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 》课后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兰亭集序 》课后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4 10:3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兰亭集序
课后练习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取诸怀抱       
怀抱:襟怀抱负
B.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信:实在
C.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修:整齐的
D.俯仰之间,以为陈迹
陈:陈旧
解析:C项,“茂林修竹”中的“修”是“高”的意思。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A.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B.天下云集响应
C.齐彭殇为妄作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解析:D项,与例句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A
( http: / / www.21cnjy.com )项,觞,名词活用作动词,“饮酒”的意思。B项,云,名词作状语,译为“像云一样”。C项,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成平等。
答案:D
3.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A.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解析:A项是语气词,表揣测。其余三项均为代词。
答案:A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俯察品类之盛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死生亦大矣
C.仰观宇宙之大
D.引以为流觞曲水
解析:例句与C项都是定语后置句。A项,介词结构后置句、省略句。B项,判断句。D项,省略句。
答案:C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       ”。
(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         ,         ”。
(3)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是日也,       ,       ”。
解析: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注意提示性信息。如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1)小题中“时光流逝”,第(2)小题中的“虚无”,第(3)小题中的“气候宜人”等,都是很重要的信息。
答案:(1)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3)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题。
梅圣俞①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 盖世所传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
( http: / / www.21cnjy.com )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②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
( http: / / www.21cnjy.com )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②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的宰相。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
B.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
C.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
D.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
解析:找出句中的名词、动词,确定其在句中充当的语法成分,然后结合重要的虚词帮助断句。
答案:B
7.导学号0416003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补”是指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类似的词语还有“转”“移”等。
B.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进士,是科举考试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
C.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官吏为“有司”。如“召有司案图”。
D.清庙即太庙。古代帝王的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国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
解析:A项,“转”“移”指官职调动,与“补”有不同之处。
答案:A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不是写诗造成诗人的困窘,而是陷入困境的人往往更能把诗写好。
B.“穷而后工”这一诗歌创作的基本规律说明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这与韩愈的“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异曲同工。
C.王文康曾高度评价梅圣俞的诗,认为二百年之后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杰作。梅圣俞诗歌之工可从此话中体味出来。
D.全文并不是主要论述梅圣俞的诗歌艺术,而是借诗序表达了对梅圣俞未能脱穷得达、“得施于世”的命运的悲叹。
解析:C项,理解错误,“二百年无此作矣!”是说“二百年以来没有这样的作品”,而不是说“二百年之后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杰作”。
答案:C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
(2)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
解析:在这两句中,第一句重在感叹语气的翻译;第二句重在“铭”的为动用法、“索”等词的翻译。
参考答案:(1)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衰老了!(2)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的家人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
参考译文: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 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困厄,应该是困厄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被推荐去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办事员。他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中仁义的学说,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以来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徒然地去描述虫鱼一类物态,抒发羁愁感叹的情怀。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衰老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
( http: / / www.21cnjy.com )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诗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的家人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庐陵欧阳修序。
三、语言表达
10.请根据上下文,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相应语句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字母)
《兰亭集序》是一幅传颂千古的书法名迹,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篇遒美劲健,变幻万端,如有神助,在章法、结构、用笔上都达到了行书艺术的高峰。章法上,凡二十八行,行的疏密大致相等,唯首尾偶显宽密;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长短配合,错落有致,①    。结构上,极尽变化之能事,不求字体结构的平正、对称、均匀,②    ;或修长,或浑圆,突破了隶书扁平方正的形貌。全篇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用笔画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有筋骨,有血肉,③    ;尺幅之内,众相毕现;异字异构,同字别构,匠心独运,韵味无穷,④    。
A.秉性、精神、风仪各异
B.可谓极尽运笔使锋之妙
C.强调欹侧、揖让、对比
D.颇具天然潇洒飘逸之美
解析:该题考查简明、连贯。但题型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创新,采用了选择题的形式,也就降低了难度。先读懂整段文字,对《兰亭集序》书法作品是从“章法、结构、用笔”等方面来评析的,从对“章法”的评析看,第①处应该填D项,D项是从整体的章法上总结的。从第②处前的“平正、对称、均匀”,可推知填C项最恰当;同样,从③处前的“鲜活的生命,有筋骨,有血肉”可推知A项的总结最恰当;第④处自然就是B项了。
答案:①D ②C ③A ④B
11.2016年是平安浙江建设争夺“平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金鼎”之年。在这关键之年即将到来之际,12月29日下午,省平安办在杭州举行了平安浙江标志发布会暨“互联网+平安宣传”活动。建设平安浙江这一关系千万人民福祉的重大战略有了一个庄重简洁、寓意丰富的标志(如图)。阅读图片,简述该标志的组成及相关寓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标志图案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除标示什么、代替什么之外,还具有表达意义、情感和指令行动等作用。解答这类题型,要尽量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把较抽象的图案与其所属的活动组织联系起来,从外形与内涵上来思考,从而组织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参考答案:
该标志以传统“印章”形式呈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巧妙融合了浙江、鼎、印章等元素。主体图形将“浙”“江”两个字与“鼎”的图案进行了巧妙结合,与“平安鼎”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