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同步练习第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同步练习第1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9-28 10:13:47

文档简介

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1课时 分子和原子
选择题
1.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分子的质量很小
2.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观点加以解释的是(  )
A. 春天,柳絮飞舞
B. 夏天,玉兰飘香
C. 秋天,落叶纷飞
D. 冬天,瑞雪飘飘
3.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的是(  )
A.荣县旭水大曲的瓶盖一开,酒香四溢
B.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会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越变越小
4.在远处就能闻到花香味的原因是( )
A.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分子分裂成原子
C.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分子很小
5.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不相符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断运动
B.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分子体积变大
C.甘蔗甜,柠檬酸--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D.物质热胀冷缩--微粒间的间隙变化
6.用分子观点解释“干冰升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间隔变大
C.分子体积急剧增大 D.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
7.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 B. 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D. 氢分子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21教育网
8.下列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氨水挥发-分子不断运动
B.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C.18g水中大约有6.02×1023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很小
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
9.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分子是物体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C.分子是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空气 B.过氧化氢 C.干冰 D.二氧化锰
填空题
11.请用微观粒子解释下列现象。
(1)妈妈在厨房里炒菜,我在窗外就闻到了香味 ;
(2)湿衣服在阳光下要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
(3)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
1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冰糖.在容器外壁用铅笔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请回答以下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糖块放入水中后,为什么会逐渐变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糖块完全溶解后,液面比所画的水平线低 (填“高”或“低”),此现象说明了分子之间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3)糖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其中含有哪些分子?_________________
14.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水蒸发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电解水实验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 15.某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分子的运动. (1)选用药品时利用了浓氨水的以下性质,其中属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是______; A.浓氨水有很强的挥发性 B.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2)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 发现问题: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是怎么变成红色的? 假设一:空气中有一种物质的粒子(分子),不断运动进入A烧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假设二:______; 分析:试验中B烧杯内的酚酞溶液______,说明假设一不正确,假设二是正确的; (3)B烧杯在实验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体现了一种科学实验的方法,这种方法是______; (4)请你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或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______。
拓展应用
16.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
A.
厨师在汤中放一勺盐,整锅汤都会有咸味
B.
在机械制造行业,常在齿轮、轴等表面层中渗碳、渗硅,来改善其表面性能
C.
利用STM,科学家能用探针操纵单个原子和分子的排列
D.
将硼、磷等物质扩散到纯净的硅晶体中,可以制成各种性能的半导体17.有关水的实验装置
17.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
B.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C.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D.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1课时 分子和原子
选择题
1.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分子的质量很小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故选A。
2.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观点加以解释的是(  )
A. 春天,柳絮飞舞
B. 夏天,玉兰飘香
C. 秋天,落叶纷飞
D. 冬天,瑞雪飘飘
【答案】B
【解析】A、柳絮飞舞是物质在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玉兰飘香是分子在运动,属于扩散现——故B符合题意;
C、秋天,落叶纷飞,是树叶在运动,是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瑞雪飘飘是雪花在运动,是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的是(  )
A.荣县旭水大曲的瓶盖一开,酒香四溢
B.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会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越变越小
【答案】C
【解析】A、把瓶盖打开后,因为酒分子的运动使香气四溢,故A可以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解释;
B、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后,由于分子的运动彼此进入对方分子间的空隙,故B能解释;
C、尘士虽小,但仍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固体小颗粒,故无法用分子动理论解释;
D、樟脑球由于分子的运动,外层分子慢慢扩散到空中则使体积减小,故可以解释;
故选C。
4.在远处就能闻到花香味的原因是( )
A.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分子分裂成原子
C.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分子很小
【答案】A
【解析】A、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在远处就能闻到花香味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在远处就能闻到花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分裂成原子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在远处就能闻到花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隙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在远处就能闻到花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很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不相符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断运动
B.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分子体积变大
C.甘蔗甜,柠檬酸--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D.物质热胀冷缩--微粒间的间隙变化
【答案】B
【解析】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A解释正确;21·世纪*教育网
B、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引起水的体积膨胀,壶盖被顶开,故B解释错误;
C、甘蔗甜,柠檬酸,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C解释正确;D、物质热胀冷缩,是因为微粒间有间隙,且微粒间的间隙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D解释正确;  21*cnjy*com
故选B。
6.用分子观点解释“干冰升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间隔变大
C.分子体积急剧增大 D.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干冰为固态二氧化碳,当受热时它其中的分子会因得到能量而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物质会由固态变为气态。这个过程中分子本身并没有变化,分子的体积也没有发生变化。【版权所有:21教育】
故选C。
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 B. 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D. 氢分子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B
【解析】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是水分子,反应后生成的是氢分子、氧分子,故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的说法正确;
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是水分子,反应后生成的是氢分子、氧分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而不是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故说法错误;
C、由微观示意图可发现,在变化前后原子没有改变,变化过程只是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因此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的说法正确;
D、氢分子由氢分子构成,因此氢气的化学性质由氢分子保持,故氢分子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说法正确;
故选B。
8.下列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氨水挥发-分子不断运动
B.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C.18g水中大约有6.02×1023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很小
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
【答案】B
【解析】A、氨水挥发,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B、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而不是体积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C、18g水中大约有6.02×1023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所以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9.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分子是物体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C.分子是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C
【解析】分子还可以再分割,研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所以选项A、B错误;
分子是独立存在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所以选项C是正确的;
故选 C。
10.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空气 B.过氧化氢 C.干冰 D.二氧化锰
【答案】A
【解析】A、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则空气中含有氧分子,故选项正确;B、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2-1-c-n-j-y
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锰是由二氧化锰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填空题
11.请用微观粒子解释下列现象。
(1)妈妈在厨房里炒菜,我在窗外就闻到了香味 ;
(2)湿衣服在阳光下要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
(3)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
【答案】(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所以湿衣服在阳光下要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3)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混合时分子进入彼此的间隔中,液体的体积变小21教育网
【解析】(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闻到菜香是由于炒菜时香味分子扩散到了空气中;
故答案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温度升高,分子的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所以湿衣服在阳光下要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故答案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所以湿衣服在阳光下要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水和酒精混合时,酒精分子进入水分子的间隔中,所以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故答案为: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混合时分子进入彼此的间隔中,液体的体积变小。
1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3.如图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冰糖.在容器外壁用铅笔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请回答以下问题:2·1·c·n·j·y
(1)糖块放入水中后,为什么会逐渐变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糖块完全溶解后,液面比所画的水平线低 (填“高”或“低”),此现象说明了分子之间___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3)糖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其中含有哪些分子?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糖分子和水分子运动到彼此的间隔中
低;分子之间有间隔
(3)糖水是混合物,其中含有糖分子和水分子
【解析】(1)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糖分子和水分子运动到彼此的间隔中,所以糖块放入水中后,会逐渐变小;
(2)由于糖分子和水分子运动到彼此的间隔中去了,所以糖块完全溶解后,液面比所画的水平线低;此现象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隔;
(3)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糖水中有糖和水,属于混合物,其中含有糖分子和水分子;
故答案为:(1)糖分子和水分子运动到彼此的间隔中;(2)低;分子之间有间隔;(3)糖水是混合物,其中含有糖分子和水分子。www.21-cn-jy.com
14.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水蒸发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电解水实验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 【答案】氧分子;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出处:21教育名师】
【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蒸发水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
故答案为:氧分子;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
15.某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分子的运动. (1)选用药品时利用了浓氨水的以下性质,其中属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是______; A.浓氨水有很强的挥发性 B.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2)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 发现问题: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是怎么变成红色的? 假设一:空气中有一种物质的粒子(分子),不断运动进入A烧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假设二:______; 分析:试验中B烧杯内的酚酞溶液______,说明假设一不正确,假设二是正确的; (3)B烧杯在实验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体现了一种科学实验的方法,这种方法是______; (4)请你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或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______。
【答案】(1)B
氨分子(或氨水散发出一种粒子)不断运动,进入A烧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不变色
对比实验(比较)
从厨房边经过时,能闻到炒菜的香味等(合理即可)
【解析】(1)挥发性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物态变化是物理变化;
故选B;
(2)C烧杯的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运动到了A烧杯中,溶解在酚酞试液中形成的氨水呈碱性,使A烧杯中的酚酞试液变红了.B烧杯暴露在空气中,与空气接触,由于空气中不含碱性的气体,所以B烧杯中的酚酞试液不变色;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故答案为:氨分子(或氨水散发出一种粒子)不断运动,进入A烧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不变色;
(3)B烧杯在这里的作用是对比,证明A烧杯中的酚酞试液变红是缘于C烧杯中氨水;
故答案为:对比实验(比较);
(4)能说明分子运动的例子有许多只要合理即可,如衣服晾干,能闻到各种气味等;
故答案为:从厨房边经过时,能闻到炒菜的香味等(合理即可)。
拓展应用
16.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
A.
厨师在汤中放一勺盐,整锅汤都会有咸味
B.
在机械制造行业,常在齿轮、轴等表面层中渗碳、渗硅,来改善其表面性能
C.
利用STM,科学家能用探针操纵单个原子和分子的排列
D.
将硼、磷等物质扩散到纯净的硅晶体中,可以制成各种性能的半导体17.有关水的实验装置
【答案】C
【解析】A、厨师在汤中放一勺盐,整锅汤都会有咸味,是扩散现象,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不符合题意;21·cn·jy·com
B、在机械制造行业,常在齿轮、轴等表面层中渗碳、渗硅,来改善其表面性能,利用了物质的扩散现象,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不符合题意;【来源:21cnj*y.co*m】
C、利用STM,科学家能用探针操纵单个原子和分子的排列,是原子核分子在外界干扰下进行的有序、有规则、有目的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符合题意;21*cnjy*com
D、将硼、磷等物质扩散到纯净的硅晶体中,可以制成各种性能的半导体,利用了物质的扩散现象,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
B.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C.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D.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答案】D
【解析】A分子、原子或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此项不正确;B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如氢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铜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即一个铜原子大于一个氢分子的质量,此项不正确;C化学变化中不变是的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变化,此项不正确;D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每2个氧原子结合在一起可形成氧分子;每3个氧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则是臭氧分子,此项正确;21cnjy.com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