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师一优课沪科版物理必修一1.1《走进运动——时间和位移》课件(14张ppt)+教案+课后作业共3份(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一师一优课沪科版物理必修一1.1《走进运动——时间和位移》课件(14张ppt)+教案+课后作业共3份(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9-23 22:28:03

文档简介

2.位移和时间
教材分析
介绍描述质点运动的路程、位移、时刻、时间间隔等概念的含义和区别。本节和上节的内容都是为下面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学习奠定基础。路程和位移、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含义学生容易混淆,要注意让学生弄清楚它们的区别。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路程,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接触时间、时刻的概念,但学生对时间和时刻的准确含义还不是很清楚。在本节内容中学生还首次接触到矢量问题,在学习高中物理的初期,学生对矢量很不习惯,对矢量的运算规则也没有任何准备知识,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逐步了解,不能一步到位。
设计思路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路程、位移、时刻、时间间隔等概念的含义和区别。逐个解释名词效果不好,可通过一个实例让学生分析、讨论。让学生针对实例分析时刻、时间间隔、路程、位移等概念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最后再总结。
位移是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即用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位移。让学生进一步领悟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量是位移,根据位移就能确定质点的新位置。
位移是矢量。学生第一次接触矢量语言感到不习惯是自然的,我们可考虑充分利用有向线段表示矢量的直观、形象的特点,联系实际例子,让学生初步了解矢量相加的法则。如本节的“思考与讨论”的内容同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不是要求矢量的教学一步到位。不要将结论告诉学生,让学生从一个实例出发思考矢量相加的法则。学生可能说不出完整的什么法则,但对三个位移矢量构成一个三角形的这种关系一定能够有所领悟,这就达到了教学的要求。因为矢量合成的法则要在以后接触更多的矢量之后才正式学习,在这里只是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2.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
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联系实际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3.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4.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2.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1.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质点、参考系、坐标系。如果仅用这几个概念,能不能全面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不能。
那么要准确、全面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用到哪些物理概念?
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一段,并粗看这节课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本节课还将从哪几个方面去描述?
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进一步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宇宙万物都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和运动。我们每天按时上课、下课、用餐、休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经历一年又一年,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成长。对于时间这个名词,我们并不陌生,你能准确说出时间的含义吗?物体的任何机械运动都伴随着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改变,你们用什么来量度物体位置的改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时间和位移。
[新课教学]
一、路程和位移
(情景展示)中国西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在沙漠中,远眺不见边际,抬头不见飞鸟。沙漠中布满了100~200 m高的沙丘,像大海的巨浪,人们把它称为“死亡之海”。许多穿越这个沙漠的勇士常常迷路,甚至因此而丧生。归结他们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在沙漠中搞不清这样三个问题: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选哪条路线最佳?而这三个问题涉及三个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位置、位移、路程。
1、位置:质点在某时刻所占有的空间。
两个实物在同一时刻不能占有同一位置。
(投影中国地图)让学生思考:从北京到重庆,观察地图,你有哪些不同的选择?这些选择有何相同或不同之处?
从北京去重庆,可以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既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先乘火车到武汉,然后乘轮船沿长江而上。显然,在这几种情况下,他所通过的路线,也就是他运动的轨迹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初中已经知道,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可见,他所经过的路程也不相同。但是,就位置的变动来说,无论使用什么交通工具、走过了怎样不同的路程,他总是从北京到达了西南方向直线距离约1300 km的重庆,即位置的变动是相同的。
旅行时运动的方向在不断改变,旅行路程的长短并不涉及运动的方向。选择的路线不同,运动轨迹不同,但就位置变动而言,都是从北京来到了重庆。
2、路程:
(1)路程: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对于确定的初末位置,所经过的路径不同,路程也不同。
(2)路程的局限性
①不能反应运动的某些本质(位置变化的共同点)
②描述不够精确(缺少方向)
3、位移
(1)概念:由质点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
物体的初位置在舒城中学,如果让他的位置改变1km,而无方向限制时,将无法确定他的位置改变及其末位置。所以,位移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2)大小: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3)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对于确定的初末位置,位移只有一个。初位置、末位置和位移三者中,已知其中任意两个,可确定第三者。
二、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提出问题:我们怎样用数学的方法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如果物体做的是直线运动,运动中的某一时刻对应的是物体处在某一位置,如果是一段时间,对应的是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
如图所示,物体在时刻t1处于“位置”x1,在时刻t2运动到“位置”x2,那么,(x2-x1)就是物体的“位移”,记为Δx=x2-x1。
可见,要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只需建立一维坐标系,用坐标表示位置,用位置坐标的变化量表示物体位移。
1、直线运动某时刻的位置用坐标表示。
2、直线运动某段时间的位移用坐标的变化量表示。
Δx=x2-x1。
在一维坐标系中,用正、负表示运动物体位移的方向。
【课堂训练】
如图所示,一个物体从A运动到B,初位置的坐标是xA=3m,末位置的坐标是xB=-2 m,它的坐标变化量是Δx=?位移是多少?
答案:坐标变化量Δx=-5 m,位移大小为5 m,方向沿Ox轴的负方向。
解析:Δx=xB-xA=[(-2)-3] m=-5 m为坐标变化,也就是物体的位移,其大小为5 m,位移是负值,表示位移方向沿Ox轴的负方向。
二、时刻和时间间隔
这两个物理量与我们交往太密切了。根据同学们各自的理解,举一些关于时间、时刻的例子。
学生回答非常踊跃:几点钟开会,几时上课,几点发车……这都是时刻,而会议长达2个小时,这是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间隔等等。
【讨论与交流】
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时刻和时间间隔”一部分,然后用课件投影展示本校作息时间表。
提出问题:
1.在我校的作息时间表上,你能找出更多的时刻和时间间隔吗?
2.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
3.观察教材第12页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间?
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我们开始上课的“时间”:8:00就是指的时刻;下课的“时间”:8:45也是指的时刻。每个活动开始和结束的那一瞬间就是指时刻。
我们上一堂课需要45分钟,做眼保健操需要5分钟,这些都是指时间间隔,每一个活动所经历的一段时间都是指时间间隔。
根据以上讨论与交流,能否说出时刻与时间间隔的概念。教师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1、时刻:时间流逝过程中的一点,表示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一点表示,与状态及状态参量相对应。
2、时间: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或两时刻之差,在时间轴上用一线段表示,与过程及过程量对应。
t=t2-t1
时间具有单方向不可逆性。俗话说:“光阴一去不复返”。为了具体地说明时间量,必须选择记时起点,并规定单位。时间的法定计量单位是s、min、h。在实验室中常用停表来测量时间,在实验室研究物体运动情况时,需要测量和记录很短的时间,常用打点计时器来测量。
让学生再举出一些生活中能反映时间间隔和时刻的实例,并让他们讨论。
与神舟五号有关的几个时间:
板书设计
2.时间和位移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时间流逝过程中的一点,表示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一点表示,与状态及状态参量相对应。
2、时间: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或两时刻之差,在时间轴上用一线段表示,与过程及过程量对应。
t=t2-t1
时间具有单方向不可逆性。
3、常用术语:
第几秒初、第几秒末、第几秒内、前几秒内、后几秒内、中间几秒内等。
二、路程和位移
1、位置:质点在某时刻所占有的空间。
2、路程:
(1)路程: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2)路程的局限性
①不能反应运动的某些本质(共同点)
②描述不够精确(方向)
3、位移
(1)概念:由质点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
(2)大小: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3)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对于确定的初末位置,位移只有一个。初位置、末位置和位移三者中,已知其中任意两个,可确定第三者。
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1、直线运动某时刻的位置用坐标表示。
2、直线运动某段时间的位移用坐标的变化量表示。
Δx=x2-x1。
在一维坐标系中,用正、负表示运动物体位移的方向。
课件14张PPT。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2节 时间和位移1.时刻与时间间隔 (1)时刻:指一瞬时。
(2)时间间隔: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
(3)时刻和时间可以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表示出来,数轴上的某一个点表示时刻。数轴上的一段线段表示的是时间间隔。
时刻
8:00时刻
9:00时间间隔第2节 时间和位移2.路程和位移 (1)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有大小,没方向;
(2)位移:位移是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可用从运动质点的初位置指向质点的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其国际单位是米。上海第2节 时间和位移 物体从A运动到B,不管沿着什么轨迹,它的位移都是一样的。这个位移可以用一条有方向的(箭头)线段AB表示。第2节 时间和位移3.矢量和标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路程;
(3)矢量与标量的计算法则:两个标量相加遵从代数运算的法则,矢量相加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第2节 时间和位移 (1)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若物体在时刻 处于位置 ,在时刻 处于位置 ,那么 - 就是物体的位移,记为 = - ,即初、末物体的变化量表示物体的位移。
(2)直线运动中比较两个位移的大小,只比较
位移的绝对值的大小,正、负号不参与大小的比较。4.直线运动的位移和路程第2节 时间和位移X1ΔxX2 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移,首先请确定其始位置与末位置。位移等于末位置坐标减去始位置坐标。第2节 时间和位移第2节 时间和位移5.典型例题典例1: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在5s时指的是物体在5s末时,指的是时刻;
B.物体在5s内指的是物体在4s末到5s末这1s的时间;
C.物体在第5s内指的是物体在4s末到5s末这1s的时间;
D.第4s末就是第5s初,指的是时刻。典例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典型例题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C.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
D.物体通过路程不等,但位移可能相同。第2节 时间和位移5.典型例题典例3: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B.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正负号的物理量;
C. -10N的力比5N的力小;
D. -10℃比5℃低。第2节 时间和位移5.典型例题典例4: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则此质点开始运动后( )
第2节 时间和位移(1)几秒内位移最大 ( )
A.1s B.2s C.3s D.4s E.5s
(2)第几秒内位移最大 ( )
A.1s B.2s C.3s D.4s E.5s第2节 时间和位移(3)几秒内路程最大 ( )
A.1s B.2s C.3s D.4s E.5s
(4)第几秒内路程最大 ( )
A.1s B.2s C.3s D.4s E.5s本节结束,谢谢同学们,再见!1.1 走近运动课后知能检测
第一套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参考系就是不动的物体
B.任何情况下,只有地球才是最理想的参考系
C.不选定参考系,就无法研究某一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D.同一物体的运动,选不同的参考系可能有不同的观察结果
2.以下情景中,物体可看成质点的是(  )
A.正在进行跳水比赛的运动员
B.在奥运比赛中,乒乓球运动员打出的旋转球
C.研究“神舟八号”飞船从地球到太空的飞行速度
D.用GPS确定航空母舰在大海中的位置
3.(2012·南平高一期末)关于路程和位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C.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为零,位移也一定不为零
D.物体的位移为零,路程也一定为零
4.下列说法表示同一时刻的是(  )
A.第2 s末和第3 s初    B.前3 s内和第3 s内
C.第3 s末和第2 s初 D.第1 s内和第1 s末
5.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
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
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
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
6.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作质点(  )
A.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动速度
B.研究汽车运动时的后轮
C.体育教练员研究百米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
D.研究自转时的地球
7.(2012·石嘴山高一检测)从水平匀速航行的飞机上抛出物体,地面上的观察者以地面作为参考系,观察被投下的物体的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是竖直下落的,其位移的大小等于飞机的高度
B.物体是沿着曲线下落的,其位移的大小等于飞机的高度
C.物体是沿着曲线下落的,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D.物体是沿着曲线下落的,其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
8.某人在t=0时开始从出发点沿直线向东走,第1 s内走1 m,以后每一秒内比前一秒多走1 m,则(  )
A.第3 s末,人距出发点6 m
B.第4 s初,人距出发点10 m
C.第3 s内,人通过的距离为6 m
D.4 s内,人通过的距离为10 m
图1-1-9
9.公路上向右匀速行驶的汽车,如图1-1-9所示,经过一棵椰子树附近时,恰有一颗椰子从上面自由落下,下图是椰子的运动轨迹,则地面上静止的观察者看到的椰子的运动轨迹是________,车中人以车为参考系看到的椰子的运动轨迹是________.
10.一质点绕半径为R的圆圈运动了一周,则其位移大小为________,路程是________,若质点运动了1周,则其位移大小为________,路程是________,此运动过程中最大位移是________,最大路程是________.
【答案】 0 2πR R πR 2R πR
11.对于在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例如百米赛场上奔跑的运动员,要描述运动员的位置,你认为应该怎样建立坐标系?如要描述空中飞翔的雄鹰的位置,又应怎样建立坐标系?
11.【解析】 (1)描述运动员的位置时,可以以赛场中央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正方向,向北为y轴正方向,建立水平面内的直角坐标系,这样就可以准确地描述运动员的位置了.例如,如图所示,某时刻运动员的坐标为(4 m,-6 m),说明运动员在赛场中央东侧4 m、偏南6 m的地方.
(2)描述雄鹰的位置时,则需要确定一点(如观察者所在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来描述.
【答案】 见解析
图1-1-10
12.如图1-1-10所示,一根长0.8 m的杆,竖直放置,今有一内径略大于杆直径的环,从杆的顶点A向下滑动,向下为正方向,
(1)取杆的下端O为坐标原点,图中A、B两点的坐标各是多少?环从A到B的过程中,位置变化了多少(OB间距离为0.2 m)?
(2)取A端为坐标原点,A、B点的坐标又是多少?环从A到B的过程中位置变化了多少?
(3)由以上两问可以看出,坐标原点的不同是对位置坐标还是对位置变化有影响?
12.【解析】 (1)由于杆长0.8 m,OB为0.2 m,题目给出坐标系向下为正方向,故以O点为坐标原点,A、B的坐标分别为xA=-0.8 m,xB=-0.2 m.由A到B位置变化为xB-xA=-0.2 m-(-0.8) m=0.6 m.
(2)由题意知,AB长为0.6 m,以A为原点,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A=0,xB=0.6 m.A到B位置变化为xB-xA=0.6 m-0=0.6 m.
(3)坐标原点选的不同,同一位置的坐标不同,但位置变化相同.
【答案】 (1)xA=-0.8 m xB=-0.2 m
xB-xA=0.6 m
(2)xA=0 xB=0.6 m
xB-xA=0.6 m
(3)坐标不同 位置变化相同
答案:1、CD 2CD 3 B 4 A 5 ABC 6 A 7 D 8 AD 9 C A
第二套
1.关于质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
B.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
C.只有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
D.质量和体积都很大的物体有时也能看成质点
2.如右图所示,跑道的直道和弯道的连接点为A、B、C、D,运动员从A点出发沿跑道经过B、C、D点回到A点,则运动员(  )
A.从A到B与C到D,经过的位移相同,路程相等
B.从A到B与C到D,经过的位移不同,路程相等
C. 从A到C位移的大小比经过的路程要小
D.从A经B、C到D与从B到C经过的路程不等,位移相同
3.在研究下列哪些运动时,指定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  )
A.从广州到北京运行中的火车
B.研究车轮自转情况时的车轮
C.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时的地球
D.研究地球自转运动时的地球
4.参照右图所示时间坐标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也可以称为2 s内
B.t2~t3表示时间,称为第3 s内
C.0~t2表示时间,称为最初2 s内或第2 s内
D.tn-1~tn表示时间,称为第(n-1) s内
5.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
B.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等于其路程
D.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小于其路程
6.如下图所示,某质点沿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点运动到b点,则它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
A.0 0             B.2r 向东 πr
C. r 向东 πr D.2r 向东 2r
7.下列哪些现象是机械运动(  )
A.神舟5号飞船绕着地球运转
B.西昌卫星中心发射的运载火箭在上升过程中
C.钟表各指针的运动
D.煤燃烧的过程
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 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子弹.飞行员能抓到子弹,是因为(  )
A.飞行员的反应快
B.子弹相对于飞行员是静止的
C.子弹已经飞得没有劲了,快要落在地上了
D.飞行员的手有劲
9.桌面离地面高为0.8 m,小球从桌面处竖直向上抛出,上升0.5 m后又下落,最后到达地面如右图所示,分别以地面和桌面为原点建立坐标系,方向均以向上为正,填表中空格并回答问题:
坐标原点设置
出发点坐标
最高点坐标
落地点坐标
上升过程的位移
下落过程的位移
全过程
的总位移
以地面
为原点
以桌面
为原点
从以上结论可以得出位置坐标与坐标原点的选取有无关系?某一过程的位移与坐标原点的选取有无关系?
答案:1 D 2 BCD 3 AC 4 B 5 ABD 6 B 7 ABC 8 B
9 【解析】 以地面为原点:0.8 m;1.3 m;0;0.5 m;-1.3 m;-0.8 m.
以桌面为原点:0;0.5 m;-0.8 m;0.5 m;-1.3 m;-0.8 m
以上结论说明,位置坐标与原点选择有关,而位移与原点选择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