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1-14 23:1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2026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我国的下列科技新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 研制高温超导材料 B. 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
C. 开发新能源 D. 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剪裁纸张 B. 冰雪融化 C. 打碎玻璃 D. 蜡烛燃烧
3.节约用水是保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适合张贴在学校水龙头旁的标识是(  )
A. B. C. D.
4.我国近代化学先驱徐寿创造了部分元素的汉语名称。下列元素名称与符号一致的是(  )
A. 氦(He) B. 锰(Me) C. 钠(Ng) D. 钙(Ka)
5.18世纪70年代,拉瓦锡通过定量实验证明了空气是混合物,其中约占空气体积的气体是(  )
A. N2 B. O2 C. CO2 D. H2O
6.不能用来判断干燥的碳酸氢铵发生化学变化依据的是(  )
A. 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B. 将产生的气体通往石灰水水变浑浊
C.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固体向下滑动
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石蜡 B. 氯化钾 C. 汽水 D. 蔗糖溶液
8.生活用品可以代替一些化学仪器。本实验利用了塑料瓶、注射器、吸管等进行实验,在该实验中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塑料瓶相当于锥形瓶
B. 吸管相当于导管
C. 注射器相当于长颈漏斗
D. 该装置可控制反应速率
9.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你认为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  )
A. 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太低 B. 铁丝生了锈
C. 铁丝的温度不够 D. 集气瓶底部没有放少量水或细沙
10.空气中的某种成分在医疗麻醉和食品防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该成分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11.小明做完化学实验,发现有部分药品剩余,他对剩余药品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
A. 倒回原瓶 B. 倒入指定的容器里 C. 随意丢弃 D. 倒入废液缸中
12.“物质性质决定用途”是化学观念之一。下列关于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铜丝具有导电性,用于电线 B. 稀有气体通电发光,用于霓虹灯
C. 酒精具有挥发性,用于物理退热 D. 氧气有助燃性,液氧可作火箭发射燃料
1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能得出正确结论的是(  )
A.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C. 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D. 探究蜡烛的燃烧产物中是否有二氧化碳
14.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常见物质的试剂、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A. 铜和铁(观察颜色) B. 水与酒精(闻气味)
C. 二氧化碳与氮气(观察颜色) D. 食盐水与蒸馏水(蒸发)
15.“黑匣子”是飞机专用的电子记录设备之一,能经受住飞机爆炸解体、剧烈燃烧、入水浸泡等的破坏。选择制作黑匣子的材料时,不需要考虑(  )
A. 耐高温
B. 耐腐蚀
C. 熔点高
D. 必须是黑色
16.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洁净的空气是混合物
B. 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C. 按质量分数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D.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性质相对稳定,但也有很多用途
17.氧气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小明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整理(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Y可分别表示石蜡、四氧化三铁
B. 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C. 反应④的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氧化硫
D. 由图可知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气体
18.下列各项为小明同学记录的物质燃烧现象,与事实相符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烟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白雾 D.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19.N2是重要的资源,其生产与性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产生N2是物理变化
B. 反应①进行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 反应②中涉及到的气体都是无色、无气味的
D. 反应③说明氮气有时也能助燃
20.如图1所示、将O2、CO2、湿度(测水蒸气)传感器探头放入装有少量空气的保鲜袋中,打开仪器开始收集数据,然后打开止水夹,用嘴向袋内缓缓吹气,采集的数据如图2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的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据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Y曲线60s之后逐渐下降的原因是有二氧化碳生成
B. 在实验中200s时没有采集数据的其余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76.86%
C. 200s时保鲜袋内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D. 表示C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Y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21.把下列符合题意要求的物质前面的字母写在横线上: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高锰酸钾、d.氮气、e.氧气、f.氖气、g.四氧化三铁、h.五氧化二磷、i.氯酸钾。
(1)通常用作保护气和制取化肥的是______;
(2)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______;
(3)白色固体物质有______、______;
(4)能供呼吸,支持燃烧的物质的是______;
(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______;
(6)有刺激性气味且对空气构成污染的气体是______;
(7)航标灯中充入的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红光的是______;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2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这是利用稀有气体的______(填“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
(2)科学家研制的“人造空气”可供航天员呼吸。“人造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0%,比地球上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______(填“大”或“小”)。
(3)如图为工业制取氧气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液态空气在空气分馏塔中可分离出氧气和氮气,原理是利用液氮和液氧的______(填“密度”或“沸点”)不同。
(4)空气中氮气的用途有______(填字母)。
A.供人呼吸
B.食品防腐
C.制取氮肥
(5)洁净的空气属于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6)从空气中除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后得到的氮气与从其他物质中分解得到的纯氮气密度不同,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3分。
23.(一)概念区分。
(1)有关酒精的描述有:
①无色液体
②具有特殊气味
③酒精挥发
④易燃烧
⑤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归纳出酒精的性质和变化(填序号):
物理性质 ______;化学性质 ______;物理变化 ______;化学变化 ______。
(2)化学学习、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世界,因此化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手段。以下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______(填序号),属于混合物的是 ______(填序号)。
①氮气
②过氧化氢溶液
③稀有气体
④食用盐(含碘盐)
⑤冰水混合物
⑥白酒
⑦液氧
(二)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
(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
(3)铁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
(4)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
(三)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灯不慎打翻着火,应用 ______扑灭。
(2)取用液体试剂时,若没有指明用量,只需取 ______即可。
(3)给试管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 ______给试管加热,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4)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 ______保持水平。
(5)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 ______(10mL或者20mL)的量筒。
(6)小明同学正确称量15.3g食盐过程中,指针偏向右边,他应该 ______。
(7)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端用 ______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五、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空气组成的研究经历漫长的时间。约在1700年,德国史达尔提出了“燃素学说”。他认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燃素,存在于可燃物质内。例如蜡烛燃烧时,燃素逸去,蜡烛缩小下塌而化为灰烬,燃烧时失去燃素,即蜡烛--燃素=灰烬。
18世纪初,爱好植物学的英国牧师黑尔斯将集气槽中装满水后通入空气,改进了集气法。1772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认识到木炭在密闭于水上的空气中燃烧时,能使的空气变为碳酸气,用石灰水吸收后,剩下的气体,不助燃也不助呼吸。1774年普利斯特里利用聚光镜加热汞煅灰(即氧化汞),发现蜡烛在分解出的“空气”中燃烧,放出更为光亮的火焰:1777年,拉瓦锡认识到空气是两种气体的混合物,一种是能助燃的气体,另一种无助于生命的气体,命名为氮,意思是“不能维持生命”。
1785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电火花使空气中氮气跟氧气化合,使氮气变成氮的氧化物,然后用碱液吸收而除去,剩余的氧气用红热的铜除去。但最终残余有1%的气体不跟氧气化合,当时就认为可能是一种新的气体。经过数年后,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发现从含氮的化合物中制得的氮气每升重1.2505g,而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在相同情况下每升重1.2572g,虽然两者之差只有几毫克,但已超出了实验误差范围。所以他怀疑空气中的氮气中一定含有尚未被发现的较重的气体。英国化学家拉姆塞把已经除掉CO2、H2O和O2的空气通过灼热的镁以吸收其中的氮气,他们二人的实验都得到一些残余的气体,经过多方面试验断定它是一种极不活泼的新元素,定名为氩,原意是不活动。1868年法国天文学家严森从分光镜中发现太阳光谱中有一条特殊的光谱线,从而确定新元素的存在并定名为氦(原意是“太阳”)。1898年拉姆塞又在液态空气蒸发后的残余物里,先后发现了氪(原意是“隐藏的”)、氖(原意是“新的”)和氙(原意是“生疏的”)。1900年德国物理学教授道恩在含镉的矿物中发现一种具有放射性的气体,称为氡(原意是“射气”)。
(1)科学上常用证伪法判断一个理论是否科学。很多物质(如镁、铁)的燃烧,称量燃烧前后固体的质量,就能证明“燃素学说”的不科学性,写出镁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
(2)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所说的碳酸气主要成分为______。
(3)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当其通入水中,会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气体,请你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4)加热汞煅灰(即氧化汞),可得金属汞和使蜡烛燃烧更旺的一种气体,写出加热汞煅灰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
(5)通过阅读短文,下列选项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______。
A.英国牧师黑尔斯改进集气槽收集气体的方法,称为排水集气法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可以用镁条代替红磷的燃烧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25.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I、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燃烧过程中会形成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烟,造成污染。
(1)如图1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序号,2分)。
A.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
B.红磷量不足
C.实验开始前止水夹未夹紧
D.装置漏气
Ⅱ、用镁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某同学利用图2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发现,产物中还出现少许黄色固体。
已知: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淡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在操作规范的情况下,该同学实验所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______五分之一(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Ⅲ、用铁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查阅资料: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蒸气共同作用。某同学根据铁生锈的原理,用铁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了如图3实验,8分钟后测得数据如表:
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集气瓶内空气 量筒内水 量筒内剩余水
250mL 180.0mL 128.0mL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该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主要优点:一是______,二是______。
Ⅳ、用白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4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在一个耐热容器的底部放一块足量的白磷,然后迅速将活塞下压(可迅速提高容器内空气温度)后放手,容器中的白磷开始燃烧。(提示:白磷的体积忽略不计,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所需最低温度为40摄氏度)
(4)检查装置气密性:向下压活塞,放手后活塞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5)该实验过程中活塞的运动情况为______。
(6)将燃烧匙中红磷换成炭粉,实验能否成功(填“能”或者“不能”)______,并解释其原因______。
(7)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白磷、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A
11.【答案】B
12.【答案】D
13.【答案】A
14.【答案】C
15.【答案】D
16.【答案】C
17.【答案】A
18.【答案】A
19.【答案】C
20.【答案】B
21.【答案】d。
g。
h;i。
e。
a。
b。
f
22.【答案】物理性质。
小。
沸点。
BC。
混合物。
从空气中除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得到氮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23.【答案】①②;④;③;⑤;
①⑤⑦;②③④⑥;
(二) 碳+氧气二氧化碳;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三) 湿抹布;
1~2mL;
外焰;
凹液面的最低处;
10mL;
向天平左盘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24.【答案】镁+氧气氧化镁;
二氧化碳或CO2;
二氧化氮+水→硝酸+一氧化氮;
汞+氧气氧化汞;
A
25.【答案】BD;
;大于;
20.8%;更环保;更准确;
回到原来的位置;
先向上后向下移动,最终停在刻度4处;
不能;炭粉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气压变化不大;
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或反应后不生成气体(答案不唯一)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