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孔孟语录三则
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3.领悟孔孟儒家思想的内涵。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领悟孔孟儒家思想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人的视力有两种功能:一是向外看,看无限宽广的世界,另一个是向内看,看无比深刻的内心。如何能让自己的内心有所坚守有所依托,让我们走进《孔孟语录三则》,或许这里有打开心门的钥匙。21教育网
作为山东人,你了解这两位圣人老乡吗?
学生介绍孔子、孟子相关的文学常识。(生卒日期、出生地点、名号称谓、学派,相关书籍。)
介绍语录及语录体。(圣贤在和学生平时的相处中,言和行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学生们记录下来奉为经典,这就是语录;由于只是只言片语的随堂笔记,就不重文采,不讲结构,每篇都是独立的,被称为语录体。21·cn·jy·com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3.领悟孔孟儒家思想的内涵。
三、诵读:读顺畅
1.自由读课文,跟着自己的感觉,尽量读得顺畅。(注意字音和停顿)
2.个别读课文,检测字音和停顿。
四、研读:读明白
第一则
(一)找出读懂的字、词、句,并说出读懂的方法
1.注释法:疏食、曲肱。
2.组词法:富、贵、乐。
3.猜想法:义。
4.不译法:矣。
5.活用法:饭、枕。
(二)点拨字词,翻译课文
1.曲肱、枕、之——试模仿这个动作,加深理解,明确“枕”的词性,并且知道“之”的指代内容。
2.水——直译法:冷水,古代的热水用“汤”表示。
3.义——辨析法:(1)意思:意义,含义;(2)公正的道理,正直的行为:正义、道义;(3)旧时拜认的亲属关系:义父、义子;(4)情意:义气,信义;(5)假的,人工做的:义肢、义齿。联系语境,选择正确的选项。在此基础上,翻译课文。
(三)探究思想内涵
1.由浮云的“轻”,探寻孔子心中的“重”。链接《论语》中的孔子之志: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子路说:“愿意听听老师的志向。”孔子说:“让老年人得到安乐,让朋友得到信任,让年轻人得到关怀。”)
由此延伸到儒家思想的内涵,只要能实现社会理想,物质的贫困也会快乐和满足;反之,不道义的富和贵不仅让他轻视还让他蔑视。21cnjy.com
2.演读。试学着古人的样子,读出喜悦和蔑视之情。
由自由读到个别读,体会其中的感情。去掉“矣”再读,品味出虚词的作用。朗诵中品味感情,再背诵积累。
第二则
(一)自由读课文。运用第一则所学的方法,翻译课文
1.注释法:三军、匹夫、夺。
2.不译法:也。
3.组词法:可、帅。
(二)点拨字词
“匹夫”,由“三军”的借代用法,引出“匹夫”,拓展记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的“匹夫”,由此得知是“每个人”的意思。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志”辨析:1.记、记住;2.记述;3.心意。
(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有哪些不可丧失的“志”
(四)读出捍卫“志”的决心,体会“也”的作用
(五)自由读和分散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六)背诵积累
第三则
(一)自由读,说出你读懂的内容
(二)辨析“丈夫”的意思
1.成年男子。
2.男孩子。
3.妻称夫为丈夫。
4.有所作为的人。
(三)翻译课文
根据课文内容写出台词,并和同桌合作演读课文。
例子:1.给你足够多的钱财,足够高的官位,你经得住诱惑吗?
大丈夫的回答:富贵不能淫
2.
……
大丈夫的回答:……
3.
……
大丈夫的回答:……
(四)辩证理解
比较“大丈夫能屈能伸”和“威武不能屈”是否矛盾?得出“屈”是为了“不屈”,引出大丈夫精神的多面性。
(五)个别读、齐读,读出“大丈夫”的气概
(六)齐背
五、比较拓展
(一)说一说:本课《论语》中“大丈夫”思想
(二)找一找:本单元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人物身上的“大丈夫”精神
(三)讲一讲:你知道的历史上的“大丈夫”故事
六、背诵默写
自由背诵,默写,订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