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海市宝山区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1.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难溶性杂质(泥沙等),现进行粗盐提纯实验(完全溶解5g粗盐需要15mL蒸馏水):
(1)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__,操作Ⅱ的名称为______;操作Ⅱ与操作Ⅰ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在操作Ⅱ中该仪器的作用是______。
(2)该实验是利用泥沙______溶于水,氯化钠可溶于水的原理进行提纯:最后得到的精盐是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①甲小组用量筒量取15mL蒸馏水溶解粗盐,读数时操作规范,视线与______保持水平,最终量取15mL蒸馏水:最终甲小组得到的精盐产率偏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写一点即可)
②而乙小组俯视读数,则实际量取的蒸馏水______15m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最终得到的精盐的产率可能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乙小组发现,自己小组进行这个实验的耗时比甲小组要久,可能的原因是(写两点)______。
(4)该实验中应该标注的图标有______(填序号)。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⑥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7分。
2.从空间站在轨实验,到嫦娥六号月背采样,我国在航天领域不断崛起和迅猛发展,彰显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强大实力。航天科技的进步,化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下列探月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_____。
A.火箭点火
B.箭器分离
C.伞降着陆
D.采集月壤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他的成分是什么呢?
【形成假设】同学们对该气体物质的主要成分提出了三种猜想:
猜想一:二氧化碳;猜想二:水蒸气:猜想三:石蜡蒸气。
【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①将注射器内的物质注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 ______ 猜想一不成立
②将注射器内的物质注入 ______ 的烧杯中 内壁没有出现水雾 猜想二不成立
③将注射器靠近火焰,推动活塞 注射器口产生火焰,气体物质燃烧 猜想三 ______
【实验结论】固态石蜡受热先熔化,然后在烛芯周围汽化后才可燃烧。
3.定量探究是认识物质组成的基础,严谨的设计与操作方能揭示空气中看不见的奥秘。
(1)空气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不定项)。
A.二氧化碳可以导致温室效应,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B.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作电光源
C.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
D.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2)如图甲所示拉瓦锡曾将足量汞放在密闭容器里
①加热十二天后,部分液态汞变成了红色氧化汞粉末,容器里气体减少了约,由此拉瓦锡得出结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现在,更精密的科学实验表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约是______。
②空气是地球上动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所以空气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______(填序号);其中______(填序号)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因素。
①一氧化碳
②稀有气体
③二氧化硫
④二氧化碳
(3)小明利用图乙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压强传感器测定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他的成分是什么呢?
【形成假设】同学们对该气体物质的主要成分提出了三种猜想:
猜想一:二氧化碳;猜想二:水蒸气;猜想三:石蜡蒸气。
【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①将注射器内的物质注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 ______ 猜想一不成立
②将注射器内的物质注入 ______ 的烧杯中 内壁没有出现水雾 猜想二不成立
③将注射器靠近火焰,推动活塞 注射器口产生火焰,气体物质燃烧 猜想三 ______
【实验结论】固态石蜡受热先熔化,然后在烛芯周围汽化后才可燃烧。
4.定量探究是认识物质组成的基础,严谨的设计与操作方能揭示空气中看不见的奥秘。
(1)空气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不定项)。
A.二氧化碳可以导致温室效应,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B.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作电光源
C.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
D.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2)如图甲所示拉瓦锡曾将足量汞放在密闭容器里。
①加热十二天后,部分液态汞变成了红色氧化汞粉末,容器里气体减少了约,由此拉瓦锡得出结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现在,更精密的科学实验表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约是______。
②空气是地球上动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所以空气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______(填序号);其中______(填序号)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因素。
①一氧化碳
②稀有气体
③二氧化硫
④二氧化碳
(3)小明利用图乙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压强传感器测定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
图乙集气瓶中红磷燃烧的现象为______,该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该反应生成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4)图丙中______(选填“a、b、c、d”)点对应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_,若装置气密性不好,图中c点的位置将______(选填“略上移”或“略下移”或“保持不动”)。
(5)同学们在实验室打开一片暖宝宝,取出其中黑色粉末做了下面的实验。
【探究一】“暖宝宝”发热的原理
按图(夹持仪器已略去)采用湿度、氧气、温度传感器收集数据,将拆除包装的暖宝宝倒入三颈烧瓶中密封装置,开始收集数据,观察曲线变化(图中A、B、C)。
从收集到的图像看,嗳宝宝发热是因为颗粒微小的铁粉与①______和②______等物质发生反应。
【探究二】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D所示,量筒中水的读数为100mL。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温度计示数上升,冷却一段时间之后,打开弹簧夹,水从量筒中流入集气瓶(容积为250mL),最后量筒内水为63mL(铁粉生锈消耗水的体积忽略不计),通过计算本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结果精确到0.1%)。
上述结果与理论值相比,引起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不定项)。
A.暖宝宝贴中的铁粉量过剩
B.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C.反应开始前未关闭弹簧夹
D.装置气密性不好
1.【答案】过滤;蒸发;玻璃棒: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难;混合物;
①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精盐干燥不彻底;
②偏低;
没有搅拌、酒精灯火焰小;
A
2.【答案】A。
【实验探究】无明显现象;干冷;成立
3.【答案】BD;
①21%;
②、①③;③;
①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②干燥;
③成立
4.【答案】BD。
①21%。
②①③;③。
剧烈燃烧,产生白烟,放热;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P2O5。
c;氧气消耗,温度降低;略上移。
【探究一】水;氧气。
【探究二】15%;BD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