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学期省莒县桑园中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一)
(二)
(三)
三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洨河(jiāo) 口吻(wěn) 鳌头 迫不急待
B.匀称(chèng)
镂空(lòu)
镏金
煞它风景
C.蟠龙(pán)
斟酌(zhuó)
曼延
前赡后顾
D.轩榭(xuān)
矗立(chù)
休憩
惟妙惟肖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依次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2分)
俯仰生姿 巧妙绝仑 自出新裁 别具匠心
晓风残月 重峦迭嶂 就地取材 炯然不同
错别字
仑
新
迭
炯
改正
伦
心
叠
迥
3.下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我们年轻的班主任老师虽然工作很繁重,但看起来精神矍铄。
B.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C.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
D.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地表示赞成。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删去后不影响句意的一项是(
C
)(2分)
A.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B.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C.这些桥的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D.《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5.下面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一个人从呱呱落地便开始储蓄亲情。这一储蓄会伴我们走过一生。________
①无论离得多远,隔得多久,都可以随意支取和享用这张“存单”,借助它走出困境。
②如果不懂得或丢失了亲情的储蓄,无异于泯灭了本性和良心。
③我们所储蓄的,是一种血脉相连的情感,是一笔超越时空的财富。
④有了亲情这笔储蓄,我们即便在物质上很贫困,精神上却可以很富有。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④②
D.④③①②
6.名著阅读。(4分)
A.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着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
B.祥子的车卖了!他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愣愣瞌瞌地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
A段中祥子“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祥子因买了第一辆自己的车,高兴得要哭;B段中祥子“连哭都哭不出声来”的原因是祥子因虎妞难产死而卖车,难过得哭不出声来。
7.对《己亥杂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8.你班想开展一次调查家乡古建筑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如果你是本次调查活动的负责人,请完成下列任务。(8分)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2分)
美丽家乡古建筑,精彩文化扬四方。
(2)请你为本次活动确定几种活动方式。(至少写出三种)(3分)
实地考察、采访古建筑研究专家、查看家乡地方志、阅读介绍家乡古建筑的文章等。
(3)活动结束后,你将如何展示本次活动的成果?(3分)
我将通过摄影展、撰写文章、编写小册子等方式展示这次活动的成果。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16分)
①犹如柏林爱乐乐团拥有爱乐大厅,维也纳爱乐乐团拥有金色大厅一样,上海交响乐团——这个拥有135年历史的“远东第一乐团”,也将拥有属于自己的音乐厅。这标志着上海交响乐团的发展跃上了新台阶。
②历时6年即将建成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地处闹中取静的复兴中路,这儿原来是上海跳水池,为了与附近的历史风貌保护区相呼应,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以简朴的陶土作为外立面,建筑顶面配上了柔和舒展的曲面,让整个建筑从高处看像一本摊开的乐谱,与音乐厅之名自然贴合。
③与外观的低调不同,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内部设计有许多亮眼的创意。其中一大一小两个音乐厅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承担演出与录音的双重功能。为了拓展功能,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内更是巧用空间,辟出了一条长达80米的音乐互动长廊,进行交响乐的普及教育。
④一般来说,建造音乐厅,“看得见的”远远没有“听得见的”重要。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每一个设计都有严格的声学考量。为了克服附近地铁10号线的震动干扰,一大一小两个音乐厅采用了隔振器技术,通过安装底部弹簧阻振器的方法,将它们建成上海首个全悬浮结构的建筑。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地处繁华地段,为了阻隔外部噪音,大小音乐厅的外墙都采用了双层墙设计,由两堵25厘米的墙与两堵墙中间40厘米的空心距离组成,90厘米厚度的双层墙可以有效隔绝外部声音。
⑤在两个音乐厅的整个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师与声学设计师共同在电脑上进行了100多次声学模拟测试,确定没有留下声音死角。然后他们又以大音乐厅1∶10的比例制作模拟,特制了安装仿真人体胸腔的中空假人,作为模型里面的“听众”,巧设了最大程度接近真实的测试环境。设计师在这个模型中做了4次声学测试,直至测试结果达到理想数值。
⑥音乐厅除了演出之外,还兼具了录音棚的功能。前几年,上海交响乐团为著名音乐家谭盾录制电影《卧虎藏龙》的音乐,却苦于没有那么大的音乐棚,只能几十个人挤在一个很小的房间里。这样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可以设想,功能齐全、声学效果极佳的音乐厅,一定会成为演出和录音的理想之所。
⑦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建成,对乐团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对提升观众的音乐欣赏品位,对交响乐的推广和普及,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9.第③段加点词“低调”在文中的意思是不张扬(简朴)。(2分)
10.第④段中画线句的具体含义是说明在音乐厅的设计中,其声学考量和声学效果比音乐厅外观和格局更重要。(3分)
11.第⑤段中,设计师们共同努力,反复进行多种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最佳的声学效果。(2分)
12.音乐厅的内部设计有哪些亮眼的创意?请分条概述。(6分)
(1)为了实现演出与录音的双重功能,设计了大小两个音乐厅。(2)为了拓展功能,巧用空间,辟出音乐互动长廊。(3)为了克服地铁的震动干扰,采用隔振器技术,建成全悬浮结构建筑。
13.第⑥段举为谭盾录制音乐的例子,对其作用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D
)(3分)
A.说明了上海交响乐团的音乐演奏水平非常高超。
B.说明了上海交响乐团过去的音乐录制条件十分简陋。
C.说明了音乐厅的建成对提升观众的欣赏品位将产生积极影响。
D.说明了音乐厅的建成对上海交响乐团未来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15分)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
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14.阅读本文,说说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风格有什么不同。(4分)
北方的建筑色彩鲜明活泼,南方的秀丽淡雅。
15.文章举北京故宫和天坛的例子有什么作用?(5分)
作者以故宫和天坛为例,具体地说明了北方建筑色彩善于运用对比和调和(或鲜明活泼)的特点,以及色彩风格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6.“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句中的“悦目”若换成“明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3分)
“悦目”突出了色彩对比带来的视觉享受,“明显”则只强调了对比的强度。
17.我国的民俗文化(如秧歌、年画、春联、剪纸等)在色彩的运用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请选取一种,用生动的语言说明它的色彩美。(40字以内)(3分)
示例:秧歌是我国农村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在色彩的运用上,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扭秧歌时人们所穿的服装色彩对比强烈,红蓝黄绿,五彩缤纷。大家在锣鼓的伴奏声中,边歌边舞,以此抒发愉悦的心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飘舞的红绸映着灿烂的笑脸,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三)“孔孔洞洞”话峄山(15分)
梁金惠
①峄山,山并不高(海拔高度582.80米),然有史则古;山也不大(周长10公里许),但有文则名,故称之为古老名山倒也实至名归。
②峄山的古在于山上的石头,它的石头形成于25亿年前太古代后期。在漫长的外力地质作用条件下,岩石经受风化、剥蚀、崩塌、跌落,地质学上有一个专门用来描述花岗岩类岩石风化的术语叫“球状风化”,其结果就是形成了大大小小、奇奇怪怪的浑圆体,叫做漂砾。这些形态各异的漂砾又层层叠叠、零零散散地堆积在原岩的表面,从地貌学的角度来讲,就形成了属于残积地貌的峄山形态景观。
③而从人文学的角度来欣赏,留在半山亭门柱上的郑燮所作的楹联就表达得极为准确:“孔孔洞洞山,玲玲珑珑石,蜿蜿蜒蜒路,晶晶冷冷泉。”如果游山从西路开始,第一次读到该楹联时尚不明其意,待游山结束,你才能从回味中体会出它的真实。假若不从孔洞中爬着钻上五华峰,再从山顶躺着钻下来,怎能领教“孔孔洞洞山”的意蕴?而它的孔洞是因浑圆状的极大漂砾相互抵触在一起而留下的孔隙,满山遍野如禽如兽的怪石数不胜数,被人们美化为各种形象的名称,象形惟妙惟肖,远眺、近视、上仰、下俯,变幻无穷,千姿百态,使峄山缺了雕琢,多了野趣。峄山的灵性不在单体的怪石上,而是因其层叠累加、千奇百怪地组合在一起,“千姿百态,万形必俏,山如全卵,大小亿万,以堆石为奇功”,郑板桥说其“玲玲珑珑石”真是忒妥帖了。那么要想在这怪石阵中走出一条路来,自然是困难重重。尽管现在已经人工修建了游山阶梯,但可以想象早先起起伏伏、弯弯曲曲的幽径,状如羊肠,称之为“蜿蜿蜒蜒路”,也真多亏他能写得出来。又因为山上石多无土,下雨时雨水落下顺岩石缝隙而漏入“地下”,又从不同的低处潜流出来,晶晶亮亮、泛泛滥滥漫散开去,谓之“晶晶冷冷泉”也确有情趣。
④峄山的真正有名,还在于它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不消说孔子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叹,也不消说李白有“峄山孤桐,石耸天骨。根老冰泉,叶苦霜月。斫为绿绮,徽声粲发。秋风入松,万古奇绝”的赞赏。再看那白云宫里正殿大门廊柱上的楹联: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前廊柱上更有传说为太上老君所作“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的楹联,却用道家密语写成,其楹联上的每一个字都让人驻足思量;门额上则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书的“玉皇殿”三个大字。这些精彩的经典足以让人流连忘返了吧,然而还有较这一切更为让人神往的所在:刻于北齐武平年间的摩崖石刻《文殊般若经》,隶书中彰显着浓郁的魏碑风格,刚劲中隐含着古朴,庄重里流动着婉约。在这些遗迹里,儒释道三家的文化争相生辉,真使人叹为观止。更有那李斯为歌颂秦始皇功绩的峄山碑,那可是七雄争霸秦朝当立之后,全国第一次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的小篆体,是我国文字规范化的开始。单从书法的角度来讲,篆隶魏楷行,再加上历代君王墨客留题的石刻、楹联、匾额等字迹,都为峄山增添了奇异的历史文化光彩,汉字与书法演化的足迹可见一斑。
⑤如果因此而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心中尚有不服的话,那峄山之麓的春秋书院、孤桐书院、峄阳书院的遗迹与现存则可以说明齐鲁文化的源远流长了。而由当代大书法家杨萱庭题写的高15米、宽8米的独体“鼇”字,称得上当世单字石刻之最,可称奇绝的是在此字的左肩上又篆书有“民族魂”三字,单字均在一米以上,如同把民族魂扛在了肩上,且都深深雕刻在东部山顶的一块完整的石壁上,正代表了“独占鳌头民族魂”的独特含义,极其形象又淋漓尽致地总结表达了峄山的文化特征。
⑥正像台湾学者南怀瑾先生所言,中国一切文化的根源在于易经,而易经的根本在于其三大原则,即变易、不易和简易。峄山的变化在于它的演进,不易的是它的坚硬和顽强。简而化之,如同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她古老而又孕育着青春,永不止息!
(选自2014年《齐鲁晚报》)
18.峄山形态景观是怎样形成的?阅读第②段,用一句话概括。(3分)
峄山形态景观是指岩石经受球状风化后形成的漂砾层叠堆积在原岩的表面形成的残积地貌。
19.第③段开头画线句引用郑燮的话有何作用?(3分)
总括本段内容;准确形象地概括了峄山的自然景观特点;采用引用的手法,增添了文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0.简要说明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假若不从孔洞中爬着钻上五华峰,再从山顶躺着钻下来,怎能领教“孔孔洞洞山”的意蕴?
“爬着钻”“躺着钻”两个词生动地写出了上山和下山的动作,准确地说明了峄山孔洞险要、富有野趣的特点。
2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峄山文化和精神的认识。(5分)
要点:峄山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儒释道三家的文化争相生辉;汉字与书法演化的足迹可见一斑;齐鲁文化的源远流长。峄山精神:坚硬顽强,永不止息,独占鳌头的民族魂精神。
三、作文(50分)
22.仔细观察你所走过的桥,你会发现它们或古朴,或典雅,或刚健,或柔美,或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或展示着现代的风采……选一处你印象最深的桥,以“我喜爱的一座桥”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介绍一下该桥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