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好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3.领悟重点句的深刻含义,以作者为榜样,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重点难点
领悟重点句的含义,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有一次,父亲带着我,爬上教堂高高的塔顶。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①作者的开头描写有怎样的目的 ]段导读:第1自然段写父亲带“我”到教堂塔顶看到的景色。 “好好瞧瞧吧,亲爱的孩子,”父亲和蔼地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②父亲的话是什么意思 ]段导读:第2自然段写父亲告诉女儿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此后,我一直把父亲的教导记在心间。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父亲告诉“我”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我”一直记在心间。 我的梦想是做一名时装 设计师。段导读:第4自然段点明“我”的梦想并引出下文。 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位朋友。她的毛衣颜色很素净,却编织得极为巧妙。
“多漂亮的毛衣呀!是自己织的吗 ”我问道。 “不是,”她答道,“是维黛(dài)安太太织的,她在美国学的。” 突然,我的眼前一亮,一个大胆的念头在脑海中闪现:我为什么不从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呢 [③这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段导读:第8自然段写“我”有了自己设计、制作、出售时装的念头。 我画了一张黑白蝴蝶花纹的毛衣设计图,请维黛安太太先织了一件。为了观察别人的反应 ,我穿着这件毛衣,参加了一个时装商人的午宴(yàn)。结果,一家大商场的经理当场就向我订购了四十件,约定两星期内交货。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句导读:写出了“我”当时异常兴奋的心情。做一名时装设计师是“我”的梦想,从毛衣入手,设计时装,走的已是一条不寻常的路,但“我”决定大胆一试,没想到一举成功。幸福来得太快,难怪“我”大喜过望。]段导读:第9自然段写“我”穿着自己初次设计的毛衣参加时装午宴并一举成功。“两个星期要四十件 这根本不可能!”当我站在维黛安太太面前时,她说,“你要知道,织这么一件毛衣,我几乎要花上整整一个星期时间啊!”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④作者如何表现自己当时的沮丧 ]半路上,我猛然停住脚步,心想:这种毛衣虽然需要特殊技能,但在巴黎,一定还有别的妇女会织。段导读:第10自然段写“我”听了维黛安太太的话在沮丧的同时又有了新的想法。我跑回维黛安太太家,向她讲了自己的想法。她觉得有道理。我同维黛安太太想尽办法,终于找到了二十位心灵手巧的妇女。[⑤作者是如何解决这一次的困难的 ]两个星期以后,四十件毛衣从我新开的时装店装上开往国外的货轮。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感受 ]段导读:第11自然段写“我”通过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 第二部分(第4~11自然段):写“我”牢记父亲的教诲,克服困难,费尽周折,取得了成功。后来,我计划举办一次大型时装展,但在离展出只有十三天的时候,缝纫(rèn)姑娘们在另一家时装店的挑[tiǎo]拨下跑光了。这回该从哪儿找到一条出路呢 [句导读:疑问句引起下文并由此得到父亲对“我”的教导。]看来,我的时装展不得不推迟了——不然,就只有展出未缝成的衣服了。[⑦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 ]对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呢 [⑧这个反问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段导读:第12自然段写“我”在计划举办时装展时遇到了困难,又一次另谋出路。时装展如期开幕。这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展览会——有的衣服没有袖子,有的只有一只袖子,有的还只是一片布样。[句导读: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的解释,作者用“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表现出“我”的时装展果真与众不同。]虽然我们展出的时装不是成衣,但从中仍然可以看出这些时装缝成后的颜色和式样。这次展览,激发了顾客的兴趣,前来订货的人络绎(yì)不绝。[句导读:“络绎不绝”说明新颖的、与众不同的时装展,使“我”又一次打开了成功之门。]段导读:第13自然段写时装展的成功。 第三部分(第12、13自然段):记叙了“我”的又一次另谋出路——举办了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不仅使展会如期开幕,还吸引了众多的订货者。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⑨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写父亲对“我”从小进行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教导,让“我”终生受益。文章首尾呼应,揭示了中心。
知识点详解
①“如蛛网般交叉”写出了街道交叉纵横的样子,用词既准确又形象,为下文作好了铺垫。
●
的(dì),表中心或目标。 ②重点句解析:这是父亲带女儿登上教堂塔顶后对女儿说的话。前一句,是父亲设法让女儿看到的事实——条条道路通罗马;后一句是父亲道出了他之所以要把女儿带上高高的塔顶,俯瞰全城的真正用意。这两句话看似直白,却含意深刻。
时装:样式新颖的服装。
③这是一个反问句,加强了肯定的语气。
应(yìnɡ),不要读yīng。
④重点句解析:“大喜过望”之后的失望,特别让人沮丧。首先作者抓住了维黛安太太的语言,其次是照应了上文“幸福的云”,很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当时的心境。 ⑤作者在困难面前有了新的思路,然后再付诸行动,“想尽”和“终于”说明“我”和维黛安太太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货轮:主要用来载运货物的轮船。 ⑥重点句解析:这句话写出了“我”的毛衣时装走向市场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河流,水量充盈,源源不断;时装能像河流那样,可见品种之多,订货量之大。当然,不难看出,流出的除了源源不断的毛衣时装外,还伴随着成功的喜悦和继续寻求发展的信心。
⑦破折号在这里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破折号后面的内容解释了“不得不”推迟的原因。
⑧这个反问句表明作者再一次找到了新的出路,强调了可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说明遇到困难时,换个角度思考就会有解决的办法。
⑨重点句解析:父亲的教导,帮助“我”战胜过许多困难,获得了很多成功;更重要的是,父亲让“我”从小就建立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不向困难屈服,不把自己堵死在一条路上,这种态度,这种思维方式,的确让人“一生受用不尽”。
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借助词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好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以作者为榜样,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生字、新词卡片,重点句的投影。
一 谈话导入
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今天,我们学习一位作者在登塔远眺的时候获得的终生受益的启示。
齐读课文题目——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二 初读课文,认字解词
1.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自主理解。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按照提示进行自学。
3.集体交流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出示卡片。)
维安太太 午 缝 络不绝
(2)理解词语。
星罗棋布:像天上的群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环抱:围绕,多用于自然景物。
大喜过望:所得超过了原来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
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艺精巧。
挑拨:搬弄是非,引起纠纷。
络绎不绝:形容过往的人或车辆接连不断。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
三 熟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先回忆小时候,“我”随父亲登上高塔,看通往广场的街道,父亲告诉“我”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随后记叙了“我”在人生道路上两次身陷困境、面临挑战的时候,都是父亲从小的教诲使“我”取得成功的事实。)
2.按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并概括各段意思。
第一部分(第1至第3自然段):记叙了小时候父亲带“我”上罗马教堂的塔顶,所看到的情景和父亲对“我”的教导。
第二部分(第4至第11自然段):写“我”在父亲的教诲的影响下,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从编织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的新路。
第三部分(第12、13自然段):记叙了“我”又一次另谋出路的经过。
第四部分(14自然段):首尾呼应,写父亲对“我”的教导,让“我”终生受益。
四 理解、欣赏重点语句
1.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这是父亲带女儿登上塔顶后对女儿说的话。第一句是父亲设法让女儿看到的事实,后一句是父亲之所以要把女儿带上高塔的真正用意。这两句话看似直白,却含意深刻。父亲后面所讲的话,就是对这两句话的补充。)
2.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异常兴奋的心情。)
当时的“我”为什么如此兴奋
(做一名时装设计师是“我”的梦想,从毛衣入手设计时装,走的已经不是一条寻常的路,但“我”大胆一试,一举成功。)
3.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形象地写出了“我大喜过望”之后的失望和沮丧。)
4.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虽然文中“我”只讲了两个例子,但从“一生受用不尽”中可以想到“我”遇到的困难绝不止这两件事。更重要的是,父亲让“我”从小就树立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让“我”“一生受用”。)
五 联系实际
生活中,你一定也遇到过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做的 学了这篇课文后,今后你会怎么做
1.学生一般都有“登高望远”的经历,在领悟作者“小时候与父亲在罗马的一座教堂塔顶上看底下的道路”这件事时,先让学生想象“登高望远”的情景与感受,联系课文中父亲的教导谈认识,再结合生活中自己看到或者听到的一些现象发表看法。这样,学生对文章所要阐述的道理会进一步加深理解。
2.课文中写作者长大后的两次遭遇挫折,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而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通过事实进一步证实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一道理。在教学中,教师安排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作者现在的这种豁达乐观心态与父亲在她小时候对她的教育熏陶有没有联系
3.为了加深并且拓展学生的思想认识,在品味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有意让学生想象:如果,你长大后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何面对失败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广泛讨论,学生会对“条条道路通罗马”这一道理有更直观的理解。
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与众不同才能成功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挑 应 的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星罗棋布)
(2)所得超过了原来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大喜过望)
(3)心思灵敏,手艺精巧。(心灵手巧)
(4)形容过往的人或车辆接连不断。(络绎不绝)
3.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1)这怎么可能呢
这不可能。
(2)我为什么不从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呢
我可以从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
(3)我为什么不可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呢
我可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
4.文中“我”的人生经历对你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写写你的感受吧!
一 作者简介——伊尔莎·斯奇培尔莉
伊尔莎·斯奇培尔莉(1890~1973),美国作家,生于意大利罗马。她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名的服装设计师之一。1927年在巴黎开设自己的第一家服装设计沙龙,追求设计的创新性,她和当时很多艺术家,比如著名画家达利等人联系密切,并聘请他们参与纺织品的设计,把超现实主义风格引入服装设计中。
二 课本链接
教堂:基督教徒举行宗教仪式的处所。
基督教:世界上主要宗教之一,奉耶稣为救世主。
罗马广场:位于意大利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的罗马城。
巴黎:法国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位于法国北部盆地中央,市区面积105平方千米。目前,巴黎是法国国内和国际重要的铁路、航空枢纽,最大的工业中心。塞纳河右岸有商业区,左岸有科学研究机关、巴黎大学等高等学府,还有全国最大的图书馆。巴黎还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有巴黎圣母院、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罗浮博物馆、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著名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