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南州六月荔枝丹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4 10:1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州六月荔枝丹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2、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3、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2、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重点:本文的结构方式
难点: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荔枝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水果中的珍品,史传杨
( http: / / www.21cnjy.com )贵妃最爱吃鲜荔。诗人杜牧就曾作诗记之,“长安回望秀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jì)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对荔枝的评价:
1、“一果上市,百果让路”
2、“饥食荔枝,饱食黄皮”
3、果中皇后──荔枝
4、荔枝的营养丰富,是一种高级滋补果品,有养血、消肿、开胃、益脾的药用价值。
二、关于荔枝的简介:
荔枝属无患子科。古籍称荔支、离支、丽支,果实成熟时果皮色红艳可观,俗称丹荔。唐朝朱应《扶南记》对荔枝一名解释为:“以其结实时,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以刀劙(lí)其枝,故以为名。”荔枝鲜果色、香、味、形均美,甜香可口,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为“一果上市,百果让路”的珍果,已早被历代墨客所称颂。荔枝全身都是宝,果实营养丰富,维生素种类多,且含量高,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我国民间常把荔枝作为滋补品,中医用荔枝治病历史悠久,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荔枝核含淀粉57%,是酿酒的原料。荔枝木纹理细密坚实,耐潮防腐,是修建房屋和制作各种家具的优良材料。荔枝根可提取单宁,是上等的防腐涂料。荔枝又是优良的蜜源植物,一棵30年以上的荔枝树,花期可泌蜜15--20公斤。荔枝蜜是蜜中上品,它含有人体所需的糖和20多种氨基酸,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和保健滋补作用。荔枝除鲜食外,也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和外贸出口最具竞争力的果品。荔枝干早已驰名,近十多年来,荔枝深加工为荔枝酒、荔枝罐头、荔枝汁等系列产品,已畅销国内外市场。荔枝对栽培条件要求不高,适应性很大,种后稍加管理,4--5年便可挂果,一般种后10年树株产可达50公斤,30年树株产在150公斤以上。它结果时间很长,长达几百年甚至千年。
三、解题:
1、标题含义:
产地:
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
成熟期:
阴历六月。、
成熟果实的颜色:丹。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子。原诗是“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用古诗蕴藉含蓄,引人入胜。此题内涵丰富: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南州,泛指我国南部
地区;成熟的季节六月(阳历七月);鲜果的色彩丹,绚丽如丹。突出了荔枝的产地、成熟期、颜色(生态的主要特点之一)。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引古诗为题,也与全篇广泛引证的风格统一起来
四、作者简介
贾祖璋,浙江省海宁县人,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1901年,我国著名的生物科普作家。曾任商务印书馆和开明书店编辑,解放后历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和科学普及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福建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等职务。他撰写的科普读物主要有《鸟类研究》、《鸟与文学》、《生命的韧性》、《生物学碎锦》等。他的科学小品,内容充实,构思精巧,语言简洁洗练,文笔清新朴实。收入中学课本的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五、说明文知识介绍(板书)
种类: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特点: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方法:下定义
作诠释
打比方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分类别
画图表
作引用
摹状貌
顺序:时间
空间
逻辑
语言:平实性
生动性
常见说明顺序
一.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说明
二.空间顺序——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
三.逻辑顺序——依据事物之间或某一事物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说明。
如:一般——个别
主要——次要
原因——结果
现象——本质
六、阅读课文
请二至三位学生依次朗读,教师随时在黑板上写下学生读错的字。每个同学朗读后,教师均需对其朗读情况作三言两语的简要评定。
(1)、字词正音:
(板书)
缯zēng(古代丝织品的通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ráng(瓤子)
醴lǐ(甜酒)酪lào(用乳汁制成的半凝固状食品)
囊náng(口袋)
勃bó(烟起貌)
莆pú(福建莆田县)
(
2
)、词语补释:
(板书)
龟裂:jūn呈现许多裂纹。(龟甲guījiá)
幅员:领土面积。地广狭为幅,周围为员,员即圆。
渣滓: ⑴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
⑵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
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
造化:⑴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⑵福气、运气。
萌蘖:植物长出新芽
七、分析课文。
1.荔枝是我们平时常见且喜食的水果,课文对它也介绍得最详尽,课文介绍了荔枝的哪些方面?
明确:课文介绍详尽到有关荔枝果实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个方面:外壳的形态,外壳的颜色,荔枝的果形,荔枝果实的大小及重量,壳内的果膜,果肉(假种皮),荔枝的贮藏,荔枝的果核(种子)等,有花才能有果,因而课文还连带介绍了荔枝的花。
课文还介绍了荔枝的产地分布,古代讲
( http: / / www.21cnjy.com )荔枝的专著(书谱),荔枝的生长习性和生长的北限、(地区限制)以及提出“应该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的建议
2.与前面介绍荔枝的果实相比较,哪一部分是本文的主体,为什么?
明确:很显然,介绍荔枝的果实的部分是全文的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因为它是有关荔枝知识的重点,同时也是一般读者最感兴趣、最乐于了解的知识,因此作者写作时,把它作为主体,进行详细介绍。这再一次说明作为科普作品,在对某种事物进行介绍说明时,要依据所要说明的事物的自身特点和读者的认知需求,来合理安排文章内容的主次和详略。
课文结构顺序图如下(板书):
(一)从对小学时学过的《荔枝图序》质疑写起,引出下文。介绍荔枝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壳、膜、肉、浆”
(1段,总挈全文)
(二)主要说明荔枝果实的形态特点。(2段-10段)

1.荔枝的果
①荔枝的外部形态(2-5)
A荔枝外壳构造;外壳龟裂片、片峰(粗糙)

B荔枝外壳的颜色;颜色深红色或紫色
C荔枝的形状;心脏形、卵圆形、圆形
D荔枝的大小及重量:大小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至二十多克)
②荔枝的内部构造(6-9)
A荔枝的壳膜;白色
B荔枝的果肉;

C荔枝的贮藏;不耐贮藏(与果实关系密切,附带介绍)
D荔枝的果核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或绿色
2.荔枝的花(10)
花形、花型、花序、花蜜
(三)主要介绍有关荔枝的生产情况(11段-14)

1.荔枝的产地分布:中国南部
2.古代的荔枝书谱
3.荔枝的生长习性及生长北限
4.提出建议:大力发展荔枝生产,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
本文的说明顺序为先主(荔枝的形态特点)后次(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及建议),而介绍荔枝的形态特点时是按由表(外部形态)及里(内部构造)的顺序。在说明荔枝的外部形态时,则按壳面的构造——色泽——外形——大小及重量的观察顺序来写;而介绍内部构造时又是按壳膜--果肉--果核从外到内的顺序。
这样来写,条理清晰,内容全面、主次鲜明,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态特征,又介绍了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认识本文的科学性和文学性。
一、回顾旧知
二、学习新知
(一)精读课文,聚焦说明方法
提问:这篇文章在介绍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并体会其作用。
师生共同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说明方法,常见的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解释、列图表等。
分析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
1.举例子(板书)
来自现实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
;“一些稀奇的品种,如……‘龙牙’,……‘珍珠’。”等。
来自调查材料的,如“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
来自史籍和科学专著的,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杨贵妃吃荔枝的事;“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等。
2.打比方(板书)
直接比喻说明,如说明荔枝壳面形态时,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说明荔枝的果形时说“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介绍优良的荔枝的种子时说“形状很小,有似丁香”;在说明荔枝外壳的色泽时说“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等。
引用古籍或诗文作喻,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等”。
(作用:形象,使人易于理解生动,有文学情趣)
3.数字说明(板书)
在介绍荔枝的成熟期,果实的大小、重量,荔枝的贮藏,荔枝的花期、花序的主花朵数与结实数,我国栽培荔枝的历史,古籍中所载的荔枝的品种时,都运用了数字。
如:通常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作用:准确、客观、具体……)
4.引用说明(板书)
古代诗文、文献资材、谚语等本文引用达十
( http: / / www.21cnjy.com )余处之多。这样既丰富了文章内容,扩大了知识面,加强了说明效果,同时又使文字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具有较强的文学韵味,因而也更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既能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又能获得一种文学享受。
文章虽属于说明文,却以诗句“南州六月荔枝丹”为题,远比诸如“荔枝”、“说说荔枝”之类的题目生动活泼富于形象感。文章开头引白居易《荔枝图序》中的句子进行质疑,自然引出对荔枝的说明介绍。文中引用诗句,或介绍荔枝林的景观,或说明荔枝的不耐贮藏,或印证荔枝的生长北限,或借以表达应大力发展荔枝生产以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的愿望与建议,都极富文学情趣。
(作用:确凿可信……既扩大了文章的知识内容,又增强了思想性,还增加了文学情趣。)
5.作比较(板书)

“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有似丁香。”
6.分类别:
“广东有双季荔枝,……又有四季荔枝,……
7.下定义(板书)
“荔枝壳表面……特称龟裂片。”、“两侧……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
(作用:准确、科学……)
(二)
1.大量引用诗文(板书)
《荔枝图序》
说明荔枝的外形及内部特征
《咏荔枝膜》
说明荔枝的膜的轻薄
《过华清宫绝句》(一)
说明荔枝的不耐贮藏
长安回望秀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jì)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是他作的《过华清宫绝句》(3首)中的第一首。华清宫故址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县的骊山上,唐玄宗李隆基和妃子杨玉环常来游乐。史载杨妃爱吃鲜荔枝,李隆基每年都令从南方飞马运送到长安,劳民伤财。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在长安回头望见骊山一片锦绣,想到骊山华清宫的盛时,在清晨千门陆续打开了。第三四句写杨贵妃在骊山上见一骑飞来,知道荔枝送到,满心欢喜,而无人知道如此奔忙的驿马原来是送荔枝来的(还以为有什么军国大事呢)。其中有吊古和讽刺的意味。一骑红尘,形容运送荔枝快马如飞,尘土飞扬。骑,指驿使和他骑的马。
《惠州一绝》
突出苏轼对荔枝的喜爱
2.引用典故(板书)
唐明皇宠幸杨贵妃兼程送荔枝
说明荔
( http: / / www.21cnjy.com )枝的不耐贮藏
宋徽宗移荔枝于宣和殿
说明荔枝的性喜温暖特点
文徵明说顾氏种活荔枝事
说明荔枝的性喜温暖特点
三、布置作业
缩写练习:筛选课文主要信息,以《荔枝》为题,将本文改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平实说明文。
教学反思
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先让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理清全文的结构层次,板书文章结构层次。在语言的学习上作为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在注重突出文艺性、趣味性的同时,更注重体现科学性、准确性。这主要表现为用语准确,实事求是,概念明确,判断正确,分类清楚,不引申附会,无主观随意性。还表现为使用必要的科学术语,较多的使用了修饰限制性的词语等。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分析来把握。
学习本文一定不能忽视其灵活恰当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学习是要把重点放在“引用”上,不要平均使用力量。在学习“引用”法时,不仅要注意引用的种类、角度、方式,还要理解内容,更要把引用的目的和作用作为重点。给人以言之有据的深刻印象。加强文艺性,是文章增添不少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