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
教材分析:
《论语十则》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籍。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对人们的人生抉择和价值取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则》,着重叙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能够准确翻译每则语录。
2、理解每则的思想内容,能流畅地背诵。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并指导自己的言行。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
教学方法:朗读---理解---背诵---积累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2、能理解十则内容的意思。
课文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
孔子及《论语》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晚年致力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
?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孔子的深邃而言简意赅的言论,来提高我们的认识。
一、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1.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先学生自读,再强调重点字)
读准字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è)乎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 不知为(wéi)不知??是知(zhì)也
弘(hóng) 毅 松柏之后凋(diāo)也 其恕(shù)乎
读出节奏先听范读,之后同学自读,再指读,最后老师点评
二、合作交流,疏通文意
1、请同学们借助课下注释自主翻译。
2、小组内合作翻译课文。
3、师生互动,交流反馈,解决疑难。
(出示重点字词句)或(全文翻译,标注重点字词作强调)
说:yuè,“悦”的古字,愉快。
愠:yùn,生气,发怒。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
信:真诚,诚实。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是知也:知,同“智”。
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刚强。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三、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课文
四、作业
背诵
附:课文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每则的思想内涵,能流畅地背诵课文。
2、积累成语、格言、警句,并指导自己的言行。
一、回顾复习,巩固检测
1、复习重点字词句的翻译。
(结合课下注释,背诵掌握)
2、检测反馈
说 愠 日 信
罔 殆 弘毅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老师检测,小组内互评)
二、深入探究,把握思想内涵
1、语句赏析
(初一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师逐条指导分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习的方法 学习的乐趣 个人的修养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力)信(诚实)习(温习)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取新的知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 → 思
辩证统一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怎样用一句话概括孔子在这句话中要表达的意思?
学习要有谦虚的态度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述而》
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
随时随地向任何人学习,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别人的短处。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松 柏 岁寒 常 青
保持气节
(10)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之行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与人交往,将心比心。
2、归类整理
大家在对整篇文章进行分析后会发现,文章的每一则都和我们息息相关。课文所选的十则,主要谈了两大问题:学习和做人。学习的内容里又包含两方面: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请你从这三个方面把十则的内容进行归类。
(小组合作,代表交流.此处要给学生分析有些语句既包含学习态度,又包含修身做人,比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要多角度考虑)
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传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
修身做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成语积累
孔子的哲理性语言如皓月当空,长明不熄,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如今的成许多成语都出自于本文,请你找找看吧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善而从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任重道远
见贤思齐
4、反思与提升
对照自己的学习生活,想一想你在哪一方面做得还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二、感悟经典,当堂成诵
孔子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而且在亚洲很多国家都有孔庙,有很多人都尊崇孔子、拜孔子为先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把这充满智慧的语言背诵下来吧
(可小组之间展开竞赛,提高课堂效率)
三、课外阅读推荐
?北师大的于丹教授写了一本书,名字叫《论语心得》,谈了《论语》和人生、交友、人的内心等方面的关系,通俗易懂而且见解独到,推荐大家读一下。
板书设计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
课件35张PPT。
《〈论语〉十则》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籍。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对人们的人生抉择和价值取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课文中所选的 《〈论语〉十则》 ,着重叙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能够准确翻译每则语录。
2、理解每则的思想内容,并能流畅地背诵。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并指导自己的 言行。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目标及重难点第一课时
1、反复诵读,把握朗读的节奏。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十则语录。学习目标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期
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主要思想是“仁”,他被誉为“万世师表”、 “至圣”、“圣人”。关于孔子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关于孔子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孔林:孔子墓地山东曲阜“三孔”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类型
1、语录体
2、对话体
3、叙事体关于《论语》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中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听注意节奏,并给难读的字词注音
读准字音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不亦说乎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诲女知之乎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弘 毅松柏之后凋也其恕乎
yùnyuèwǎngdàixǐngchuánrǔwéizhìhóngdiāoshù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读出节奏 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2、“达”
(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3、“雅” (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合作交流,疏通文意强调下列重点字
说:
愠:
日:
三省:
信:
罔:
殆:
是知也:
弘毅:yuè,“悦”的古字,愉快。yùn,生气,发怒。
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真诚,诚实。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疑惑。知,同“智”。胸怀宽广,意志刚强。1、借助课下注释自主翻译。
2、小组内合作翻译课文。
3、师生互动,交流反馈,解决疑难。合作交流,疏通文意合作交流,疏通文意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陷入邪说的危险。.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合作交流,疏通文意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课文,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尝试背诵。巩固加深第二课时
1、深入理解每则的思想内涵,能流畅地背诵课文。
2、积累成语、格言、警句,并指导自己的言行。学习目标语句赏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学习的方法 与人交往
个人的修养语句赏析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忠(尽心力)信(诚实)
习(温习)语句赏析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独立思考有所发现获取新的知识将旧知识融会贯通温习学过的知识↙↙↑↘↗语句赏析这句话说明了新知识和旧知识有怎样的关系呢?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辨正统一停殆迷惘思考语句赏析这句话说明学习与思考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怎样用一句话概括孔子在这句话中要表达的意思?学习要实事求是,要谦虚。语句赏析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 要谦虚,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别人的短处。语句赏析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语句赏析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岁 寒常 青(困难)其他树木(小人)(君子)松 柏凋落(变节)(保持节操)语句赏析 10、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之行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这句话告诉我们与人交往应该怎么做?
将心比心语句赏析分析归类 大家在对整篇文章进行分析后会发现,文章的每一则都和我们息息相关。所选的十则,主要谈了两大问题:求学和做人。求学的内容又包含态度和方法两方面。请你把十则的内容进行归类 ?(小组合作归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学而时习之 传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 有我 师 焉 择善而从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任重道远 见贤思齐
整理成语孔子的哲理性语言如皓月当空,长明不熄,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如今的成许
多成语都出自于本文,请你找找看吧
对照自己的学习生活,想一想你在哪一方面做得还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反思与提升
孔子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而且在亚洲很多国家都有孔庙,有很多人都尊崇孔子、拜孔子为先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把这充满智慧的语言背诵下来吧!感悟经典,当堂成诵
北师大的于丹教授写了一本书,名字叫《论语心得》,谈了《论语》和人生、交友、人的内心等方面的关系,通俗易懂而且见解独到,推荐大家读一下。课外阅读推荐
板书设计求学做人 学而时习 温故知新
学思结合 知之为知之
见贤思齐 择善而从人不知而不愠 一日三省
仁以为己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