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延川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延安市延川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1-14 22:5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2026学年陕西省延安市延川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分。
1.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的本意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星火燎原 B. 风起云涌 C. 集腋成裘 D. 披荆斩棘
2.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
A. 二氧化锰 B. 液氧 C. 冰 D. 糖水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成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光,可制成霓虹灯 B. 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支持燃料燃烧
C. 医疗上,可利用液氮进行冷冻治疗 D. CO2属于空气污染物
4.实验操作是实践探究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加入固体
C. 滴加液体 D. 读取液体体积
5.下图是小明制作的试剂标签,其中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6.小红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用注射器自制了如图所示的便携净水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净水器得到的水为纯净物
B. 小卵石、石英砂分别起到过滤、吸附的作用
C. 活性炭净水主要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 待处理的水由下往上压,可达到更好的净化效果
7.提升化学核心素养对化学学习至关重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观念:CO2、Fe2O3、C6H12O6均属于氧化物
B. 科学思维: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该过程氧气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C. 科学态度与责任:点燃氢气前需验纯,已确保实验安全
D. 科学探究与实践:在制备气体时,应先加入试剂,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8.我国石油化工专家闵恩泽院士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及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下列有关催化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B. 反应后质量减小
C. 反应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D. 能提高生成物的产量
9.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
A. 物质分类
B. 地壳中的元素含量
C. 原子结构
D. 单一操作净化水的程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10.文物考古彰显我国古今科技文明。
(1)碳-14可用作测定文物的年代,碳-14的质子数为______。
(2)石青[主要成分为Cu3(CO3)2(OH)2]是彩绘陶俑的一种矿物颜料,Cu3(CO3)2(OH)2中Cu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为保护珍贵文物,可将其放入氮气保护箱中,这主要利用了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______。
11.“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请回答:
(1)图1是几种常见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粒子A表示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 ______。
②粒子B和C形成的物质是由 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图2是氟元素和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
①氟的元素符号是 ______。
②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
1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填空。
(1)4个钠离子______。
(2)氧化铝由______组成。
(3)写出“3CO2”中数字的含义:
①“3”表示______。
②“2”表示_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3.如图是硫、木炭、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图1中,集气瓶内观察到的现象为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______。
(2)用文字表示图2中木炭与氧气发生的反应:______。
(3)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填字母)。
A.从反应条件看,三组实验均需要点燃
B.从反应类型看,三组实验发生的反应既属于氧化反应,也属于化合反应
C.图1和图3中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相同
14.为探究水的组成,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1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先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含少量NaOH),再接通直流电源。
(1)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b两支玻璃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______。
(2)断开电源后,打开活塞,用燃着的木条在a玻璃管尖嘴口检验产生的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3)用文字表示电解水时发生的反应:______。
(4)电解水时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正确顺序是 ______(填字母)。
1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 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为 ______(填字母),用文字表示该反应:______。
(3)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6.为探究分子的相关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项目式探究活动。
已知:①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和氨气反应会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
②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
活动一:探究分子的运动
如图1所示,有四朵白色纸花①、②、③、④,其中将①依次用浓氨水和无色酚酞溶液润湿,将②、④用加无色酚酞的蒸馏水润湿,③用浓氨水润湿,迅速扣上烧杯。
(1)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纸花②______,从而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2)纸花④的目的是证明空气中的成分 ______(填“能”或“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活动二: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如图2所示,向B、C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酚酞溶液;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5mL浓氨水,立即塞紧带导管的橡皮塞,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3)观察到C试管中酚酞溶液变化速率比B试管中要快,由此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 ______(填“快”或“慢”)。
活动三: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分子质量的关系
如图3所示,将实验装置平放在桌面上,同时用注射器分别向棉纱布上注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
(4)根据图中产生白烟的位置,可以得出结论:分子的运动速率与分子质量成 ______(填“正”或“反”)比。
17.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后,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和拓展探究。
【实验回顾】图1是课本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图。
(1)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_。
(2)用文字表示红磷燃烧时的反应:______。
【实验拓展】为了更好地理解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小组同学利用传感器技术对该实验进行了再次改进(装置如图2所示),并实时监测了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相关曲线如图3所示。
(1)图2所示装置中电烙铁的作用是 ______。
(2)图3中曲线 ______(填“X”、“Y”或“Z”)表示反应过程中集气瓶内的压强变化趋势。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填字母)。
A.由图3分析可知,图2装置内氧气被完全消耗
B.曲线Y中AB段变化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导致装置内温度升高
C.与图1实验装置对比,图2装置更环保、实验结果更准确
【原理改进】装置如图4所示。
已知:①铜+氧气氧化铜。
②反应前测得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为44mL,注射器中空气体积为36mL,反应前后气球均是瘪的。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步骤1:按图4所示连接好仪器并装入足量铜粉,用酒精灯加热铜粉。
步骤2:实验结束后停止加热,待玻璃管冷却至室温,注射器活塞稳定后,读取注射器活塞位置的数值。 硬质玻璃管中红色固体变为黑色,气球先膨胀后变瘪。注射器内剩下气体的体积为20mL。
【实验分析】
(1)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形成密闭环境和 ______。
(2)本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8.苹果中含有苹果酸(C4H6O5),可改善肠道蠕动、降低胆固醇。
请分析并计算:
(1)一个苹果酸分子中含有 ______个原子。
(2)苹果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苹果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精确到0.1%)。
(4)多少g苹果酸中含有4g氧元素。(写出计算过程)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D
10.【答案】6。
+2。
稳定(或不活泼)
11.【答案】①8。
②离子。
①F。
②26.98
12.【答案】4Na ;
Al和O;
①3个二氧化碳分子;
②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13.【答案】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碳+氧气二氧化碳。
C
14.【答案】2:1;
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
水氢气+氧气;
CBA
15.【答案】铁架台;
BE;过氧化氢水+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n处,若木条复燃,则氧气已集满
16.【答案】变红;
不能;
快;

17.【答案】烧杯中的水倒流至集气瓶约刻度线“1”处;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实验拓展] 引燃红磷;
X;
A;
【实验分析】 平衡气压;
20%
18.【答案】15。
8:1。
35.8%。
6.7g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