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南州六月荔枝丹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4 14:4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州六月荔枝丹
学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明)陈辉《荔枝》
赏读:全诗从远景起笔,以近景作结;对荔枝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整体泼墨写意,又有局部精工细描;既写其绚丽热烈的一面,又写其静谧闲适的一面;既写色,又写味;既写其外在美,又写其内在美。所写各点,在诗中糅合成一个和谐整体,大大增强了荔枝的立体感和鲜明度。
INCLUDEPICTURE
"F:\\贾文\\2015\\创新\\语文\\苏教必修五\\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温馨晨读.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F:\\贾文\\2015\\创新\\语文\\苏教必修五\\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温馨晨读.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F:\\贾文\\2015\\创新\\语文\\苏教必修五\\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温馨晨读.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Local%20Settings/Temp/360zip$Temp/360$0/温馨晨读.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F:\\贾文\\2015\\创新\\语文\\苏教必修五\\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哲思品悟.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F:\\贾文\\2015\\创新\\语文\\苏教必修五\\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哲思品悟.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F:\\贾文\\2015\\创新\\语文\\苏教必修五\\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哲思品悟.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Local%20Settings/Temp/360zip$Temp/360$0/哲思品悟.tif"
\
MERGEFORMAT
心中有阳光
何飞鹏
心中有佛,见的都是光明,说的都是善良。心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魔,见的都是黑暗,说的都是邪恶。说人是非者,本是是非人。每个人用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态度,思考所遭遇的情境,判断别人的作为。每个人的心灵,就像是一面镜子,在自己的心中反射出自己眼中的花花世界。
同样的夕阳,有人感受到美丽绚烂,是人间绝色美景,是一天最精彩的结束;有人则感受到落日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带着遗憾与凄凉。
同样的雨中漫步,有人把它当难得的体验,感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细雨飘在脸上的诗意,享受雨中的迷蒙,那是人间浪漫的极致;有人则抱怨上天的折磨,破坏了出外踏青的情境,细雨变成恼人的元凶。
春夏秋冬,物换星移,阴晴圆缺,悲欢离合,都是人生不断面对的情境,没有人能逃避。问题是,你要用什么样的心灵的镜子,来反射外界的变化呢?
健康、光明、善良,都是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答案。自己的行事作为,直道而行,无愧我心,也用同样的心情来感受世界,体悟别人的行为。这面光明、正向、健康的镜子,会像阳光一样,普照大地,引导自己走上向上之路。
心中有阳光,想的都是光明正道。只问自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否全力以赴,不管外界是否风雨交加;只问自己是否仁慈友善,不论对方是否作恶多端;只问自己是否坚毅执着,不论事情是否艰难险阻;只问自己所得是否本分应得,不论别人是否超额据有……
心中有阳光,看世界美丽动人,看人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和喜乐,看家庭知足美满,看朋友真情对待。遇机会,知把握,勇敢向前;遇困境,不怨怼,小心因应;受人恩惠,常怀感恩,知回报;为人所害,所求诸己,宽宏原谅,不求报复。
微感言:
参考感悟:①积极的人生态度。②正确看待困难挫折。③乐观坚强。
INCLUDEPICTURE
"F:\\贾文\\2015\\创新\\语文\\苏教必修五\\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佳句咀华.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F:\\贾文\\2015\\创新\\语文\\苏教必修五\\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佳句咀华.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F:\\贾文\\2015\\创新\\语文\\苏教必修五\\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佳句咀华.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Local%20Settings/Temp/360zip$Temp/360$0/佳句咀华.TIF"
\
MERGEFORMAT
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清)蒲松龄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3.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塞涅卡
4.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战国)荀况
INCLUDEPICTURE
"F:\\贾文\\2015\\创新\\语文\\苏教必修五\\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自主积累.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F:\\贾文\\2015\\创新\\语文\\苏教必修五\\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自主积累.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F:\\贾文\\2015\\创新\\语文\\苏教必修五\\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自主积累.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Local%20Settings/Temp/360zip$Temp/360$0/自主积累.TIF"
\
MERGEFORMAT
一、作者视窗
少年言志不虚生
1901年9月24日,贾祖璋出生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浙江省海宁县黄湾镇的一个杏苑之家。8岁时,父亲就把他送到私塾,以后又送到袁化镇高等小学读书,15岁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弘一法师(李叔同)、鲁迅、陈望道等许多文化名人都曾在这个学校教过书。贾祖璋回忆说:“1919年望道先生从日本回国,受聘为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国文教师。虽然没有直接教我们这一班,但课余我们少数同学请他辅导日文。望道先生既授日文,也谈时事和新文化运动。他的语调急促,热情洋溢,使我们受益匪浅。”于是他早有大志:我不欲生无益于世,死无闻于后地浑浑然虚此一生。他选择了生物学为终生研究的学问。1924年夏天,他兴奋地看到商务印书馆标本部的招工广告。标本,不就是生物标本吗?他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毅然跑到上海去,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了。于是倾心于剥制各种动物的标本,特别是鸟类的标本,极大地丰富了知识,成为非常有实践经验的鸟类专家,果然不“虚此一生”了。
【注】 贾祖璋(1901—1988),中国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协会员,著名科普作家,我国科学小品的开拓者之一,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就笔耕不辍。他的作品以多姿多彩的文学形式,生动活泼地传播以生物学为主的科学知识,实现科学与文学的联姻。
从1931年《鸟与文学》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到临终前出版的《花与文学》为止,贾祖璋60年间一共创作、翻译了近300万字作品。他的作品总是将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许多篇章成为范文精品,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劳动创造了人》是建国初期干部学习社会发展史的必读书籍之一。他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州六月荔枝丹》《兰和兰花》《蝉》均被选入高中或初中课本。
二、写作背景
荔枝是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的一种果木植物,它的生理特性、生活习性及生产情况不为我国其他地区的人们普遍了解。为此,久负盛名的科普作家贾祖璋于1979年5月写了这篇以荔枝为说明对象、以荔枝果为说明重点的科学小品(文艺性说明文)。该文最初发表于1979年第2期《知识就是力量》,后收入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贾祖璋的生物科普著作《生物学碎锦》一书中。作者上小学时读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他曾把古今有关荔枝的资料摘抄了几十条,集中在一个本子里,封面上题了“荔枝谱”三个字。本文的写作,与这些事有密切关系。
三、基础梳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红缯(zēnɡ)   
紫绡(xiāo)   
醴酪(lǐ
lào)
粗糙(cāo)
绛囊(nánɡ)
渣滓(zǐ)
浸渍(zì)
贮藏(zhù)
枕藉(jiè)
(2)多音字
2.辨形组词
    
3.成语积累
【识记】
(1)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浪费钱财。
(2)钻牛角尖: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比喻固执地坚持某种意见或观点,不知道变通。(错点提醒:贬义词,不要用于赞扬的语境中。)
(3)不了了之:该办的事情没有办完,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错点提醒:强调的是没有结果。)
(4)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运用】
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对的打“√”,错的打“×”)
(1)远距离移栽大树,挖东墙补西墙,劳民伤财,没有实质效果。(  )
(2)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下苦功夫,我们在学习上更要提倡这种钻牛角尖的精神。(  )
(3)对网友的网络问政,任何单位都不能,也不应该回避,不能不了了之,更不能将其视为洪水猛兽。(  )
(4)今年我省又是个丰收年,目前全省粮食作物已经成熟,建议各地因地制宜开展秋收工作。(  )
答案 (1)√ (2)× “钻牛角尖”
( http: / / www.21cnjy.com )含贬义,与赞扬的语境不合 (3)× “不了了之”强调的是无结果,语境是说任何单位对网友的网络问政不能不理睬,应该用“置之不理” (4)√
4.近义词辨析
(1)龟裂·皲裂
辨析:“龟裂”指物体呈现许多裂纹,或裂开许多缝子,用于田地、器物等,适用对象较为广泛;“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只用于皮肤。
运用:①这次西南地区数月无雨,水库露底________,以至庄稼绝收,为五十年不遇的大旱。
②这几天风大严寒,露天作业要注意保暖护肤,防止皮肤________。
答案 ①龟裂 ②皲裂
(2)明证·证明
辨析:“明证”,名词,明显有力的证据。“证明”,动词,用可靠的凭据来断定;名词,指可以作证明的文字材料。
运用:①1534年,明朝第11次册
( http: / / www.21cnjy.com )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完整地记录了明朝册封琉球的航海历程,留下了中国人首先发现钓鱼岛的________。
②明清以来的历史记载充分________,中国明清两朝政府一直视钓鱼岛为中国领土,并将其列入中国的海上防区之内。
答案 ①明证 ②证明
INCLUDEPICTURE
"F:\\贾文\\2015\\创新\\语文\\苏教必修五\\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合作探究.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F:\\贾文\\2015\\创新\\语文\\苏教必修五\\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合作探究.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F:\\贾文\\2015\\创新\\语文\\苏教必修五\\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合作探究.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Local%20Settings/Temp/360zip$Temp/360$0/合作探究.TIF"
\
MERGEFORMAT
一、文本助读
【结构图示】
INCLUDEPICTURE
"F:\\贾文\\2015\\创新\\语文\\苏教必修五\\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S7.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F:\\贾文\\2015\\创新\\语文\\苏教必修五\\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S7.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F:\\贾文\\2015\\创新\\语文\\苏教必修五\\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S7.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Local%20Settings/Temp/360zip$Temp/360$0/S7.TIF"
\
MERGEFORMAT
这篇文章准确、翔实地说明了荔枝的外形、果实以及贮运,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历史等作了一般性介绍,并对我国荔枝生产的未来充满信心。
二、小组合作
1.本文共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写作重点是什么?
答:
答案 本文可分为两部分,每部分的写作重点如下:
第一部分(第1~11段):主要说明荔枝的形态和果实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12~15段):主要介绍荔枝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生产情况。先写荔枝的产地分布,次写有关荔枝的专著,再写荔枝的移植,最后写大力发展荔枝生产的建议和展望。
2.文章在介绍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并体会其作用。
答:
答案 (1)举例子。如:“广东产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月红’和‘挂绿’等”,“据记载,南越王尉陀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增加了事实依据。
(2)打比方。有直接比喻:“荔枝呈心脏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卵圆形或圆形。”也有引用古籍或诗文作喻:“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明郭子章),‘红云几万重’(宋邓肃)那样绚丽烂漫的动人景色了。”这样表达,生动形象,使人易于理解,且有文学情趣。
(3)列数字。在介绍荔枝的成熟期,果实的大小、重量,荔枝的贮藏,荔枝的花期等时,都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样使说明更加准确、客观、具体。
(4)引用。多处引用古诗文、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献资料、谚语等,如以诗句“南州六月荔枝丹”为题,开头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中的句子等。这样既丰富了文章内容,扩大了知识面,增强了说明效果,又使语言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具有较强的文学韵味,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5)下定义。如:“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可以使说明更加准确、科学。
3.为了翔实、生动地介绍荔枝各方面的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对本文层次进行了精心安排,将多种说明顺序汇于一体,请结合课文分析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并体会这样安排的作用。
答:
答案 
说明顺序
文本呈现
作 用
由主到次
荔枝的形态特点↓荔枝的生长特点
条理清晰,内容全面,主次分明,既展现了荔枝的形态特征,又介绍了其他知识。
由表及里
外壳——颜色——形状——大小——内膜——果肉——种子    
三、师生探究
1.文章引用“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些诗句,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 介绍荔枝果实的颜色,说明荔枝颜色以红为主,非常美丽,其中“南州六月荔枝丹”点明了文题。
2.“‘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这里所谓“夸张的说法”是什么意思?
答:
答案 从课文可知,“盈盈荷瓣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前落”是说荔枝内壁薄膜的轻盈,“片片桃花”则比喻荔枝的壳,因为文章有所交代,“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用这样的诗句描绘出来,自然运用了夸张手法,也就有些失实了。
INCLUDEPICTURE
"F:\\贾文\\2015\\创新\\语文\\苏教必修五\\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左括.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F:\\贾文\\2015\\创新\\语文\\苏教必修五\\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左括.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F:\\贾文\\2015\\创新\\语文\\苏教必修五\\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左括.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Local%20Settings/Temp/360zip$Temp/360$0/左括.TIF"
\
MERGEFORMAT
考点链接INCLUDEPICTURE
"F:\\贾文\\2015\\创新\\语文\\苏教必修五\\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右括.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F:\\贾文\\2015\\创新\\语文\\苏教必修五\\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右括.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F:\\贾文\\2015\\创新\\语文\\苏教必修五\\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右括.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Local%20Settings/Temp/360zip$Temp/360$0/右括.TIF"
\
MERGEFORMAT
科普文中引用古典诗词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特别是在以介绍科普知识为主的文章里,不仅可以激发语言的表达,使说明更加生动形象,有艺术性、趣味性,而且能够彰显文化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作者介绍荔枝的果实的部分显然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后面有关荔枝的产地、书谱、习性、生长北限和建议这些次要部分是否可以删掉?
答:
答案 不行。如果文章题目改作“荔枝的果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的话,那自然可以考虑删掉后面的部分。而本文是讲荔枝,因此有关荔枝的知识都应作介绍,而不能只介绍其果实,这样内容才全面。另外,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考虑,作者不仅把有关荔枝的知识介绍给了读者,而且提出了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的建议,体现了作者写作意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综上所述,后面的次要部分是不能删掉的。
4.《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融科学性与文学性为一体的优秀作品,请结合全文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
答案 本文很好地实现了科学性与文学性的统一。主要表现在:
(1)科学性。①运用确凿的事实(包括有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事实)和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使读者对事物获得具体的印象。②既注重引用古代有关荔枝的知识作为依据,又注意纠正其不确切的地方。如在引述白居易《荔枝图序》中的“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后,在第二段就指出“壳如红缯”有不足之处。
(2)文学性。文中使用了不少生动、形象的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增强了文章的文艺性和形象性。尤其是有多处引用了古诗文、文献资料、谚语等,不仅丰富了内容,而且大大增强了说明效果。
INCLUDEPICTURE
"F:\\贾文\\2015\\创新\\语文\\苏教必修五\\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文本拓展.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F:\\贾文\\2015\\创新\\语文\\苏教必修五\\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文本拓展.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F:\\贾文\\2015\\创新\\语文\\苏教必修五\\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文本拓展.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Local%20Settings/Temp/360zip$Temp/360$0/文本拓展.TIF"
\
MERGEFORMAT
一、阅读延伸
荔 枝
肖复兴
我第一次吃荔枝,是28岁的时候。那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几年前,我刚从北大荒回到北京,家中只有孤零零的老母。站在荔枝摊前,脚挪不动步。那时,北京很少见到这种南国水果,时令一过,不消几日,再想买就买不到了。想想活到28岁,居然没有尝过荔枝的滋味,再想想母亲快70岁的人了,也从来没有吃过荔枝呢!虽然一斤要好几元,挺贵的,咬咬牙,还是掏出钱买上一斤。那时,我刚在郊区谋上中学老师的职,衣袋里正有当月42元半的工资,硬邦邦的,鼓起几分胆气。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她一定会高兴的。
回到家,还没容我从书包里掏出荔枝,母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端出一盘沙果。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一一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每个沙果都显得晶光透亮,沾着晶莹的水珠,果皮上红的纹络显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家洗了几遍才洗成这般模样。我知道这一定是母亲买的处理水果,每斤顶多5分或者1角。居家过日子,老人就这样一辈子过来了。不知怎么搞的,我一时竟不敢掏出荔枝,生怕母亲骂我大手大脚,毕竟这是那一年里我买的最昂贵的东西了。
我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连声说真好吃,又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知故问多少钱一斤,然后不住口说真便宜——其实,母亲知道那是我在安慰她而已,但这样的把戏每次依然让她高兴。趁着她高兴的劲儿,我掏出荔枝:“妈!今儿我给您也买了好东西。”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了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你……”我打断母亲的话:“这么贵的东西,不兴咱们尝尝鲜!”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
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师带着几个学生突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到我家做客,望着桌上这两盘水果有些奇怪。也是,一盘沙果伤痕累累,一盘荔枝玲珑剔透,对比过于鲜明。说实话,自尊心与虚荣心齐头并进,我觉得自己仿佛是那盘丑小鸭般的沙果,真恨不得变戏法一样把它一下子变走。母亲端上茶来,笑吟吟顺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经意,然后回过头对客人说:“快尝尝荔枝吧!”说得那般自然、妥帖。
母亲很喜欢吃荔枝,但是她舍不得吃,每
( http: / / www.21cnjy.com )次都把大个的荔枝给我吃。以后每年的夏天,不管荔枝多贵,我总要买上一两斤,让母亲尝尝鲜。荔枝成了我家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一直延续到三年前母亲去世。
母亲去世前是夏天,正赶上荔枝刚上市。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买了好多新鲜的荔枝,皮薄核小,鲜红的皮一剥掉,白中泛青的肉蒙着一层细细的水珠,仿佛跑了多远的路,累得张着一张张汗津津的小脸。是啊,它们整整跑了一年的长路,才又和我们阔别重逢。我感到慰藉的是,母亲临终前一天还吃到了水灵灵的荔枝,我一直认为是天命,是母亲善良忠厚一生的报偿。如果荔枝晚几天上市,我迟几天才买,那该是何等的遗憾,会让我产生多少无法弥补的痛楚。
其实,我错了。自从家里添了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孙子,母亲便把原来给儿子的爱分给孙子一部分。我忽略了身旁小馋猫的存在,他再不用熬到28岁才能尝到荔枝,他还不懂得什么叫珍贵,什么叫舍不得,只知道想吃便张开嘴巴。母亲去世很久,我才知道母亲临终前一直舍不得吃一颗荔枝,都给了她心爱的太馋嘴的小孙子吃了。
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
【赏析】 本文以荔枝为线索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了母亲与荔枝的几件小事,赞扬了母亲对儿孙的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念念不忘母亲的恩情。文章描写十分细腻感人,写的虽是生活小事,但是浸透在每个词语、句子中的却是天地间的至爱亲情。一颗鲜红的荔枝,恍若思念的长线,一头牵着作者,一头牵着母亲。有了思念,于是,作者的生命便有了荔枝般的鲜活。
二、写法迁移
本文除了一般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比喻、古诗文、故事等,既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趣味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尽展科学小品的独特魅力。
【我来练笔】
科学小品文是文艺性说明文。一方面,它要运用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般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像下定义、列数据、举例子等,使语言缜密,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它要多运用比喻使说明更加生动形象;还要恰当引用古诗文、史料、文献、谚语、寓言、神话、传说、故事等,来充实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趣味性,让读者获得一种文学享受。
请以“石榴”为例,写一篇使用多种说明方法的小品文。(300字左右)
答案示例
五月石榴红似火
五月的傍晚,漫步石榴树间,一簇簇火红的石榴花与天边的晚霞连成一片,形成“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象。
石榴叶为对生或簇生,呈长椭圆或长倒卵形。花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至八片的花瓣和许多雄蕊。花石榴开花重瓣,花蕊不育,不结果。而果石榴开花则多为单瓣,雌雄同株,容易结果。花瓣下面是橙色的坚硬的萼片。石榴花的颜色比火还红,因而古人称之为“榴火”,曹伯启就曾写下了“满园竹风吹酒面,两株榴火发诗愁”的佳句。
石榴的果实为圆形,顶端隆起果
( http: / / www.21cnjy.com )嘴,果皮色多种多样,橙色、金黄色、深红色,质地坚硬。果皮下是蜂窝状的果窠,每窠一子,形状像人齿。石榴子之间有淡黄的薄膜。整个果实像玉盒中镶嵌着晶莹的珍珠。
石榴果有止渴、生津、解酒、祛毒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功效。石榴皮捣碎可以敷肿毒。石榴子酸甜多汁,十分可口。晋代潘岳《安石榴赋》中写道:“缤纷磊落,垂光耀质。滋味浸液,馨香流溢。”不仅如此,根、皮中的石榴碱有驱虫,治疗肾结石、糖尿病等功能。
石榴还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它。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五月石榴一定会开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问题生成——带着更多的问题而非答案去学习
通过合作探究,你还想解决哪些问题?请写下你的新问题,或与同学、老师交流,或在课后自己独立解决。
 INCLUDEPICTURE
"F:\\贾文\\2015\\创新\\语文\\苏教必修五\\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分层训练.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F:\\贾文\\2015\\创新\\语文\\苏教必修五\\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分层训练.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F:\\贾文\\2015\\创新\\语文\\苏教必修五\\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分层训练.TIF"
\
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TURE
"../../../../Local%20Settings/Temp/360zip$Temp/360$0/分层训练.TIF"
\
MERGEFORMAT
(时间:40分钟 分值:4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红缯(zēnɡ) 
紫绡(xiāo) 
绛囊(jiànɡ) 
枕藉(jí)
B.宫阙(què)
转载(zǎi)
龟裂(jūn)
萌蘖(niè)
C.醴酪(lǐ)
吹嘘(xū)
粗糙(cāo)
贮藏(zhù)
D.珊瑚(shān)
绚丽(xuàn)
切合(qiè)
渣滓(zǐ)
答案 A
解析 A项“藉”应读jiè。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弓箭 谏阻 幅员 攻城掠地
B.善长 逼真 褐色 不了了之
C.乘机 兼程 造化 劳民伤财
D.树阴 渣滓 鬼计 尾不大调
答案 C
解析 A项“攻城掠地”应为“攻城略地”。B项“善长”应为“擅长”。D项“鬼计”应为“诡计”,“尾不大调”应为“尾大不掉”。
3.对下列各段所用的说明方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上大而下稍小。蒂部略凹,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
(2)旧记载有细长如指形的“龙牙”,有圆小如珠的“珍珠”,这些品种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没有了。
(3)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百数以下,所以俗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
A.作诠释 举例子、作比较 列数字、打比方
B.下定义 举例子、作比较 列数字、打比方
C.作诠释 举例子、打比方 作引用、作比较
D.下定义 举例子、打比方 列数字、打比方、作引用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别修辞方法、论证方法与说明方法习惯上的不同提法,记住概念再结合具体句子逐一判断即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搜狐微博发起了“世界水日关注‘母亲水窖’校园安全饮水计划”,以进一步增强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B.这次为身患重病的徐纯洁同学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十余万元。
C.北京市气象台日前发布首个今冬大雾黄色预警,部分地区能见度低于500米,司机朋友要高度关注天气变化。
D.朱理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本村经济发展的切入点,考虑问题的角度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答案 D
解析 A项缺宾语,可在“计划”后加“的倡议”。B项“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有歧义。C项语序不当,将“首个”与“今冬”调换。
二、类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一树独先天下春
     ——漫话梅花
贾祖璋
王象晋《群芳谱》曾以“荔枝无好花,牡丹无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为遗憾,的确,这是植物界的一个普遍现象。除了每种植物的花和果实都有特定的形态构造以外,一株植物,营养物质有限。用来滋养美丽巨大的花朵,就难以再结出鲜美肥硕的果实;反之,丰于果实,就只能啬于花朵。不过,普遍之中,也会有特殊,如梅杏桃李等便是既有好花,又有美实,两者兼具。而且都是我国原产的名花和名果,尤其值得重视。这里单说冰清玉洁,香幽粉艳,“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梅花。
《左传》:“和如羹焉,水火醯(xī)醢(hǎi)盐梅,以烹鱼肉。”“醯醢”是醋和酱,把梅与醋酱盐并列,可见当时梅是作调味品用的。
尽人皆知的曹操望梅止渴的故事,是关于梅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生食的较早记载。《齐民要术》引《诗义疏》:“梅,杏类也,树及叶皆如杏而黑耳。实赤于杏而酢,亦可生啖也。煮而曝干为酥,置羹臛(huò,肉羹)齑(jī,细末)中,又可含以香口;亦密藏而食。”除了作调味品外,生食和制作蜜饯,与现代相同。又制成乌梅和白梅用作下气、除热、安心药,也早有记载。
《说苑》记载越国使者赠送梁王一枝梅
( http: / / www.21cnjy.com )花,大概当时中原一带梅花还是稀有之物,所以会千里迢迢,带去作为礼品。晋代陆机从南方折一枝梅花,托人带到长安,送给至友范晔,并附诗一首:
折梅达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这是较早的重视梅花的两个故事。
梁何逊在扬州,官舍有梅一株,他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树下欣赏吟咏。后来在洛阳,又想起梅花,便再去扬州,正逢梅花盛开,竟终日看花不止。何逊是一位喜爱梅花的诗人,所以杜甫诗云:“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但是,从晋代到六朝,诗人歌咏梅花,大部分还只是慨叹梅花的易于飘落:
可惜阶下梅,飘荡逐风回。(鲍泉《咏梅花》)
从飘荡消落转变为不“信笛中吹”,进而推崇它素艳清香,突出耐寒的习性,对梅花的看法逐步向宋代人的思想靠近。
与陶渊明爱菊一样,宋代出了一位隐居孤山种梅养鹤,号称“梅妻鹤子”的林逋,物以人贵,孤山梅花,就为人所称道。林逋的梅花诗,又多名句传诵于世: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山园小梅》)
小园烟最正凄迷,阵阵寒香压麝脐。池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梅花》)
宋代其他诗人,对梅花也极为推崇,如:
冷香疑到骨,琼艳几堪餐……赠春无限意,和雪不知寒。(王珪)
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纷纷初疑月桂树,耿耿独与参黄昏。(苏轼)
到了南宋,诗人范成大著《范村梅谱》,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梅花为“天下尤物”,说经营园林,首先要种梅树,愈多愈好,其他花木,无关轻重,把梅提高到一个特殊的地位。
同时,梅花就成为文学的重要题材,各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诗文除了散见于各家的诗文集以外,更有人把咏梅诗选成总集,如前述杨万里《和梅诗序》说,那位和梅诗作者陈晞颜搜集到的原作有八百篇之多。而且早在北宋已有总集《梅苑》,后来又有《梅花鼓吹》等多种。另有几种《梅花百咏》则是个人咏梅诗的专集。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名臣于谦,也有一本《梅花百咏》,他是借高洁清远的梅花精神来抒发自己忠贞刚毅的性格吧。史可法殉国后,扬州梅花岭上给他筑了一座衣冠冢,增添后人凭吊景仰的情怀。
从魏晋六朝到唐代,似乎没有什么关于梅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品种的记载,北宋梅尧臣有《读吴正仲重台梅花诗》,“重台梅”就是说的台阁梅。石曼卿、苏轼有《红梅》诗。宋徽宗赵佶《御制艮岳记》“植梅以万数,绿萼承趺,芬芳馥郁……号绿萼华堂”。堂以“绿萼华”名,一就因为万数梅树都是绿萼梅。李格非《洛阳名园记》:“大隐庄梅……盖早梅,香甚烈而大。”这是北宋时代四个梅花品种的记载。
范成大的《范村梅谱》是关于梅花最早也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唯一的记录。范成大搜集当时苏州地区所有的各种梅树,陆续栽种在家园里,每得一种,记录一种,汇成一帙,再加前后序文,便成这本《梅谱》。过去都说这书记“所居范村之梅,凡十二种”。实际上第五种“古梅”,并不是梅的一个品种。第十二种“蜡梅”,他自己就说“本非梅类”。所以记载的梅一共是十种:江梅、早梅、官城梅、消梅、重叶梅、绿萼梅、百叶湘梅、红梅、鸳鸯梅和杏梅。其中,从重叶梅至鸳鸯梅五种是花梅,其他五种则是果梅。
依据目前的调查和研究,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梅树品种已在二百种以上。随着果树园艺和花卉园艺的日益发展,花实齐美的梅树将对我们有用。我们将对它更加重视和珍爱。(有删改)
5.“荔枝无好花,牡丹无美实”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4分)
答:
答案 意思:能结出甘美果实的,花朵却不好看;而花朵美丽的,果实却不鲜美。原因:植物营养物质有限,不能同时滋养花与果实。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这个句子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的意思,其次要结合这个句子的语言环境。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个句子后的一段话就是对此的解释,适当提取、概括即可。
6.作者举越国使者的故事与陆机的诗,意在说明什么?(4分)
答:
答案 说明当时梅花在中原一带还是稀有之物。
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抓住举故事之后的说明文字,从中可以体会出作者的用意,古诗句的关键词语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用意。
7.宋代及宋代以后的文人推崇梅,寄寓着怎样的感情?(4分)
答:
答案 以梅的素艳清香、耐寒的品质自况,以梅的高洁清远来抒发自己的刚毅性格。
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重写了哪些代表性文人,特别要抓住作者对他们品格评价的关键语句。如宋代林逋的“梅妻鹤子”,明代的于谦《梅花百咏》寄寓的感情。
8.北宋时期记载梅的品种有哪四种?歌词中唱道“红岩上红梅开……”中的“红梅”是否能结果食用?根据文意说出理由。(4分)
答:
答案 台阁梅、红梅、绿萼梅、大隐庄梅(早梅)。不能,红梅为花梅,并非果梅。
解析 解答此题要分别注意文章倒数第三段和倒数第二段的内容。
三、语言运用(12分)
9.将下面一段话改写成一个单句,使其准确而又简明地表述出原意。不超过30个字(含标点)。(6分)
荔枝壳上的裂片,有的品种小些,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种密些,有的品种大些,有的品种疏些;荔枝壳裂片上的峰,有的品种平些,有的品种尖些,情况并不是一样的,这是由于品种不同造成的。
答:
答案 荔枝壳裂片的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而不同。
10.揣摩文意,注意句式,把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6分)
古人对牡丹和荔枝有过这样的评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花之艳为牡丹,然而不实;果之绝为荔枝,然而不艳。”话中贬大于褒,我很为它们鸣不平,如果我们用宽厚的态度去看待事物,应把古人的评论改为:
答案 牡丹花虽然不实,然而为花之绝;荔枝花虽不艳,然而为果之绝。
细节决定成败 纠错成就完美
错题卡
题号
错题原因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