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
教材分析:
《在山的那边》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去追寻它,诗的语言自然,流畅,活泼。本诗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第一首当代诗歌,因此要从朗读上着手,引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要让学生对诗句的品味有自己的体会,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学思路为:朗读训练——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注意诗歌节奏。
感知诗歌内容,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品味诗歌语言,探究“山”与“海”的含义。
4、领会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理解“山”与“海”的涵义。
教学方法:朗读训练——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有一个小男孩,生于湖北西北部的武当山下,从小随父母工作的调动,在好几个地方生活过,但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世界对于幼小的他来说,就是放学后一片寂静的校园、山川中那道清澈的河流,以及环抱着这一切的无言的群山。每天遥望着那无边的群山,他常常想,山的那边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带着这样的一个强烈的想望,经过无数的坎坷和不懈地努力,他终于走出了大山,考上了武汉大学。就读大学期间他开始发表诗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后来成为了一名著名的作家和文学教授。这个人的名字叫王家新。在刚上大学不久时,他把自己走出大山的经历用诗的形式写了出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
二、课前热身:
1、介绍诗歌这种体裁
本文的体裁是诗歌,诗歌的基本特点:
(1)高度的概括性。
(2)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性和丰富的想象力。
(3)语言凝练富有音乐美。
所以我们在学习诗歌这种体裁时,须注意以下要领:
(1)用心吟诵,整体感受。
(2)分析要点,感受诗的形象。
(3)借助联想和想象,领悟诗的意境和感情。
(4)品味语言,感受诗歌节奏和音韵之美。
2、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读准字音
痴想(chī) 隐秘(yǐn) 铁青(tiě ) 凝成(níng)
诱惑(yòu) 喧腾(xuān) 浸湿(jìn) 一瞬间(shùn)
(2)理解词义
凝成: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
诱惑:文中作吸引、招引。
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隐秘:隐蔽,不外露。
喧腾:形容声音杂乱,像开了锅似的。
痴想:发呆地想。
三、朗读训练:
1.听课文范读
要求:同学们听读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停顿及情感表达。
2.指导朗读
指读+点评
同学们的朗读总体不错。但要注意几个地方:
(1)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是”字读重音,句子呈升调,要读出疑惑和想往的语气。
(2.)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这个句子中,“终于”要读重音,以突出我爬山费了很大力气,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顶。
(3)妈妈,那个海呢?要读出诗人的什么情感?
无限的困惑和沮丧,无限的向往和渴望。
(4)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这几句中“飘”“扎”“又”“又”“诱惑”要读重音。
(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了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这句要读出诗人的什么情感?
诗人对看到“海”的渴望。对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心。
(6)结尾几句要读出什么情感?
看到“海”时的惊喜,兴奋。
3.学生练习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点评自己练习读这首诗歌,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四、赏析诗歌
(一)理解诗歌内容
(分两组题目出示,学生小组内讨论后集体交流,老师总结)
第一组:出示以下两个问题,让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1、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本诗所描写的内容,该怎么说呢?
我渴望海、追寻海的过程
2、本诗分为两节,这两节诗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从两节诗所写的时间、事情、心理三个方面来比较这两节诗。
明确:从时间看:第一节写我童年时期,第二节写我长大以后;
从事情看:第一节写我渴望海,第二节写我追寻海;
从心理看:第一节写我的向往和困惑,第二节写我的感悟和信念。
第二组:理解“山和海”的含义,有助于理解诗歌主旨
本诗的“山和海”除了字面含义外,你认为还应该有什么含义呢?
提示学生:(1)诗歌的象征意义:借自然之物寄托主观情思
(2)找出与表达意义相关的句子
明确:
“山”比喻追求理想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而群山则是比喻重重困难,而爬山则是比喻艰苦奋斗向理想攀登。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 海” 象征理想、信念和成功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二)体会作者感情
通过对“山和海”含义的探究,想一想作者写这首诗是想告诉读者什么呢?
(或者说这首是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呢?)
生1:要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生2:追求理想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要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才会到达胜利的彼岸。
明确:诗人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从而告诉人们,通往理想的道路是漫长的,崎岖的,但只要不怕长途跋涉,不怕失败,一次次的战胜失败,才会达到理想境界。
(三)品味诗歌语言
1、诗人的这些情感是借助诗歌凝练而又富有内涵的语言来表现的,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这几句诗:
(小组合作+交流反馈)
(1)“小时候,我常在窗口痴想”这句话中“痴想”是什么意思?
“痴想”指呆呆地想。这里指“我”童年时对山外世界的无限向往。表现了作者小时候强烈的好奇心和美妙的幻想。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中“铁青着脸”是写山的颜色吗?
“铁青”多形容人恐惧、盛怒、患病时发青的脸色。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满怀希望爬山看海,知道山外还是山后的极度失望的沮丧心情,语言生动形象。
(3)“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心中扎下了深根”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如何理解?
“种子”比喻小时候妈妈给我的信念,童年时的认识是从妈妈口中简单知道的,所以是飘来的,但是不经意间却让这颗理想的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成为往后一直奋斗的理想目标。
(4)“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句话中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儿?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要进行启发点拨: “一次次”“漫湿” “枯干的心灵”这几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之后学生归纳:
生:我特别喜欢这句“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诗人确信远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因为要实现理想必须经历失败。“我”对理想非常渴望,有了理想“我”就坚强了。?
师总结:作者坚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它日夜鼓舞着我前进。这些词语道出了理想和信念对人生追求的巨大意义。
五、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此诗(或选择喜欢的小节)
正是在艰难曲折的不断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激情齐诵这首诗,让好诗伴你健康地成长!?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 山 —— 困难挫折
海 —— 理想信念
课件18张PPT。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在山的那边》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去追寻它,诗的语言自然、流畅、活泼。本诗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第一首当代诗歌,因此要从朗读上着手,引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要让学生对诗句的品味有自己的体会,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思路为:朗读训练——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注意诗歌节奏。
2、感知诗歌内容,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探究“山”与“海”的含义。
4、领会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理解“山”与“海”的含义。 目标及重难点
有一个小男孩,生于湖北西北部的武当山下,从小随父母工作的调动,在好几个地方生活过,但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世界对于幼小的他来说,就是放学后一片寂静的校园、山川中那道清澈的河流,以及环抱着这一切的无言的群山。每天遥望着那无边的群山,他常常想,山的那边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带着这样的一个强烈的想望,经过无数的坎坷和不懈地努力,他终于走出了大山,考上了武汉大学。就读大学期间他开始发表诗作,经过多年的努力,成为了一名著名的作家和文学教授。这个人的名字叫王家新。在刚上大学不久时,他把自己走出大山的经历用诗的形式写了出来。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激情导入1、高度的概括性。
2、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性和丰富的想象力。
3、语言凝练富有音乐美 。诗歌的基本特点
1、用心吟诵,整体感受。
2、分析要点,感受诗的形象。
3、借助联想和想象,领悟诗的意境和感情。
4、品味语言,感受诗歌节奏和音韵之美。学习要领读准字音 隐秘喧腾痴想漫湿凝成瞬间铁青诱惑mìxuānchīmànnínɡshùntiěyòu弄清词义 凝成:
诱惑:
隐秘:
喧腾:
痴想: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文中作吸引、招引。隐蔽,不外露。形容声音杂乱,像开了锅似的。发呆地想。 听读
把握诗歌的节奏朗读指导(1)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2)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3)妈妈,那个海呢? (4)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了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
(6)结尾几句要读出看到“海”时的什么心情?
“是”字读重音,句子呈升调,要读出疑惑和想往的语气。
“终于”要读重音,以突出我爬山费了很大力气,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顶。
要读出诗人无限的困惑和沮丧,无限的向往和渴望。
“飘”“扎”“又”“又”“诱惑”要读重音。这句要读出诗人对看到“海”的渴望,对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心。要读出看到“海”时的惊喜,兴奋。理解诗歌内容1、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本诗所描写的内容,该怎么说呢?
2、本诗分为两节,这两节诗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从两节诗所写的时间、事件、心理三个方面来比较这两节诗。
我渴望海、追寻海的过程
从时间看:第一节写我童年时期,第二节写我长大以后;
从事件看:第一节写我渴望海,第二节写我追寻海;
从心理看:第一节写我的向往和困惑,第二节写我的感悟 和信念。
理解诗歌内容3、本诗的“山”和“海’除了字面含义外,你认为还应该有什么含义呢?
提示(1)诗歌的象征意义:借自然之物寄托主观情思
(2)找出与表达意义相关的句子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山”比喻追求理想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群山则是比喻重重困难, 爬山则是比喻艰苦奋斗向理想攀登。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 海” 象征理想、信念和成功
体会作者感情通过对“山和海”含义的探究,想一想作者写这首诗是想告诉读者什么呢?
(或者说这首是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呢?)诗人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从而告诉人们,通往理想的道路是漫长的,崎岖的,但只有不怕长途跋涉,不怕失败,一次次的战胜失败,才会达到理想境界。
品味诗歌语言(1)“小时候,我常在窗口痴想”这句话中“痴想”是什么意思?(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中“铁青着脸”是写山的颜色吗?
(3)“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心中扎下了深根”这句话用了 什么修辞,如何理解?
(4)“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句话中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儿?“痴想”指呆呆地想。这里指“我”童年时对山外世界的无限向往。表现了作者小时候强烈的好奇心和美妙的幻想。
“铁青”多形容人恐惧、盛怒、患病时发青的脸色。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我”满怀希望爬山看海,发现山外还是山后的极度失望的沮丧心情。
“种子”比喻小时候妈妈给我的信念,从妈妈口中简单知道的,所以是飘来的,但是不经意间却让这颗理想的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成为往后一直奋斗的理想目标。
“一次次”“漫湿” “枯干的心灵”
作者坚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它日夜鼓舞着我前进。这些词语道出了理想和信念对人生追求的巨大意义
品味诗歌语言赏析归纳:
1、解释词语本来的意思。
2、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比喻或引申义。
3、一般句式: 本意是……;此处运用……修辞准确或形象生动的表现了……
怀着疑问 (朦胧的梦)探究结果 (满怀希望)遭遇失败 (失望而归)再次思索 (没有屈服)坚定信念 (鼓足信心)屡战挫折 (不停追寻)到达目标 (成功喜悦)感情脉络 正是有了艰难曲折的不断求索,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激情齐诵这首诗,让好诗伴你健康地成长!?诵读感悟
山 ——困难挫折
海 —— 理想信念在山的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