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3 19:0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段落。2.把握主要内容,继续开展阅读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阅读习惯。3.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
教学课时
两课时
走遍天下书为侣(lǚ) 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yú)乐,你会选择哪一样 [①作者的开头有什么特色 ]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②省略号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 似乎很难作出选择。[句导读:这句话告诉我们,在长途旅行中只选择一件东西娱乐,是很困难的。] 如果你问到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③“毫不犹豫”在这里突出了什么 ]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作者用假设引出自己的观点——独自环游世界,“我”选择书为伴,这种导入方式十分吸引人。 一本书!我听到有人感叹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tànɡ)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背诵(sònɡ)下来。[④人们的感叹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 对此,我的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这有什么关系呢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 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句导读:两个反问句都表示肯定的意思,反衬出了“我”对书的百读不厌。]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⑤这个比喻句好在哪里 ]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段导读:第5自然段中作者将书喻为朋友和家,说明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⑥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⑦作者反复读那本书并不断思考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第7自然段作者以自己为例,说明了反复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和体会,说明从不同角度反复地读,就会常读常新,如同与好友同船而行。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作者以假设为线索,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书犹如朋友和家,将一本书读精,似与伴侣同行”的观点。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⑧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句导读:这句话阐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方式、方法,收获也是独特的。]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深化主题,总结全文,进一步阐明对书的理解,抒发了作者对书的热爱。
知识点详解

  ●
供(gōng),表示提供东西让人使用。
   ①作者假设一种独自旅行的情景,并且只能带一样东西,引发人们作出选择。②省略号告诉我们可供娱乐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③作者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选择,“毫不犹豫”表明了态度的坚决,鲜明地表达了对书的喜爱。
  ④作者在这里通过别人的感叹来回答所有读者相似的疑问,同时借用别人的感叹来反衬自己以书为侣,其乐无穷,为下文详尽阐述自己的观点作了一个引子。
  ⑤重点句解析:作者将书喻为朋友和家的确是一种妙喻。朋友和家,人人皆有,朋友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作者独具匠心,将书喻为我们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朋友和家,既新颖又贴切,既巧妙又富有深意。这句话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承接上文,说明书会常读常新;另一方面也是下一自然段要进一步说明的一个引子。
  ⑦重点句解析:说明书在作者的心中已不再是枯燥呆板的文字,而是鲜活生命的再现,每次与之交流都收获颇丰。这又与题目相呼应,真不愧是“以书为侣”啊。
   处(chù),表示地方或方面。
   ⑧重点句解析:“故地”,指书已经读了多遍,非常熟悉;“想去就去”是说书想读就读,随心所欲。作者将“一本喜爱的书”比作“朋友”和“故地”,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书浓厚的情感,句中的“就是”“也是”更加说明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2.初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字、新词卡片,重点句投影或课件。
一 谈话导入
1.同学们,如果你们独自驾舟环游世界,并且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们会选择带什么呢
生甲:带钱。
钱 不行,这东西一用就完,况且不能娱乐。
生乙:带照相机。
不好,这么多的景点,哪儿装得下呀!
这个问题还真让我们很难做出选择。可是有一个人却很坚定地说出了他的选择,想知道他选择的是什么吗
2.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走遍天下书为侣》这一课。
指名读课文题目,回答“侣”是什么意思。(“侣”就是伴侣、同伴。)
课文题目是什么意思 (走遍天下,书都是自己的同伴。)
3.他为什么选择书作为他一路上的伴侣呢 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 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
(1)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多读两遍。
(2)用查字典的方法,弄清生字的部首、笔顺和笔画。
(3)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提示自学。
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认读生字、新词。(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乐 一 犹 一 背   种
  (2)记忆生字。
①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侣 娱 豫 诵 编  上下结构:盒 零 某 半包围结构:趟
②重点指导记忆。
豫:左边是“予”,第二画是点,第三画是横钩。  诵:与“通”对比记忆。
(3)理解词语。
毫不犹豫:一点儿也不迟疑,坚决果断。
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2.想一想,作者为什么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 在文中画出答案。
出示三个句子,集体交流:
  (1)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2)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3)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3.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4.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甲:读了第一句话,我体会到读一本书时,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我是从“总能”和“不管”这两个词体会到的。
你能把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读出来吗 (指导学生朗读。)
生乙:读了第二句话,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读书,就是一本书,他也百读不厌。我从“一遍又一遍”中体会到的。
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 (指导学生朗读。)
生丙:读了第三句话,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书,因为他把书当作了朋友,当作了人,读书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说话一样,而且书也是想读就随时能读的。我是从“就是”和“随时想去就去”中体会到的。
作者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而且书可以随身携带,想读的时候就能拿出来。这是一种多么随意、多么亲切的感觉呀。
你能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 (指导学生朗读。)
5.把这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加深体会。
四 总结感悟
1.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3.
收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1.见多了博览群书的高论,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一遍又一遍地读”。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理解这个角度和主题。
2.初读全文,重点交流作者“走遍天下书为侣”的理由和方法。然后再交流印象深刻的地方,还可提出不懂的问题。
1.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2.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
重点句投影。
一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带上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原因,谁来说给大家听
(点击课件,播放上节课的三个句子。)
2.引导学生提问。
读了这三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比一比,看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
生甲: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生乙:为什么“我”愿意坐在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又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
生丙:为什么说“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二 探究答案,品味语言
1.自由读课文,用“”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体会。
2.学生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1)为什么说“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指名读有关的句子。
生甲:“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这里把书比喻为朋友,每次见到朋友,感觉都不一样。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好像是又对朋友有了一个新发现,这个发现非常意外,叫人惊讶。
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指导朗读。
生乙:“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这句话把看书比成回家,即使是非常熟悉了,也还会有新发现的。
指导朗读。
  (2)课件出示三个反问句。
  ①这有什么关系呢 ②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 ③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反问句。)
给它们换一种说法。(语言训练。)
从这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交流,指导朗读。(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3)为什么说“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书比作了朋友和故地。)
作者为什么这样比喻 (在他心中,书就如同朋友和故地那样亲切。)
三 领悟表达方法
1.了解了作者的选择,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作者特别爱看书,对书有深厚的感情,而且作者很会阅读。)
2.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默读课文,找出根据,读有关语句。
3.交流讨论。
生甲:这篇课文通篇都用了假设来贯穿全文,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一步步表明自己的观点。
生乙:作者运用了许多生动贴切的比喻,将书比喻为家,比喻为朋友,还比喻为故地,把自己爱书的情感表达得更形象。
生丙:作者还用连续反问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生丁:作者还使用了“列举”的方法,将自己读书的方式详尽地叙述下来,给我们以启发指导,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反复读一本书,不断得到新的收获。
4.老师小结。
作者正是通过以上多种表达方式,把自己对书的独特而浓厚的情感贴切地表现给我们的。
四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充满感情地接读课文。
2.说说自己对书的感受。
五 课外练习
1.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3.继续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读书。
  1.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这一观点的。
2.反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指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谈感受。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伴侣
朋友  家   故地
1.看拼音,写词语。
bàn



 

xíng


 




 
yóu



 
biān
xiě


 
mǒu
zhǒng


2.填写合适的词语。
一(本)书   一(副)扑克牌   一(次)旅行
一(幅)画
一(个)八音盒
一(位)伴侣
3.把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1)这有什么关系呢
这没有什么关系。

(2)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即使你熟悉家中的一切也不会弃家而去。

(3)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
即使你以前见过你的朋友,也还愿意再见到他们。

4.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如果……就……  即使……也……  因为……所以……  不但……还……
(1)一本你喜爱的书(不但)是一位朋友,(还)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2)(如果)我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就)带上一本书。
(3)(因为)我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所以)我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4)(即使)你一贫如洗,(也)没有任何栅栏能阻挡你在书的王国里遨游。
5.下面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写在括号里。
(1)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你会选择带什么东西呢 书。(设问)
(2)这有什么关系呢 (反问)
(3)书就是一位朋友。(比喻)
6.“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一 作者简介——尤安·艾肯
尤安·艾肯,英国著名女作家,生于1924年。出版过92本小说以及大量的诗歌和短文。曾获英国“卫报”小说奖。本文是她在1974年为国际儿童图书节所写的献辞里讲的话。
二 读书笔记的几种写法
1.摘录式。读书时,把书报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语句、重要的片段摘抄下来。
2.体会式。读书之后,有自己的收获、心得、体会或认识、感想等,再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下来,这叫读书体会或读后感。
3.提纲式。读一篇文章,要逐段地把作者隐含的提纲找出来,记下来,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编提纲可以采用文中语句和自己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写,提纲的语言要简明扼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4.批注式。在阅读时,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边读边写写画画,把书中的重点词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标记勾画出来,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意见。
5.书签式。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以记在书签上。把书签夹在课本里、放在口袋里或插在房间专放书签的袋子里,一有空就读一读、念一念、背一背。
6.卡片式。读书时,可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分门别类地摘记在卡片上,再分类存放。存放的位置还要按类别,编上号码,写出标题,以便使用时查找。卡片还有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
三 关于书的比喻
教育家说:“书是智慧的钥匙。”   史学家说:“书是进步的阶梯。”
政治家说:“书是时代的生命。”   经济学家说:“书是致富的信息。”
文学家说:“书是人类的营养品。”  学生们说:“书是不开口的老师。”
迷惘者说:“书是心中的启明星。”  探索者说:“书是通向彼岸的船。”
奋斗者说:“书是人生的向导。”   急于求知者说:“书是饥饿时的美餐。”
四 中国古代读书名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荀子·劝学篇》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熹
五 西方读书名言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