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鲸的体型、种类、进化和生活习性。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了解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
重点难点
1.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2.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鲸 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①作者介绍鲸,为什么要先写象呢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句导读:列举具体数字说明鲸的体重,用重量说明鲸很大了。]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è),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②前面已经说了鲸的体重非常巨大,这些介绍有什么作用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鲸非常大。这段话通过运用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使得人们头脑当中鲸这种庞然大物的形象更加准确、清楚。 鲸生活在海洋里,因为体形像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其实它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句导读:本句强调鲸是哺乳动物。]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qí),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③作者为什么要介绍鲸的进化过程 ]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 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鲸的种类。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 [④作者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 有什么好处 ]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lǜ)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⑤作者描写须鲸的进食方法为什么如此生动 ]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了。[句导读:这两句话写了齿鲸的食物和捕食方法。]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⑥这一句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段导读:第4自然段写鲸怎样进食。作者采用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分别介绍了须鲸和齿鲸的主要食物及进食过程,形象地写出鲸的食量之大。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这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 入水中。[⑦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有经验的人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句导读:这几句介绍了须鲸和齿鲸喷出的气形成的不同形状的水柱。]段导读:第5自然段讲鲸用肺呼吸。作者用打比方、作比较的方法写了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的样子。 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它们通常会找一个比较 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在海面上。[句导读:这句话具体形象地写出了鲸是如何睡觉的。]如果听到什么声响,它们立即四散游开。[⑧作者为什么要介绍鲸的睡觉方式 ]段导读:第6自然段写鲸是如何睡觉的。 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这些特征也说明鲸是哺乳动物。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⑨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段导读:第7自然段写鲸的生长特点。 第四部分(第4~7自然段):从鲸的进食、呼吸、睡觉、生长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知识点详解
①重点句解析:作者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相比较,由象“很大”到鲸“比象大得多”,以此来说明鲸的庞大。这样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重点句解析:作者采用举例子的方法,以我国发现的一头鲸为例,从它的体重、身长、舌头及口腔的宽大四个方面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非常大。然而这头鲸虽然有四万公斤重,还不是最大的,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通过这样作比较,更进一步地说明了鲸是庞大的海洋动物。通过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叙述更准确、清楚,使人对于鲸是个庞然大物深信不疑。
●
应(yìnɡ),表示适合。
③因为许多人管鲸叫鲸鱼,这是因为人们不了解鲸的进化过程。“在很远的古代”“很长很长”“渐渐”等词语说明这一进化过程是非常漫长的。经过长时间的进化,鲸看起来体型像鱼,可它却属于哺乳动物。
④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引出下文。⑤作者准确地运用了“张、吸、闭、滤、吞”等一连串的动词,形象而生动地写出须鲸的进食过程和食量之大。
⑥采用列数字和举例子的方法,说明虎鲸的凶猛。 潜(qián),不要误读为qiǎn。
⑦精彩句解析:作者用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鲸呼气时喷出来的气比喻成“花园里的喷泉”。这种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⑧这句话写出了鲸睡觉的方式独特,警惕性很高,很有特点,值得介绍。
较(jiào),不要误读为jiǎo。
⑨作者运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鲸的生长速度特别快。
1.学习本课的生字及新词,提高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能力。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生字、新词卡片。
一 启发谈话,板书课文题目
1.有一种海洋里的动物,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这种庞大的动物就是鲸。谁能简单说说对鲸的了解
2.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有关鲸的课文。(板书:鲸)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 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方法。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写两遍。
(2)借助字典弄清生字的偏旁部首和笔顺、笔画。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4)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课文中你不知道的有关鲸的知识。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读准字音。
肥 上 乳动物 出来 子 又粗又 断 生
(2)认清字形。
找出部首相同的生字。
月:腭 肚 肺 胎
(3)指导书写。
肺:右边笔顺是,最后一笔是竖。滤:右边的里面是“七”和“心”。
(4)用生字组词,积累词语。
哺——哺乳 哺育 胎——胎生 胎儿 胚胎 轮胎
滤——过滤 滤纸 判——判断 裁判 判定 判决
(5)理解词语。
上腭:口腔的上壁。 哺乳:用乳汁喂;喂奶。
滤出:使液体经过某些物质,除去其中所含杂质。
判断:分辨;断定。 胎生:哺乳动物的繁殖方法。
(6)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
4.总结自学生字、新词的方法。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学会书写、用字组词、理解词语。)
三 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通过以上的学习,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课文讲了鲸的哪些方面 (板书:体形、种类、进化、习性。)
3.指导朗读,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鲸的不同方面情况,依据这些,给课文分段。
(2)交流分段结果,说一说每段的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鲸的体形庞大。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鲸是哺乳动物。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鲸分为须鲸和齿鲸两大类。
第四部分(第4至第7自然段):写鲸的生活习性。
(3)分段读课文,进一步巩固各段内容。
1.指导分类识记字形。
鱼字旁:“鲸”“鳍”——说明与鱼有关。
月字旁:“肢”“肺”“胎”“腭”——是身体的器官。
2.本课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分析第一部分时,教师可设置超链接,当讲到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时,点击相关链接,显示出大象和猪的图片,让学生一目了然,把鲸与大象和猪作对比,对鲸的大、重、长特点的印象就深了。另外,在课件大篇幅的文字里添加有动态效果的图片,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感官,有效地开展教学。
1.了解鲸的体形、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的方法。
3.了解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
重点句的投影片,鲸的图片。
一 复习导入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
(鲸的体形、种类、进化和生活习性四个方面。)
二 自主探究,共同学习
1.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部分,其他同学边听边把描写鲸体形大的句子画出来,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请你根据学到的内容提问其他同学。
生甲:最大的鲸有多重 最小的鲸有多重
生乙:我国捕获的最大的一头鲸有多重 体长多少
生丙:鲸的舌头有多重
老师结合学生说的内容板书:约十六万公斤、近四万公斤、约十七米。
(3)作者在说明时举了许多数字,这种用具体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叫做列数字(板书“列数字”),列举了人们熟悉的事物做对比(板书“作比较”)。今后,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应用这样的说明方法,使文章更清楚更明白。
(4)流利朗读第一部分。
2.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二部分。
(2)出示鲸的图片。
鲸的体形像什么 (体形像鱼。)
鲸的体形虽然像鱼,但它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出示幻灯片:哺乳动物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用肺呼吸,胎生,靠吃母乳长大。②大多数动物有毛皮。
(3)鲸是怎样由陆地生活逐渐适应海洋生活的
(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浅海里。最后后肢完全退化,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3.学习第三部分。
默读第三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鲸分为须鲸和齿鲸两类,是根据有无牙齿来分的。)
4.学习第四部分。
(1)指名读第四部分。
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讲鲸的生活习性的
(从食物、呼吸、睡觉、繁殖生长四个方面来讲的。)
(2)我们将这四个方面分为四层来学习。
①指名读第一层。
第一层主要写了什么 读后,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主要写了不同种类的鲸的食物也不同,须鲸主要吃小鱼和小虾。它们在海洋里游时,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和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把海水滤出来,把鱼虾留在嘴里;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
在这一层中,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列数字。须鲸一顿吃两千多公斤,好几十头虎鲸吃一头三十多吨的长须鲸,只用几个小时。)
②学习后三层。
鲸是怎样呼吸、睡觉、繁殖生长的 自由轻声读相应的部分,并画出来。
(鲸用肺呼吸,呼气的时候浮出水面,从鼻子喷出的气形成水柱。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水柱高度、大小不同,有经验的渔民可以根据形状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这里,把鲸喷出的水柱比作了什么 用的是哪种说明方法 (比作喷泉,打比方。)
鲸睡觉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聚在一起,围成一圈,浮在海面上。)
你能想象鲸睡觉时的样子像什么吗 (像水上的莲花,像一个小岛。)
你能画出它们睡觉时的样子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边画边说。)
鲸是怎样繁殖生长的 (胎生,幼鲸吃母乳长大,长得快,寿命长。)
作者在说明时用了什么方法 (列数字。)
三 小结
1.对照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你还学到了什么 (说明事物的方法:列数字、作比较。)
四 朗读全文
1.在《鲸》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链接一些相关网站,如,鲸类家族的成员、海洋生物、濒危物种等。这个环节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学时空的开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鲸》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极好教材。教师通过互联网,搜集濒临灭绝的物种,制作成课件,让学生了解哪些动物正濒临灭绝,就像鲸一样,它们都是人类的朋友,人类的大量捕杀和环境的恶劣才造成它们的数量骤减。
9 鲸
1.比一比,再组词。
2.给多音字组词。
看 圈
3.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画“ ”,错的画“ ”。
(1)鲸是最大的动物。( )
(2)鲸是最大的哺乳动物。( )
(3)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 )
4.分析加点字词的妙处,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
“约”表示概数。而鲸的体长用概数表示,符合事实。
(2)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
“主要”起限定作用。表示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食物。
(3)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
用上“必须”说明鲸呼吸是有时间规律的,而且非这样不可。
(4)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
加上“总是”突出了鲸几头聚在一起睡觉是经常性的,不是偶尔的。
一 鲸的知识
“鲸”是由希腊语中的“海怪”一词衍生的,由此可见古人对这类栖息在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所具有的敬畏之情。其实,鲸类动物的体形差异很大,小型的体长只有1米左右,最大的则可达30米以上。它们中的大部分种类生活在海洋中,仅有少数种类栖息在淡水环境中,体形同鱼类十分相似,均呈流线型,适于游泳,所以俗称为鲸鱼,但这种相似只不过是生物演化上的一种趋同现象。因为鲸类动物具有胎生、哺乳、恒温和用肺呼吸等特点,与鱼类完全不相同,因此属于哺乳动物。
二 鲸为什么会跃出水面
过去,人们认为,鲸的跳跃与它们的捕食娱乐、逃避敌害等方面有关,近年来,人们根据长期的观察,对此有些新的发现。
美国的鲸类学家发现,鲸跳跃的动作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腹拍式”跳跃,另一类是“直冲式”跳跃。腹拍式是鲸在整个跳跃过程中,脊背始终向上,腹部先落水。“直冲式”是鲸侧身从海水中跃出,然后扭曲体躯,来个急转身,最后脊背朝下落水。“直冲式”比“腹拍式”更有力度,更为壮观。
他们还发现,鲸在冬季交配季节跳出水面的次数比其他季节多,因此,生物学家认为,这是雄鲸在显示力量的一种方式,以博得众多雌鲸的钟爱。
在同一种鲸中,幼鲸跳跃的次数明显比成年鲸多,因而还有人认为,这是幼鲸玩耍的方式,有助于幼鲸的发育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