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一节 力(课件18张PPT+教学设计+练习等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一节 力(课件18张PPT+教学设计+练习等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9-24 21:57:29

文档简介

《力》的教后反思
对于力这部分内容,学生在生活中虽然对力学知识有很丰富的感性认识,但力是看不见的一个十分抽象的物理概念,要学生初步形成力的概念并非易事。本节课学生多次利用身边的物品动手做实验以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配以自然的过渡衔接,让学生从中观察、体验、感知力的存在,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
下面,我就将结合具体事例来谈一谈这节课中的一些亮点:
一、创设情景,唤起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先以掰手腕比赛引入,再让学生为自己的优秀表现鼓掌,让学生初步感知力的存在。然后展示了本章章首图和节首图两组镜头——攀岩和押加,既为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又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情感,一下子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究的位置。
二、注重启发,因势利导,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
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部分内容,我让学生先用右手重拍一下桌面,学生感觉手会疼,从中发现手对桌面施力的同时,桌面也给了手一个作用力。然后再以左手代替桌面再用右手重拍一次,两只手都会感觉疼,引导学生们自行发现、自行完善,从中让学生体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深化认识,又能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注重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在这力作用的效果这一部分中,我注重了合作交流这一探究环节。我引导学生利用分组小实验发现问题。结果有的同学得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有的同学得出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快慢;还有同学说,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变为静止,使静止的物体变为运动;还有的说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在学生交流合作过程中,我先让孩子们对力作用的效果进行分类,再不断的引导质疑总结,最后多种思想高度统一,得到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这一结论。
四、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物品做实验,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
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在这一节课的几个环节中,我都尽量让学生通过身边物品自己动手做实验,亲自经历,亲身体验,从中获取所需的物理知识。让学生深刻体验到物理就在身边,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不应用 。学生们也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主动。
新课标下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中要“敢放”“能收”。在设计过程中我虽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整个课堂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但部分同学沉溺于游戏、活动及观看其他同学的“表演”中不能很快走出来,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课堂秩序稍显混乱,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离我预设的答案相差很远时,我顾不上及时做出正确的评价。一节课下来,净心沉思,我深刻的明白自己离卓越课堂的标准还有一定距离。在今后工作中,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反思,不停地汲取教学成败的养分,才能在今后的教与学中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第七章 《力》 第一节 力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归纳概括表述力的概念,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学会用实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实验探究的意识。
3.通过动手体验感受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归纳出力的三要素,保持对力现象的好奇,领略力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会画力的示意图,体会这种将抽象问题、复杂问题形象化、简单化的方法。
4.利用生活经验,体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使学生对自然有亲切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画力的示意图。
2.难点:体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教学方法:问题引领、探究、启发、讲解相结合。
四、教学器材:橡皮泥、小钢球、弹簧、小车、磁铁、气球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一、力的概念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力的作用效果
巩固训练
小结

课外作业
找两位同学来掰手腕,比两人的力气,引入力的概念,今天我们就研究物理学中“力”的含义。
做一做:
用面前的器材展示力的现象,如手推桌子;用力拉弹簧;用力捏橡皮泥;做直线运动的小钢球从磁铁旁边经过。
想一想:
(1)以上活动中谁对谁用了力?
(2)要有力的作用,必须得有几个物体?
(3)两个物体中,其中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你能找出来吗?
让学生回答。
小组讨论:
根据我们对上面问题的研究,请同学们讨论归纳出力的概念。学生回答。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强调: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前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后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练一练:
判断下列说法:(1)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2)只有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利的作用。
做一做:
全体学生都来体会一下:伸开手指并用力拍桌子,有何感受?
小组讨论:
手对桌子施力,手是施力物体,桌子是受力物体,为什么手还会感觉到疼?学生回答。
引导点拨,得出:手对桌子施力的同时桌子也对手施了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验一验:
让学生用两个分别放了磁铁的小车来验证。
想一想:
除这些例子外,还能举出哪些事例来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说明:物体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反,大小相等,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练一练:
穿旱冰鞋的同学用力推墙,结果人离开墙运动起来,这说明 间发生了力的作用。若以人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若以墙为研究对象,则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这个事例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
完成学案中的练习题,让学生说出答案并进行简单的解释。
做一做:
用力捏橡皮泥;用力拉弹簧。
想一想:
(1)橡皮泥、弹簧有什么变化?(学生易回答)
(2)这说明力可产生什么作用效果?
做一做:
让运动的小钢球从磁铁旁边经过,换用不同的方式多做几次。
想一想:
小钢球的运动有何变化?找学生回答。(学生可能回答钢球的运动方向、快慢发生了变化)
(3)这说明力还可产生什么作用效果?
小组交流:
讨论归纳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学生回答。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强调: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补充: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方向的改变和运动快慢的改变。
练一练:
(1)风儿吹弯了路旁的树苗是力改变了 。
(2)列车行驶过程中,由于大风造成十节车厢脱轨,这说明了 。
学生独立思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教师让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思考:1.“一个巴掌拍不响。”请说出这句话中包含了怎样的物理知识?
2.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就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那么如果物体没有受力,运动状态还会改变吗?请说出你的猜想。
用掰手腕的活动,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下面的教学做以铺垫。
通过学生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亲身体会力的存在,再通过想一想、小组讨论分析归纳出力的初步概念。
通过练一练,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认识,同时便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评价。
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积极协作,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训练了如何获取知识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联系生活学物理,从生活中感受物理。
让学生体验通过物理模型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体会这种物理方法。
从切身感受到实验验证,加深了学生对力的相互性的认识。
教师的说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了一个铺垫。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会用其解决简单的问题;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通过这种形式的小结,回顾本节内容,使知识系统化,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7.1力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课件18张PPT。第一节 力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交流学会归纳交流与讨论:马拉车坦克压床垫推土机推土人举杠铃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力。结论: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归纳概括马 拉 车坦克 压 床垫推土机 推 土人 举 杠铃磁极 排斥 磁极橡胶棒 吸引 小纸屑…… …… ……作用物体物体 这些表现力的图片都涉及到两个物体。 任何一个力的产生,既要有施力物体,又要有受力物体。3、两块磁铁放在小车上,靠近时会有什么现象?实验探究:1、人推墙时,墙对人有推力吗?2、用手指推铅笔尖,手指有什么感觉吗?5、两支气球相互挤压,有什么现象?…… …… …… ……4、弹簧互拉 请同学们选择完成课本102页或下面的一个实验,体会一下施力与受力的感觉或观察有什么现象,思考力的作用有什么特点?红气球压黄气球
施力物:________
受力物:________红气球黄气球黄气球红气球黄气球压红气球
施力物:________
受力物:________归纳总结1、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鱿鱼从腹腔中喷出水,给水施加了一个向后的力,同时,水就会给鱿鱼一个向前的力。这样鱿鱼就能在水中前进了。现象解释:鱿鱼靠什么前进?现象解释:船为什么会前进? 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运动员用船桨向后划水,对水施加向后的力,同时,水就会对船桨施加向前的力。所以船会前进。 分析各种力现象,你们认为可以把力的作用效果分成哪两类?
我们发现:…… ……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拉弹簧挤气球投、接篮球妙传射门微小形变微小形变这段视频反应了哪些与力有关的知识?应用:撑杆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观 察 思 考讨 论 交 流总结1.运动员用网拍击球时,球和网拍都变了形。这表明两点:一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二是力的作用是_____的。此外,网拍击球过程中,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发生了变化,表明力还使物体的_______发生改变.一、填空题:2、运动员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对水有向后的作用力,人就能前进,那么人体前进的推进力来自于___ _,可见,力的作用是__ _。 形变相互运动状态水相互2、下列现象中,运动状态不改变的是( )
A、钟摆来回摆动
B、汽车匀速转弯
C、月亮绕地球运动
D、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 D二、选择题:1、下列关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人才能对物体施加力。
B、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C、没有物体就一定没有力产生。
D、人对物体施力时,物体对人不会施力。C 生活中的科学无处不在,奥妙无穷。我们应该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交流、学会归纳,在学习、探索、发现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寄语:课后作业:课本P104 2、4
同步训练P54~55 1~12《力》评测练习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推、拉、提、压、吸引和排斥等作用都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我们将这种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__叫做力。
思路解析: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推、拉、提等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指的都是物体与物体间的作用,这个作用就叫做力。
答案:作用
2.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也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发生变化。
思路解析: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当然有时这两种现象也能同时发生,一个力既使物体发生形变,又同时改变它的运动状态。
答案:形变 运动状态
3.关于力的说法,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只有有生命的物体才会施加力
B.受力的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的物体
C.静止的物体不受力,运动的物体才受力
D.只有接触的物体间才可能相互施加力
思路解析:任何一个物体,不管它是否有生命,都可以对其他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所以,A错误。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物体在受力的同时也在施力,B正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C错误。磁铁吸引铁块,磁铁和铁块可能并没有接触,D错误。
答案:B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关于力的图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力的图示可以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 B.由力的图示可以知道物体质量的大小
C.由力的图示一定可知道力的全部要素 D.由力的图示可以知道物体的形变情况
思路解析:力的图示可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但不能反映力的运动状态及物体的质量,所以A、B、D错,C对。
答案:C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②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 
③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④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一定竖直向下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思路解析:我们把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作用叫做力。这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①中的叙述是正确的;磁体对磁性材料的作用可以不接触,②中的叙述不正确;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个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另一个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③中的叙述是正确的;投出的标枪最后才落到地面,并且方向不是竖直向下的。④中的叙述不正确。
答案:B
3.如图12-4-1所示的四幅图中,力的作用使物体发生明显形变的是(  )
图12-4-1
思路解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当然也有可能这两种情况同时发生,就是说力使物体既发生形变同时又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形变发生是否明显与物体的形状、物体的材料都有关系。从图示中可以看到,发生明显形变的是弓。A选项正确。同名磁极相斥的两物体,都由磁性材料做成,质地比较硬,形变不会明显,B错。带电棒吸引小纸屑,因为纸屑很轻,容易发生运动状态的改变,形变并不明显,C也错。运动员头球射门,明显的表现是球的运动状态改变,这其间球也发生形变,但没有弓形变明显,D错。
答案:A
4.用力压弹簧,弹簧缩短了;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伸长了。这表明力能使物体发生_________。
思路解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形变;二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称运动状态改变。
答案:形变
5.如图12-4-2(a)、(b)表示力的作用效果,其中
(a)主要是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主要是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图12-4-1
思路解析: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a)是用手拉弹簧,拉力使弹簧发生了形变。(b)图运动员用头顶球,头对球的作用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答案:形变 运动状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