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正确读写本课的字词。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3.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的理由,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懂得从小接受教育的重要,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2.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钓鱼的启示 那年,我刚满十一岁。[①“刚”字强调了什么 ]有一天,像往常一样,我跟着父亲去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段导读:第1自然段写“我”跟着父亲去钓鱼。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
那是鲈(lú)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句导读:鲈鱼捕捞开放日是指允许捕捞鲈鱼的日子。为保护海洋鱼类,一些国家往往在鱼的繁殖期禁止捕捞。]我和父亲分别放好鱼饵(ěr),然后举起鱼竿,把钓线抛了出去。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②这里的景物描写有怎样的特点 ]段导读:第2自然段写湖面夜晚的美景。通过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愉悦的心情。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句导读:“好长时间”说明等待的时间长,“大家伙”指一条大鱼,从中可以体会出“我”的兴奋。]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zònɡ)着。[③从哪里表现出作者钓鱼的熟练 ]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④这里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sāi)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xī)动着。[句导读:这两句话写出了鲈鱼的大、美。“得意”“欣赏”表现了“我”和“爸爸”对这条鲈鱼的喜爱。]段导读:第3自然段写“我”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我”和爸爸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去钓鱼,“我”钓到了一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⑤在这里作者抓住了哪些细节描写来表现父亲 ]段导读:第4自然段写父亲让“我”把鱼放回湖里。 “爸爸!为什么 ”我急切地问道。[句导读:“急切”说明了“我”的焦急和不理解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⑥“平静”说明了什么 ]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句导读:“我”不舍得把鱼放回湖中,很不服气,对父亲的决定感到委屈。]段导读:这几段话表现了“我”的难过以及对父亲的不理解。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 的,皎(jiǎo)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句导读:这句说明当时周围除了作者和父亲之外没有其他人,这是“我”心存侥幸、不舍得放鱼的理由。“乞求”表达了作者对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的内心感受——极其不情愿,极其不舍。]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句导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余地”都表现出父亲“放鱼”态度的坚决,不允许“我”争辩和商量。]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chún)上取下来,依依不舍 地把它放回湖里。[⑦作者如何写出自己的不情愿 ]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段导读:第9自然段写“我”依依不舍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写由于捕捞鲈鱼的时间还不到,在父亲的不容争辩的决定下,“我”把鱼放回了湖里。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jǔ)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⑧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那晚以后,我再没有钓到过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⑨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jué)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jiè)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jiàn)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句导读:一个人只有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才会获得真知,才能在以后的实践中真正遵循道德规范。]段导读:第10自然段写“我”三十四年后,感受到“父亲”严格的教育的益处。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段导读:第11自然段写钓鱼这件事使“我”难忘,留给“我”终生的启示,再一次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写那个令人终生难忘的夜晚,使“我”得到了终生受益的启示,那是一份无法用金钱换取的人生财富。
知识点详解
①一个“刚”字,说明了“我”的年龄小。
②这段话抓住湖面的特点,注意到湖面的色彩、涟漪的形状和月亮升起后湖面色彩的变化这几个细节,仿佛绘画一般为我们展现了夜晚的湖面那种独特的宁静和美丽。
③运用“小心翼翼”以及动词“收”“放”说明了“我”知道钓鱼的门道儿,懂得如何耗费鱼的体力而又不会将鱼线挣断,操纵得很熟练。
④作者描写得非常细致,通过描写“我”感受到的、看到的、听到的,表现了鱼的挣扎,使整个过程再现在读者的面前,突出了重点。 ●
着(zháo),表示点燃的意思。
⑤重点句解析:从“盯”“好一会儿”可以看出父亲和“我”一样也很喜欢这条漂亮的大鲈鱼。从情感上说,父亲也不愿意放掉这条漂亮的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同时,我们也可以体会到父亲也在经历道德的考验:放,还是不放。一个“得”字说明了父亲态度的坚决,没有商量的余地。父亲让“我”放鱼恰恰是对“我”严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的爱。
⑥父亲的语气是平静的,这平静的背后是父亲经过思想斗争之后理智的选择,坚决的选择。
静悄悄:形容非常安静没有声响。悄悄,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
依依不舍:形容十分依恋,不忍分离。
⑦作者通过动作描写“慢慢地”和神态描写“依依不舍”表现了“我”的舍不得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⑧重点句解析:说明“我”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是因为“我”在这次钓鱼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我”的成功与父亲的教导息息相关。
⑨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把人生中对人有诱惑力却又是与人的道德相违逆的东西比作“鱼”。这些有诱惑的东西可以是名利、金钱、地位等。“不止一次”说明次数很多。这句话反衬出当时父亲让“我”放鱼的重要性。
1.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及叙述顺序。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生字、新词卡片,有关鲈鱼的资料。
一 谈话导入
人生会有许多经历,有的经历却给人留下终生难忘的教训。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相信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后,也会有不少收获。(板书课文题目。)
二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词多拼读两遍。
3.借助字典弄清生字的偏旁部首和笔顺、笔画。
4.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5.思考: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三 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捕
鱼
起
鱼
操
鱼 洁 啪嘴 丧 惑 告 实 小心
2.认清字形。
(1)归类记忆生字。
左右结构:捞
饵
溅
钩
纵
啪
鳃
皎
沮
诱
诫
践
上下结构:翼 半包围结构:唇
(2)重点记忆生字。
唇:上边是“辰”,第二笔要长,盖住下边的“口”。
诫:右边是“戒”,注意笔顺:。
翼:由两部分组成,要写紧凑。上边的“”没有钩。
3.理解词语。
涟漪:细小的波纹。 小心翼翼: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
皎洁:(月亮)明亮而洁白。
乞求:请求(对方)答应。
不容争辩:不允许争论、辩解。
诱惑:吸引。
抉择:挑选,选择。
告诫:警告劝诫。
4.组词练习,积累词语。
翼——机翼 羽翼 双翼 纵——操纵 纵横 放纵
诱——诱惑 诱人 引诱 诫——训诫 劝诫 告诫
践——实践 践行 践踏
四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件事情概括出来
(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三十四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晚上,“我”
和父亲去钓鱼,由于不到规定可以捕捞的时间,父亲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我”感到十分沮丧。三十四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严格教育的重要性。)
2.课文的题目是“钓鱼的启示”。细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不是主要讲“钓鱼”和“启示”两部分内容,并从文中找到相应的部分。
(课文第1至第9自然段写“钓鱼”的内容;第10、11自然段写“启示”的内容。)
3.朗读“钓鱼”部分,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钓鱼的过程的。
(“钓鱼”的过程: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过了好长时间,“我”钓到了一条从来没有见过的大鲈鱼因为离允许捕捞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到湖里。)
4.朗读“启示”部分,画出“我”得到的启示,并读一读。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5.阅读课文,整合课文内容。
1.在生字教学过程中,考虑到本课的生字较多,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教师应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检查学生是不是都会读了。教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词串,用课件显示,依次指“溅”“翼”“唇”“沮”“诫”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课堂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灵气的孩子,充分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在《钓鱼的启示》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谈谈钓到鱼时愿意轻易放了鱼吗 让学生有话可说,感同身受,加深理解。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的变化过程。
2.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重点句的投影。
一 复习内容,朗读导入
1.指名朗读“钓鱼”和“启示”两部分内容。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钓鱼”“启示”两部分内容。
二 自读质疑,培养问题意识
1.默读课文,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生甲:违反规定钓到一条鱼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既然儿子喜欢为什么父亲还要求儿子放回去
生乙:规定是由人制定的,也是由人来执行的,开放的时间无非是个人定的界限,为什么非要遵守呢
生丙:既然能够钓鱼,在哪个时间钓到鱼有什么区别吗
生丁:为什么说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是严格的教育
2.看得出,同学们的问题是经过思考后提出的,有思考才是真正的学习。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深入学习课文。
三 分析人物,体会情感
1.分析研究“父亲”的言行。
“父亲”在这件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先来了解“父亲”这个人物。
在“我”正得意钓到了一条大鲈鱼时,“父亲”有什么样的表现 请你们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画下来。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父亲为什么看时间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会想些什么
生甲:父亲看时间,说明他对开放捕捞的时间很重视。
生乙: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能是父亲也很喜爱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生丙:正因为大鲈鱼这么漂亮可爱,所以从情感上父亲也舍不得把它放掉,他盯了好一会儿,也许是父亲也在经历着道德的考验:放,还是不放。
父亲最终作出了什么决定 (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去。)
出示一组句子。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得”字体现了父亲的不容争辩、没有丝毫商量余地的态度。)
父亲明明看出“我”特别兴奋,为什么还一定要让“我”把鱼放回去,他是不是不爱“我”呢
(父亲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道德实践是没法妥协的,必须从小严格要求,这是作为一个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并不是不通人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至第9自然段,体会父亲对“我”教育的严格。
2.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分析研究“我”的言行。
(1)文中,“我”的心情随着事情的发展发生了变化。出示填空,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心情的变化。
得意→( )→( )→( )→( )
(“我”的心情是这样变化的:得意→急切、不理解→委屈、难受→侥幸、乞求→无可奈何、依依不舍、遗憾。)
(2)根据“我”的心情变化,完成填空。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我”得意地欣赏着这条大鲈鱼;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我”大声地和他争辩,并乞求他;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依依不舍地把大鲈鱼放回到湖里。事情过去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3.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当年那件让孩子“沮丧”的事,与后来他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说说你的理解。
生甲:要懂得父亲当初对他的教育实在不容易,花了几十年的时间。
生乙:他后来能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也是他对父亲从小严格教育的最好回报。
四 回顾总结,领会道理
1.父亲告诫“我”的话,含意深刻,你读后是怎么想的
(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其实是很简单的事,就如同课文中所讲的,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才是正确的。但要真的理解并能自觉做到很难,有时需要放弃个人利益。)
2.假如你以后也遇到类似的情况,你打算怎么办 (学生经过学习后,根据理解发言。)
阅读的本质是思考,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
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
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 他做得对不对 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问题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 引导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当自己遇到道德难题的时候,如父母不在家,作业没有完成很想玩电脑时;教师多给了分数时;营业员多找你钱时;马路上没人看到,你捡到钱时……都会怎么做。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训练,而且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了对“启示”的理解。
13 钓鱼的启示
“我”
父亲
得意 道德是简单的是与非 看表
1.看拼音,写词语。
bǔ
lāo
捕
捞
yú
ěr
鱼
饵
jiàn
qǐ
溅
起
yú
sāi
鱼
鳃
jiǎo
jié
皎
洁
zuǐ
chún
嘴
唇
jǔ
sàng
沮
丧
yòu
huò
诱
惑
gào
jiè
告
诫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形容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小心翼翼)
(2)(月亮)明亮而洁白。(皎洁
)
(3)请求对方答应。(乞求)
(4)不允许争论、辩解。(不容争辩)
(5)挑选,选择。(抉择)
(6)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告诫)
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近义词。
(1)像往常一样,我跟父亲去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过去)
(2)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娴熟)
(3)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明白)
(4)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有名)
4.缩句。
(1)我跟着父亲去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
我跟着父亲去钓鱼。
(2)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
湖面上溅起涟漪。
(3)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我和父亲欣赏大鲈鱼。
(4)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孩子是建筑设计师了。
5.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 是怎么做的
这里的“鱼”指诱惑人的财物、名利。举例略。
一 鲈鱼
鲈鱼,(yì)科。体长(可长达60多厘米),侧扁,口大,下颌突出。银灰色,背部和背鳍上有小黑斑。以鱼虾为食,生长快,肉嫩味鲜。栖息于近海,也进入淡水,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产卵。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产卵期间禁捕。
二 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法国著名思想家)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
——毕达哥拉斯(希腊哲学家、数学家)
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苏轼
三 哲理故事——《不见为妙》
清朝有一个叫冯士圻的进士,一生光明磊落,颇有清誉。他酷爱碑帖,几近痴醉,在碑帖和书法上有着很深的造诣。一日,有一下属官吏给他送去一宋代名碑帖,乃稀世珍宝,冯士圻对此仰慕已久。望着包裹里的名碑帖,他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几次想要打开包裹的手伸出去又缩了回来。最后,他原封没动,物归原主。冯士圻的理论是,一旦把包打开,见了如此珍宝定会爱不释手,最后收下名碑帖,那自己一生的清誉将会毁于一旦。从此,世上便开始流传冯士圻的一句名言:不见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