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沙漠进军》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的事理说明文,全文围绕向沙漠进军这个中心,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作者是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他巧妙地将“沙漠”和“人类”关系设为敌我双方之间的较量,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点,像分析战争一样展开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反复阅读课文,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和人类征服沙漠的方法。
2.理清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写作思路。
3学习课文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以举例子、分类别为主),体会本文运用语言的准确性。
4.丰富自身的科学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和人类征服沙漠的方法;学习课文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以举例子、分类别为主),体会本文运用语言的准确性。
难点:理清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写作思路。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阅读课文,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和人类征服沙漠的方法。
2.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写作思路。
【教学步骤】
一、导语新课
师:同学们,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而我国是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荒漠面积262万平方公里,占陆地国土的1/4,在这张地图上可以看到,土地荒漠化正在由西北向内地扩展,(展示西北地区荒漠化地形图画面)我们内地每年春天的什么现象是沙漠化带来的最切身的感受?学生齐答:沙尘暴
师:沙漠像恶魔一样吞噬着人类生存的土地,我们该怎么办?向沙漠进军。(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介绍作者(多媒体显示“竺可桢”)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三、检查字词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的字加拼音。
肆虐( nüè) 逞( chěng)强施威 丘xū( 墟) 抵yù(御) 干涸( hé) 葱(cōng)茏 俨(yǎn )然 磴( dèng)口
汲(j í )水 充pèi(沛)(红字强调写法)
2.解释词语。
充沛:(雨水、精力)充足旺盛。沛,盛大。
逞强施威:显示自己能力强,施展威风。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
俨然:形容很像。
肆虐:任意干残暴的事情。
四、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①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一篇 说明文(请填入事物或事理)。
②以“向沙漠进军”为题目,有何好处?
明确:
①如何治理沙漠,事理说明文
②把沙漠比作敌人,把治理沙漠比作敌我双方战斗,更形象生动。
(二)默读课文,采用找中心句的方法,简要概括每个自然段。
1.教师介绍中心句:
中心句是一段中表述段的中心意思的句子,常用概括或提示的方式来进行表述。在一般情况下一段只有一个中心句,可长可短,而以短句居多。中心句大多放在段首。有时也放在段尾,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在个别情况下才放在段中。陈述性的段落有时没有中心句,可综合概括出全段的中心意思。
2.指导学生找出全文各段的中心句。
第1段: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第2段: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如今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
第3段:我国陕西榆林地区古代是天然草原区,如今关外30公里都变成了沙漠。
第4段:沙漠逞强旅威的武器是风和沙。
第5段: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和培植草皮。
第6段: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植树种草。
第7段: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第8段: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按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而且能在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
第9段:我们向沙漠进军取得的若干成绩。
第10段: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仅可以保护农田,开辟绿洲,而且对交通线路也起了防护作用。
第11段:风可以为人类造福。
第12段:沙漠地区的日光照射特别强烈。
第13段:只要正确地认识沙漠的危害,找出对付它的办法,沙漠是有可能治理的。
(三)合并中心句,理清写作思路
让学生考虑哪些中心句可以合并,列出结构题纲,理清思路,小组讨论后发言。
教师明确:文章围绕“向沙漠进军”这个中心先指出沙漠严重危害人类,说明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再着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最后说明向沙漠进军的前景。(板书)
全文写作思路: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由此看出本文的说明结构? 递进式(板书)既符合事物本身的条理,也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全文说明顺序?本文采用由原因到结果的逻辑顺序,条理分明,通俗易懂。
教师补充: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由原因到结果。
五、重点探究(4-12):
学生速读课文,思考问题:(多媒体显示)
1、沙漠是怎样危害人类的?(武器?方式?威力?)本文为什么首先强调这一点?
2、人类是如何治理沙漠的?(方法?武器?效果?)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设计本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清文章主要段落的层次和说明的顺序。明确:
1、◇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
◇风沙进攻方式主要有两种:“游击战”和“阵地战”。
这里的 “游击战”“阵地战”都用了引号,起什么作用?表示特殊含义。
“游击战”形式: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
威力: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
“阵地战”形式:风推行动沙丘,缓缓前进。
威力:整个沙丘波浪式地前进,移动速度并不快,每年不过5米到10米。几个沙丘常常联在一起,成为沙丘链。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学生男生齐读“游击战”部分,女生齐读“阵地战”部分。)
◇本文为什么首先强调这一点?
这一段既是第一部分的深入阐释,又是第二部分展开说明的前提,只有弄清楚沙漠危害人类的方式,才能对症下药,找到对付它的办法,所以要首先强调这一点。
2人类是如何治理沙漠的?
◇防御:
*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和培植草皮;
培植防护林作用:减少风的力量。
防护林培植中有什么要求?并行排列,两列距离有要求。(学生用投影或白板绘画后,出示模拟图)
培植草皮,作用: 减少沙粒的来源。
*抵御沙丘进攻的方式是植树种草。
由于沙丘可分为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根据不同特点,区别对待。
对一部分(已长了草皮和灌木,不再转移阵地的)固定沙丘: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
对流动沙丘:植树种草。(湿水层的水分足够供应固定沙丘的植物需要)
上述方法的确能防御风沙袭击,固定沙丘阵地。出示模拟图
*第五、六自然段可不可以颠倒位置?
不可以,培植防护林和培植草皮是抵御风沙的“游击战”;沙丘上植树种草是抵御沙丘的“阵地战”,照应上文第四段先“游击战”,后“阵地战”顺序。
◇进攻:
*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水来源?有雨水、地面径流和地下潜水、高山积雪、地下海。
*水的作用?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而且能在大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
◇利用(出示图片)
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但是也可以为人类造福。
沙漠日光强,日照时间长,可以利用。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治理沙漠的方法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多媒体显示)
明确:
说明顺序是从高到低,从防护林到草皮灌木,再到地面和地下的水;从表到本,即从单纯的降低风速、固定沙丘等防御措施到如何向沙漠进军,最后进一步论及利用沙漠的问题,步步深入,层层递进,既符合事物本身的特征,又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增加了对沙漠危害性的认识,并对“人类是如何治理沙漠的”有了充分的了解,这些都得益于作者科学地说明。我们对作者在文章中具体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如何恰当运用说明语言的学习安排在下节课
六、布置作业
1、阅读《沙尘暴十袭京城》
2、上网搜集有关沙尘暴袭击中国部分省份的资料。
五、小结并板书:
为什么向沙漠进军
抵御
向沙漠进军 怎样向沙漠进军 进攻
(逻辑顺序) 利用
向沙漠进军的前景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了解本文运用语言的准确性。
2.拓展延伸,丰富自身的科学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步骤】
一、复习说明文相关知识。
1.常用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用(板书)
2.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准确性(板书)
二、具体研习
(一) 仔细阅读课文,指出文章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把相关语句标识出来?(设计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
1.学生先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分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3.明确:
①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将板书相关方法划横线)
②具体语句:(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举例子:(例如:课文的第2、3自然段,举了“地中海”,“榆林地区”这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课文中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和例子很多。请大家重点掌握。
*分类别:(如:风沙的进攻方式分“游击战”和“阵地战”二类。又如:介绍对沙漠采用“守势”时,又分两种方法: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抵御沙粒进攻的方法二类等。)
教师补充: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作用:使说明内容更加条理分明。
*打比方:(如:①将地中海沿岸比作西方文明的摇篮②把风沙进攻的两种方式比作“游击战”、“阵地战”。)
*作比较:(如:文章开头说:“过去人类没能征服沙漠”。而结尾处:“征服沙漠的理想会实现”。又如:原来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而如今却有部分地区逐渐变为了荒漠。)
*列数字(“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70%~80%。……林木高度的20倍” 。“表面干沙层……这就是湿沙层了。” “那里日照时间……区也不过2500小时” 。)
学生只要能指明说明方法即可,不要求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但教师要讲,让学生在说明文学习中逐渐积累,逐步达到能理解并能表述的程度。
(二)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举例: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①找出起到限制作用的词语:最顽强;自然;之一。
②体会限制性词语的作用:
“最顽强”说明沙漠危害之严重和难以制服的特点; “自然”,表明这“敌人”的性质; “之一”,说明沙漠只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中的一个。加上这些词语表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教师指出“说明文中正确使用表示范围、程度的限制性的词语,更可准确的说明事理,使表达严谨周密。”(板书限制性词语)
2、考考你:
试指出下边各句中起限制性作用的词语,谈谈自己的理解。
①.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
②.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
③.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④.所以要取得向沙漠进军的胜利,必须有充足的水源。
⑤.我们有计划地向沙漠展开攻势,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
参考:
①“刚”:限制说明禾苗出土时间很短。“一次”:限制说明风沙袭击的厉害。“全部”:限制数量之大。“常常”“两三次”“有点”:说明一次大风沙袭击给农民的生产和收获带来的严重后果。
②这一句子中的“主要”表明这两种方式是诸多方式中的主要的两种,这样表达更准确
③“最主要”表明水在所有武器中居首位,表达准确。
④这一句中的“充足的”体现出对水源在数量上的要求,体现出语言的准确
⑤这一句中,“有计划”表明展开的攻势是多次而有步骤的,“若干”表明成绩不止一项,这样意思也就更明确了。
小结:以后学习生活中,我们都要做到正确使用限制性词语,使我们的语言表达准确严密。
三、拓展延伸
1、交流同学搜集的沙尘暴袭击中国部分省份的材料。(屏幕出示材料)
2、我们能为防沙治沙做些什么?
学生自由谈:可从宣传环保方面;也可从节水,“水窖”方面;也可从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方面;也可从科学治沙方面……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全文围绕像沙漠进军这个中心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先沙漠的危害,说明为什么向沙漠进军,再着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最后说明向沙漠进军的前景。
作者采用了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理清楚明白,恰当使用限制性词语使说明语言更加准确严密。
本文唤起了我们防沙治沙的环保意识,大家在生活中要多多用心,为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而努力!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导航》70页阅读探究、拓展提高。
2、围绕“防沙治沙”话题,写一篇350字左右的感想。
板书:
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准确性 限制性词语
课件44张PPT。向沙漠进军竺可桢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反复阅读课文,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和人类征服沙漠的方法。
2.理清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写作思路。
3.学习课文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以举例子、分类别为主),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丰富自身的科学知识,提高环保意识。【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阅读课文,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和人类征服沙漠的方法。
2. 理清文章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写作思路。 我国荒漠面积262万平方公里,占陆地国土的1/4,在中国地图上可以看到,土地荒漠化正在由西北向内地扩展。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
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
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肆虐( ) 干涸( )
逞强( ) 汲水( )
俨然 ( ) 抵yù( )
葱茏 ( ) 丘xū( )
磴口( ) 充pèi( ) nüè御chěnghéyǎn
1.填入相应的字或音。j í墟沛cōngdèng 第一环节:检查预习 肆虐:
充沛:
逞强施威:
俨然:
不毛之地:任意干残暴的事情。肆,任意地干。虐,残暴。(雨水、精力)充足旺盛。沛,盛大。显示自己能力强,施展威风。形容很像。 解释词语不长草木的地方。(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①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一篇 说明文。 (请填入事物或事理)
②以“向沙漠进军”为题目,有何好处?如何治理沙漠;事理说明文把沙漠比作敌人,把治理沙漠比作敌我双方战斗,更形象生动。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
(二)默读课文,采用找中心句的方法,简要概括每个自然段。
中心句是一段中表述段的中心意思的句子,常用概括或提示的方式来进行表述。
方法指导:一段中一般只有一个中心句,大多放在段首,有时也在段中或段尾。如没有直接的中心句,请归纳概括。第1段: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段首)
第2段: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如今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自己概括)
第3段:我国陕西榆林地区古代是天然草原区,如今榆林地区关外30公里都变成沙漠了。 (自己概括)
第4段: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段首)
第5段: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和培植草皮。
(自己概括)
第6段: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植树种草。(段首)
第7段: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段中)第8段: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而且能在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 (段中)
第9段:我国在治理沙漠方面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 (段首)
第10段: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保护了农田,开辟了绿洲,而且对交通线路也起了防护作用。(段首)
第11段: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但也可以为人类造福。(段首)
第12段:沙漠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可以为人类所用。 (自己概括)
第13段:只要正确地认识沙漠的危害,找出对付它的办法,沙漠是有可能治理的。 (段尾)
(三)合并中心句,理清写作思路层层推进
由浅入深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的前景说明结构? 递进式。既符合事理本身的条理,也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说明顺序?本文采用由原因到结果的逻辑顺序。条理分明,通俗易懂。速读课文(4—12),思考问题: 1、沙漠是怎样危害人类的?(武器?方式?威力?)本文为什么首先强调这一点?
2、人类是如何治理沙漠的?(方法?武器?成就?)课文是按什么写作思路来说明这一点的? 第三环节:具体探究1、沙漠是怎样危害人类的?(武器?方式?威力? ) 游击战: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
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 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一种是“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武器?方式?威力? 阵地战:整个沙丘波浪式地前进,移动速度并不快,每年不过5米到10米。几个沙丘常常联在一起,成为沙丘链。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游击战” 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阵地战”示意图 这一段既是对上文“沙漠危害性”的深入阐释,又是对下一部分“怎样治理沙漠”展开说明的前提,只有弄清楚沙漠危害人类的方式,才能对症下药,找到对付它的办法,所以要首先强调这一点。 本文为什么首先强调“沙漠怎样危害人类”这一点? 的方法:
培植防护林: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
培植草皮:减少了沙粒的来源。2、人类是如何治理沙漠的?(方法?武器?成就?)方法:被动抵御抵御风沙袭击防风林种树有没有讲究?1、请仔细读课文。
2、如果你是一位治沙工作者,你将如何指导大家培植防护林?请画出简易图纸。减小70%--80%距离林木高度的20倍的地方防护林(图一) 第五、六自然段可不可以颠倒位置? 不可以,培植防护林和培植草皮是抵御风沙的“游击战”;沙丘上植树种草是抵御沙丘的“阵地战”,照应上文第四段先“游击战”,后“阵地战”顺序。 征服沙漠的主要武器:
水①不毛之地,俨然成为绿洲。
②不但保护农田,开辟了绿地,而且对交通线路也起到了防护作用。 水的来源:雨水、地面径流和地下潜水、高山积雪、地下海。有水?成就? 方法:主动进攻作用? 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而且能在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武器?(1)利用沙漠地区的风力:发电、汲水、磨面
(2)利用沙漠地区的日照:发电、取热、煮水、做饭、取得蒸馏水和盐等。方法:利用沙漠
防护林 草皮灌木 地面和地下水
防御 进军 利用
从高到低从表到本2、课文是按什么写作思路来说明治理沙漠的方法的?步步深入 层层递进治沙方法:布置作业
1、阅读课后《沙尘暴十袭京城》,在此基础上,上网搜集有关沙尘暴袭击中国部分省份的资料。
2、完成《伴你学》123页《向沙漠进军》节选。板书设计为什么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抵御利用 向沙漠进军的前景 进攻层层递进1.学习课文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体会本文运用语言的准确性。
2.拓展延伸,丰富自身的科学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学习目标(第二课时)复习说明文相关知识。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2.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准确性1.常用的说明方法:第一环节:知识回顾(一)仔细阅读课文,指出文章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把相关语句标识出来?
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本文主要说明方法:第二环节:具体研习请参考下列格式来举例: 课文 何处 ,运用何种 说明
方法来说明 什么 。举例子:(1) 课文的第2、3自然段,举了“地中海”,“榆林地区”这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具体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严重。
(2)课文第8、9、10段,举“新疆建设兵团”“内蒙古沙荒区”“包头铁路”为例,具体说明治沙取得的成就。
(3)课文第11、12段列举了很多利用沙漠风能、日光的方法来具体说明人类对沙漠的利用。作用:使要说明的内容更明确,更具体。
分类别:(1)风沙的进攻方式分“游击战”和“阵地战”二类。
(2)介绍对沙漠采用“守势”时,又分两种方法:①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②抵御沙粒进攻的方法二类。
作用:使说明内容更加条理分明。
打比方:(1)将地中海沿岸比作西方文明的摇篮。作用:可以使事物或事理形象化、具体化。
(2)把风沙进攻的两种方式比作“游击战”、“阵地战”。作比较(1) 原来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而如今却有部分地区逐渐变为了荒漠。
作用: 对比鲜明,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更明显。
(2) 文章开头说:“过去人类没能征服沙漠”。而结尾处:“征服沙漠的理想会实现”。(1)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70%~80%。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 。
(2)表面干沙层的厚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10 厘米以下,水分含量逐渐增大,到40厘米的深处,水分含量达到2%以上,这就是湿沙层了。
(3)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3000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1500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2500小时 。 列数字作用:运用数据可以使说明具有高度准确性和科学性。
(二)、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最顽强”说明沙漠危害之严重和难以制服的特点; “自然”,表明这“敌人”的性质; “之一”,说明沙漠只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中的一个。加上这些词语表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最顽强;自然;之一。起到限制作用的词语: 举例:“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正确使用表示范围、程度的限制性的词语,更可准确的说明事理,做到表达严谨周密。 ①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
②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③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④所以要取得向沙漠进军的胜利,必须有充足的水源。⑤我们有计划地向沙漠展开攻势,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试指出下边各句中限制性的词语,谈谈自己的理解 考考你 ①“刚”:限制说明禾苗出土时间很短。“一次”限制说明风沙袭击的厉害。“全部”限制数量之大。“常常”“两三次”“有点”说明一次大风沙袭击给农民的生产和收获带来的严重后果。
②这一句子中的“主要”表明这两种方式是诸多方式中的主要的两种,这样表达更准确
③“最主要”表明水在所有武器中居首位,表达准确。
④这一句中的“充足的”体现出对水源在数量上的要求,体现出语言的准确
⑤这一句中的“有计划”表明展开的攻势是多次而有步骤的,“若干”表明成绩不止一项,这样意思也就更明确了。明确: 大家上网搜集到哪些有关沙尘暴袭击中国部分省份的资料 ,请大家讲一讲。第三环节:拓展提高 2010年3月12日自上午开始,新疆和田地区自西向东出现特大沙尘暴。14时40分,强沙尘暴到达皮山县;17时,强沙尘暴到达和田市,风力普遍达5至6级。皮山县、和田市一度出现黑风,能见度为零。新疆和田沙尘暴 甘肃金昌遭遇沙尘暴袭击 2005年04月22日下午15时30分左右,金昌西北方荒漠上空突然出现一团高大的黑浪,上下翻卷,气势磅礴。向着金昌市区扑来,15时42分,黑风到达市区并迅速掠过。黑风吞没了大地。白昼变成了黑夜,能见度为零,瞬间风速每秒32米。风力11级。庞大的建筑物不见了踪影,只剩下了微弱闪烁的灯光。 我们能为防沙治沙做些什么?
4、科学治沙1、珍惜水源3、可持续发展2、保护树木拿出实际行动,争做地球环保小卫士!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全文围绕像沙漠进军这个中心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先沙漠的危害,说明为什么向沙漠进军,再着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最后说明向沙漠进军的前景。
作者采用了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理清楚明白,恰当使用限制性词语使说明语言更加准确严密。
本文唤起了我们防沙治沙的环保意识,大家在生活中要多多用心,为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而努力!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1、完成《丛书》70页阅读探究、拓展提高。布置作业2、围绕“防沙治沙”话题,写一篇350字左右的感想 板书设计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
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用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准确性 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限制性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