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上青岛版6.2 实践活动——分积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一年级上青岛版6.2 实践活动——分积木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9-24 12:5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积木
教学内容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92页综合实践——分积木。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知道分类需要确定分类标
( http: / / www.21cnjy.com )准,能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序地对物品进行分类,对分类后的结果能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2.经历对具体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体验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附页中的贴画、胶水或双面胶、作业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带来了一则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出示谜语)
有的圆,有的方,五颜六色真漂亮。
平时不用盒中放,能搭长桥能盖房。
——(打一玩具)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猜出是积木,那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到积木的世界里探究数学的奥秘。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的内容和熟悉的生活背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根据这一理念,通过
“猜谜语”自然引入积木这一学生都很熟悉的活动素材,这样也比较容易地把数学和生活建立起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开展活动的积极性。)
2.
提出问题。
出示情景图:
谈话:同学们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积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学生汇报时,引导学生把图形特征说完整一点,如:红色的圆柱;绿色的正方体;黄色的球体……
看,现在这些积木这么乱,你想说点什么吗?
预设:把这些积木分分类整理一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积木,也就是把积木分分类。(板书课题:分积木)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积木入手,让学生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察积木的摆放情况,逐步引导学生产生分类的愿望。激发学生想亲自分类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看一看。
谈话: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些积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积木,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位听。
学生班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预设:
生1:颜色不同,有红色、蓝色、绿色、橙色、黄色。
生2:形状不同,有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
生3:
有的能滚动,像圆柱和球;有的不能滚动,像正方体和长方体。
2.想一想。
谈话:同学们的小眼睛真亮,有这么多的发现。现在请你想一想,我们可以怎样给这些积木分类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预设:
生1:按形状分类。
生2:按颜色分类。
生3:
按能不能滚动分类。……
小结: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同学,想出了这么多的分类方法。这些分类的方法就是分类标准。(板书:分类标准)
3.分一分。
谈话: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活动要求,从这么多的方法中选一种你喜欢的方法来分一分。
出示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
(1)小组同学先商量,选择一种喜欢的方法,确定按什么标准分,然后动手用课前剪下的附页中的实物贴图分一分。
(2)分完后,组内互相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3)观察分的结果看看有什么发现?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发现学生中不同的分类方法。
(设计意图:依据低年级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在动手操作活动之前,教师明确提出活动要求,让学生经历想一想、说一说的过程,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启发和引导每个学生先明确分类的标准,从而提高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组织学生汇报,先说是按什么分的,再说分类结果。
预设一:我是按形状不同来分的,长方体有5个,正方体有4个,圆柱有7个,球有6个。
问题跟进:按形状分的同学,你们分的结果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他分的一样吗?同学们真了不起,分的结果和数学家分的一模一样。按形状来分积木,哪一类最多?哪一类最少?
预设:圆柱最多,正方体最少。
引导: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预设二:我是按颜色不同来分的,绿色的有8个,蓝色的4个,橙色的有4个,红色的有4个,黄色的有2个。
问题跟进:按颜色分的同学,你们分的结果和他分的一样吗?在这个分类结果中,哪一类最多?哪一类最少?
预设:
绿色最多,黄色最少。
引导: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预设三:我还能按照能不能滚动分的。圆柱和球能滚动,作为一类;其他的不能滚动,作为一类。
能滚动:
不能滚动: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给积木分好了类,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几位同学的分类结果,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提问:为什么分的是同一堆东西,得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预设:因为想法不一样;因为分的标准不一样;分法不一样……
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发现,你们不仅有一双巧手,还有一个聪明的小脑袋。看来分类是要根据标准来分的,分的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
(完善板书:分类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
因为第一次是按形状分的,第二次是按颜色分的,所以才有了不同的结果。(指板书和屏幕小结)所以我们在分类的时候,必须先确定好标准。
(设计意图:利用小组汇报分类的结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展示与交流的机会。通过对分类过程的回顾梳理、分析比较,很好的发展了学生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对分类结果的观察发现,培养学生发现信息以及根据信息作出判断的能力,很好的渗透了统计的意识。)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分树叶。(大屏幕出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全班汇报交流,可能出现以下分法:
①按形状分 ②按颜色分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2.分食物。
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按什么标准分类的,分类结果如何。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随机演示分类结果。
3.分小脸。
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按什么标准分类的,分类结果如何。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随机演示分类结果。
4.对比感悟。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分类之前与分类之后,感觉有什么不同。
预设:更清楚了;更条理了;一看就明白……
谈话:同学们说的真好。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非常大。举例说说生活中都在哪里见过分类现象。
预设:商场物品的摆放;垃圾分类……
(设计意图:在学生掌握了分类的多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标准后,及时让学生在练习中运用知识、巩固知识、内化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理解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的数学思想,直观感悟分类所带来的好处。)
六、全课总结,回顾反思。
谈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感受三方面梳理自己的收获。
预设:
知识方面:学会了怎样分积木;学会了怎样分树叶;学会了分类的方法。
方法方面:按一定的标准分一分,一旦标准确立了,就要按照这样的标准来分类,以避免因分类标准交错,造成分类的重复和遗漏。
感受方面:学的很愉快、很有意思……
小结: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要用到分类。回家后,请同学们用你学会的分类方法,动手把自己的书桌整理一下。找找其中藏着的数学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环节,让学生全面地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总结与反思,培养了反思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修养。

板书设计:
分积木
按形状分
按颜色分
按能不能滚动分
分类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亮点有:
一、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展开教学。
一上课先让学生猜谜语,谜底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学生熟悉的积木,在猜谜底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出示纷杂无序的积木,让学生产生分类的愿望。这样也比较容易地把数学和生活建立起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开展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时,充分引导学生按一定分类标准分类。
分类前,先引导学生观察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图形,思考分类标准。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分类的标准,可以按形状分,也可以按颜色分。如果学生能够提出“按能不能滚动来分”也是可以的。如果学生提不出来也无需渗透。引导学生感悟:一旦标准确立了,就要按照这样的标准来分类,以避免因分类标准交错,造成分类的重复和遗漏。最后再开始分类。
三、教学时,充分引导学生感悟分类的多样性。
在抽象概括环节,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的是同一堆东西,得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然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出:分类是依据分类标准的,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同样的物体会有多种分类方法。
2.使用建议。
教材附页中准备了相关的图形,教师需要提前一天安排,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剪下图形,这也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准备习惯的一个过程。
3.困惑
面对这种动手操作性极强的课,我们往往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复杂学具的准备以及课堂活动中学生的调控问题而简单的进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是选择小组合作引用大的学具操作,还是人手一份的课本中提供的学具平面图进行操作呢?到底哪种方式更有利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