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随堂训练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第4课 夏的建立与国家的产生大禹治水的故事你说我说导入新课你知道吗? 你知道成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来历及含义吗?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夏的建立1.大禹治水(1)背景:
尧舜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水灾。洪水冲塌了房屋,淹没了庄稼,夺去了生命。尧曾依从四方首领的意见,派鲧去治水。
讲授新课(2)鲧治水:方法:“堵”措施:造堤筑坝,水来土挡 结果:结果猛涨的洪水冲塌了堤防,水灾闹得更凶。舜把鲧杀了。(3)大禹治水:
结果:经过十几年的奋斗,终于降服了洪水。措施:修竣河道、开渠排水,使大水能畅通无阻的流向大海。方法:“疏” 同学们,你们知道“三门峡”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吗?
三门峡是黄河进入平原以前最后一段峡谷中最险要的一座山峡。这里地势险峻,水流湍急,两岸石壁陡峭,河中两座石岛把急流分为三股。
相传大禹治水,使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河道中由鬼石和神石将河道分成三流,如同有三座门,三门峡“名称由此而来。 据说大禹治水十几年,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后人就常用“三过家门而不入”来形容公而忘私的献身精神。禹洞河禹
、大禹陵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1、总结了鲧治水失败的经验教训。2、以身作则,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3、因势利导,采用科学的办法。4、团结民众,众人拾柴火焰高。1.大禹治水的成功说明解决问题、处理问
题要灵活多变,要有创新精神。2.大禹治水还让我们体会到做任何事情,
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应
具有奉献精神。3.人类的发展是通过与自然的不断斗争中
进行的,大禹时代发生洪水,上个世纪末中国及世界各地自然灾害不断,说明人类要更好的生存就还要注意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做到可持续的发展。人类应保护大自然。大禹治水的成功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 2.夏朝建立(1)建立者:启
(2)建立方式:武力夺取(击败伯益)启 像夏
禹
王
像二、国家的产生1.背景:随着时间的推移,部落联盟内部发生了财富和地位的分化。首领权力的性质也在变化。首领利用权位,能获得比其他人更多的财富,出现了贫富差距。2.概况:夏朝时,四周臣服的部落要向夏王缴纳各种物品;对不肯臣服的部落,夏王则率众讨伐。
3.国家产生的标志:一定数量的军队、设置监狱、各种职守的官员等。
4.意义:“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图为江苏寺墩出土的良渚文化玉琮,图案上夸张的眼睛给人威严的感觉,反映出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已经具有超越常人的地位和威严。讨论:
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过渡到奴隶制国家,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判断标准:
1、生产力是否获得了发展。
2、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
3、是否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
原始部落时期生产力极其低下,存在部落间的血亲复仇,人民生活水品低下。随着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出现,推动了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过渡到奴隶制国家(产生国家),从“公天下”过渡到“家天下”,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生产力获得发展的表现,是历史的进步。思考:
“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究竟有何不同?能力挑战“天下为公”是禅让,“天下为家”是家族的继承。“天下为公”时尚处于原始的部落联盟阶段,实行的是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社会的财富也归人们共同享有,人们的社会地位是平等的。
“天下为家”时国家已经产生,家庭拥有自己的私有财产,政治上实行王位世袭制,人们的社会地位出现了等级差别。公天下家天下公有制私有制国家的产生课堂小结1.传说中“三国家门而不入”用13年时间成功治理黄河水泛滥的首领是( )
A. 禹 B. 尧
C. 舜 D. 黄帝 课堂演练A2.大禹治水用的方法是( )
A.堵塞 B.疏导
C.抽干 D.蒸发 B随堂训练3.“家天下”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标志
A 4.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 )
A.禹传位给伯益
B.禹的儿子启击败伯益,夺取权位
C.舜传位给禹
D.启打败了有扈氏B5.禹死后,禹的儿子 ,击败伯益,夺取权位,建立 。从此, 代替了禅让制, 代替了“公天下”。启夏王位世袭制“家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