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一上华东师大版2.5《合欢树》课件(5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高一上华东师大版2.5《合欢树》课件(5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4 13:1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5张PPT。合欢树史铁生标题解读 合欢树,落叶乔木,伞形树冠。叶互生,为偶数。花美,形似绒球,清香袭人;叶奇,日出而开,日落而合。有“马缨花”、“绒花”之称。常象征夫妻恩爱、婚姻美满。 关于合欢树,还有一个凄美的传说—— 这合欢树最早叫苦情树,也不开花。相传,有个秀才寒窗苦读十年,准备进京赶考。临行时,妻子粉扇指着窗前的那棵苦情树对他说:“夫君此去,必能高中。只是京城乱花迷眼,切莫忘了回家的路!”秀才应诺而去,却从此杳无音信。粉扇在家里盼了又盼,等了又等,青丝变白发,也没等回丈夫的身影。 在生命尽头即将到来的时候,粉扇拖着病弱的身体,挣扎着来到那株印证她和丈夫誓言的苦情树前,用生命发下重誓:“如果丈夫变心,从今往后,让这苦情开花,夫为叶,我为花,花不老,叶不落,一生不同心,世世夜欢合!”说罢,气绝身亡。 第二年,所有的苦情树果真都开了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小的扇子挂满了枝头,还带着一股淡淡地香气,只是花期很短,只有一天。而且,从那时开始,所有的叶子居然也是随着花开花谢来晨展暮合。人们为了纪念粉扇的痴情,也就把苦情树改名为合欢树了。 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中国当代作家。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转回北京,1971-1981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1981年因肾受损停止工作回家疗养,1983年患尿毒症至今,靠每周三次透析维持生命。在残疾和疾病的双重困境中,他对人生、对生死、对怎样活着、对爱等进行思考,并把这些思考通过作品表达出来。(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5年《病隙碎笔-史铁生人生笔记》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散文作品奖。代表作 知青题材短篇小说:?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 哲理性长篇小说 :?《务虚笔记》 散文:?《我与地坛》 《秋天的怀念》《合欢树》 母爱是什么?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孟郊 母爱是什么?母爱是一堆细节,一堆纯白的不起眼的细节。 请正确朗读下列词语 qiàng fū xūn jiǔ
呛 敷 熏 灸
qián guàng huáng shì
虔诚 瞎逛 惊惶 侍弄 《合欢树》是按什么顺序感知母爱呢?
时间顺序
速读1-3段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各找出相应的句子来。通过这些事情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披文入情谈自己作文获奖
做“蓝地白花的裙子”
年轻好强
爱美有了白发
全副心思在看病上
“怎么会烫了呢?”已不年轻
变老尽力忘掉我的腿:
到处借书
顶着雨雪看电影抱着希望
支持儿子小说发表
母亲已不在…… 思考:文章何处开始出现“合欢树”?

请同学读课文7~12段,并圈划描写合欢树的句子。
总结合欢树的成长过程及母亲对它的态度。
时间母亲合欢树那年

第二年

第三年

又过一年

再过一年“含羞草”

没有发芽

长出叶子
茂盛了

移出盆

开花在路边挖回来

不舍得扔掉

常去侍弄它

栽在地上

……合作探究1、母亲怎么会栽了这棵合欢树的?
2、文章主旨是母爱,合欢树与母爱有无联系?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 。
3、合欢树有什么象征意义。在母亲眼中合欢树=儿子 合欢树=史铁生
他同合欢树相同,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
(合欢树的象征意义1)合欢树=母亲 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看到它,就像看到了母亲,它是母亲生命的延续。树影儿,就是母爱的影子。 合欢树的象征意义2在儿子眼中合欢树=母亲亦子亦母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合欢树的象征意义3: 合欢树=合家欢乐:母欢、子欢
在本文中表现为母亲和“我”共同反抗命运。文章为何以合欢树为题目?
(1)合欢树在作者心目中占有特殊的位置。
(2)合欢树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希望,是母爱的象征和化身。通过这些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这些事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及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最终的理解。
母亲去世后,作者对母亲有什么样的感情,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证明。合欢树母亲借写树来忆人、写情母子之间感情的象征人树虚实相生托物言志(情)以小见大母爱小结:
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托物言情 二、文中对比手法的使用有何艺术效果? 对比手法是本文的重要特色。本文是通过儿子与母亲的对比来表现母爱的。“我”双腿残废之后心情沮丧,对母亲四处奔波的辛苦不仅不予理解,反而认为这是浪费时间的徒劳之举。对此,母亲依然坚持奔波,直到那次危险事件发生之后,母亲才对药物治疗“终于绝望”。当发生危险之后,“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却“惊惶了几个月”,差点儿发疯。文章通过这些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母爱的博大、深厚与无私。 三、文章行文有什么特色? 文章行文简洁,表现力强。文章前面部分采用了类似电影蒙太奇手法,对“我”10岁时、20岁时、30岁时自己和母亲的生活状况进行概括性描述,突出重点,略去枝节,选择富于包孕性时刻的精彩画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同时,也给读者带来强烈震撼。文章写合欢树的部分行文也很简洁。通过“那年”“第二年”“第三年”“又过了一年”“再过一年”几个镜头迅速勾勒出合欢树成长“历程”,突出展示了合欢树“变化”之大。片断1: 10岁少年时顽皮的,并不理解母亲对自己才能的肯定片断2: 20岁双腿残废时自暴自弃,一心只想写小说来填补空虚,忽略了母亲痛苦心焦如焚,以及承受着的加倍痛苦片断3: 30岁获奖成名后虽小说获奖,母亲却已永远“离去”《游子吟》孟郊艺术手法:以小见大
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限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段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得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母亲的发丝、母亲的絮叨、母亲的身体、母亲的病疼、母亲的坚强、母亲立在门口的身影、天坛中的脚步、母亲的苦难、母亲的命运,她用行动给了儿子“人应满怀希望的活下去”这一问题的答案。 世界上还有一种美丽的声音,
那是赤子对母亲的呼唤。世界上还有一种悲哀:无处呼唤但丁——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
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我” “合欢树” 母亲
两腿残废 没有发芽 叹息,不放弃
开始写作 茁壮成长 高兴,常侍弄
事业有成 花繁叶茂 去世,没看到
母亲的恩泽为何如此详细介绍合欢树的成长,有何深意?母亲生而为一棵树
在季节轮回中
固守家园
撑一树浓荫
一生为子女
默默付出子女生而为一棵树
在母爱的荫庇下
茁壮成长
蓦然回首中
承载了
多少母爱的温暖 合欢树的象征意义象征母亲象征自己“亦母亦子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合欢树母亲邻居我孩子斯人已去 空留合欢遮日月
此情犹在 唯有树影寂院庭以树递情 十 岁 那 年 …… 我得奖,她没有夸我聪明,我很扫兴…… 我以为,她更在乎的是她自己……凝望母亲 二 十 岁……在绝望的尽头,她提醒我,
你小时侯作文不是得过第一 …… 我微小的成功,
原来一直都是她珍藏的记忆……

凝望母亲 三 十 岁 以 后 …… 获奖了,登门采访的记者多了……
我摇车躲了出去,想着她,只看见风从树林中穿过……
我此时知道母亲心里太苦了……凝望母亲 街 上,摇 车 的 我…… 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那棵“草”,在时间中展现着生命力。母亲很高兴,她以为这是个好兆头…… 我的聪明的母亲,此时迷信着不可能的迷信,把未知的希望寄托在一棵小树上……凝望母亲 大 院 里 的
老 太 太 们…… 东家倒茶、西家点烟,那个院子,
是我漂泊的停靠…… 看 树 影 的 孩 子……
树影,留给了孩子最初的记忆;
那棵树,是母亲种下的……那棵树,里面有我珍藏的母亲的记忆;
那棵树里,曾经寄托着母亲的希望……见证了成长合 欢 树见证了母爱触动着记忆温暖了生命…………在我的记忆里,在老太太的叙述里,在孩子的眼眸里,所有的情感汇成了一棵树……今生今世 / 余光中今生今世
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
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 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荡了整整三十年
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面对至爱自己和自己至爱的亲人,你想说什么想做什么,要趁早!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孝而亲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