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根据读过的课文或读过的其他文章写一篇读后感。先和同学交流一下,说一说,再写下来。写好后和同学交换着看一看,交流一下自己写读后感的方法。2.写读后感要说清楚读的是什么书,要联系生活实际或引用相关资料,写出自己的真实看法和想法。3.题目可以用“《×
×
×》读后感”或“读《×
×
×》有感”,也可以根据写的内容拟定题目。
重点难点
结合教材中的范文,仔细读,读后和同学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然后归纳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及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一 阅读要求,明确重点
1.导语:同学们读过文章或书后,一定会有很多的感受,把自己读书后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2.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内容。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
3.提示:平时在阅读文章或书时,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随时积累下来,对写好读后感有很大帮助。
二 赏析范文,归纳方法
1.学生自主阅读范文,并思考如何写好读后感。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交流看法。
3.师生共同归纳出读后感的写法。
读后感的写法:
(1)紧扣原文,抓住重点。
顾名思义,“读后感”是由读引发感。“读”,要紧扣原文的内容;“感”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来发表议论。
(2)联系实际,情感真实。
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或对某些问题的思考,于是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
(3)叙议结合,以“感”为主。
读后感属议论文范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常用的写法是夹叙夹议。可以适当引用原文中对自己触动最大、体会最深的章节、句段或人物的语言等,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想。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另外,可恰当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名言警句、古诗文名句和谚语等,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题目自拟,可增加副标题。
一般地说,读后感的题目是“读《×
×
×
》有感”或“《×
×
×
》读后感”,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自己的感受拟一个醒目、新颖的标题,下面再写副标题。
如:愤怒与惋惜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永远屹立的丰碑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三 明确要求,开启思路
1.本单元有哪几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本单元以“勿忘国耻”为主题。)
2.老师指导。
本单元的课文,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幕,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同时还正视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
3.明确要求。
本次习作主要是围绕本单元课文或同一主题的文章写读后感,我们一定要把习作与单元主题结合起来,把写读后感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4.开启思路。
(1)思考自己以本单元的哪篇课文或同主题的文章为写作内容。
(2)小组间相互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
(3)集体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活跃学生思维。
四 自改互评,教师反馈
1.个人根据之前学习的读后感的一般写法评价自己的读后感并提出修改意见。
2.组内交流读后感,同学提出补充修改意见。
3.集体交流,学生交流写读后感的心得。
例文赏析:
读《养花》有感
今天,我认真地读了老舍先生写的《养花》这篇文章,很受启发。
当我读到“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时,我脑海里顿时浮现出老舍先生全家抢救花草的忙碌情景:“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要很快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唉,我以为养花是一桩很悠闲、很轻松的事,真没想到,养花还要这样劳累,还需要付出这样艰辛的劳动。我想:养花既然如此辛苦,老舍先生为什么还要养花呢 我开卷重读,寻找答案。文章一开头,老舍先生就明白地告诉我们:“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啊!我醒悟了:通篇文章谈到的“喜”是“爱”,“忧”也是“爱”,“笑”是“爱”,“泪”也是“爱”。老舍先生一家都“爱”花呀!这个“爱”字很有哲理,对我很有启发。我体会到:一个人如果“爱”上了某一事物,“爱”就是动力,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付出多么艰辛的劳动,他都能坚韧不拔地干下去,干出一个好结果来。对于这一点,我在学习上也有所体会。
以前,我怕写作文,一写作文就头疼,看着题目咬笔杆,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来。后来,经过老师的悉心引导,我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也逐步由怕作文变成了爱作文。不管严寒酷暑,不管电视里的节目多么吸引人,我都闭门伏案,静下心来,冥思苦想,精心构思,把老师布置的作文竭尽全力写好。学得的确艰苦,但我却不觉得苦。因为我爱作文嘛!就是这个“爱”字给我增添了力量。你看,老舍先生辛勤养花的结果迎来的是“满院飘香”;我辛勤作文的结果换来的是作文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我的汗水没有白流。
掩卷沉思,细细回味,不禁想起生物学家达尔文的故事来。达尔文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就因为他从小就爱上了生物学。小时候他爱观察小蚂蚁,一看就是半天,并不觉得厌倦。他中学时代更爱上了这门学科,收集昆虫标本时,双手拿不了,就用嘴唇咬着带回家。上大学时父亲要他学商、学医,到头来,他还是转学生物。毕业后,达尔文坐着一艘大帆船周游世界,收集动物标本,研究它们演变进化的情况,那真是历尽了艰辛,吃够了苦头。达尔文的汗水也没白流,终于写出了举世闻名的《物种起源》。
达尔文与老舍先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正因为有“爱”,才会坚持;正因为有“爱”,才会百折不挠;正因为有“爱”,才会取得事业的成功。让我们用“爱”去全心地生活,全心地从事每一项工作吧!
评析:
从这篇读后感中,我们体会到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文章,掌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感”在点子上。小作者初读《养花》时,其理解是肤浅的,只感到养花是辛苦的。但再读时,产生疑问:“养花既然如此辛苦,老舍先生为什么还要养花呢 ”通过这一自问,又进一步读懂:源于作者“爱”花。小作者又引用达尔文的事例作为补充,更加印证自己的体会:“一个人如果‘爱’上了某一事物,‘爱’就是动力,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付出多么艰辛的劳动,他都能坚韧不拔地干下去,干出一个好结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