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辽阳市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1-17 11:2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辽宁省辽阳市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0-16 Na-23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下列变化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B. 用熟石灰中和工业废水中的硫酸
C.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 钢铁的锈蚀
2.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不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 CaCl2溶液 B. 雾 C. Fe(OH)3胶体 D. 有色玻璃
3.下列有关摩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是一个物理量 B. 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C. 是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之一 D. 可以计量原子、分子和离子
4.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可以实现的是(  )
A. B.
C. D.
5.KHSO4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H+、K+和。下列关于KHSO4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溶液呈酸性 B. 不属于电解质
C. 能与BaCl2溶液反应 D. 不能与NaCl溶液反应
6.下列物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7.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钠及其化合物时记录的几组学习笔记,其中记录错误的是(  )
A. 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B. 在自然界中,钠元素只以化合态存在
C. Na2O可以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D. 可用焰色试验鉴别Na2CO3和K2CO3
8.下列有关氯气性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氯气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
B. 加热条件下氯气与铁反应生成FeCl2
C. 氯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观察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D. 氯气与水的反应中,氯气只表现出氧化性
9.下列各组离子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B.
C. D.
10.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它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下列有关青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青蒿素属于有机物
B. 28.2g青蒿素约含有3.01×1022个氧原子
C. 1mol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80g
D. 青蒿素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 mol-1)的数值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将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B. 向Fe(OH)3中滴入稀硫酸:
C. 向Ag2CO3中滴入稀硝酸:
D. 向MgO中滴入稀盐酸:O2-+2H+=H2O
12.一种制取并收集干燥的、较为纯净的氯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MnO2与浓盐酸的反应中,HCl表现出还原性和酸性
B. 试剂X可以是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除去Cl2中的HCl
C. 装置M的作用是干燥Cl2
D. 装置N的设计依据是Cl2的密度大于空气
13.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其反应的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B. 该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均升高
C. 该反应中,ZnCO3发生还原反应
D. 该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14.已知反应:①2Fe2++Cl2=2Fe3++2Cl-;②2Fe3++2I-=2Fe2++I2;③ClO-+2H++Cl-=Cl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
B. 还原性强弱的顺序为I->Cl->Fe2+
C. 常温下可以发生反应:2Fe3++Cl-+H2O=2Fe2++ClO-+2H+
D. 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可以向溶液中通入适量Cl2
15.一定条件下,2.3gNa与一定量的O2反应后,得到3.5g固体(固体中不含单质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固体中只含有Na2O2
B. 消耗O2的质量为0.8g
C. 该固体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4.3%
D. 该固体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的最大质量为0.4g
二、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16.次氯酸盐具有漂白作用和消毒作用。一种生产次氯酸钠和次氯酸钙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气体X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黄绿色气体;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______(填化学式)。
(2)在空气中点燃H2然后把导气管伸入盛有气体X的集气瓶中。
①点燃H2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②H2在气体X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20℃时,2.21kg饱和食盐水(不含未溶解的NaCl)中所含NaCl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写出反应1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5)写出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7分。
17.实验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重要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同学们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金属钠的性质。
(1)下列关于金属钠与水(滴有少量酚酞试液)反应的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__(填标号)。
A.钠熔成光亮的小球
B.钠在水面上迅速游动
C.烧杯中液体的颜色无明显变化
D.生成了无色无味气体
(2)写出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反应中被还原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3)向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少量硫酸镁溶液,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写出两点)。
Ⅱ、查阅资料发现,Na2O2与H2O反应的过程中会生成H2O2。同学们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探究Na2O2与水的反应。
(4)写出Na2O2与水反应产生大量气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气泡消失后,加入少量MnO2,可观察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试管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出现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18.经检测,某废水中含有大量K-、Cu2+、Mg2+、Cl-、、,为了除去废水中的Mg2+和,并回收铜元素和KNO3固体,同学们设计了一组实验方案:
步骤①:向废水中加入过量金属镁,过滤,得到滤液1和滤渣1;
步骤②:向滤渣1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单质铜;
步骤③:向滤液1中依次加入Ba(OH)2溶液、K2CO3溶液(均过量),过滤后得滤液2和滤渣2;
步骤④:用稀硝酸调节滤液2至中性,浓缩、结晶后过滤,得KNO3固体。
已知:K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______。
(3)某同学的过滤操作如图2所示,指出其中的不规范之处:______(任写1点)。
(4)滤渣2的主要成分有Mg(OH)2、______(填化学式)。
(5)用稀硝酸调节滤液2至中性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6)步骤④的结晶方式为 ______(填“蒸发”或“降温”)结晶,原因是 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19.碳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X、Y、Z均表示含碳化合物;X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少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可生成Z。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为______;A为______(填物质类别);a=______。
(2)写出少量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某Z的粉末中含有少量NaHCO3,请设计实验除去该Z的粉末中的NaHCO3:______。
(4)写出高温下CO和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表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A
12.【答案】B
13.【答案】B
14.【答案】A
15.【答案】D
16.【答案】Ca(ClO)2;
①检验H2的纯度;
②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有白雾产生;
10;26.5;
Cl2+2OH-=Cl-+ClO-+H2O;
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17.【答案】C;
;置换反应;H2O;
烧杯中液体的红色变浅,生成白色沉淀;
2Na2O2+2H2O=4NaOH+O2↑;
试管中有H2O2,加入MnO2可催化H2O2分解生成O2
18.【答案】Mg+Cu2+=Mg2++Cu;
溶解滤渣1中过量的金属镁,避免镁残留影响后续回收;
漏斗末端尖嘴未紧贴烧杯内壁,倾倒液体时未用玻璃棒引流;
BaSO4、BaCO3;
OH-+H+=H2O;+2H+=CO2↑+H2O;
降温;根据K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显著增大,而K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降温时,KNO3会因溶解度骤降大量析出,KCl则留在溶液中,从而实现两者的分离,得到较纯净的KNO3固体
19.【答案】CH4;氧化物;+2;
CO2+2OH-=+H2O;
将含有NaHCO3的粉末置于试管中进行加热;

第2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