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俭示康》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训俭示康》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4 16:1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训俭示康》同步练习
1、文学常识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陕州夏县涑水乡人,人称涑水先生,晚年自号迂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当政八个月逝,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政治上是保守派,对抗王安石变法。学术上有不朽贡献,主编了我国最大的一部(也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上起战国周
( http: / / www.21cnjy.com )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编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赐名为《资治通鉴》。
2、文言知识掌握
(1)通假字
  酒酤于市(“酤”通“沽”,买酒)
(2)古今异义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古义:指地位高的人或品行好的人;今义:指人格高尚的人)
  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古义:指地位低的人或道德低下的人;今义:指人格卑鄙的人)
(3)一词多义
靡:
  吾性不喜华靡(奢侈)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浪费)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倒下)
类:
  走卒类士服(大都)
  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种类)
服:
  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衣服)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穿)
  汝非徒身当服行(从事)
非:
  人不相非也(讥评,认为不对)
  酒非内法(不是)
  汝非徒身当服行(不)
数:
  会数而礼勤(屡次)
  常数月营聚(几、几个)
  不可遍数(列举)
为:
  自为乳儿(做)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作为,当作)
  参政鲁公为谏官(担任)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是)
多:
  多不过七行(最多)
  侈则多欲(使……增多)
  今多穷困(大多)
乃:
  乃簪一花(才,这才)
  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却,竟然)
少:
  公今受俸不少(不多)
  公宜少从众(稍微)
以:
  世以清白相承(介词,用)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介词,把)
  以约失之者鲜矣(介,因为)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连词,来)
  问其所来,以实对(介词,按照)
身:
  身岂能长存(身体)
  汝非徒身当服行(自身,自己)
及:
  岂庸人所及哉(赶上,追上)
  及戌(到,至)
病:
  吾不以为病(缺陷,毛病)
  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不满)
虽:
  虽不能禁(即使)
  公虽自信清约(虽然)
  虽举家锦衣玉食(即使)
常:
  顾人之常情(通常的,一般的)
  身岂能常存(永久的)
  常数月营聚(通常、往往)
(4)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穿)
  以约失之者鲜矣(犯过失、犯错误)
  士志于道(立志,有志)
  而耻恶衣恶食者(穿)(吃)
  故就酒家觞之(请人喝酒)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盖布被)
  妾不衣帛(穿)
  马不食粟(喂)
2)名词作状语
  常数月营聚(用几个月)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用稠粥、稀粥)
  何曾日食万钱(每天)
3)形容词作动词
  枉道速祸(弯曲,不正直,走邪路)
  上以无隐,益重之(器重)
4)形容词作名词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肮脏破烂的衣服)
  果、肴非远方珍异(珍贵奇异的品种)
5)使动用法
  器皿非满案(使……摆满)
  食取充腹(使……填满)
  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使……谨慎)
  远罪丰家(使……远离)(使……丰裕)
  败家丧身(使……破败)
  侈则多欲(使……增多)
  至孙以骄溢倾家(使……用尽)
  其余以俭立名(使……树立)
6)意动用法
  而耻恶衣恶食者(以……为耻)
  人不相非也(以……为坏,认为不对,非议)
(5)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君赐不可违也。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被动句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3)定语后置句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4)宾语前置
  何患不能?
  是以居官必贿。
  人莫之非。
5)介词结构后置
  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
  酒酤于市。
  治居第于封丘门内。
  得于酒家。
  奈何饮于酒肆?
  一旦异于今日
  石崇以奢靡夸(于)人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6)省略句
  长者加(之)以金银华美之服
  吾不以(之)为病
  未足与(之)议也
得(之)于酒家
石崇以奢靡夸(于)人
卒以此死(于)东市
当以(之)训汝子孙
使(之)知前辈之风俗云。
君子以(之)为忠
(真宗)问其所来,(鲁公)以实对
7)固定句式
  与其不逊也宁固(与其……宁……:与其……宁可(愿)……,表取舍关系)
  奈何饮于酒肆?(奈何:怎么,为什么)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岂……乎:难道……吗?表反问)
  岂庸人所及哉?(岂……哉:难道……吗?表反问)
3、课文分析
  本文是一篇父亲对儿子的训诫。文章的中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个字——“俭”。作者要求儿子要崇尚节俭,不追求奢靡。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文章虽然是司马光在训诫他的儿子要崇尚节俭,但实际上也是在教育今人勤俭节约,不要奢求华靡。
  文章的内容有两个方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是讲述俭为美德的道理,引用名言,并举了包含作者自身在内的大量事例;另一方面是论述奢侈的弊端,也引用名言、列举事例,在这一方面还含有批判当世奢靡之风的内容。由此决定了文中大量运用对比的手法,以事实说话,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从思路上说,文章开头由清白家风说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己以俭素为美,然后引圣人之训,表明批判“今人”奢靡之风的态度,为第一部分;然后从自己的父亲、儿子的祖父在世时的朴素作风与当世颓弊风俗对比,以此训子,为第二部分;接下来举本朝几位高官崇尚节俭的行与言阐述居高位者须崇俭以教子孙的道理,为第三部分;由此专从道理上阐明俭之利、侈之弊,为第四部分;最后举古今七例证明论点,并要求儿子将此训传于子孙,与全文开头的世代清白家风相承呼应,条理顺畅;议论由浅入深,步步推进,结构谨严。
  文中记叙为议论提供依据,抒情为议论标明层次,三者结合,熔于一炉,使文章有着极高的感染力。
问题探讨: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文中所讲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主要观点:“古人以俭为美德,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文章列举大量事实,批评了当时社会上讲究奢侈浪费的不良风气,谆谆教导子孙后代要崇尚节俭朴素的良好习俗,深刻分析了奢侈与节俭的问题,使我们认识到节俭是人的美德,从而在生活和工作上严于律己,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形成以俭素为荣、以奢靡为耻的社会风尚。
(2)文章开头一段提出论点,为什么不单刀直入,而是从自己的几件事例写起?这一段引用了孔子的三句话有什么作用?
  开头讲述自己的身世经历中的几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突出了自己的“以俭素为美”、不喜奢靡的特点,再摆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写就起到现身说法的作用,使晚辈读来感到亲切,容易接受。同时,也与当时“众人皆以奢靡为荣”的习俗形成鲜明对比,使论点更加突出。
  引用孔子的三句话,既揭示了作者“以俭素为美”的思想基础,又是对论点的证明,说明“以俭素为美”才是正统的道德观,是传统的美德。
(3)2~5段写的是什么内容?怎样对论点进行论证的?
  文章开头一段提出论点,后面几段展开论述。
  第2段,司马光回忆父亲当年招待客人的情况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且指出:“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用意是和“近日士大夫家”招待客人的情况作对比,说明问题的严重性:“近岁风俗尤为侈靡”。第3段举了几个好的例子,赞扬了崇尚节俭朴素的美德。2、3两段,一正一反,对比鲜明,发人深省。第4段,引御孙的话,从道理上论证俭和侈的本质不同。这一段是在前面几段以列举事例为主的基础上,对论点作深入分析,使人从理性上受到启迪。第5段,举例论述。“俭”和“侈”的两种不同结果,有根有据,令人深思。
(4)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列举了大量事例,为什么读起来不觉累赘?
  例子虽多,却不觉累赘,原因是:①这些例子各有各的意义、作用,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观点;②恰当地安排了详述、略述,采取了不同的写法和用词。
  第1段以自己为例,引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点,现身说法。第2段以父亲为例,突出“风俗颓弊”的严重程度。这两个例子是从家风的角度,以长辈的身份,从正面教育后代子孙。第3段的例子,是同朝代、同官职的人和事,同是注重节俭的典范,从正面论证,使人受到教育。3个例子又不雷同:李文靖的例子说的是居住问题,参政鲁公的例子说的是饮食问题,张文节的例子说的是要有深谋远虑,地位变了,节俭之风不能改变。第5段有7个例子,正考父和季文子是正面的例子,后面5个是反面的例子。后5例都说明不节俭必自败的道理,但具体情况又不一样:石崇丧生,是当代就败;管仲受讥,是死后败了名声;公叔文子、何曾是祸及子孙;寇准虽因功业大,别人不好指责他的过失,却也殃及后人,“今多穷困”。这样举例就不累赘,而是看到不同的事例受到不同的教育,有新鲜感。
  叙述事例有详有略,根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作者自身和父亲的例子,李文靖、鲁宗道、张文节的例子写得详细,其他例子写得简略。写法、措词也不相同。这样叙述事例,也不累赘。
(5)各段有哪些关键语句?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第1段是“吾性不喜华靡”,“众人皆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第2段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第3段有“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第四段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第5段有“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
  这些语句既统摄各自然段的段意,串联事例,又彼此呼应,从各个方面突出全文的总论点:要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