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75年
2024年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韩国车企参展人员在参观比亚迪海豹 ( 参数 | 询价 | 图片 ) DM-i时,被中国新能源深深吸引。
1980 年,刘华清参观美国航母,美方以涉嫌机密为由,不让近距离观看,谁又能懂他当时内心的无力与渴望。
中国汽车工业崛起之路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诞生犹如磅礴的日出,一扫旧中国的沉沉黑暗,照亮了民族复兴的崭新征程,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壮举。
社会秩序混乱,存在着许多旧社会的遗留问题
经济上十分落后、千疮百孔
美国等国家拒绝承认新中国,并试图阻挠其他国家承认新中国
新中国如何走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议题一 中国汽车破茧新生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汽车工业一片空白。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在访问苏联期间参观了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他深受触动,对随行人员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大工厂”。
在之后的几年里,新中国不断推进工业化发展,汽车工业也有了重大突破
1956年7月15日,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汽车如期开下生产线,这款CA10型卡车被命名为解放牌。“解放”卡车的诞生,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制造汽车的历史,中国汽车工业也终于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跨越。
从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斗,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获得全面的恢复,并有了较大发展。
新中国是如何助力汽车工业破茧?推进工业化发展?
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正式公布由毛泽东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化”
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
逐步实现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议一议:
1.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2.结合课本思考为什么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如何理解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国内形势有利(国营经济/私营工商业/个体农业经济);国际形势有利。
生产关系变革: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政治制度变革:人民当家做主
一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革命)
1.过渡时期
①时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1949—1956年)
②总路线和总任务: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就是“一化三改”。
③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一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革命)
2.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一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革命)
3、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和意义
(1)标志: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意义:
①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②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③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我们已经开启汽车工业建设,接下来如何追赶其他国家?建立自己的品牌?
议题二 中国汽车踏浪前行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58年2月13日,毛泽东主席来到一汽参观。他再一次深有感触地说:“什么时候能坐上自己生产的小轿车?”其实,轿车这个被称为汽车工业“大学”科目的产品,才是中国汽车人最想要攻取的难关。
1959年10月1日,10辆崭新的红旗牌轿车在首都国庆庆典上完美亮相。中国汽车工业再上新台阶。
吹响社会主义建设的号角
正确分析了国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议一议:
中共八大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二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建设)
1.中共八大
(1)召开时间:1956年9月。
(2)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3)最重要的贡献:
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决定
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建设)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
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农业
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
教育医疗
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科学技术
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工业
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基础设施
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
精神面貌
01
02
03
04
05
06
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三个10年里,一汽、南汽、上汽和济汽等5个汽车制造厂投入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
2008年,中国汽车产业经过两代汽车人的不懈努力,经过52年的发展,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
1949-1978年,中国不但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年均增长7.3%,而且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到1980年,中国的工业规模已经超过世界老牌工业强国英法两国,80年代中期,中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三位。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956年 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
1958年,中共中央逐步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
1960年,中共中央纠正左倾错误,大跃进被停止
文化大革命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严重曲折,虽遇挫折,砥砺奋进·····
二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建设)
3.社会主义建设艰难探索的意义(评价)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结论
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肯定
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飞跃
二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建设)
4.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1)发展过程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2)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国,连续8年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第一,今年一季度汽车出口夺得全球第一。75年发展路,中国正在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稳步迈进。
知识总结
社会主义
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949—1956)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956—1978)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起止时间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中共八大的贡献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就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意义
巩固练习
1.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也就是说总路线的主体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两翼是对个体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见,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向社会主义公有制
B.完成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C.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D.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A
巩固练习
2.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 )
①表明我国已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意味着党带领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④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巩固练习
3.老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以下这些老照片见证了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殊历史。以下关于这段历史的解读,正确的有( )
C
①是生产力不断适应生产关系的过程
②实质是实现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③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④我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巩固练习
4.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要以苏联的教训为借鉴,总结我国的经验,研究我国建设发展的问题。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体现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
①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②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
③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④已经找到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路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C
巩固练习
5.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一项项事关国家兴衰成败的抉择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1956年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党的八大召开( )
①确立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②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③提出了我国由落后农业国向现代化国家转变
④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巩固练习
6.制度建设历来都是我们党十分重视的问题,毛泽东对此曾形象地作出“铲地基”和“起房子”的比喻:“如果完成了全国革命的任务,这是铲地基,花了三十年。但是起房子,这个任务要几十年功夫。”以下对“铲地基”和“起房子”这两个过程理解正确的是( )
①“铲地基”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铲地基”实现了有史以来的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起房子”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④“起房子”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巩固练习
7.某班以“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以下是几位同学的观点,其中恰当的是( )
①甲:“一五”计划完成,为我国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②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使我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③丙: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④丁:中共八大的召开,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