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龙口市2015年集体备课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12课《孙权劝学》课件(27张ppt)+教学设计+音频朗诵素材共3份(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龙口市2015年集体备课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12课《孙权劝学》课件(27张ppt)+教学设计+音频朗诵素材共3份(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3 15:59:58

文档简介

《孙权劝学》
【教材分析】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教学目标】:
1、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
朗读法。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有助于感受人物的心理。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有这么一部书历来受到很多人的追捧。明太祖朱元璋每天早晨都要研读,清圣祖康熙对它极其迷恋,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也曾经将其反复读了17遍,直至书面残破,仍爱不释手。大家知道这部书是什么吗?这部书就是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出示图片)
关于这部书以及编者司马光大家都了解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出示补充资料)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孙权劝学》。(出示文题)看到这个题目大家能知道什么信息?(补充人物资料)还想知道什么?(学生交流)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解开疑惑。
二、整体感知
(一)读准字音,读对句子停顿
1、这是一篇文言短文,学习文言文,我们首先要(PPT: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请大家听读音,把握字音和停顿。
2、提问、强调应注意的读音,之后学生自由朗读
3、先请一位同学将文章朗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他的语音是否读准,句子停顿是否读顺?(生读)
4、好的,现在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看大屏幕上的文章和课文有什么区别(对,老师把文章的句读去掉了,谁来试试看)
5、齐读。
(二)读懂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1、文章四人一小组,结合注释,进行圈点、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自己的问题在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一组一个代表,说不全的可以补充。师生共同扫除阅读障碍。
2、掌握重点词句(幻灯片打出)
(1)注意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但当涉猎(粗略的阅读)见往事耳。
②蒙乃始就学(于是,就)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到)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事物)
④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⑤孰若孤(与……相比如何)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④刮目相待 ⑤吴下阿蒙
(明确④⑤是本课出现的成语)
3、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现在谁能为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提示:抓住“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的情节,力求语言流畅生动。
三、精读品味——读准语气、体会人物形象
(一)《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所以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那么孙权是如何劝呢?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并试着读一读,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1、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 双重否定,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总结: 这些话可谓是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关爱部下、好学、善劝)
(二)劝学的结果如何呢?(结合课文回答) 并试着读一读,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赞叹)
1、通过鲁肃、吕蒙两个人的对话得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侧面表现吕蒙的学有所成。请你模拟鲁肃的语气来读读看。(引导学生读出惊讶的语气,并体会“大”作用,之后齐读)
吕蒙有了这么大的转变,他的心情如何,你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晚乎!”揣摩下吕蒙在回答这句话时会是怎样的语气?(自豪、骄傲……)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总结:吕蒙听从劝告就学,从“吴下阿蒙”到“刮目相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能听取意见、好学)(引导学生思考两个成语的意思)
(分角色读鲁肃与吕蒙之间的对话,左边组当吕蒙,右边组当鲁肃。)
2、除了从鲁肃刚才的这番话中可以看出,还从哪方面表现吕蒙的进步?
鲁肃主动与吕蒙结交,是因为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的,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总结:从这些语句及行动中可以看出: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爱才、敬才)
(三)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分角色表情朗读加以体会。
(明确: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四、对比阅读
《伤仲永》与《孙权劝学》两文的有什么异同?
(《伤仲永》写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孙权劝学》写吕蒙“当涂掌事”,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两文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的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五、体验反思
通过对课文的了解,谈一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表述时力求用上一句名言、诗词。
(告诉我们要虚心接受正确意见,刻苦学习。或者是:“开卷有益”的道理或者 用发展的眼光看人)
六、布置作业
1、找出与读书、学习有关的诗句、格言、故事。
(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②书到用时方恨少。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④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⑤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⑨知识就是力量。⑩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2、搜集文中三人的故事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关爱部下、好学) (能听取意见、好学) (爱才、敬才)
善劝 
开卷有益
教学反思
课件27张PPT。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有这么一部书历来受到很多人的追捧。明太祖朱元璋每天早晨都要研读,清圣祖康熙对它极其迷恋,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也曾经将其反复读了17遍,直至书面残破,仍爱不释手。大家知道这部书是什么吗?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内容丰富,叙事简练,是富有一定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鉴于往事,
有资于治道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教学目标: 1、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解 题 本文写的是孙权劝说吕蒙(三国时吴国的名将)要浏览群书,广泛学习的事。孙权:
(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吕蒙:
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鲁肃:
学识渊博,孙权的谋士。文言文朗读三步曲1、读准字音,读对停顿
2、读通文义
3、读好语气朗读欣赏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卿 孰


邪 遂qīngshúyésuì读一读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理解文意1、自主学习:
参考注释,疏通课文,作出批注,标出读不懂的词语、句子。
2、小组讨论。
3、质疑答疑。重点词语:当涂:
治经:
博士:
涉猎:
见往事:
过寻阳:
更:
刮目相待:
见事:
当道,当权 研究儒家经典。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到。重新。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认清事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只是应当广泛浏览群书,了解往事罢了。(从)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看),(你)不再是
(当初)吴下那个学识尚浅的阿蒙了!一个人跟你几天不见面,(你)就要去掉老眼光重新看待他。兄长怎么认识事物这么晚呢?重点句子用自已的话复述故事大意。 提示:按照“孙权劝学——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的情节,力求语言流畅生动。 1、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并试着读一读,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
(4)“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指出学习必要性。 反问句,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现身说法,言辞恳切,学习可能性。 精读品味善劝 好学
关爱部下 这些话可谓是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 2、劝学的结果如何呢?找出有关句子并试着读一读,注意体会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精读品味语言: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反映了吕蒙为自己的才略长进深感欣喜与自豪。行动:“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侧面表现吕蒙学识大增,学有所成。 吕蒙听劝 学有所进鲁肃爱才 敬才精读品味 3、孙权、吕蒙对话与吕蒙、鲁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分角色朗读 加以体会。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伤仲永》与《孙权劝学》两文有什么异同? 《伤仲永》写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孙权劝学》写吕蒙“当涂掌事”,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两文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的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学了这篇文章,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对你有什么启示?开卷有益体验反思1、找出与读书、学习有关的诗句、格言、故事。
2、搜集文中三人的故事。作业设计板书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吕蒙孙权鲁肃善劝 关爱部下 好学听劝 学有所进爱才 敬才(就学)开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