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龙口市集体备课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22课《月亮上的足迹》课件(10张ppt)+教学设计共2份(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龙口市集体备课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22课《月亮上的足迹》课件(10张ppt)+教学设计共2份(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4 20:41:10

文档简介

月亮上的足迹
教材分析:
本文按时间顺序展开记叙,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这一登月活动具有重大意义,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是宇航事业一块新的里程碑。学习本文时,可抓住事件本身就很吸引人的特点,展示相关的资料,再现登月时激动人心的一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及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教学方法:
通读课文整体把握,出示问题进行引导,小组合作探讨,教师补充总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李白的惆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苏轼的思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王安石的乡愁。在众多的文人墨客中,月亮是他们笔下的宠儿,承载了太多的情感。1967年7月21日,人类踏上了月球,从而揭开了月亮神秘的面纱。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航天英雄们一起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检查预习:
1.听写下列字词
指令 海域 畅谈 神往 里程碑
观测 昂首挺立 一叶孤舟 遥遥在望
2.解释下列词语
(1)畅谈:尽情地谈。
(2)昂首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着。
(3)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4)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靠近,接触。
(5)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四、相关常识简介:
阿姆斯特朗,美国宇航员。因成为第一名踏上月球的人类而成名。1969年7月16日,阿姆斯特朗成为“阿波罗11号”的指挥官。他与年轻的宇航员科林斯、奥尔德林一起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1976年7月21日,阿姆斯特朗登上了月球。
五、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1、快速默读文章,在文中圈点出表示时间的短语。思考:
问题设计1: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发展和空间位置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明确:可分四个阶段
(1)升空准备(3、4段)升空前的气氛、登机。
(2)飞向月球(5—9段)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3)登月成功(10—15段)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4)返回地球(16—20段)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感受。
问题设计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全过程的?这种顺序有何好处?
明确: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的。
好处:明晰的时间线索使读者比较详细地了解登月的具体时间,也增强了事件的生动性。
问题设计3:浏览全文,指一名学生详细复述事件过程,要求说出具体细节,其余学生补充遗漏的情节
(此环节可根据所划的时间短语进行)
六、研读赏析,激发兴趣:
1、本文写的是登月的活动,本身就具有吸引力。教师通过问题的设计,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设计4:速读课文12段,思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些事?
明确:(1)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2)采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
(3)树立登月纪念碑。
(4)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
(5)把美国的星条旗插在月面上。
(6)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
2、本次登月活动历时195个小时,却意义非凡。
问题设计5: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说说此次登月活动的意义。
明确: "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人类不会局限于地球,人类的未来是美好的。“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做出的巨大飞跃,开创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纪元。
七、自主探究,品味语言:
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终究会促进人类的进步,那么,我们在学习上发扬这种主动探索的精神,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再次浏览课文,品味其生动的语言。
问题设计6:再读课文,举例说明作者运用哪些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
明确:(1)恰当的描述:
例句:在写到火箭发射前的景象时,作者写道:“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具体的描述表现了火箭高大雄伟的姿态。)

写火箭在太空飞翔时,作者写道:“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缓缓地行驶。它飞过了……又飞过了……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争光,静静地悬在飞船上方。”(这一描述给读者创造了想象的空间,便于激发读者兴趣,)
(2)准确的数字说明:
例句:写火箭升空时,三级火箭的速度分别是每秒6.8、7.67、10.5公里。(这样的数字,细致详尽,可以帮助读者增加知识,令我们产生遐想。)
(3)叙述中有议论:
例句:第4段中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写道:“一个伟大时代就要来到了……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为遥远的一次旅行。”(此议论足以说明这次登月之于我们人类的重要意义。)

第11段中在两名宇航员登月之后,写道:“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这里以议论的方式再次强调了此次登月的意义。)
八、小结:
本文真实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并采用时间顺序将这一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另外,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了读者的目光。
我们知道月亮上没有玉兔,没有吴刚,却有着许多人类未知的东西。这需要我们继续不断地探索。2012年6月,我国神九的顺利升空,揭开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篇章。愿在座的同学们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九、作业:
课后第三题
附 板书设计:
月亮上的足迹

朱长超
四阶段 意义

准备
伟大的壮举
升空
人类的智慧
登月
返航
课件10张PPT。月亮上的足迹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检查预习:1.听写下列字词
指令 海域 畅谈 神往 里程碑
观测 昂首挺立 一叶孤舟 遥遥在望 2.解释下列词语
(1)畅谈: (2)昂首挺立:
(3)遥遥在望: (4)可望而不可即:
(5)里程碑:相关常识简介: 阿姆斯特朗,美国宇航员。因成为第一名踏上月球的人类而成名。1969年7月16日,阿姆斯特朗成为“阿波罗11号”的指挥官。他与年轻的宇航员科林斯、奥尔德林一起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1976年7月21日,阿姆斯特朗登上了月球。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问题设计1: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发展和空间位置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明确:可分四个阶段
(1)升空准备
(2)飞向月球
(3)登月成功
(4)返回地球准备升空登陆返航 问题设计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全过程的?这种顺序有何好处? 明确: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的。
好处:明晰的时间线索使读者比较详细地了解登月的具体时间,也增强了事件的生动性。 问题设计3:浏览全文,指一名学生详细复述事件过程,要求说出具体细节,其余学生补充遗漏的情节(此环节可根据所划的时间短语进行)研读赏析,激发兴趣: 问题设计4:速读课文12段,思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些事? 明确:(1)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2)采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
(3)树立登月纪念碑。
(4)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
(5)把美国的星条旗插在月面上。
(6)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 问题设计5: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说说此次登月活动的意义。 明确: "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人类不会局限于地球,人类的未来是美好的。“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做出的巨大飞跃,开创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纪元。 自主探究,品味语言:问题设计6:再读课文,举例说明作者运用哪些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明确:(1)恰当的描述:
(2)准确的数字说明:(3)叙述中有议论: 小结: 本文真实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并采用时间顺序将这一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另外,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了读者的目光。
我们知道月亮上没有玉兔,没有吴刚,却有着许多人类未知的东西。这需要我们继续不断地探索。2012年6月,我国神九的顺利升空,揭开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篇章。愿在座的同学们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业:

课后第三题 板书设计:月亮上的足迹

朱长超

四阶段 意义

准备
伟大的壮举
升空
人类的智慧
登月

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