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备课教师:
审核组长:
审核领导:
教学内容: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宋体小四)
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记住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4.了解回声是怎样形成的知 识 与 能 力: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过 程 与 方 法:讲授法
,实验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正确结论解决难点办法:学做导合一
教具准备:ppt
钢尺
真空箱
教学课时:2课时
学情分析: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集备)
目标解读,以标导航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声音在水里能不能传播?宇航员在月球上能和地球上一样交谈吗?带着各种对声音的疑问,今天开始,我们将一同走进声音的世界,首先要共同探讨的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预习检测,以测促学声源:发出声音的物体叫做声源。(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2)、人发声靠的是声带的振动;笛子发声靠的空气的振动;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来吹,使管子里的空气发生振动
。
(3)、扩展:录制声音怎样保存声音: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
,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探究新知,合作交流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这是因为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我们平常听到的声音一般是靠空气作为介质传播的有效检测,以练达标5、行军夜宿,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比气体快_____6、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百米赛跑时,起跑点的枪声需要约_0.3_s时间才能传给终点计时员。7、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3000_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_。8、某同学对着山崖喊一声,如果他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他离山崖至少需要多远?(设此时温气温为15摄氏度)解:已知v=340m/s,t=0.1s所以声音传播的路程s=vt=340m/s
X
0.1s=34m故该同学与山崖的距离应为s’=1/2
s=1/2
X
34m=17m答:该同学距离山崖至少要17m师生互动,总结拓展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2、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3、产生听觉的过程:外界的声音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听觉神经4、骨传导布置作业,巩固提高课后大练分两次完成
A同学轻敲桌子,B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B同学能(选“能”或“不能”)听到声音。从这个实验可以得出:固体可以传播声音。(一)学生阅读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教师巡视)1、声速: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快慢,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看右图的表格小资料的内容可归纳:一般情况下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选“相同”或“不同”
)的;(2)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
和
温度有关;(3)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
;(4)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大小关系是
。(5)在装水的长钢管的一端敲一下,钢管的另一端的同学听到
3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钢管传来的,最后一次敲击声依次是空气传过来的
板书设计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二、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三、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传声四、声速:1、2、回声五、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人耳的构造2、骨传导
课后反
思
三次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