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地理》活动探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尚未解开的地理之谜、地理问题。2.
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3.通过图片,生活实例及愉快、融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一种“期盼心理”,培养对地理的探索兴趣。
重难点
1.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的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一种“期盼心理”。
预习新知
任务一:阅读课本第2页一、二自然段“解开地理之谜”,完成1—2题。1.查阅资料,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与我们的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看谁的发现多?2.你对哪些地理问题疑惑不解。任务二:阅读课本第2—6页,完成1—3题。1.中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是在
,西方最早出现地理一词是在
。2.学习地理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懂得
,知道
变化,了解世界各地的
,提高对生活的
能力。3.人类的生产活动要受到
的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必须
;兴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
、
、
、
和
条件;在解决全球性的
、
、
问题等方面,地理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导学达标
活动一:解开地理之“谜”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一”。2.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疑惑不解的问题 其中哪些是地理问题?3.读教材第2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在课本上标出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专著?《地理学》的作者是谁?活动二:地理与日常生活1.小组内相互检查“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二”。2.讨论交流,完成教材第3页活动题1、2题。活动三:地理与生产建设1.读教材第3页“地理与生产建设”正文第一段,讨论分析:(1)你居住的地方主要以哪种粮食作物为主?哪些粮食作物不是当地的?它们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关系吗?(2)你居住的地方主要生产哪些水果?哪些水果不是当地生产的?
(3)假设有一片山林,要建一个家具制造厂,请你帮忙确定该厂应建在山林旁边还是靠近城市?试解释为什么?(温馨小提示:家具不便长距离运输且运输成本较高)(4)如果你是房地产开发商,在进行商品房建设时应考虑哪些因素?2.阅读“荷兰的风车”回答:荷兰人民为什么筑坝围堤、与海争地?3.完成教材第5页活动题。活动四:地理与风土人情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结合图1-7到1-9,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思考并交流下列问题:(1)图1-8是什么运动?在哪个地区最有名?(2)阿拉伯人的的服饰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何关系?(3)解释日本人爱吃鱼的原因,理解饮食与地理的关系。(4)我国“南船北马”的交通方式差异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当堂达标
1.“天冷穿棉袄,天热扇扇子”主要反映的是(
)与地理的关系A.生产建设
B.日常生活
C.风土人情
D.交通旅游
2.“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主要反映的是与(
)地理的关系A.地形变化
B.气候变化
C.饮食文化
D.服装差异、3.以下活动与地理知识不相关的是(
)A.观看天象
B.外出旅游
C.测量血压
D.地区规划4.下列词语与地理无关的是(
)A.辨认方向
B.风土人情
C.随心所欲
D.天气预报
5.在奥运会的长跑比赛中,一些来自东非高原的选手常常取得好成绩,是因为(
)A.黑人身体素质好
B.当地交通不便,靠步行C.国家贫穷,人们能吃苦耐劳
D.生活在高原,无氧耐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