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张PPT)
*
学 习 指 要
知识要点
*
重要提示
*
科 学 广 场
*
解 题 指 导
*
反思
*
*
按时完成课后同步训练,全面提升自我!
单击此处进入课后同步训练
*1.6 物质的分离(2)
1.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净水方法的是(D)
A.吸附沉淀 B.过滤
C.静置沉淀 D.加肥皂水
2.今年,某市化学实验操作考查,小松同学抽到“蒸发8毫升食盐水至结晶”的考题,该实验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A)
eq \a\vs4\ac\hs10\co4(,,,,A.试管,B.蒸发皿,C.酒精灯,D.量筒)
3.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D)
(第3题)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4.下列净化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相对最高的是(C)
A.过滤 B.静置沉淀
C.蒸馏 D.吸附沉淀
5.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震后灾区人民须将河水净化成生活用水。常见的净水操作如下,应选用的操作顺序为(C)
①过滤 ②加明矾吸附 ③蒸馏 ④消毒杀菌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 D.①③④
6.如图是某同学所画的自制简易净水器示意图。
(第6题)
(1)制作材料:见图标注,则a是石英砂,b是活性炭。
(2)使用说明:使用一段时间后,有关物质吸附杂质已达饱和。这时清洗后可以继续使用的是纱布、石英砂和鹅卵石,需要更换的是膨松棉和活性炭。
7.如图为精制粗盐的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②是漏斗(填仪器名称);蒸发滤液时,玻璃棒起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滤纸边缘应低(填“高”或“低”)于漏斗边缘,粗盐提纯时的正确顺序是D(填字母)。
A.溶解、蒸发、过滤 B.过滤、蒸发
C.溶解、过滤、冷却 D.溶解、过滤、蒸发
(3)某同学在实验室里过滤一种含固体物质的浑浊液,发现滤液仍很浑浊,其原因可能是①滤纸破损;②滤液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仪器不干净。
(第7题) (第8题)
8.大雨过后,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从河水中取样,进行净化处理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向河水样品中加入明矾使悬浮物沉降,然后进行过滤,请指出如图所示操作中的错误: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2)该小组同学向得到的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它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
9.粗盐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小林按照课本“活动与探究”的要求做粗盐提纯实验。
(第9题)
(1)仪器E的名称是蒸发皿,在实验中用得最多的仪器是F(填序号)。
(2)称量食盐应放在仪器A的左盘,蒸发时防止液滴飞溅的操作是用玻璃棒搅拌。
(3)“活动与探究”中,操作步骤有:①计算产率;②过滤;③溶解;④蒸发。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③②④①(填序号)。
10.实验室有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仪器名称:X.漏斗;Y.蒸发皿。
(2)可以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固体的是b,可以把粗盐浊液中的难溶物除去的是a。(填编号)
(第10题)
11.实验室用的蒸馏水可以通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蒸馏自来水来制取。操作方法是:在如图所示蒸馏烧瓶中加入约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在确定各连接部位严密不漏气后,加热蒸馏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收集到10毫升左右蒸馏水后,停止加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11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酒精灯,B.锥形瓶。
(2)实验时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应该是b进a出,不能a进b出的理由是冷凝效果不好。
(3)细心观察发现:该装置明显少了一种支撑冷凝管的仪器,该仪器是b(填序号)。
a.三脚架 b.铁架台
c.泥三角 d.漏斗架
(4)实验中加入的沸石(或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液体暴沸。
【解析】 (1)观察图可知A是酒精灯, ( http: / / www.21cnjy.com )B是锥形瓶。(2)方向由b进a出可达到最佳的冷却效果。(3)用来支撑的是铁架台。(4)加入沸石是用来防止液体暴沸。
12.食盐和味精是厨房里常用的两种调味品,这两种物质都能溶于水。在相同条件下,哪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更强呢?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①在甲和乙两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倒入50克 ( http: / / www.21cnjy.com )冷水和50克热水,用天平称取食盐和味精各20克,把食盐倒入甲烧杯的冷水中,把味精倒入乙烧杯的热水中。
②用玻璃棒搅拌,使它们充分溶解后,甲烧杯中食盐还有剩余,乙烧杯中味精全部溶解。
③结论:味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盐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小明的实验设计有什么缺陷?
未控制实验变量(甲、乙两烧杯中水温应相同)。
(2)实际上平时使用的味精,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论是晶体状的还是粉末状的都含有少量的食盐,所以菜里味精放多了也会变咸。若想在实验室里把味精提炼得更纯些,则可采用的方法是结晶法(填“过滤法”或“结晶法”)。(味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解析】 (1)小明的实验设计,没有控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变量,变量不唯一,无法比较。(2)味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而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所以,可用结晶法。
13.如图表示某市饮用水的净化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13题)
(1)地下水中的细菌和颗粒等杂质比湖水、河水等地表水中的少,请说出一个原因:地下水是地表水经过过滤形成的。
(2)在图中的沉淀池中,除了用静置的方法外,还可以加入明矾或活性炭使水更干净。
(3)水质检验后,如果自来水在传输过程中存在细菌污染,人们在家中饮用该水之前应该如何处理?煮沸。
(4)野炊时,如果要初步过滤浑浊的河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于煮饭,怎样用身边的物品(饮料瓶、手绢、细沙、小卵石等)制作一个简易净水器。在空白处用图示或文字表示。
【答】 在切去底部、倒置的饮料瓶中,由下至上依次放入手绢、细沙和小卵石。
【解析】 (1)地下水是地表水经过沙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壤等过滤形成的,因此地下水中的细菌和颗粒等杂质会少些。(2)为了加快水中颗粒物的沉淀,还可以用明矾,明矾会使水中细小的颗粒物凝聚成更大的固体颗粒,变得容易下沉;也可以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细微杂质,如色素等。(3)煮沸是家庭中杀死细菌的最佳方法。1.6 物质的分离(1)
1.下列关于结晶和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D)
A.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还是饱和溶液
B.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C.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结晶水
D.把溶液的溶剂蒸发掉一些一定会析出晶体
2.将60 ℃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 ℃,有晶体析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
A.60 ℃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B.20 ℃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D.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
3.下表是不同温度时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温度/℃ 0 20 40 60 80
氯化钠的溶解度/克 35.7 36.0 36.6 37.3 38.4
硝酸钾的溶解度/克 13.3 31.6 63.9 110 169
A.将60 ℃时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 ℃,溶质、溶剂的质量都会减少
B.将80 ℃时氯化钠、硝酸钾两种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硝酸钾>氯化钠
C.在20 ℃时以前,氯化钠溶解度比较大,适合于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来结晶析出
D.在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将其分离
4.据《说文解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如图海水晒盐的原理是(C)
(第4题)
A.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食盐蒸发
B.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
D.日晒风吹使食盐的溶解度变小
5.操作Ⅰ:用滴管吸取饱和的食盐水,将其滴在玻璃片上,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变干,玻璃片上留下了食盐晶体。
操作Ⅱ:在30毫升的沸水中不断加入硝酸钾 ( http: / / www.21cnjy.com )至不再溶解为止,将上层热的饱和溶液倒入到另一只烧杯里,把盛有热饱和溶液的烧杯放在冷水中降温,溶液底部析出晶体。
下列观点错误的是(D)
A.操作Ⅰ、Ⅱ的结晶方法分别为蒸发和冷却热饱和溶液
B.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可用操作Ⅰ的方式从溶液中分离出溶质
C.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的物质可用操作Ⅱ的方式从溶液中分离出溶质
D.两种结晶方式不能结合起来从溶液中分离出溶质
6.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创造了一种著名的纯碱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方法,即“联合制碱法”。将氯化铵与剩余的氯化钠的混合溶液降温,氯化铵晶体大量析出,而氯化钠却仍留在了溶液中。你认为氯化铵先结晶的原因可能是氯化铵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温度降低而明显减小,而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7.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克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将50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30 ℃,有(填“有”或“没有”)晶体析出。
(2)20 ℃时,在131.6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31.6克硝酸钾。
8.20 ℃时100克某硝酸钾溶液,经过以下变化,恢复到20 ℃,最终析出晶体的质量是(D)
(第8题)
A.小于3克 B.等于3克
C.大于3克 D.大于等于3克
【解析】 第一次蒸发10克水,没有晶体析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得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恰好饱和,第二次又蒸发10克水,再冷却到20 ℃时,析出3克晶体,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第三次蒸发10克水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取决于第一次蒸发水后所得的溶液是否饱和。
9.如图所示为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9题)
(1)A点所示溶液为某温度下氯化钠的不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将B点所示的溶液升高温度到40 ℃(忽略水的蒸发),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 (1)A点所对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温度的饱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线上,则溶解度曲线下方的A点所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2)B点所示溶液为饱和溶液,升温到40 ℃,氯化钠溶解度变大,但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均不变,即质量分数不变。
10.有些金属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却有所不同,如氢氧化钙与氢氧化钡的溶解度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下表所示:
温度/℃ 0 40 80
溶解度/克 氢氧化钙 0.187 0.141 0.094
氢氧化钡 1.67 8.22 101.4
(第10题)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氢氧化钙溶解度曲线的是B ( http: / / www.21cnjy.com )(填“A”或“B”)。如果要将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升高温度(或加入氢氧化钙固体、恒温蒸发溶剂)。
(2)现有常温时含氢氧化钙、氢氧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钡两种溶质的某饱和溶液,若要想得到较纯净的氢氧化钡溶液,可采取的物理方法为加热后趁热过滤或者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氢氧化钡晶体,然后过滤,再将晶体溶于蒸馏水中。
【解析】 (1)根据题干中数据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道,随着温度的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越来越小,图中的B曲线符合这一趋势。将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钙或者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也可以采取升高溶液温度的方法。(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较小且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氢氧化钡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可以采取加热后趁热过滤或者是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氢氧化钡晶体,然后过滤,再将晶体溶于蒸馏水中。
11.硝酸钾和硝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克 硝酸钾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1 246
硝酸钠 73 80 87 95 103 114 125 136 150 163 170
(1)20 ℃时,向100克水中加入35克硝酸钾,要使其完全溶解,应升高溶液温度。
(2)现有80 ℃的硝酸钠饱和溶液250克,要使其析出晶体70克,应降温至10℃。
(3)硝酸钾和硝酸钠在t ℃时的溶解度均为W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上表可推知,W的数值所在的最小范围是125~136克;将溶剂质量相同的硝酸钾和硝酸钠的饱和溶液从t1 ℃降温至t2 ℃,前者析出的晶体比后者多,则t1、t2的取值范围正确的是 C (填字母)。
A.仅0≤t2<t1≤t B.仅t≤t2<t1≤100
C.0≤t2<t1≤100
【解析】 (1)20 ℃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1.6克硝酸钾,而35>31.6,因此有一部分硝酸钾不能溶解,升高温度能使硝酸钾完全溶解。(2)从表格数据可知80 ℃的250克硝酸钠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50克,所以析出70克晶体时温度为10 ℃。(3)由表格数据可知,硝酸钾和硝酸钠t ℃时的溶解度均为W,其最小范围为125~136克。比较表格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发现硝酸钾的溶解度差值都比同温下硝酸钠的溶解度差值大,因此温度范围为0~100 ℃。(共13张PPT)
*
学 习 指 要
知识要点
*
重要提示
*
*
科 学 广 场
*
解 题 指 导
*
反思
*
*
按时完成课后同步训练,全面提升自我!
单击此处进入课后同步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