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诵读欣赏《论语》八则 课件 (共9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诵读欣赏《论语》八则 课件 (共9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4 20:5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93张PPT。2018/11/111《论语》八则2018/11/112读《论语》原文直接认识孔子 一个研究生在〈中国哲学专题〉大考考卷上所写下她本人读《论语》的经验:“从前念大学时,老师讲性与天道,讲命,我觉得十分苦涩。一旦听到‘中国哲学’,就避之如蛇蝎。后来年纪大了一些,因为对‘经典’有想认识的念头,所以抱着‘不妨试一试’的态度尝试去了解。最后发现,还是从原典看的方法最好,(当然最佳是有良师指导)。2018/11/113反复读诵便可领悟其义首先,朱熹认为在群书之中,《论语》最为重要。他说:“读其它书不如读《论语》最要,盖其中无所不有。”换句话说,《论语》是一部人生的百科全书。
至于读法,朱熹说:“看此一章便须反复读诵,逐句逐节互相发明,如此三二十过而不晓其义者,吾不信也。”2018/11/114文学常识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纂而成。2018/11/115孔子其人他父亲孔纥,又名叔梁纥,曾做过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宰,本身属于贵族阶级下层的“士”。他的母亲姓颜,名叫征在。孔子3岁时,父亲就死了,17岁时母亲也死了。孔子青年时,曾做过管理仓库(委吏)和管理牛羊(乘田)的小吏。后来孔子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2018/11/116《论语》——儒家的经典,道德的规范《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全书总共20篇,计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
《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2018/11/117《论语》书名的来历《汉书·经籍志》引刘向的话,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篡,故谓之《论语》。”
郑玄说:“论者,纶也,轮也,理也,次也,撰也。以此书可以经纶世务,故曰纶也;圆转无穷,故曰轮也;”郑玄在注《周礼》也中谈及《论语》的名称,他说:“答述曰‘语’。以此书所载皆仲尼应答弟子及时人之辞,故曰‘语’。而在‘论’下者,必经论撰,然后载之,以示非妄谬也。以其口相传授,故经焚书而独存也。”2018/11/118 1“信”
(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
不随意增减。) 2“达”
(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3“雅”
(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文言文翻译的原则2018/11/119“子曰”是什么意思?子: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
在这里指孔子。
曰: (yuē )
说2018/11/111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按时通“悦”
愉快返回志同道合的人了解怨恨,恼恨有道德修养的人但理解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yùn yuè 2018/11/1111第一则译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并且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而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018/11/1112理解:讨论学习方法、态度与个人修养:不断实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下一则返回2018/11/1113 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以 (之) 为 师 矣。”旧的(知识)领悟可以凭(这一点)做了2下一则返回 2018/11/1114第二则译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了旧知识,又领悟了新知识,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常复旧课,领悟新知。2018/11/1115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疲倦下一则返回wǎng dài 2018/11/1116第三则译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精神疲倦无所得。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2018/11/1117 4 子曰:“由, 诲 女 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 知 也.”教导
教诲通“汝”
你下一则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是代词,这真知
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固定句式:“……也”译作“……是……”返回huìrǔ2018/11/1118第四则译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路,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老实谦虚,不要不懂装懂.2018/11/1119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 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以何,为什么叫做聪明以……为耻=以是,因此5下一则返回2018/11/1120第五则译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勤奋好学,谦虚好问shì 2018/11/1121“谥号”的作用谥号,大约出现于西周初年,人们根据死去帝王生前的行为事迹,封给他们一个称号,就是谥号。像周文王、周武王中的“文”“武”就是谥号。除了帝王外,后妃、文武高官或者有特殊功业的人都可以在死后得到一个谥号,如岳飞死后谥为武穆王。
谥号以生平事迹为依据,所以有褒贬怜不同含义。建功立业,多行善德的帝王,常用武、昭、恭、敬、庄、烈等美称;不行仁政,残暴无义的帝王,常用暴、炀、昏等贬称;如果刚当皇帝就死了,或是抱负未及施展就死了,一般给予怀、哀、悼、闵等怜称。2018/11/112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
不倦,何有于我哉!”记厌倦,满足疲倦=于我有何哉
对我来说有哪一样呢6下一则返回huì zhì2018/11/1123第六则译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默默地把学过的东西记在心里,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学生从不感到厌倦,哪一样我有呢?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默记成诵,积累知识,
好学不止,热情教导。2018/11/1124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虚数,几个人走=于之
在里面他们的优点
好的方面顺从
学习下一则返回2018/11/1125第七则译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个人一同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2018/11/112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8启发想说而不能表达方角返回想弄明白却不能提出类推就教2018/11/1127第八则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有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我就不教他了。”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亲身实践胜于呆坐空想.2018/11/1128本课中出现的成语: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善而从不亦乐乎2018/11/1129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2018/11/1130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返回2018/11/1131知识拓展《论语别裁》——南怀瑾
中国孔子http://www.chinakongzi.com/
张璇的公文包 http://cn.briefcase.yahoo.com/bjzhangx
(http://cn.f2.pg.briefcase.yahoo.com/bjzhangx)课外
补充2018/11/11322018/11/1133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2018/11/11342018/11/1135孔子其人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2018/11/1136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2018/11/1137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2018/11/113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2018/11/1139安贫乐道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2018/11/114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018/11/1141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2018/11/1142与人为善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2018/11/114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2018/11/1144孔子的政治主张是"礼"和"仁"的学说。他生活于春秋大变革时代,他反对以政、刑来强迫人民服从。他所说的“礼”,是一种政治秩序,他所说的“仁”,是最高的道德规范,2018/11/1145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享年72岁。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共20篇,计492节,合计12700字。《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也可以说,它可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书。2018/11/1146《论语》内容在教学上,孔子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互相启发,以收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间互相问对、讨论的情况。2018/11/1147《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论语》虽然篇幅不大,但作为儒家经典之一,长期以来,是文化人必读的书籍。它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思想观念,在我国文化史、思想史上,留下了极为广泛深刻的影响。2018/11/1148《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记录整理的,曾子和他的学生子思、乐正子春等最后编辑成书的可能性最大。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0篇)和《古文论语》三种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对《论语》进行了整理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  2018/11/1149『⒈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补充:花言巧语,胁肩谄笑,跟你搞得甜蜜蜜,这人其实不咋地。酒肉之交不可靠,关键时刻抛弃你。)2018/11/1150『⒈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补充:别人不可强求,多做自我批评。常看自己短处,这人才能进步。天天苛求别人,这个对我不好,那个为人不行,越想越是气愤,内心失去平衡;何不想想自己,有无这些毛病?先从自己改起,誓要做个好人。自身放射光明,才能感化别人。看来效果缓慢,却是唯一途径。惟有从这入手,净化世事人心。)2018/11/1151『⒉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2018/11/1152子曰:“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2018/11/1153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补充:忠、恕,都是如何对人、对事。可见,关键是无私、无我。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辛好做人。) 2018/11/1154子曰: “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2018/11/115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补充:看到好样的,就想努力跟上他。看到不好的,反省自己有没有。)2018/11/1156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cheng2)。”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补充:林则徐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个物质欲望很强、追求享受的人,很容易被糖衣炮弹打中,因而是很脆弱的。也就是色厉内荏。)2018/11/1157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2018/11/115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018/11/1159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2018/11/1160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2018/11/1161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2018/11/116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018/11/1163子曰:「後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2018/11/1164子曰:「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2018/11/1165子曰:「岁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2018/11/116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2018/11/1167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2018/11/1168『24』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补充:古人学习,为了充实自己。现在有些人学习,是为了名利。) 2018/11/1169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2018/11/1170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2018/11/117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2018/11/1172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18/11/1173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2018/11/1174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018/11/1175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2018/11/1176孔子的封号孔子逝世于公元前479年,鲁国哀公亲制诔文悼念孔子,诔文中称孔子为“尼父”。这是有别于封号的尊称。 孔子有封号始于公元元年,汉平帝刘哼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自汉代开始,历代封建政府对孔子后裔开始加封。汉高祖刘邦封孔子的九代孙孔腾为“奉祀君”,汉元帝将孔子的十三代孙孔霸封为“关内侯”,赐食邑八百户。魏晋南北朝时期,孔子的思想继续得到尊崇,孔子后裔仍有封爵。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改称孔子为“文圣尼公”。北周静帝于大象二年(公元580年)恢复公爵之封,号“邹国公”。2018/11/1177唐代,孔子后裔地位比汉代有较大的提高。唐高祖封孔子三十代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唐玄宗将孔子后裔的爵位由“侯”升为“公”,并宣布圣人之后不纳赋税。宋代更加尊祟孔子,宋仁宗改称孔子嫡长孙为衍圣公,自孔子第四十六代孙 孔宗愿被封为衍圣公起,这个封号一直持续到清末,前后持续了三十二代,有41人袭封。2018/11/1178封号的两种封号。一种是封赠以爵位,抬高孔子的政治身价,如汉平帝封孔子为公爵、褒成宣尼公,北周静帝封之为郇国公,武则天封之为隆道公,唐玄宗又晋升之为文宣王,宋真宗加谥为玄圣文宣王,不久改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又谥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另一种倾向则以为王公高爵不足以提高孔子声誉,而是以封号表彰其伟大的教化作用,如北魏孝文帝称孔子为文圣尼父,隋文帝尊为先师尼父,唐太宗尊为先圣、宣你,明世宗称孔子为至圣先师,清世祖加称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又称至圣先师。后种倾向较前者较为合理,故在后世占了上风,统一为至圣先师的称号。2018/11/1179孔府的对联孔府位于曲阜城的中心,是孔子后世嫡系长孙居住的府第。孔府,过去称为“衍圣公府”,简称为“圣公府”、“圣府”等,民国后改称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府”,简称“至圣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称为“孔府”。   孔府大门的正中上方高悬着蓝底金字的“圣府”匾额,为明代严嵩手书。大门两旁的明柱上,悬挂着一副蓝底金字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2018/11/1180这副对联是清代著名大才子,《四库全书》的总编纪昀所书。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对联中的“富”字,少了上面一点;文章的“章”字,下面“早”字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的“立”字。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学贯古今、知识渊博的纪昀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这倒不是。据解释,“富”字上面少一点,叫做“富贵无顶”;“章”字,下面“早”字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的“立”字,这叫做“文章通天”。由此可见,这副字美文佳的奇特对联,恰恰显示了作者的匠心独到之处,从而概括出孔府千百年来不同凡响的“公府第”、“圣人家”的气派。2018/11/1181尼 山尼山位于曲阜城东南30公里处。本名尼丘山,孔子父母“祷于尼丘得孔子”,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后人避孔子讳称为尼山。山东麓有孔子出生的山洞--夫子洞和孔子感叹“逝者如斯夫”的观川亭。2018/11/1182[尼山孔庙]即尼山书院,位于曲阜东南30公里处的尼山上,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公元954--959年(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因孔子诞生于尼山而始建庙祀。公元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重修,建夫子殿,寝殿,讲堂,学舍。公元1675年(清康熙十四年)重修,易土墙为石墙。公元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重修,形成现存规模。尼山孔庙现占地约16000平方米。有殿、堂、祠等81间,分为中、东、西三区。中区有两院,前为棂星门、观川亭、大成门、两庑、大成殿;后为两庑、寝殿;东区有讲堂、土地祠;西区有启圣王殿、寝殿,毓圣侯祠。    2018/11/1183曲阜三孔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于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8/11/1184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孔林:孔子墓地山东曲阜“三孔”返回2018/11/1185曲阜孔庙孔庙即至圣庙,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位于曲阜城正中,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被古建筑学专家称为世界建筑史上“唯一的孤例”,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196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8/11/1186  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即孔子逝世的第二年,以其故居三间为庙,内设孔子的衣冠礼器,岁时奉祀。隋时开始扩建,至唐代,已有正殿、两庑等建筑30余间。北宋天禧年间建为三路布局四进院落,殿堂廊庑316间。明弘治年间奠定现有规模。清雍正八年(1730年)火后重建。占地21.8公顷,南北长约1公里,仿皇宫之制,三路布局,九进院落,贯穿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左右对称排列,有建筑104座,466间,古树1250株。院内苍松翠柏,森然排列,殿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各类碑刻2000余块,为中国罕见的大型碑林之一。2018/11/11872018/11/1188?孔府孔府本名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为孔子嫡长孙的衙署。汉高祖刘邦曾以太牢之礼祭孔子墓并封孔子九世孙世袭为奉祀君,代表国家祭祀孔子。后历代不断加封,至宋代封为衍圣公。明洪武十年建立独立的衍圣公府。现有楼、房、厅、堂480余间,前为官衙,后为内宅。府内存有著名的孔府档案和大量文物。2018/11/1189孔林孔林位于曲阜北,为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孔子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乙丑,葬鲁城北泗上。其后代从冢而葬,形成今天的孔林。从子贡为孔子庐墓植树起,孔林内古树已达万余株。历代墓葬10余万座,碑刻4000余通,桃花扇作者著名文学家孔尚任的墓葬亦在此。 2018/11/1190曲阜三宝之尼山砚尼山砚因取材孔子诞生地尼山而得名,是鲁砚的著名品种。被誉为"曲阜三宝"之一。
尼山砚石,石质精腻,抚之生润,色呈柑黄,上有疏密不匀的青黑色松花纹。制成砚台,下墨利,发墨好,久用不乏。以尼山石制砚,清乾隆年间已有记载。多利用料石的自然形状,雕制砚床,利用天然石纹雕刻装饰,造型古朴大方,砚台色泽鲜明,极具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2018/11/1191曲阜三宝“之二:[碑帖]碑帖是在石碑上用纸和墨捶拓而成的工艺品。因为较好地保留原碑的史料和书法艺术,便于临摩、研究和观赏,受到人们的喜爱。曲阜碑帖业历史悠久,清同治年间已有10余家专业店铺。是我国碑帖的重要产地之一。曲阜的碑帖种类约1000多种,以孔庙汉魏北朝碑刻为主,其中汉代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孔宙碑、北魏张猛碑、贾使君碑等碑帖最为著名。此外还有唐代至清代著名书法家张庭珪、米芾、赵孟睢⒍?洳?⑽谭礁佟⒑紊芑?热耸樾吹脑??仄??2018/11/1192曲阜三宝“之三——楷雕楷雕是以楷木为质,运用各种雕刻手法雕刻而成的工艺产品。相传楷树是孔子的弟子子贡奔丧时从南方植入孔林,繁衍至今,数量很多。楷木雕刻在曲阜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传统产品是手杖和如意。楷木木质坚实柔韧,纹理细腻,色呈金黄,刻制成杖,不易折断。刻制如意,细部如丝,玲珑剔透。此外还有孔子行教像、群仙祝寿等楷雕人物和笔筒、屏风等楷雕器具。楷木雕刻是曲阜特有的旅游工艺品。2018/11/1193再 见 !了解孔子,
认识中国传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