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导体的电阻 (word)2025-2026学年高二上物理必修三人教版2019 期中复习学案专题知识点+习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1 导体的电阻 (word)2025-2026学年高二上物理必修三人教版2019 期中复习学案专题知识点+习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1-16 16:59:32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第二节导体的电阻
知识点一电阻
1实验探究
(1)实验原理
选取一个导体,用电压表测量导体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导体的电流,观察并记录数据,在坐标系中作出U-1图像(如图11-2-1甲所示)进行探究分析,找出规律。然后再观察通过不同导体的电流、电压的变化规律。实验电路如图乙所示。
2)实验结论
①对同一导体,不管电流怎样变化,电压跟电流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②对于不同的导体,比值不同。在同样的电压下,比值大的电流小,比值小的电流大。
③比值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阻碍作用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与所加的电压、通过的电流无关。
2电阻
(1)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之比叫作导体的电阻,用字母R表示,即
(2)单位:欧姆(Ω)、千欧(kΩ)、兆欧(MΩ)。1Ω=10- kΩ=10- MΩ。
(3)物理意义:反映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例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连接电路用的导线一般用合金来制作
B.电炉、电阻器的电阻丝一般用合金来制作
C.电阻温度计一般用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影响的合金来制作
D.标准电阻一般用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显著变化的金属材料制作
解:A.为了减小导线上的损耗,连接电路的导线一般要用纯金属制作,故A错误;
B.电炉和电阻器是为了在相同条件下获得较大的电阻,故一般用合金制作,故B正确;
C.电阻温度计需要能体现出温度的变化,所以应该用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显著变化的金属材料来制作,故C错误;
D.标准电阻需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几乎保持不变,所以—般用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影响的合金制作,故D错误。
故选:B。
知识点二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探究问题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由导体自身的因素决定,那么导体的电阻R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实验电路(如图11-2-3所示)
3实验原理
(1)四个不同的导体串联,通过它们的电流相同,因此,电阻之比等于相应的电压之比。
(2)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
4探究过程
(1)b与a只有长度不同,比较a、b的电阻之比与长度之比的关系。
(2)c与a只有横截面积不同,比较a、c的电阻之比与横截面积之比的关系。
(3)d与a只有材料不同,比较a、d的电阻是否相同。5探究结论
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还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例题:关于电阻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纯金属的电阻率较小,合金的电阻率较大,绝缘体的电阻率最大
B.半导体的电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超导体的电阻率为零,所以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为零
D.电阻率的大小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与材料本身无关
解:A、纯金属的电阻率较小,合金的电阻率较大,绝缘体的电阻率是最大的,故A正确;
B、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与金属电阻率的情况正好相反,故B正确;
C、超导体的电阻为零,所以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也为零,故C正确;
D、电阻率的大小是由材料本身性质决定的,还受温度的影响,故D错误。
本题是选不正确的,故选D。
知识点三电阻定律和电阻率
1电阻定律的内容
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导体电阻还与它的材料有关。
2电阻率
(1)物理意义: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电阻率越小,导电性能越好。
(2)计算:由得,可见,只要知道R、S和l,即可求出电阻率。是实验测定电阻率的依据。
(3)国际单位制单位:欧·米,符号是Ω·m。
(4)各种材料的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①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②有些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且随温度改变变化较大,常用于制作热敏电阻。
③有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常用于制作标准电阻。如锰铜合金。
(5)半导体和超导现象
①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
特性:热敏特性:温度升高,电阻率减小;光敏特性:光强增大,电阻率减小;掺杂特性:掺入微量杂质,电阻率减小
②超导现象:一些金属在温度特别低时电阻可以降到0,这种现象叫作超导现象。
知识点四通过对比理解电阻、电阻定律和电阻率
1公式、和
公式 比较项 物理意义 适用条件
通过导体电流的决定式。 计算电流大小,仅适用于纯电阻元件。
导体电阻的定义式,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R由导体本身决定,与U、I无关,仅适用于纯电阻元件。
沿电流方向电势降低的大小等于I和R的乘积。 计算导体两端电压,仅适于纯电阻元件。
2电阻与电阻率的区别与联系
电阻R 电阻率ρ
描述对象 导体 材料
物理意义 反映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R大的,阻碍作用大。 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p大的,导电性能差。
决定因素 由材料、温度和导体形状决定。 由材料、温度决定,与导体形状无关。
单位 欧姆(Ω) 欧·米(Ω·m)
联系 大的,R不一定大,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不一定大;R大的,不一定大。
3.和
区别、联系 公式
区别 1 电阻的定义式,导体的电阻R与U、I无关,但可由该式计算出导体的电阻。 电阻的决定式,电阻的大小由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共同决定。
2 提供了一种测量电阻R的方法:只要测出U、I就可求出R。 提供了一种测导体的电阻率p的方法:只要测出R、1、S就可求出p。
3 适用于纯电阻元件。 适用于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或浓度均匀的电解液。
联系 是对的进一步说明,即导体的电阻与U和I无关,仅取决于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例题:如图所示是一火警报警电路的示意图,其中R3为用某种材料制成的传感器。值班室的显示器为电路中的电流表,电源(内阻不可忽略)两极之间接一报警器。已知当传感器R3所在处出现火情时,显示器的电流表示数I变大,则这种报警器的R3的材料选择和报警条件设置应该符合(  )
A.R3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R3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报警器两端的电压大于某值时报警
D.报警器两端的电压小于某值时报警
解:AB、当出现火情时,显示器的电流表示数I变大,说明电阻R2两端电压变大,因为R2和R3并联,而并联部分电压变大,说明并联部分的电阻变大,所以应该是R3的电阻变大,所以R3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正确,B错误;
CD、报警器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的输出电压,设为U,设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当传感器R3所在处出现火情时,R3变大,则外电阻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小,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有U=E-Ir,由上面的分析可知,电源的输出电压变大,此时报警器报警,说明报警器两端的电压大于某值时报警,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知识点四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1伏安特性曲线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纵轴为电流I,横轴为电压U,画出的导体的I-U图像叫作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2线性元件
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为过原点的直线,
即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如图11-2-5所示,具有这样特点的电学元件称为线性元件,如金属导体等。由线性元件的I-U图像可知其斜率,即斜率越大电阻越小。
3非线性元件
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的,即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的电学元件,称为非线性元件,如二极管等。对于非线性元件,也可以用电阻定义式求某一电压下的电阻。
4.I-U图线与U-I图线的比较
比较内容 图线 I-U图线(伏安特性曲线) U-1图线
坐标轴 U为横轴,I为纵轴。 I为横轴,U为纵轴。
斜率 图线上的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表示导体电阻的倒数。 图线上的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表示导体的电阻。
线性元件图线的形状
非线性元件图线的形状 电阻随U的增大而增大,有R >R 。 电阻随I的增大而减小,有R >R 。
1.(2024秋 浙江期中)下列四组物理量与其对应单位,均为基本物理量与国际单位制下的基本单位的是(  )
A.位移(m)电场强度(V/m)
B.重力(N)电压(V)
C.质量(kg)电流强度(A)
D.加速度(m/s2)电阻(Ω)
2.(2024秋 城关区校级期中)关于导体的电阻及电阻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有电流通过时,才有电阻
B.由R,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C.将一根导线等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2024秋 常州期中)自然科学中很多物理量的表达式都有不止一个,通常都有其定义式和决定式,它们反应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不同层次.定义式侧重描述客观世界,决定式侧重对因果关系的解释.下列表达式中,侧重解释因果关系的是(  )
A.电阻R B.电容C
C.加速度a D.电场强度E
4.(2024秋 福田区校级期中)在某次电学实验中,张同学希望通过更换电路中的电阻丝,以增大电阻,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选用同材质、较粗、较短的电阻丝
B.选用同材质、同粗细但较短的电阻丝
C.选用同材质、同长度但较粗的电阻丝
D.仅增加电阻丝的长度
5.(2024秋 朝阳区校级期中)某一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中的AB段(曲线)所示,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的导体的电阻为120Ω
B.在AB段,导体的电阻变化了20Ω
C.B点对应的导体的电阻为8Ω
D.在AB段,导体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6.(2024春 西城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电路,电压保持不变,当电键S断开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6A,当电键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9A,则两电阻阻值之比R1:R2为(  )
A.1:2 B.2:1 C.2:3 D.3:2
7.(2024秋 北仑区校级期中)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是研究导体电流和电压关系的重要工具。一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中的AB(曲线)所示,AC为图线在A点的切线,C点的坐标为(1V,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灯泡两端的电压升高时,小灯泡的电阻不变
B.当灯泡两端的电压升高时,小灯泡的电阻减小
C.当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V时,小灯泡的电阻为1Ω
D.在灯泡两端的电压由2V变化到4V的过程中,灯泡的电阻改变了1Ω
8.(2024秋 保定期中)如图所示,同种材料做成的均匀柱状导体a和b并联接入电路中、其长度相同,直径之比为1:2。忽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电阻之比为2:1
B.a和b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速率之比为1:4
C.通过a和b电流之比为4:1
D.相等时间内流过a和b中横截面的电荷量之比为1:4
9.(2024秋 青铜峡市校级期中)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A.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电阻就越大
B.导体中的电流越大,电阻就越小
C.比较几只电阻的I﹣U图像可知,电流变化相同时,电压变化较小的图像是属于阻值较大的那个电阻的
D.由I可知,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10.(2024秋 邢台期中)如图所示是某导体的U﹣I图线,图中α=4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的电流成反比
B.此导体的电阻R不变
C.U﹣I图线的斜率表示电阻,所以R=tan45°=1Ω
D.在该导体两端加1V电压时,每秒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0.5C
11.(2024春 滨湖区校级期中)有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导线,其电阻率为ρ,电阻为R,现将其对折使其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则对折后该金属导线的(  )
A.电阻率为2ρ B.电阻率为
C.电阻为4R D.电阻为
12.(2024春 崇川区期中)人体含水量约为70%,水中有钠、钾等离子存在,因此容易导电,脂肪则不容易导电。某脂肪测量仪(如图),其原理就是根据人体电阻的大小来判断人体脂肪所占比例。一般情况下(  )
A.肥胖的人比消瘦的人电阻大
B.肥胖的人比消瘦的人电阻小
C.激烈运动之后人的电阻不会改变
D.激烈运动对脂肪测量仪测量的结果没有影响
13.(2024秋 海淀区校级期中)一根粗细均匀的导线,当其两端电压为U时,通过的电流是I,若将此导线均匀拉长到原来的3倍时,电流仍为I,导线两端所加的电压变为(  )
A.9U B.U C.3U D.
14.(2024秋 白云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一段长为a,宽为b,高为c(a>b>c)的导体,将其中的两个对立面接入电路中时,最大的电阻为R,则最小的电阻为(  )
A. B. C. D.R
15.(2024秋 南华县期中)一根粗细均匀的导线,两端加上电压U时,通过导线中的电流强度为I;若导线均匀拉长,使其半径变为原来的,再给它两端加上电压U,则通过导线的电流为(  )
A. B. C. D.
16.(2024秋 顺德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厚薄均匀的矩形金属薄片边长ab=10cm,bc=5cm,当将A与B接入电压为U的电路中时,电流为1A;若将C与D接入电压为U的电路中,则电流为(  )
A.4A B.2A C.A D.A
17.(2024秋 绿园区校级期中)某金属导线的电阻为R,现将它均匀拉长到直径为原来的一半,那么该导线的电阻变为(  )
A.2R B.4R C.8R D.16R
18.(2024秋 顺义区校级期中)某金属导线的电阻率为ρ,电阻为R,现将它均匀拉长到横截面积为原来的一半,那么该导线的电阻率和电阻分别变为(  )
A.4ρ和4R B.ρ和4R C.ρ和2R D.4ρ和2R
19.(2024秋 北辰区期中)一根长为l、横截面积为S的金属棒,其材料的电阻率为ρ,棒内单位体积自由电子数为n,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在棒两端加上恒定的电压时,棒内产生电流,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为v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棒的电阻R=ρlS
B.金属棒的电阻为
C.流过金属棒的电流为I=mevs
D.金属棒两端的电压为U=ρnevl
20.(2024秋 雁塔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为电路上常用的熔断保险丝,当电路中有较强电流通过时,保险丝会快速熔断、及时切断电源,保障用电设备和人身安全。有一段电阻为R、熔断电流为4A的保险丝,若将这段保险丝对折后绞成一根,则保险丝的电阻和熔断电流将变为(  )
A.和2A B.和8A C.和2A D.和8A
21.(2024秋 苏州期中)砷化铌纳米带是一种具有较高电导率的材料,该材料的电导率是石墨烯的1000倍。电导率σ就是电阻率ρ的倒数,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导率大小与温度有关
B.电导率单位是Ω m
C.材料的电导率与所选材料的品种无关
D.材料的电导率与材料的长度和截面积有关
22.(2024秋 福清市期中)某金属导线的电阻率为ρ,电阻为R,常温下现将它均匀拉长到原来的两倍,则该导线的(  )
A.电阻率变为2ρ B.电阻率变为8ρ
C.电阻变为2R D.电阻变为4R
23.(2024春 如皋市期中)下列关于电阻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常用的导线是用电阻率较小的铝、铜材料做成的
C.材料的电阻率取决于导体的电阻、横截面积和长度
D.金属电阻率在任何温度下都不可能为0
24.(2024秋 南岸区校级期中)2024年3月19日,复旦大学科研团队宣称已成功制备出具有较高电导率的砷化铌纳米带材料,据介绍该材料的电导率是石墨烯的1000倍。已知电导率σ就是电阻率ρ的倒数,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导率越小,其导电性能越强
B.电导率与材料的长度有关
C.电导率与材料的横截面积有关
D.电导率与温度有关
25.(2024秋 塔城市校级期中)2024年3月19日,复旦大学科研团队宣称已成功制备出具有较高电导率的砷化铌纳米带材料,据介绍该材料的电导率是石墨烯的1000倍。电导率σ就是电阻率ρ的倒数,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材料的电导率越小,其导电性能越强
B.材料的电导率与材料的形状有关
C.电导率的单位是Ω﹣1 m﹣1
D.电导率大小与温度无关
26.(2024秋 滨海新区期中)在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分为有髓鞘和无髓鞘两大类。现代生物学认为,髓鞘是由多层类脂物质一髓质累积而成的,具有很大的电阻。某生物体中某段髓质神经纤维可视为长度20cm、半径4cm的圆柱体,当其两端加上U=100V的电压时,测得引起神经纤维产生感觉的电流为0.31μA,则该段髓质的电阻率约为(  )
A.2×108Ω m B.8×108Ω m C.2×107Ω m D.8×106Ω m
27.(2024秋 北辰区校级期中)长度为l、横截面积为S,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为n的均匀长方形导体。在导体两端加上电压U,于是导体中有匀强电场产生,在导体中移动的自由电子(﹣e)受匀强电场的作用而加速,但又和做热运动的阳离子碰撞而减速,这样边反复碰撞边向前移动。阻碍电子向前运动的阻力大小与电子移动的平均速率v成正比,其大小可以表示成kv(k为恒量)。电场力和碰撞的阻力平衡时,导体中形成了恒定电流I,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导体内的匀强电场场强为
B.导体的电阻为
C.导体的电阻为
D.导体材料的电阻率为
28.(2024秋 兰州期中)两根不同材料制成的均匀电阻丝,长度之比L1:L2=5:2,直径之比d1:d2=2:1,给它们加相同的电压,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I1:I2=3:2,则它们的电阻率之比ρ1:ρ2为(  )
A. B. C. D.
29.(2024秋 福州期中)如图(甲)为一测量电解液电阻率的玻璃容器,P、Q为电极,设a=1m、b=0.2m、c=0.1m,当里面注满某电解液,且P、Q加上电压后,其U﹣I图线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所加电压的逐渐增大,该导电材料的导电性能变差
B.U=10V时,其电阻值R为10Ω
C.U=10V时,其电解液的电阻率ρ为0.4Ω m
D.该导电材料沿PQ方向通电时比沿MN方向通电时电阻小
30.(2024秋 南京期中)有Ⅰ、Ⅱ两根不同材料的电阻丝,长度之比为l1:l2=1:5,横截面积之比为S1:S2=2:3,电阻之比为R1:R2=2:5,外加电压之比为U1:U2=1:2,则它们的电阻率之比为(  )
A.2:3 B.4:3 C.3:4 D.8:3
31.(2024秋 辽宁期中)如图,同种材料做成的电阻丝AC粗细均匀,AC上有一点B,其长度关系满足AB=2BC,现将BC段均匀拉伸,AB段不变,末端为D点,且BD=2BC,然后将电阻丝A、D两端接入电路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横截面积是BD段的4倍
B.BD段电阻是AB段的4倍
C.BD段电压是AB段的一半
D.BD段自由电荷定向移动速率是AB段的2倍
32.(2024秋 五华区校级期中)两种相同材料制成的均匀圆柱形导体A、B,其质量相同,当它们并联接入电路时,其电流之比IA:IB=1:16,则它们的横截面积之比SA:SB为(  )
A.1:2 B.2:1 C.1:4 D.4:1
33.(2024秋 香坊区校级期中)两根材料相同的均匀导线X和Y,X长为L,Y长为2L,串联在电路中,沿导线长度方向电势φ变化如图所示,则X、Y两导线的横截面积之比为(  )
A.2:3 B.1:2 C.1:3 D.3:1
34.(2024秋 新华区期中)两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均匀导体A、B,其质量相同,当它们接入电压相同的电路时,其电流之比IA:IB=1:4,则横截面积之比SA:SB为(  )
A.1:2 B.2:1 C.1:4 D.4:1
35.(2024秋 永仁县校级期中)两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均匀导体A、B,其长度相同,当它们接入电压相同的电路时,其电流之比IA:IB=1:4,则横截面积之比SA:SB为(  )
A.1:2 B.2:1 C.1:4 D.4:1
36.(2024秋 密云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半导体材料导电性能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B.超导现象就是在温度降到某一临界值时电阻率突然降为零的现象
C.由可知,R与导体两端电压U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I成反比
D.由ρ可知,ρ与S成正比,与L成反比
37.(2024秋 雨城区校级期中)关于电阻和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才有电阻
B.由R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C.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的降低突然减小为零,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
D.将一根导线等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
38.(2024秋 平阳县校级期中)关于电阻和电阻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一根导线等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
B.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才有电阻
C.由R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D.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的降低会突然减小为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
39.(2024春 广河县校级期中)有一电学元件,温度升高时电阻却大幅度减小,则这种元件可能是(  )
A.金属导体 B.绝缘体 C.半导体 D.超导体
40.(2024春 东方校级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R可知,电阻与电压、电流都有关系
B.由R可知,电阻只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系
C.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与温度有关,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所谓超导现象,就是当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某个临界温度时,导体的电阻率突然变为零的现象
41.(2024春 崇川区期中)如图所示为某白炽灯的U﹣I图像,图中A点的坐标为(I1,U1),过A点的切线与横轴交点的坐标为I0。则(  )
A.随电压的升高,白炽灯的电阻逐渐减小
B.对应A点,白炽灯的电阻为
C.对应A点,白炽灯的电阻为
D.对应A点,白炽灯的电阻为
42.(2024秋 北京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是由相同材料制成的两条长度相同、粗细均匀的电阻丝a、b的伏安特性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线表示电阻丝的阻值与电压成正比
B.a电阻丝较粗
C.a电阻丝的电阻率大于b电阻丝电阻率
D.a电阻丝的阻值大于b电阻丝的阻值
43.(2024秋 荔湾区校级期中)在电喷汽车的进气管道中,广泛地使用着一种叫“电热丝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的部件,其核心部分是一种用特殊的合金材料制作的电热丝.如图所示,当进气管道中的冷空气流速越大时,电阻R两端的电压U0就变得越高,反之,电压U0就越低.这样,管道内空气的流量就转变成了可以测量的电压信号,便于汽车内的电脑系统实现自动控制,如果将这种电热丝从汽车的进气管道中取出,放在实验室中测量这种电热丝的伏安特性曲线,得到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44.(2024秋 历下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图线1表示的导体的电阻为R1,图线2表示的导体的电阻为R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电阻的阻值之比R1:R2=3:1
B.把R1拉长到原来的3倍长后电阻等于R2
C.将R1与R2串联后接于电源上,则电流比I1:I2=3:1
D.将R1与R2并联后接于电源上,则电流比l1:I2=3:1
45.(2024秋 琼山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是电阻R的I﹣U图像,图中a=45°,由此得出(  )
A.导体的电阻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电阻R=0.5Ω
C.因I﹣U图像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故R1.0Ω
D.在电阻R两端加上6.0V的电压时,每秒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荷量是3.0C
46.(2025春 五华区校级期中)对如图中物理事实或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为了安全,图甲中的避雷针应采用绝缘体制作
B.图乙中的话筒线通过金属网线起到减小电阻的作用
C.根据图丙可以求出电容器放电前的带电电荷量
D.由图丁可知,该晶体二极管已经损坏
47.(2024秋 西城区校级期中)某同学通过实验,描绘出了两个电阻R1、R2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两条图线交于P点,R2的图像在P点的切线与纵轴的交点坐标为0.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1的电阻为0.5Ω
B.R2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C.当U=1V时,R2与R1的电阻相等
D.当U=1V时,R2的电阻为2.5Ω
48.(2024秋 高坪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为a、b两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图中α=53°,关于两电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电阻a的阻值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B.电阻b的阻值
C.在电阻b两端加2V电压时,流过电阻的电流是1A
D.在两图线交点处,电阻a的阻值大于电阻b的阻值
49.(2024秋 顺义区校级期中)某半导体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的一部分如图所示。该图线上一点M的坐标为(a,b),该图线在M点的切线的斜率为k。关于与M点对应的物理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为a时,该半导体元件的电阻值为
B.该半导体元件的电阻随电压的升高而增大
C.该半导体元件消耗的电功率可以用矩形OaMb的面积表示
D.该半导体元件消耗的电功率可以用曲线OM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
50.(2024秋 丰台区期中)某同学通过实验,描绘出了两个电阻R1、R2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两条图线交于点P,R2的图像在P点的切线与纵轴的交点值为0.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1的电阻为0.5Ω
B.当U=1V时,R2与R1的电阻相等
C.R2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D.当U=1V时,R2的电阻为10Ω
51.(2024秋 澄海区校级期中)在“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实验中,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只测一次
B.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只测一次
C.实验中通电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宜过长
D.读各电表的示数时,一般不需要估读
52.(2024秋 石景山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是“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装置图,a、b、c、d四条不同的金属导体。在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三个因素方面,b、c、d跟a相比,分别只有一个因素不同:b与a的长度不同;c与a横截面积不同;d与a材料不同。用电压表分别测量a、b、c、d两端的电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a、c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可知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有关
B.根据a、b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可知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有关
C.根据a、d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可知导体电阻与材料有关
D.由实验结论可得出电压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无关
(多选)53.(2024秋 乾安县校级期中)在“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的实验中,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全长,且测量三次,算出其平均值,然后再将金属丝接入电路中
B.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部位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其平均值
C.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多次测量后算出平均值
D.实验中应保持金属丝的温度不变
54.(2024秋 舒兰市校级期中)“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测量:
(1)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D,其中一次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其示数为    mm。
(2)准确地测量金属丝两端的电压U及电流I,最后由公式ρ=    (用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55.(2015秋 河南校级期中)在“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的实验中,用电压表测得金属丝两端的电压U,用电流表测得通过金属丝中的电流I,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d,测得数据如图所示,请从图中读出I=    A,U=  V,d=    cm。
56.(2024秋 北京校级期中)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在实验中,他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端匀速滑向右端,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始终在小角度偏转,而电压表的示数开始时变化很小,但当滑片接近右端时电压表的示数迅速变大.为了便于操作并减小误差,你认为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换用最大阻值更大的滑动变阻器,将导线a的M端移到电流表“3”接线柱上
B.换用最大阻值更大的滑动变阻器,将导线b的N端移到电流表“0.6”接线柱上
C.换用最大阻值更小的滑动变阻器,将导线a的M端移到电流表“3”接线柱上
D.换用最大阻值更小的滑动变阻器,将导线b的N端移到电流表“0.6”接线柱上
57.(2024秋 城关区校级期中)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是研究导体电流和电压关系的重要工具。一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5V电压时,导体的电阻是0.2Ω
B.导体在A状态点的电阻是0.125Ω
C.由图可知,随着电压的增大,导体的电阻不断减小
D.由图可知,随着电压的增大,导体的电阻不断增大
58.(2025春 平谷区校级期中)某同学想用一只半导体热敏电阻Rt制作一支能测量水温的温度计。他查阅资料获得了图1所示的该热敏电阻的R﹣t特性曲线,并设计了图2所示的温度计电路,图中R0=100Ω,电压表的量程是0~3V,电源电动势恒定,内阻可不计。他的制作目标是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0~100℃,且水温100℃时电压表指针偏转达到最大位置。则(  )
A.电源的输出电压为3V
B.水温越高,电压表的示数越小
C.电压表的0刻度对应水温0℃
D.水温55℃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40V
59.(2024秋 泉州期中)如图所示是画出的小灯泡I﹣U图线。由此可知,当电压为0.5V时,小灯泡的灯丝电阻是   Ω;由图可知小灯泡随电压的增大电阻   (选填“越来越小”、“不变”、“越来越大”)。
60.(2025春 温州期中)某同学要研究一小灯泡L(3.6V,0.30A)的伏安特性。所用器材有:电流表A1(量程200mA,内阻Rg1=10.0Ω),电流表A2(量程500mA,内阻Rg2=1.0Ω)、定值电阻R0(阻值R0=10.0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Ω)、电源E(电动势4.5V,内阻很小)、开关S和若干导线。该同学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
(1)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到   (填“左”或“右”)端;
(2)若I1、I2分别为流过电流表A1和A2的电流,利用I1、I2、Rg1和R0写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     ,为保证小灯泡的安全,I1不能超过     mA。
(3)如果用另一个电阻替代定值电阻R0,其他不变,为了能够测量完整的伏安特性曲线,所用电阻的阻值不能小于     Ω(保留2位有效数字)。
);180;(3)8.0。第十一章第二节导体的电阻
知识点一电阻
1实验探究
(1)实验原理
选取一个导体,用电压表测量导体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导体的电流,观察并记录数据,在坐标系中作出U-1图像(如图11-2-1甲所示)进行探究分析,找出规律。然后再观察通过不同导体的电流、电压的变化规律。实验电路如图乙所示。
2)实验结论
①对同一导体,不管电流怎样变化,电压跟电流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②对于不同的导体,比值不同。在同样的电压下,比值大的电流小,比值小的电流大。
③比值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阻碍作用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与所加的电压、通过的电流无关。
2电阻
(1)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之比叫作导体的电阻,用字母R表示,即
(2)单位:欧姆(Ω)、千欧(kΩ)、兆欧(MΩ)。1Ω=10- kΩ=10- MΩ。
(3)物理意义:反映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例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连接电路用的导线一般用合金来制作
B.电炉、电阻器的电阻丝一般用合金来制作
C.电阻温度计一般用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影响的合金来制作
D.标准电阻一般用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显著变化的金属材料制作
解:A.为了减小导线上的损耗,连接电路的导线一般要用纯金属制作,故A错误;
B.电炉和电阻器是为了在相同条件下获得较大的电阻,故一般用合金制作,故B正确;
C.电阻温度计需要能体现出温度的变化,所以应该用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显著变化的金属材料来制作,故C错误;
D.标准电阻需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几乎保持不变,所以—般用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影响的合金制作,故D错误。
故选:B。
知识点二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探究问题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由导体自身的因素决定,那么导体的电阻R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实验电路(如图11-2-3所示)
3实验原理
(1)四个不同的导体串联,通过它们的电流相同,因此,电阻之比等于相应的电压之比。
(2)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
4探究过程
(1)b与a只有长度不同,比较a、b的电阻之比与长度之比的关系。
(2)c与a只有横截面积不同,比较a、c的电阻之比与横截面积之比的关系。
(3)d与a只有材料不同,比较a、d的电阻是否相同。5探究结论
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还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例题:关于电阻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纯金属的电阻率较小,合金的电阻率较大,绝缘体的电阻率最大
B.半导体的电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超导体的电阻率为零,所以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为零
D.电阻率的大小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与材料本身无关
解:A、纯金属的电阻率较小,合金的电阻率较大,绝缘体的电阻率是最大的,故A正确;
B、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与金属电阻率的情况正好相反,故B正确;
C、超导体的电阻为零,所以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也为零,故C正确;
D、电阻率的大小是由材料本身性质决定的,还受温度的影响,故D错误。
本题是选不正确的,故选D。
知识点三电阻定律和电阻率
1电阻定律的内容
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导体电阻还与它的材料有关。
2电阻率
(1)物理意义: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电阻率越小,导电性能越好。
(2)计算:由得,可见,只要知道R、S和l,即可求出电阻率。是实验测定电阻率的依据。
(3)国际单位制单位:欧·米,符号是Ω·m。
(4)各种材料的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①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②有些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且随温度改变变化较大,常用于制作热敏电阻。
③有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常用于制作标准电阻。如锰铜合金。
(5)半导体和超导现象
①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
特性:热敏特性:温度升高,电阻率减小;光敏特性:光强增大,电阻率减小;掺杂特性:掺入微量杂质,电阻率减小
②超导现象:一些金属在温度特别低时电阻可以降到0,这种现象叫作超导现象。
知识点四通过对比理解电阻、电阻定律和电阻率
1公式、和
公式 比较项 物理意义 适用条件
通过导体电流的决定式。 计算电流大小,仅适用于纯电阻元件。
导体电阻的定义式,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R由导体本身决定,与U、I无关,仅适用于纯电阻元件。
沿电流方向电势降低的大小等于I和R的乘积。 计算导体两端电压,仅适于纯电阻元件。
2电阻与电阻率的区别与联系
电阻R 电阻率ρ
描述对象 导体 材料
物理意义 反映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R大的,阻碍作用大。 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p大的,导电性能差。
决定因素 由材料、温度和导体形状决定。 由材料、温度决定,与导体形状无关。
单位 欧姆(Ω) 欧·米(Ω·m)
联系 大的,R不一定大,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不一定大;R大的,不一定大。
3.和
区别、联系 公式
区别 1 电阻的定义式,导体的电阻R与U、I无关,但可由该式计算出导体的电阻。 电阻的决定式,电阻的大小由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共同决定。
2 提供了一种测量电阻R的方法:只要测出U、I就可求出R。 提供了一种测导体的电阻率p的方法:只要测出R、1、S就可求出p。
3 适用于纯电阻元件。 适用于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或浓度均匀的电解液。
联系 是对的进一步说明,即导体的电阻与U和I无关,仅取决于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例题:如图所示是一火警报警电路的示意图,其中R3为用某种材料制成的传感器。值班室的显示器为电路中的电流表,电源(内阻不可忽略)两极之间接一报警器。已知当传感器R3所在处出现火情时,显示器的电流表示数I变大,则这种报警器的R3的材料选择和报警条件设置应该符合(  )
A.R3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R3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报警器两端的电压大于某值时报警
D.报警器两端的电压小于某值时报警
解:AB、当出现火情时,显示器的电流表示数I变大,说明电阻R2两端电压变大,因为R2和R3并联,而并联部分电压变大,说明并联部分的电阻变大,所以应该是R3的电阻变大,所以R3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正确,B错误;
CD、报警器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的输出电压,设为U,设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当传感器R3所在处出现火情时,R3变大,则外电阻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小,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有U=E-Ir,由上面的分析可知,电源的输出电压变大,此时报警器报警,说明报警器两端的电压大于某值时报警,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知识点五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1伏安特性曲线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纵轴为电流I,横轴为电压U,画出的导体的I-U图像叫作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2线性元件
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为过原点的直线,
即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如图11-2-5所示,具有这样特点的电学元件称为线性元件,如金属导体等。由线性元件的I-U图像可知其斜率,即斜率越大电阻越小。
3非线性元件
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的,即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的电学元件,称为非线性元件,如二极管等。对于非线性元件,也可以用电阻定义式求某一电压下的电阻。
4.I-U图线与U-I图线的比较
比较内容 图线 I-U图线(伏安特性曲线) U-1图线
坐标轴 U为横轴,I为纵轴。 I为横轴,U为纵轴。
斜率 图线上的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表示导体电阻的倒数。 图线上的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表示导体的电阻。
线性元件图线的形状
非线性元件图线的形状 电阻随U的增大而增大,有R >R 。 电阻随I的增大而减小,有R >R 。
1.(2024秋 浙江期中)下列四组物理量与其对应单位,均为基本物理量与国际单位制下的基本单位的是(  )
A.位移(m)电场强度(V/m)
B.重力(N)电压(V)
C.质量(kg)电流强度(A)
D.加速度(m/s2)电阻(Ω)
【答案】C
【解答】解:根据七个基本物理量及基本单位为长度(m)、质量(kg)、时间(s)、电流(A)、温度(K)、物质的量(mol)、发光强度(cd)。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2024秋 城关区校级期中)关于导体的电阻及电阻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有电流通过时,才有电阻
B.由R,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C.将一根导线等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D
【解答】解:1、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而与导体两端有无电压、电压高低,导体中有无电流、电流大小无关。所以A、B均错。
2、导线的电阻率有材料本身的特性决定,与导体的电阻、横截面积、长度无关。将一根导线等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是原来的,但电阻率不变。所以C错。
故选:D。
3.(2024秋 常州期中)自然科学中很多物理量的表达式都有不止一个,通常都有其定义式和决定式,它们反应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不同层次.定义式侧重描述客观世界,决定式侧重对因果关系的解释.下列表达式中,侧重解释因果关系的是(  )
A.电阻R B.电容C
C.加速度a D.电场强度E
【答案】C
【解答】解:ABD.电阻,电容C,E,都是定义式,电阻和电压、电流无关;电容和电荷量、电压无关;场强和力、电荷量无关,都是侧重描述客观世界,故ABD错误;
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a,加速度跟力成正比、跟质量成反比,是决定式侧重解释因果关系,故C正确。
故选:C。
4.(2024秋 福田区校级期中)在某次电学实验中,张同学希望通过更换电路中的电阻丝,以增大电阻,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选用同材质、较粗、较短的电阻丝
B.选用同材质、同粗细但较短的电阻丝
C.选用同材质、同长度但较粗的电阻丝
D.仅增加电阻丝的长度
【答案】D
【解答】解:根据电阻定律R可知,选用同材质、较粗时,横截面积大,选用较短的电阻丝时,长度短,此时电阻变小,故A错误;
B、根据电阻定律R可知,选用同材质、同粗细但较短的电阻丝,此时电阻变小,故B错误;
C、根据电阻定律R可知,选用同材质、同长度但较粗的电阻丝,此时电阻变小,故C错误;
D、根据电阻定律R可知,仅增加电阻丝的长度,此时电阻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5.(2024秋 朝阳区校级期中)某一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中的AB段(曲线)所示,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的导体的电阻为120Ω
B.在AB段,导体的电阻变化了20Ω
C.B点对应的导体的电阻为8Ω
D.在AB段,导体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答案】B
【解答】解:ABC、A点的电阻为:RAΩ=60Ω,B点的电阻为:RBΩ=80Ω;
在AB段,导体的电阻变化了80Ω﹣60Ω=20Ω;故AC错误,B正确;
D、根据R,知在AB段,导体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6.(2024春 西城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电路,电压保持不变,当电键S断开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6A,当电键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9A,则两电阻阻值之比R1:R2为(  )
A.1:2 B.2:1 C.2:3 D.3:2
【答案】A
【解答】解:因S通断中电压保持不变;故R1中的电流保持不变,则流过R2的电流I2=0.9﹣0.6=0.3A;
而在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故R1:R2=0.3:0.6=1:2;
故选:A。
7.(2024秋 北仑区校级期中)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是研究导体电流和电压关系的重要工具。一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中的AB(曲线)所示,AC为图线在A点的切线,C点的坐标为(1V,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灯泡两端的电压升高时,小灯泡的电阻不变
B.当灯泡两端的电压升高时,小灯泡的电阻减小
C.当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V时,小灯泡的电阻为1Ω
D.在灯泡两端的电压由2V变化到4V的过程中,灯泡的电阻改变了1Ω
【答案】C
【解答】解:AB.I﹣U图像切线的斜率的倒数表示电阻的变化,由图可知AB段的切线的斜率逐渐减小,所以电阻逐渐增大,故AB错误;
CD.由I﹣U图像可知,当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V时,小灯泡的电流为2A;根据欧姆定律R,则小灯泡的电阻;
当灯泡两端的电压为4V时,小灯泡的电流为3A;根据欧姆定律,得小灯泡的电阻,电阻的改变量为,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8.(2024秋 保定期中)如图所示,同种材料做成的均匀柱状导体a和b并联接入电路中、其长度相同,直径之比为1:2。忽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电阻之比为2:1
B.a和b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速率之比为1:4
C.通过a和b电流之比为4:1
D.相等时间内流过a和b中横截面的电荷量之比为1:4
【答案】D
【解答】解:A、根据S=πr2可得a和b的横截面积之比为1:4,根据电阻定律可得,两电阻的阻值之比为,故A错误;
C、根据欧姆定律可得通过a和b的电流之比为,故C错误;
D、根据可得相等时间内流过a和b中横截面的电荷量之比为为1:4,故D正确;
B、根据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neSv可得,所以a和b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之比为1:1,故B错误。
故选:D。
9.(2024秋 青铜峡市校级期中)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A.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电阻就越大
B.导体中的电流越大,电阻就越小
C.比较几只电阻的I﹣U图像可知,电流变化相同时,电压变化较小的图像是属于阻值较大的那个电阻的
D.由I可知,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答案】D
【解答】解:AB、导体电阻由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故AB错误。
C、在I﹣U图像中,图像斜率的倒数为电阻,所以电流变化相同时,电压变化较小的图像是属于阻值较小的电阻,故C错误。
D、由欧姆定律可知,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故D正确。
故选:D。
10.(2024秋 邢台期中)如图所示是某导体的U﹣I图线,图中α=4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的电流成反比
B.此导体的电阻R不变
C.U﹣I图线的斜率表示电阻,所以R=tan45°=1Ω
D.在该导体两端加1V电压时,每秒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0.5C
【答案】B
【解答】解:A.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决定,与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故A错误;
BC.U﹣I图像的斜率表示导体的电阻,因此Ω,由于斜率不变,所以电阻不变;斜率不能用倾角的正切计算,故B正确,C错误;
D.根据欧姆定律,通过导体的电流;根据电流的定义式,得每秒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It=2×1C=2C,故D错误。
故选:B。
11.(2024春 滨湖区校级期中)有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导线,其电阻率为ρ,电阻为R,现将其对折使其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则对折后该金属导线的(  )
A.电阻率为2ρ B.电阻率为
C.电阻为4R D.电阻为
【答案】D
【解答】解:AB.金属导线的电阻率由材料和温度决定,对折使其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并不能改变其电阻率,故AB错误;
CD.由电阻定律R,L是导体的长度,S是导体的横截面积,可知对折使其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后,电阻为,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2024春 崇川区期中)人体含水量约为70%,水中有钠、钾等离子存在,因此容易导电,脂肪则不容易导电。某脂肪测量仪(如图),其原理就是根据人体电阻的大小来判断人体脂肪所占比例。一般情况下(  )
A.肥胖的人比消瘦的人电阻大
B.肥胖的人比消瘦的人电阻小
C.激烈运动之后人的电阻不会改变
D.激烈运动对脂肪测量仪测量的结果没有影响
【答案】A
【解答】解:AB.脂肪不容易导电,其电阻率较大,消瘦的人脂肪含量少,脂肪的电阻较小,所以肥胖的人比消瘦的人电阻大,故A正确,B错误;
C.剧烈运动出汗时,人体内含水量发生变化,人体脂肪所占比例发生变化,故人体的电阻会变化,故C错误;
D.激烈运动大量出汗之后,沐浴之后人体表面较潮湿,人体的含水量和表面潮湿程度与平常相比差别较大,人体电阻的差别就较大,会影响测量数据,故D错误。
故选:A。
13.(2024秋 海淀区校级期中)一根粗细均匀的导线,当其两端电压为U时,通过的电流是I,若将此导线均匀拉长到原来的3倍时,电流仍为I,导线两端所加的电压变为(  )
A.9U B.U C.3U D.
【答案】A
【解答】解:导线均匀拉长到原来的3倍时,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由电阻定律R=ρ易得导线电阻变为原来的9倍,当电流不变时,根据欧姆定律U=IR易得,两端电压变为原来的9倍。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4.(2024秋 白云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一段长为a,宽为b,高为c(a>b>c)的导体,将其中的两个对立面接入电路中时,最大的电阻为R,则最小的电阻为(  )
A. B. C. D.R
【答案】A
【解答】解:根据电阻定律可知,若使电阻最小,则导体的横截面积应最大,长度应最小,反之则电阻最大;由题意可得最大电阻,最小电阻,所以,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5.(2024秋 南华县期中)一根粗细均匀的导线,两端加上电压U时,通过导线中的电流强度为I;若导线均匀拉长,使其半径变为原来的,再给它两端加上电压U,则通过导线的电流为(  )
A. B. C. D.
【答案】A
【解答】解:将导线均匀拉长,使其半径变为原来的,故截面积变为原来的,长度变为原来的4倍,根据电阻定律公式R,电阻增加为原来的16倍;再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电流减小为原来的;
故选:A。
16.(2024秋 顺德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厚薄均匀的矩形金属薄片边长ab=10cm,bc=5cm,当将A与B接入电压为U的电路中时,电流为1A;若将C与D接入电压为U的电路中,则电流为(  )
A.4A B.2A C.A D.A
【答案】A
【解答】解:根据电阻定律公式,有



根据欧姆定律,电压相同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故两次电流之比为1:4,故第二次电流为4A;
故选:A。
17.(2024秋 绿园区校级期中)某金属导线的电阻为R,现将它均匀拉长到直径为原来的一半,那么该导线的电阻变为(  )
A.2R B.4R C.8R D.16R
【答案】D
【解答】解:电阻R,现将它均匀拉长到直径为原来的一半,其材料和体积均不变,则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长度为原来的4倍;由于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所以此时导体的电阻变为原来的16倍,即16R。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8.(2024秋 顺义区校级期中)某金属导线的电阻率为ρ,电阻为R,现将它均匀拉长到横截面积为原来的一半,那么该导线的电阻率和电阻分别变为(  )
A.4ρ和4R B.ρ和4R C.ρ和2R D.4ρ和2R
【答案】B
【解答】解:将金属导线均匀拉长到横截面积为原来的一半,体积不变,则长度为原来的2倍;根据电阻定律有,所以此时导体的电阻变为原来的4倍,即4R,由于电阻率与材料有关,所以电阻率不变,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9.(2024秋 北辰区期中)一根长为l、横截面积为S的金属棒,其材料的电阻率为ρ,棒内单位体积自由电子数为n,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在棒两端加上恒定的电压时,棒内产生电流,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为v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棒的电阻R=ρlS
B.金属棒的电阻为
C.流过金属棒的电流为I=mevs
D.金属棒两端的电压为U=ρnevl
【答案】D
【解答】解:AB.金属棒的电阻,故AB错误;
C.由微观电流表达式得通过金属棒的电流为 I=nevS,故C错误;
D.金属棒两端的电压 ,故D正确。
故选:D。
20.(2024秋 雁塔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为电路上常用的熔断保险丝,当电路中有较强电流通过时,保险丝会快速熔断、及时切断电源,保障用电设备和人身安全。有一段电阻为R、熔断电流为4A的保险丝,若将这段保险丝对折后绞成一根,则保险丝的电阻和熔断电流将变为(  )
A.和2A B.和8A C.和2A D.和8A
【答案】B
【解答】解:根据电阻定律表达式可知,保险丝对折后的电阻变为:;
将最大电流为Imax=4A的两段保险丝并联后,其允许的最大电流为原来的两倍,即:
I′=2Imax=2×4A=8A,则保险丝的熔断电流将变为8A,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1.(2024秋 苏州期中)砷化铌纳米带是一种具有较高电导率的材料,该材料的电导率是石墨烯的1000倍。电导率σ就是电阻率ρ的倒数,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导率大小与温度有关
B.电导率单位是Ω m
C.材料的电导率与所选材料的品种无关
D.材料的电导率与材料的长度和截面积有关
【答案】A
【解答】解:A、由于导体的电阻率与温度有关,则电导率大小与温度有关,故A正确;
B、根据电阻定律可得:,所以有:,则电导率的单位是,故B错误;
C、由于导体的电阻率与所选材料的品种有关,则材料的电导率与所选材料的品种有关,故C错误;
D、材料的电导率与材料的长度和截面积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22.(2024秋 福清市期中)某金属导线的电阻率为ρ,电阻为R,常温下现将它均匀拉长到原来的两倍,则该导线的(  )
A.电阻率变为2ρ B.电阻率变为8ρ
C.电阻变为2R D.电阻变为4R
【答案】D
【解答】解:AB、导线的电阻率是由材料本身性质决定的,与导线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无关,故AB错误;
CD、因为导线的体积不变,常温下现将它均匀拉长到原来的两倍,则导线的横截面积是原来的二分之一,根据电阻定律R可得,电阻会变为4R,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3.(2024春 如皋市期中)下列关于电阻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常用的导线是用电阻率较小的铝、铜材料做成的
C.材料的电阻率取决于导体的电阻、横截面积和长度
D.金属电阻率在任何温度下都不可能为0
【答案】B
【解答】解:A、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A错误;
B、纯金属电阻率较小,常用的导线是用电阻率较小的铝、铜材料做成的,故B正确;
C、材料的电阻率是由材料本身决定的,还与温度有关,与导体的电阻、横截面积和长度无关,故C错误;
D、金属电阻率在绝对零度时电阻可以为0,为超导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24.(2024秋 南岸区校级期中)2024年3月19日,复旦大学科研团队宣称已成功制备出具有较高电导率的砷化铌纳米带材料,据介绍该材料的电导率是石墨烯的1000倍。已知电导率σ就是电阻率ρ的倒数,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导率越小,其导电性能越强
B.电导率与材料的长度有关
C.电导率与材料的横截面积有关
D.电导率与温度有关
【答案】D
【解答】解:A、电导率σ是电阻率ρ的倒数,电导率越小,电阻率越大,其导电性能越弱,故A错误;
BC、材料的电阻率与材料形状无关,则材料的电导率与材料形状无关,故BC错误;
D、电阻率与温度有关,则电导率与温度有关,故D正确。
故选:D。
25.(2024秋 塔城市校级期中)2024年3月19日,复旦大学科研团队宣称已成功制备出具有较高电导率的砷化铌纳米带材料,据介绍该材料的电导率是石墨烯的1000倍。电导率σ就是电阻率ρ的倒数,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材料的电导率越小,其导电性能越强
B.材料的电导率与材料的形状有关
C.电导率的单位是Ω﹣1 m﹣1
D.电导率大小与温度无关
【答案】C
【解答】解:A.材料的电导率越小,电阻率越大,其导电性能越弱,故A错误;
B.电阻率与材料的形状无关,所以材料的电导率也与材料的形状无关,故B错误;
C.根据电阻定律有可得,所以电导率的单位是Ω﹣1 m﹣1,故C正确;
D.电阻率和温度有关,电导率大小也与温度有关,故D错误。
故选:C。
26.(2024秋 滨海新区期中)在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分为有髓鞘和无髓鞘两大类。现代生物学认为,髓鞘是由多层类脂物质一髓质累积而成的,具有很大的电阻。某生物体中某段髓质神经纤维可视为长度20cm、半径4cm的圆柱体,当其两端加上U=100V的电压时,测得引起神经纤维产生感觉的电流为0.31μA,则该段髓质的电阻率约为(  )
A.2×108Ω m B.8×108Ω m C.2×107Ω m D.8×106Ω m
【答案】D
【解答】解:该段髓质的电阻为R,根据电阻定律有R,其中L=20cm=0.2m,S=πr2=3.14×(4×10﹣2)2m=5.024×10﹣3m2,代入上式解得ρ=8×106Ω m,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7.(2024秋 北辰区校级期中)长度为l、横截面积为S,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为n的均匀长方形导体。在导体两端加上电压U,于是导体中有匀强电场产生,在导体中移动的自由电子(﹣e)受匀强电场的作用而加速,但又和做热运动的阳离子碰撞而减速,这样边反复碰撞边向前移动。阻碍电子向前运动的阻力大小与电子移动的平均速率v成正比,其大小可以表示成kv(k为恒量)。电场力和碰撞的阻力平衡时,导体中形成了恒定电流I,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导体内的匀强电场场强为
B.导体的电阻为
C.导体的电阻为
D.导体材料的电阻率为
【答案】A
【解答】解:A.在导体两端加上电压U,导体内的匀强电场场强为,故A错误;
B.由电阻的定义式得导体的电阻为,故B正确;
C.根据题意知,电子受到电场力和碰撞的阻力平衡时,导体中形成了恒定电流,即f阻=F电
又有f阻=kv,,由欧姆定律知U=IR,电流微观表达式I=nevS,联立以上式子求得,故C正确;
D.导体的电阻率公式为,故D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A。
28.(2024秋 兰州期中)两根不同材料制成的均匀电阻丝,长度之比L1:L2=5:2,直径之比d1:d2=2:1,给它们加相同的电压,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I1:I2=3:2,则它们的电阻率之比ρ1:ρ2为(  )
A. B. C. D.
【答案】D
【解答】解:据欧姆定律得:R,两金属的电阻之比为:
两金属的横截面积:
再据电阻定律得ρ,所以,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9.(2024秋 福州期中)如图(甲)为一测量电解液电阻率的玻璃容器,P、Q为电极,设a=1m、b=0.2m、c=0.1m,当里面注满某电解液,且P、Q加上电压后,其U﹣I图线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所加电压的逐渐增大,该导电材料的导电性能变差
B.U=10V时,其电阻值R为10Ω
C.U=10V时,其电解液的电阻率ρ为0.4Ω m
D.该导电材料沿PQ方向通电时比沿MN方向通电时电阻小
【答案】C
【解答】解:A、由图可知,随着所加电压的逐渐增大,该导体的U﹣I图偏向I轴,即阻值减小,导电性能变强,故A错误;
B、U=10V时,电阻值为:,故B错误;
C、U=10V时,由B选项分析可知R=20Ω,由电阻决定式:可知,ρ=0.4Ω m,故C正确;
D、该导体沿PQ方向通电时,电阻为,沿MN方向通电时,电阻为,可知沿PQ方向通电时的电阻更大,故D错误。
故选:C。
30.(2024秋 南京期中)有Ⅰ、Ⅱ两根不同材料的电阻丝,长度之比为l1:l2=1:5,横截面积之比为S1:S2=2:3,电阻之比为R1:R2=2:5,外加电压之比为U1:U2=1:2,则它们的电阻率之比为(  )
A.2:3 B.4:3 C.3:4 D.8:3
【答案】B
【解答】解:根据电阻的决定式R=ρ得:ρ;
则:5,故ACD 错误,B正确。
故选:B。
31.(2024秋 辽宁期中)如图,同种材料做成的电阻丝AC粗细均匀,AC上有一点B,其长度关系满足AB=2BC,现将BC段均匀拉伸,AB段不变,末端为D点,且BD=2BC,然后将电阻丝A、D两端接入电路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横截面积是BD段的4倍
B.BD段电阻是AB段的4倍
C.BD段电压是AB段的一半
D.BD段自由电荷定向移动速率是AB段的2倍
【答案】D
【解答】解:A.BC段的长度变为原来的2倍,体积不变,则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一半,所以AB段的横截面积是BD段的2倍,故A错误;
B.BD段长度与AB段相等,横截面积是AB段的一半,由电阻定律表达式:可得,BD段电阻是AB段的2倍,故B错误;
C.电流相等,串联电路中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则BD段电压是AB段电压的2倍,故C错误;
D.由电流的微观表达式
I=neSv
可知,BD段与AB段I、n、e均相等,横截面积BD段是AB段的一半,则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BD段是AB段的2倍,故D正确。
故选:D。
32.(2024秋 五华区校级期中)两种相同材料制成的均匀圆柱形导体A、B,其质量相同,当它们并联接入电路时,其电流之比IA:IB=1:16,则它们的横截面积之比SA:SB为(  )
A.1:2 B.2:1 C.1:4 D.4:1
【答案】C
【解答】解: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可得它们的电阻之比为RA:RB=IB:IA=16:1,因为它材料相同,质量相等所以有SALA=SBLB,根据电阻定律R可得,它们的横截面积之比为SA:SB=1:4。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3.(2024秋 香坊区校级期中)两根材料相同的均匀导线X和Y,X长为L,Y长为2L,串联在电路中,沿导线长度方向电势φ变化如图所示,则X、Y两导线的横截面积之比为(  )
A.2:3 B.1:2 C.1:3 D.3:1
【答案】C
【解答】解:由图可知,A、B两端的电势差分别为6V,4V,电流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得:。
根据电阻定律得,R=ρ,则S.则横截面积之比.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4.(2024秋 新华区期中)两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均匀导体A、B,其质量相同,当它们接入电压相同的电路时,其电流之比IA:IB=1:4,则横截面积之比SA:SB为(  )
A.1:2 B.2:1 C.1:4 D.4:1
【答案】A
【解答】解:当两导体接入电压相同的电路时,电流之比IA:IB=1:4,根据欧姆定律I得电阻之比RA:RB=4:1,两个导体的材料相同,质量相同则材料的体积也相等;电阻率相同,体积相同,根据电阻定律R得到,横截面积之比SA:SB1:2.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5.(2024秋 永仁县校级期中)两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均匀导体A、B,其长度相同,当它们接入电压相同的电路时,其电流之比IA:IB=1:4,则横截面积之比SA:SB为(  )
A.1:2 B.2:1 C.1:4 D.4:1
【答案】C
【解答】解:当两导体接入电压相同的电路时,电流之比IA:IB=1:4,根据欧姆定律I得电阻之比RA:RB=4:1,两个导体的材料相同,电阻率相同,长度相同,根据电阻定律R得到,横截面积之比SA:SB=RB:RA=1:4。
故选:C。
36.(2024秋 密云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半导体材料导电性能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B.超导现象就是在温度降到某一临界值时电阻率突然降为零的现象
C.由可知,R与导体两端电压U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I成反比
D.由ρ可知,ρ与S成正比,与L成反比
【答案】B
【解答】解:
A、半导体材料导电性能会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变化,温度升高,半导体材料电阻率减小,导电性能增强。故A错误。
B、超导现象就是在温度降到某一临界值时电阻率突然降为零的现象。故B正确。
C、电阻等于电压与电流之比,但电阻与电压、电流无关,反映导体的特性。故C错误。
D、电阻率由导体的材料和温度决定,与导体的长度、截面积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37.(2024秋 雨城区校级期中)关于电阻和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才有电阻
B.由R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C.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的降低突然减小为零,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
D.将一根导线等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
【答案】C
【解答】解:AB、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而与导体两端有无电压、电压高低,导体中有无电流、电流大小无关。故A错误、B错误。
C、由超导现象的定义知,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的降低会突然减小为零,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但温度不可能为绝对零度,因绝对零度无法达到,故C正确
D、导线的电阻率有材料本身的特性决定,与导体的电阻、横截面积、长度无关。将一根导线等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是原来的一半,但电阻率不变。所以D错误。
故选:C。
38.(2024秋 平阳县校级期中)关于电阻和电阻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一根导线等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
B.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才有电阻
C.由R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D.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的降低会突然减小为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
【答案】D
【解答】解:A、根据电阻定律R=ρ,将一根导线等分为二,电阻减半,而电阻率是导体材料的特性,与长度无关,故A错误。
B、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它是导体本身的性质,有没有电流均有电阻,故B错误;
C、由电阻的定义式R,可知其比值定义法,导体的电阻由ρ、L、S决定,是导体本身的性能,不能说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故C错误;
D、超导现象是绝对零度附近时,电阻突然减小到零的现象,即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的降低会突然减小为零,故D正确。
故选:D。
39.(2024春 广河县校级期中)有一电学元件,温度升高时电阻却大幅度减小,则这种元件可能是(  )
A.金属导体 B.绝缘体 C.半导体 D.超导体
【答案】C
【解答】解:大部分金属导体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增大,绝缘体电阻不变,超导体无电阻;
而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根据半导体对热敏感的特性可制成热敏电阻。
故选:C。
40.(2024春 东方校级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R可知,电阻与电压、电流都有关系
B.由R可知,电阻只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系
C.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与温度有关,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所谓超导现象,就是当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某个临界温度时,导体的电阻率突然变为零的现象
【答案】D
【解答】解:A、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故A错误;
B、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电阻率、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其电阻率受温度的影响,所以导体的电阻还受温度的影响,故B错误;
C、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C错误;
D、所谓超导现象,就是当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某个临界温度时,导体的电阻率突然变为零的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41.(2024春 崇川区期中)如图所示为某白炽灯的U﹣I图像,图中A点的坐标为(I1,U1),过A点的切线与横轴交点的坐标为I0。则(  )
A.随电压的升高,白炽灯的电阻逐渐减小
B.对应A点,白炽灯的电阻为
C.对应A点,白炽灯的电阻为
D.对应A点,白炽灯的电阻为
【答案】B
【解答】解:A、根据U﹣I图像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表示该电压下白炽灯的电阻,由图可知,随电压增大,白炽灯的电阻变大,故A错误;
BCD、由欧姆定律可知,在A点,白炽灯的电阻为R,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B。
42.(2024秋 北京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是由相同材料制成的两条长度相同、粗细均匀的电阻丝a、b的伏安特性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线表示电阻丝的阻值与电压成正比
B.a电阻丝较粗
C.a电阻丝的电阻率大于b电阻丝电阻率
D.a电阻丝的阻值大于b电阻丝的阻值
【答案】D
【解答】解:A.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故A错误;
BD.根据,可知伏安特性曲线的割线斜率是电阻的倒数,因此a代表的电阻较大,b的较小;根据电阻定律,可知a的电阻丝较细,b的较粗,故B错误,D正确;
C.由于两段电阻丝的材料相同,故a电阻丝的电阻率等于b电阻丝电阻率,故C错误。
故选:D。
43.(2024秋 荔湾区校级期中)在电喷汽车的进气管道中,广泛地使用着一种叫“电热丝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的部件,其核心部分是一种用特殊的合金材料制作的电热丝.如图所示,当进气管道中的冷空气流速越大时,电阻R两端的电压U0就变得越高,反之,电压U0就越低.这样,管道内空气的流量就转变成了可以测量的电压信号,便于汽车内的电脑系统实现自动控制,如果将这种电热丝从汽车的进气管道中取出,放在实验室中测量这种电热丝的伏安特性曲线,得到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答】解:由题意知,电热丝是热敏电阻,温度越低,电阻越小,则知温度越高,电阻越大,而I﹣U图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等于电阻的倒数,电压和电流增大时,电阻的温度升高,电阻增大,图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斜率的倒数越小。则知D正确。
故选:D。
44.(2024秋 历下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图线1表示的导体的电阻为R1,图线2表示的导体的电阻为R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电阻的阻值之比R1:R2=3:1
B.把R1拉长到原来的3倍长后电阻等于R2
C.将R1与R2串联后接于电源上,则电流比I1:I2=3:1
D.将R1与R2并联后接于电源上,则电流比l1:I2=3:1
【答案】D
【解答】解:A、根据I﹣U图象知,图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所以 R1:R2=1:3,故A错误;
B、把 R1 拉长到原来的3倍长后,横截面积减小为原来的 ,根据电阻定律公式 电阻增加为9倍,变为 R2 的3倍,故B错误;
C、串联电路电流相等,所以将 R1与 R2 串联后接于电源上,电流比 I1:I2=1:1,故C错误;
D、并联电路电压相等,电流比等于电阻之反比,所以将 R1 与 R2 并联后接于电源上,电流比 I1:I2=3:1,故D正确。
故选:D。
45.(2024秋 琼山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是电阻R的I﹣U图像,图中a=45°,由此得出(  )
A.导体的电阻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电阻R=0.5Ω
C.因I﹣U图像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故R1.0Ω
D.在电阻R两端加上6.0V的电压时,每秒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荷量是3.0C
【答案】D
【解答】解:A、图像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I﹣U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导体的电阻是一个定值,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故A错误;
B、导体的电阻为Ω,故B错误;
C、I﹣U图像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因为纵轴和横轴的标度不一致,所以不能用图像的与横轴夹角的正切表示图像的斜率,故C错误;
D、在电阻R两端加上6.0V的电压时,根据B的分析可得此时的电流为I,每秒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荷量是q=It=3.0×1C=3.0C,故D正确。
故选:D。
46.(2025春 五华区校级期中)对如图中物理事实或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为了安全,图甲中的避雷针应采用绝缘体制作
B.图乙中的话筒线通过金属网线起到减小电阻的作用
C.根据图丙可以求出电容器放电前的带电电荷量
D.由图丁可知,该晶体二极管已经损坏
【答案】C
【解答】解:A、为了安全,图甲中的避雷针应采用金属导体制作,故A错误;
B、图乙中的话筒线通过金属网线起到静电屏蔽作用,故B错误;
C、根据q=It可知,图线与坐标轴所围区域的面积表示电荷量,所以图丙可以求出电容器放电前的带电电荷量,故C正确;
D、由于二极管为非线性元件,所以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当加正向电压时,电压达到0.5V以上,电流迅速增大,当加反向电压时,电压较小,二极管处于截止状态,当电压高于30V,电流迅速增大,此时二极管被击穿,所以由图丁可知,该晶体二极管没有损坏,故D错误。
故选:C。
47.(2024秋 西城区校级期中)某同学通过实验,描绘出了两个电阻R1、R2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两条图线交于P点,R2的图像在P点的切线与纵轴的交点坐标为0.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1的电阻为0.5Ω
B.R2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C.当U=1V时,R2与R1的电阻相等
D.当U=1V时,R2的电阻为2.5Ω
【答案】C
【解答】解:A、由图可知,R1的图线为线性元件,电阻值不变,由已知的坐标值,可计算其电阻R1,故A错误;
D、由图可知,R2的图线为非线性元件,根据图线的交点坐标,可计算其U=1V时的电阻为,故D错误;
C、由AC选项分析可知,C正确;
B、由I﹣U图可知,其图线上的点与坐标原点的连线的斜率倒数与电阻变化情况一致,随着电压增大,图线上的点与坐标原点的连线斜率变小,可知其电阻值变大,故B错误。
故选:C。
48.(2024秋 高坪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为a、b两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图中α=53°,关于两电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电阻a的阻值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B.电阻b的阻值
C.在电阻b两端加2V电压时,流过电阻的电流是1A
D.在两图线交点处,电阻a的阻值大于电阻b的阻值
【答案】C
【解答】解:A、在I﹣U图像中,图线上的点和原点连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由题图可知,电阻a的图线上点和原点连线的斜率随电流增大而增大,所以电阻a的阻值随电流的增大而减小,故A错误;
BC、结合图像可知,电阻b的阻值为一定值,且有,解得Rb=2Ω,在电阻b两端加2V电压时,流过电阻的电流是,故B错误,C正确;
D、在两图线交点处,交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相同,则交点处电阻a的阻值等于电阻b的阻值,故D错误。
故选:C。
49.(2024秋 顺义区校级期中)某半导体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的一部分如图所示。该图线上一点M的坐标为(a,b),该图线在M点的切线的斜率为k。关于与M点对应的物理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为a时,该半导体元件的电阻值为
B.该半导体元件的电阻随电压的升高而增大
C.该半导体元件消耗的电功率可以用矩形OaMb的面积表示
D.该半导体元件消耗的电功率可以用曲线OM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
【答案】C
【解答】解:AB.在I﹣U图像中,图像上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表示该电压下的电阻的倒数,所以该半导体元件的电阻随电压的升高而减小;当电压为a时,对应的电流为b,所以该半导体元件的电阻值为:,故AB错误;
CD.该半导体元件消耗的电功率为:P=UI,可知该半导体元件消耗的电功率可以用矩形OaMb的面积表示,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50.(2024秋 丰台区期中)某同学通过实验,描绘出了两个电阻R1、R2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两条图线交于点P,R2的图像在P点的切线与纵轴的交点值为0.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1的电阻为0.5Ω
B.当U=1V时,R2与R1的电阻相等
C.R2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D.当U=1V时,R2的电阻为10Ω
【答案】B
【解答】解:ABD.由图像得,当U=1V时,通过两个电阻的电流均为0.5A,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1、R2的阻值均为:,故AD错误,B正确;
C.I﹣U图像上某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的倒数等于电阻值。R2的伏安特性曲线为曲线,随电压的增大,其对应的图像上的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的倒数变大,故R2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故C错误。
故选:B。
51.(2024秋 澄海区校级期中)在“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实验中,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只测一次
B.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只测一次
C.实验中通电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宜过长
D.读各电表的示数时,一般不需要估读
【答案】C
【解答】解:A、为减小实验误差,实验时应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部位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其平均值,故A错误;
B、为减小实验误差,需要用米尺量出金属丝接入电路的长度三次,算出其平均值,故B错误;
C、实验中通电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温度升高,导体的电阻会明显改变,故C正确;
D、读各电表的示数时,要估读一位,故D错误。
故选:C。
52.(2024秋 石景山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是“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装置图,a、b、c、d四条不同的金属导体。在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三个因素方面,b、c、d跟a相比,分别只有一个因素不同:b与a的长度不同;c与a横截面积不同;d与a材料不同。用电压表分别测量a、b、c、d两端的电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a、c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可知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有关
B.根据a、b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可知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有关
C.根据a、d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可知导体电阻与材料有关
D.由实验结论可得出电压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无关
【答案】C
【解答】解:四个电阻串联,通过它们的电流I相等,由U=IR可知,电阻两端电压U与电阻阻值R成正比,U越大,R越大;
A、a与c只有横截面积,可以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可以根据a、c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可知导体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故A错误;
B、a与b只有长度因素不同,可以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根据a、b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可知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故B错误;
C、a与d只有材料因素不同,可以利用a、d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可以根据a、d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可知导体电阻与材料有关,故C正确;
D、由实验结论可以得出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故D错误;
故选:C。
(多选)53.(2024秋 乾安县校级期中)在“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的实验中,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全长,且测量三次,算出其平均值,然后再将金属丝接入电路中
B.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部位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其平均值
C.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多次测量后算出平均值
D.实验中应保持金属丝的温度不变
【答案】AC
【解答】解:A、应测量出金属丝连入电路的有效长度三次,求平均值,而不是全长,故A错误;
B、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部位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其平均值,B正确;
C、金属丝电阻很小,与电压表内阻相差很大,使电压表和金属丝并联,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很小,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故C错误;
D、金属丝的电阻率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为保持电阻率不变,应保持温度不变,故D正确;
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AC。
54.(2024秋 舒兰市校级期中)“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测量:
(1)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D,其中一次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其示数为    mm。
(2)准确地测量金属丝两端的电压U及电流I,最后由公式ρ=    (用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为0.5mm,可动刻度为0.01×1.2=0.012mm,所以最终读数为:0.5mm+0.012mm=0.512mm。
(2)根据电阻定律公式,电阻R=ρ,则电阻率ρ
故答案为:(1)0.512;(2)。
55.(2015秋 河南校级期中)在“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的实验中,用电压表测得金属丝两端的电压U,用电流表测得通过金属丝中的电流I,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d,测得数据如图所示,请从图中读出I=    A,U=  V,d=    cm。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电流表每小格读数为0.02A,应估读到0.01A,所以电流表读数为I=0.48A;
电压表每小格读数为0.1V,应估读到0.01V,所以电压表的读数为U=1.70V;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d=0+48.5×0.01mm=0.485mm;
故答案为:0.48;1.70,0.0485。
56.(2024秋 北京校级期中)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在实验中,他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端匀速滑向右端,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始终在小角度偏转,而电压表的示数开始时变化很小,但当滑片接近右端时电压表的示数迅速变大.为了便于操作并减小误差,你认为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换用最大阻值更大的滑动变阻器,将导线a的M端移到电流表“3”接线柱上
B.换用最大阻值更大的滑动变阻器,将导线b的N端移到电流表“0.6”接线柱上
C.换用最大阻值更小的滑动变阻器,将导线a的M端移到电流表“3”接线柱上
D.换用最大阻值更小的滑动变阻器,将导线b的N端移到电流表“0.6”接线柱上
【答案】D
【解答】解:由图示电路图可知,电流表选择3A量程,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端匀速滑向右端,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始终在小角度偏转,说明电流表所选量程太大,应选择0.6A量程,应把导线b的N端移到电流表的“0.6”接线柱上;
从左向右移动滑片时,电压表的示数开始时变化很小,当滑片接近右端时电压表的示数迅速变大,说明所选择的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大,为方便实验操作,应选择最大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7.(2024秋 城关区校级期中)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是研究导体电流和电压关系的重要工具。一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5V电压时,导体的电阻是0.2Ω
B.导体在A状态点的电阻是0.125Ω
C.由图可知,随着电压的增大,导体的电阻不断减小
D.由图可知,随着电压的增大,导体的电阻不断增大
【答案】D
【解答】解:根据欧姆定律可求小灯泡的电阻,由I﹣U图像可知,当灯泡两端的电压为5V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1.0A;
,故A错误;
B.由I﹣U图像可知,导体在A状态点时电压为12V时,通过的电流为1.5A;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导体的电阻
,故B错误;
CD.由图可知I﹣U图像上任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逐渐减小,电阻等于斜率的倒数,导体的电阻不断增大,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58.(2025春 平谷区校级期中)某同学想用一只半导体热敏电阻Rt制作一支能测量水温的温度计。他查阅资料获得了图1所示的该热敏电阻的R﹣t特性曲线,并设计了图2所示的温度计电路,图中R0=100Ω,电压表的量程是0~3V,电源电动势恒定,内阻可不计。他的制作目标是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0~100℃,且水温100℃时电压表指针偏转达到最大位置。则(  )
A.电源的输出电压为3V
B.水温越高,电压表的示数越小
C.电压表的0刻度对应水温0℃
D.水温55℃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40V
【答案】D
【解答】解:A.根据图像可知,水温100℃时
Rt=100Ω
此时电压表指针偏转达到最大位置,即3V,根据题意可知
U
解得:E=6V,
内阻不计,所以电源输出电压为6V,故A错误;
B.根据
U
可知,水温越高,热敏电阻阻值越小,电压表的示数越大,故B错误;
C.水温0℃时
Rt=500Ω
根据
U
可得:U=1V
故C错误;
D.水温55℃时
Rt=150Ω
根据
U
可得:U=2.40V
故D正确。
故选:D。
59.(2024秋 泉州期中)如图所示是画出的小灯泡I﹣U图线。由此可知,当电压为0.5V时,小灯泡的灯丝电阻是   Ω;由图可知小灯泡随电压的增大电阻   (选填“越来越小”、“不变”、“越来越大”)。
【答案】5.0;越来越大。
【解答】解:根据欧姆定律,小灯泡的灯丝电阻
根据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可知,小灯泡I﹣U图线是一条曲线,则由图线上某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的倒数表示小灯泡在该点所对应的电压时的电阻值,可知I﹣U图线上的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随电压的增大越来越小,则斜率的倒数越来越大,则有小灯泡随电压的增大电阻越来越大。
故答案为:5.0;越来越大。
60.(2025春 温州期中)某同学要研究一小灯泡L(3.6V,0.30A)的伏安特性。所用器材有:电流表A1(量程200mA,内阻Rg1=10.0Ω),电流表A2(量程500mA,内阻Rg2=1.0Ω)、定值电阻R0(阻值R0=10.0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Ω)、电源E(电动势4.5V,内阻很小)、开关S和若干导线。该同学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
(1)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到   (填“左”或“右”)端;
(2)若I1、I2分别为流过电流表A1和A2的电流,利用I1、I2、Rg1和R0写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     ,为保证小灯泡的安全,I1不能超过     mA。
(3)如果用另一个电阻替代定值电阻R0,其他不变,为了能够测量完整的伏安特性曲线,所用电阻的阻值不能小于     Ω(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1)右;(2)I1(Rg1+R0);180;(3)8.0。
【解答】解:(1)由图示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片要滑到右端。
(2)根据图示电路图,由欧姆定律得U=I1(Rg1+R0),灯泡额定电压是3.6V,电流I1的最大值I1maxA=0.18A=180mA。
(3)灯泡额定电压为3.6V,电阻的最小阻值RminΩ﹣10.0Ω=8.0Ω。
故答案为:(1)右;(2)I1(Rg1+R0);180;(3)8.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