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
——品析动词,感悟壮举
【教 材】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狼牙山五壮士》
【微课形式】视频(暂定)
【微课目标】理解描写五壮士峰顶歼敌的动作的语句,理解“砸”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深刻感受五壮士身临陷境却浑然不顾的英勇和顽强的气概。
【微课内容】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完了课文的前面三个自然段,今天我们品析第四自然段五壮士的杀敌的动词,感知五壮士行为之“壮”。
第一张ppt内容:品析动词,感悟壮举
二、新授
第4自然段,找到能体现五壮士行为之“壮”的句子。
1.课文原文: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2.仔细阅读这段话,
第二张ppt内容:认识“点面结合”:
“点”的描写: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第二张ppt解说词: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这儿对马宝玉的描写是一个点,
第三张ppt 内容:
“面”的描写: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第三张ppt解说词: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
对马宝玉的描写是一个点,对五位壮士的描写就是一个面,我们把这样描写人物群体的方法称为点面结合。
3,“火眼金睛”找动词:
第四张ppt内容:描写五壮士动作的词语有:拧开、抢前一步、夺过、插在、举起、喊道、砸。
第四张ppt解说词:我们边读边展示,理解体会这些动作不同之处,准确生动地描写了五壮士掩护群众、痛击敌人的过程,写出了五壮士壮烈豪迈、奋不顾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品质。
4.再看到这段话,研读“砸”字
第五张ppt内容:我们把这段话浓缩再浓缩,用一个字来高度概括,是什么?
砸!一个“砸”字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深意?
第五张ppt解说词:
在什么情况下“砸”?战士们在子弹用完了,班长负伤了,手榴弹也剩下最后一颗了的境况下,战士们才会“砸”敌人。表现出了当时壮士们身临险境、情况危急。
为什么“砸”?战士们身处高地,就地取材,“砸”是为了给战友们的迁移拖延时间。表现了五壮士的机智。
“砸”中蕴含的感情:五壮士用砸石头的方式抵御敌人的枪炮袭击,可以看出了他们的英勇和顽强。
5.我们从一个“砸”字上一可以看出壮士们当时情况之危急,二可以看出壮士们头脑之机智,最后可以看出壮士们的英勇顽强。
第六张ppt内容:研读“砸”字。壮士们当时情况之危急;壮士们头脑之机智;壮士们的英勇顽强。
三、总结
第七张ppt内容:
动作描写生动形象,体现狼牙山壮士英勇顽强的气概。
用动作描写的方式来刻画人物,往往会达到一种入木三分的效果,这种方法常用于写作之中。
课件7张PPT。22 狼牙山五壮士——品析动词,感悟壮举 认识“点面结合”:
“点”的描写: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面”的描写: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2018/11/11 描写五壮士动作的词语有:拧开、抢前一步、夺过、插在、举起、喊道、砸。2018/11/11 我们把这段话浓缩再浓缩,用一个字来高度概括,是什么?
砸!一个“砸”字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深意?
。2018/11/11 研读“砸”字
壮士们当时情况之危急;
壮士们头脑之机智;
壮士们的英勇顽强。 动作描写生动形象,体现狼牙山壮士英勇顽强的气概。
用动作描写的方式来刻画人物,往往会达到一种入木三分的效果,这种方法常用于写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