B说法正确;
C、由6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6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不正确,因为原子不显电性,不能都带正电荷.故C说法错误;
D、由6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6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不正确,原子不显电性,不能都带负电荷.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要排除定向思维模式,善于改变课本上一些定性的知识.
13.碳的原子量是( )
A.12克
B.12
C.1.993×10﹣26千克
D.克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国际上是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碳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是12,单位不是克,故选项错误.
B、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碳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是12,故选项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碳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是12,不是1.993×10﹣26千克,故选项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碳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是12,单位不是克,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单位是“1”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在原子中( )
A.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B.质子数不一定等于电子数
C.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三者都相等
D.原子核所带电量跟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析解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原子不显电性.
【解答】解:A、在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故A错误;
B、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故B错误;
C、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相等,但中子数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
D、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电量跟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明确原子的定义与构成是解答本题关健,注意:原子不显电性,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5.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B.原子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
C.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可以从原子的结构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解答】解:
A、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还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就是有离子构成的;故不正确;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不正确;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不正确;
D、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结构方面的内容,学生需熟练掌握原子构成的知识,因涉及此类考题较多.
二、填空题
16.原子的构成:①原子由居于 原子中心的原子核 和 核外电子 构成的,原子核由 质子 和 中子 构成的.②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原子的构成分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解答】解:根据原子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故答案为:①原子中心的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②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点评】原子的核式结构就像太阳系一样,中间是原子核,周围是绕核转动的电子.
17.有A、B、C、D四种原子,已知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为四个连续的数.B和D的原子核里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A和C的原子核里质子数比中子数少1,已知B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
(1)根据以上事实填写如表: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
A
B
10
C
D
(2)分析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①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 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题目是推断题,注意找出突破口“B的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则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然后由“A、B、C、D四种原子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为四个连续的数”可推断四种原子的构成;
【解答】解:(1)根据“B的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B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10,又因为B和D的原子核里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可知B的中子数也为10;然后由“A、B、C、D四种原子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为四个连续的数”及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可推断四种原子的构成;A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9,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为10;C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11,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为12;D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12;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故答案为:(1)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
A
9
10
9
9
B
10
10
10
10
C
11
12
11
11
D
12
12
12
12
(2)①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点评】掌握原子的结构及微粒之间的关系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18.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为32,质子数是16,则中子数是 16 ,电子数是 16 ,核电荷数是 16 .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硫原子的质子数是16,故其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16;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则中子数=32﹣16=16.
故答案为:16;16;16.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9.说明下列表示的意义:N表示 氮元素,1个氮原子 ;N2表示 氮气,氮气由氮元素组成,1个氮分子,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 ;2N表示 2个氮原子 ;2N2表示 2个氮分子 ;H2O中“2”的意义 每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表示该元素的1个原子,有时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例如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该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
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该物质,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该物质的1个分子,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物质的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只能够表示微观意义;
数字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义不同.
【解答】解:N表示氮元素,1个氮原子;
N2表示氮气,氮气由氮元素组成,1个氮分子,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
2N表示2个氮原子;
2N2表示2个氮分子;
H2O中“2”表示每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故填:氮元素,1个氮原子;氮气,氮气由氮元素组成,1个氮分子,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2个氮原子;2个氮分子;每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20.英国科学家 道尔顿 于19世纪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的科学家 阿伏伽德罗 提出了分子的概念,指出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英国科学家 汤姆生 发现了电子,并认为一切原子中都含有电子.
【考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根据原子论、分子学说的创立、电子的发现以及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于19世纪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的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指出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揭示了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故答案为:道尔顿;阿伏伽德罗;汤姆生.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1.铁是由 铁原子 构成;碳由 碳原子 构成;水由 水分子 构成;二氧化碳分子由 碳原子和氧原子 构成;3个氧分子由 6个氧原子 构成;氩气由 氩原子 构成.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二氧化碳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3个氧分子是由6个氧原子构成的;氩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氩原子直接构成的.
故答案为:铁原子;碳原子;水分子;碳原子和氧原子;6个氧原子;氩原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简答题
22.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解释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分子、原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氧化汞分子受热分解为汞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则聚集成汞.
故答为:氧化汞分子受热分解为汞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则聚集成汞.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3.一个铁原子质量是9.288×10﹣26千克,一个碳12原子质量1.993×10﹣26是千克,问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相对质量=,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已知碳原子质量为1.993×10﹣26kg、铁原子质量为9.288×10﹣26kg,则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
答: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的相对原子相对质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