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伟大的改革开放
【教学目标】
1.了解4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脉络;
2.感悟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3.明确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理解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以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的意义,认同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深刻变革。
科学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上不断研究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的结果。
公共参与:阐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取得丰富成果及意义,将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联系,积极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共产主义奉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和历程;改革开放的性质和历史必要性;改革开放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改革开放的性质和历史必要性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如果能回到过去,大家最想去哪一年呢?今天我们一起回到关乎中国命运的1978年,看一看那一年发生了哪些故事。一起学习第三课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
师:上节课我们学到了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们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道路,这些年我们有成就也有许多曲折。当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1978年国家开始恢复经济建设,派遣多人出访各国学习。当到欧洲出访时发现西德一个露天煤矿,年产煤5000万吨,只有2000名职工。而国内,年产5000万吨煤大约需要16万名工人,相差80倍。 跟西欧那些发达国家相比,总体上起码落后了 20 年。当面对这巨大差距,邓小平同志提出“国家要富强,光去学别人可不行,那跟邯郸学步没啥区别。中国要崛起,要富强,那就得走有自身特色的道路。”
那这条特色之路是什么路,我们为什么会选择这条路?一起回到1978去看看吧。
议题一 书写春天的故事
师:1977年关闭10年之久的高考之门重启,喜讯传来,举国振奋,历经岁月蹉跎的有志青年像是黑夜里突然看见了火光。同年冬,570万年龄参差不齐的青年走进了高考考场。而你就是其中一名学生并成功考上大学。【设置情境,学生是当年的高考生】
当时的中国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处于半饥饿状态;城镇人均住房面积3.6平方米;购买生活必需品凭各种票;全国职工长达20年工资没有增长。“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改革势在必行,一场会议拉开序幕
议学情境:【播放十一届三中全会视频】
议学问题: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及意义。【结合课本,答案在下一张课件】
议学小结:
1、改革开放的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
(1)事件:1978年12月,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内容:
①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②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阶级斗争为中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3)意义:
①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②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师:改革开放开启,而此时毕业的你也投身这场改革浪潮之中,请抽取卡片选择你的奋斗职业。【选4名学生抽角色,然后小组完成角色任务;没有抽角色的组则负责点评其中是否存在知识错误,活动尽量控制在10~15分钟,让学生体验改革开放历程】
师:通过这个活动我们能感受到在不同的阶段我们在做不同的事,不断对内改革,一步步对外开放。我们一起来总结这三个阶段做的不同改变是什么。
知识小结:
2、起步阶段 (1978—1992)
(1)对内改革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率先突破。
②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2)对外开放
逐步深化阶段(新阶段):1992-2013年
对内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
(2)对外开放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全面深化阶段:2013至今
(1)对内改革: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对外开放: 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过渡: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深刻改变中国,深刻影响世界。 一路创新,一路探索。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改革进程势不可挡,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播放视频】我们一起来看取得了哪些进步。
成就已经取得,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停止了呢?进入第二个议题。
议题二 奔赴美好的未来
师:改革开放是停止还是继续?到底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具体的影响?一起来看视频了解。
议学情境: 【播放视频】改革开放的意义
议学问题:1.总结视频中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经济/文化/民生····
2.结合课本分析改革开放都意义是什么?【下一页PPT】
3.如何理解“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页PPT】
知识小结:
改革开放的意义
意义
(1)改变: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2)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3)重要法宝: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4)必由之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
(5)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结束语】从1978到2024,历史和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知识总结】
【巩固练习】
1.经过新时代十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我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下列改革开放时期的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①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部署
②党的十四大——标志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③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格局基本形成
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2018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部署,①正确。
②: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②正确。
③: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92年,开放沿长江的 5个城市。之后,又开放 17个内陆省会城市,同时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开放了一系列沿边城市,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③错误。
④: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坚持通过深化改革来破难题、解新题,加快改革创新,推动任务落实,强化制度集成,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增强应对挑战、抵御风险能力。这表明( )
①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②我国的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③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④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D
【详解】②③:“坚持通过深化改革来破难题、解新题,加快改革创新,推动任务落实,强化制度集成”表明我国的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②③符合题意。
①④:材料强调的是通过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①④与材料主旨不符。
故本题选D。
3.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下列对上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②改革开放符合时代特征,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③1998年,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④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进口与出口均迅速增长,这说明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①②符合题意。
③: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③错误。
④: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沿长江的5个城市。之后,又开放17个内陆省会城市,同时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开放了一系列沿边城市,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是一个过程,④错误。
故本题选A。
4.2024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7月在北京召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会议用“六个必然要求”深刻阐明新征程上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的重大意义,要求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这是基于改革开放( )
①促成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完善
②是决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招
③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改革开放之前,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①排除。
②③:会议用“六个必然要求”深刻阐明新征程上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的重大意义,要求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这是基于改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②③正确。
④: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④排除。
故本题选C。
5.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于2024年7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
①有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③可以在领导世界进步中加强改进党的建设
④可以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①②正确。
③: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领导世界进步”说法错误,③排除。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6.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查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决心和意志,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让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成为湖南鲜明标识。关于改革开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把推进改革开放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②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③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生产关系
④改革开放是推动当代中国进步的活力和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党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①错误。
②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所以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决心和意志,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②④正确。
③:改革只是调整生产关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生产关系,③错误。
故本题选C。
7.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要求深圳“杀出一条血路来",之后进一步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要“摸着石头过河”。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作出“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重要论断。对此,如下解读正确的是( )
①“杀出一条血路来”指明了打破帝国主义封锁的方向
②“走自己的路”指明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方向
③“摸着石头过河”说明改革伊始就明确了发展蓝图
④“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求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要求深圳“杀出一条血路来”,强调的是发展经济特区,与打破帝国主义封锁无关,且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已经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①不选。
②:邓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我国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②正确。
③:“摸着石头过河”说明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奋力开创改革开放新征程,而不是改革伊始就明确了发展蓝图,③不选。
④: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重要论断,说明了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④正确。
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