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

文档属性

名称 平移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4-08 20:13:00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5.4 平移一、教材分析1. 生活情景 图形的变换来源于现实世界中物体的运动和变化,是对物体运动变化的数学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对称、平移、旋转、相似等现象,那是人们生活的需要和对美的追求.可以说,生活呼吁我们研究图形的变换.
一、教材分析2.知识地位 从《课程标准》看,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和相似.通过图形变换,使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发现图形的不变性,因此图形的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工具.教材在不同阶段安排了图形变换的内容.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本套教材中引进的第一个图形变换.
一、教材分析3.教材内容 教材将“平移”安排在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最后一节,一方面是考虑将其作为平行线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是考虑引入平移变换,可以尽早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使学生尽早尝试利用平移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教材分析3.教材内容 对于平移的内容,教材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在本章主要探讨平移变换的基本性质,在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学习用坐标表示平移,在第13章‘实数”中,将在实数范围内进一步研究用坐标表示平移,在第19章“四边形”中,将对平移的性质作理论推导,在第23章“旋转”中,将综合应用平移 、轴对称、旋转等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本章只要求学生对平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今天是平移的第一
节课.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探究、发现、归纳图形 平移的特征.
探究发现图形平移的特征,并完整地归纳、表达出来.
一、教材分析二、目标分析 1.了解平移的特征,能发现特殊图形的共同特点,并能根据这个特点绘制图形;
2.能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1.在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直觉思维;
2.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究、归纳等过程,总结平移的基本特征,发展其抽象概括能力.
学生经历操作、实验、发现、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
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教法启发式教学法: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教师激思激疑,学生积极探究。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素材,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主体教学法:坚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引导点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创设情境,激疑探究
分组活动,师生互动
及时引导,赏识评价
逐层深入,达成目标三、教学方法学法 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细致观察,归纳概括
主动参与,动手实践   
合作协助,探索因果
形成认知,指导应用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观察分析 理解新知师生互动 运用新知梳理知识 归纳小结再创情境 拓展提高布置作业 巩固应用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课题的引入采用“飞机、汽车、滑梯” 的情境每个学生都有深刻的认知体验,贴近学生生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感受平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观察分析 理解新知师生互动 运用新知梳理知识 归纳小结再创情境 拓展提高布置作业 巩固应用四、教学过程1、平移的概念:(二)观察分析 理解新知 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概念的过程,从而顺利、准确地掌握平移概念的两个特点。
1、平移的概念:(二)观察分析 理解新知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概念的过程,从而顺利、准确地掌握平移概念的两个特点。
定义返悟:平移方向不一定是水平和竖直的方向和距离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1、平移的概念:(二)观察分析 理解新知 在学生对平移定义有了一个比较规范的认识后,为进一步巩固对定义的理解,出示定义辨析练习巩固环节:目的是让学生
对平移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感受平移的本质特征。这是平移吗?12345(1) (2) 23451√√2、平移变换的性质:(二)观察分析 理解新知 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中探究,在讨论中交流,在讨论中互补并完善平移的性质。
补充:
可能同线。探究ABCA‘B’C‘AA′∥BB′∥CC′,且AA′=BB′= CC′ 2、平移变换的性质:(二)观察分析 理解新知 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中探究,在讨论中交流,在讨论中互补并完善平移的性质。探究平移前后,两图形的大小不变、形状不变。2. 平移前后,两图形对应点连成的线段平行且相等。2、平移变换的性质:(二)观察分析 理解新知 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中探究,在讨论中交流,在讨论中互补并完善平移的性质。结论验证四边形ABCD经过平移得到四边形EFGH.图形的平移实质上是点的平移2、平移变换的性质:(二)观察分析 理解新知 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中探究,在讨论中交流,在讨论中互补并完善平移的性质。判断对错:将图中的小船向左平移4格。2、平移变换的性质:(二)观察分析 理解新知 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中探究,在讨论中交流,在讨论中互补,进而总结出平移作图的方法将图中的小船向左平移6格比一比:谁反应快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观察分析 理解新知师生互动 运用新知梳理知识 归纳小结再创情境 拓展提高布置作业 巩固应用四、教学过程 3、平移变换的作图:(三)师生互动 运用新知 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师生进行完善。归纳:如何进行平移作图。按要求作出对应点。
顺次连结对应点。(三)师生互动 运用新知 3、平移作图:一、将线段AB平移,使点A与点D对应。ABD1、连结AD。2、过点B作AD的平行线。3、在平行线上作线段BC,使BC=AD。C4、连结CD。 利用转化思想,分解图形,使知识产生迁移;利用电脑动画转化难点,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总结图形平移变换作图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升为一种能力。(三)师生互动 运用新知 3、平移作图: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总结图形平移作图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升为一种能力。做一做:经过平移,三角形ABC的顶点A移到了点 D. 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EFD解:
1、连接AD
2、过点B作AD的平行线l,
3、在直线l上截取BE= AD,则点和就是点B的对应点,同理作出点C的对应点,
4、连接 DE,DF,EF。
三角形 DEF 就是三角形ABC平移后的图形.l做一做:(三)师生互动 运用新知 3、数学与生活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这句歌词所蕴涵的图形变换是什么变换? 让学生再次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观察分析 理解新知师生互动 运用新知梳理知识 归纳小结再创情境 拓展提高布置作业 巩固应用四、教学过程 如图所示,是小李家电视机的背景墙面上的装饰板,它是一块底色为蓝色的正方形板,边长18cm, 上面横竖各两道红条进行装饰,红条宽都是2cm,问蓝色部分板面面积是多少? 想一想:(四)再创情景 拓展提高 “想一想” 运用平移进行图形的转化,由静态到动态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对学生思维的一次有效拓展。
图案欣赏:(四)再创情景 拓展提高 “图案欣赏”主要是展示一些图形,它们都是由一个图形的平移得到的,由此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美。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观察分析 理解新知师生互动 运用新知梳理知识 归纳小结再创情境 拓展提高布置作业 巩固应用四、教学过程(五)梳理知识 归纳小结 通过学生谈收获使得他们对本节知识重新进行了一次回顾和整理,能够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形成系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媒体演示区板书课题:平移定义:(概念表述)…平移的性质:…作图演示
(六)板书设计 感知 概括 运用 五、设计说明 拓展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围绕学生的认知展开五、设计说明2、突出数学的本质(1)图形的平移点的平移实质上 图形的运动点的运动实质上延伸:(2)平移的特点 方向距离问题为载体; 观察为主线;能力为目标。思维为中心;五、设计说明3、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谢谢大家!
课件28张PPT。 平 移汽车在公路上奔驰,飞机在天空中飞行.运动1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平移:定义返悟:平移方向不一定是水平和竖直的方向和距离将你手中的三角形沿着直线进行平移,试试看,你有什么发现?做一做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荡秋千是平移吗?这是平移吗?√√ 探究ABC 探究ABCA‘B’C‘ 探究ABCA‘B’C‘AA’ ∥ BB’∥CC’,且AA’=BB’=CC’,平移的性质: 平移前后,两图形的大小不变、形状不变。2. 平移前后,两图形对应点连成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四边形ABCD经过平移得到四边形EFGH.结论验证:图形的平移实质上是点的平移判断对错:将图中的小船向左平移4格。将图中的小船向左平移6格比一比:谁反应快归纳:如何进行平移作图按要求作出对应点
顺次连结对应点一、将线段AB平移,使点A与点D对应。ABD1、连结AD。一、将线段AB平移,使点A与点D对应。ABD1、连结AD。2、过点B作AD的平行线。一、将线段AB平移,使点A与点D对应。ABD1、连结AD。2、过点B作AD的平行线。3、在平行线上作线段BC,使BC=AD。C一、将线段AB平移,使点A与点D对应。ABD1、连结AD。2、过点B作AD的平行线。3、在平行线上作线段BC,使BC=AD。C4、连结CD。 经过平移,三角形ABC的顶点A移到了点 D. 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EFD解:
1、连接ADl做一做:2、过点B作AD的平行线l,
3、在l上截取BE= AD,则点和
就是点B的对应点,同理作出
点C的对应点,
4、连接 DE,DF,EF。
三角形 DEF 就是三角形
ABC平移后的图形.   如图所示,是小李家电视机的背景墙面上的装饰板,它是一块底色为蓝色的正方形板,边长18cm, 上面横竖各两道红条进行装饰,红条宽都是2cm,问蓝色部分板面面积是多少? 想一想: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这句歌词所蕴涵的图形变换是什么变换? 学习体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谈谈你的收获.谢谢!《平移》说课简案
一、教材分析:
1. 生活情景、 2.知识地位、3.教材内容、4重点难点
二、目标分析: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平移的特征,能发现特殊图形的共同特点,并能根据这个特点绘制图形;
2)能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在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直觉思维;
2)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究、归纳等过程,总结平移的基本特征,发展其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经历操作、实验、发现、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三、教学方法:
1、教法:启发式教学法: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教师激思激疑,学生积极探究。
2、学法: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2、观察分析 理解新知
3、师生互动 运用新知 4、再创情境 拓展提高
5、梳理知识 归纳小结 6、布置作业 巩固应用
五.设计说明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围绕学生的认知展开:
教学主线——感知——概括——运用——拓展
2、突出数学的本质
(1)图形的平移 实质上 点的平移
延伸:图形的运动 实质上 点的运动
(2)平移的特点:方向和距离
3、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
1、思维为中心;2、观察为主线;3、问题为载体;4、能力为目标。
2010年3月
教学简案
课题:图形的平移 课型:概念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平移的特征,能发现特殊图形的共同特点,并能根据这个特点绘制图形;2.能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操作、实验、发现、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究、归纳等过程,总结平移的基本特征,发展其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归纳图形 平移的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发现图形平移的特征,并完整地归纳、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问题解决 引入实例
提出问题 感受特征:
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适时命名 学生定义 : 学生讨论概括定义
提炼总结 规范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定义返悟:方向和距离
平移方向不一定是水平和竖直的
将你手中的三角形沿着直线进行平移,试试看,你有什么发现?
定义辨析 练习巩固下面 2,3,4,5 幅图中那幅图是由1平移得到的?
探究性质 巩固提高:平移的性 判断对错 比一比
归纳:如何进行平移作图
按要求作出对应点
顺次连结对应点
平移画图
经过平移,三角形ABC的顶点A移到了点 D. 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想一想:
教学小结:学生总结反思本节课的收获与疑问
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