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6年中考物理复习研讨会 课件 (共8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2016年中考物理复习研讨会 课件 (共8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9-25 13:5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86张PPT。山西省2016年中考
物理试题解读榆次一中 张爱枫《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张厅长对中考命题的七个指导意见
每年中考研讨会共同达成的命题约定
张卓玉厅长对物理命题的七点具体指导:探究性 开放性 自主性
活动建议 物理学史
安全生命教育 物理思想方法 命题的一些原则依据课标,遵守约定。
重点知识重点考,一般知识轮流考。
不过分追求覆盖率。
难度应在合理区间(0.60—0.70)。
开放题约占10%左右。
探究题情景不受教材约束,主要考方法。
要有一定量过程题。
试题应联系生活、科技、社会热点。
体现安全教育、生命意识。保持试题稳定 兼顾两大功能确保命题科学 渗透情感教育注重联系实际 挖掘教材资源引领课堂教学 培养学科素养 11.( 2015?山西)下列估测合理的是(  ) 
A.我国国歌演奏一遍的时间约为5s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C.一个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N 
D.人感到舒适的气温约为39℃考点:时间、速度、重力、温度解析:
A.我国国歌演奏一遍的时间约为50s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C.一个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0N
D.人正常的体温约为37℃,人感觉舒适的温度约23℃试题特点:
1.没有在单位上设置障碍;
2.没有复杂的估算,如压强、功、功率等;
3.没有干扰因素,考查学生熟悉的、平时练习做过多次的,力求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状态进入答题;
4. 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课标:1.会根据日常经验估测时间和长度。
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说明:能估测常见运动物体的速度。 例:下列估测合理的是(  ) 
A.我国国歌演奏一遍的时间约为50s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km/s 
C.一个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N 
D.人感到舒适的气温约为37℃ 常见的基本物理量:长度、时间、速度、质量、温度、电流、电压、电功率。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的物理量:重力、功、功率、压强、体积、面积。
常考的情境:
(1)中学生自身的物理量。如:身高、体重、体温、步幅、身体某部位长宽厚等;
(2)教室内常见物品或学习用品。如:课桌、铅笔、橡皮、计算器、纸张、黑板、门、日光灯、物理课本等;
(3)体育方面。如:赛跑的成绩或速度,实心球的质量或成绩,跳绳的功或功率等;
(4)家庭和日常生活中。
易错点:单位12. (2015?山西)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快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D.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考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和噪声的控制解析: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真空不能传声
C.用力大小比响度
D.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 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试题特点:
1.考点集中在核心知识点上,难度不大;(0.91)
2.考试目标与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相一致;
3.知识上承袭了往年试题的特点,形式简洁,没有复杂的情境和表述,各选项都是学生熟悉的,让学生以最舒适的状态进入答题。教学启示:
紧扣课标,围绕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和噪声控制,兼顾小实验。13. (2015?山西)“珍爱生命,注意安全”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必须具有的意识.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险丝熔断后,可以用铜丝代替 
B.发现有人触电,直接用手把他拉开 
C.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其外壳要接地 
D.家庭电路中,开关连接火线或零线都可以
考点:安全用电解析:
A.用铜丝代替保险丝有安全隐患
B.用手拉会继续发生触电事故
C.金属外壳接地防止漏电后的触电事故
D.开关接零线有安全隐患课标要求:
了解家庭电路。有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意识。试题特点:
1.“试题体现安全意识,生命教育”
2.各选项内容紧扣课标和教材,难度适中;
3. “珍爱生命,注意安全”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必须具有的意识.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题干的前一句话的有无对学生审题没有多少影响,但有这么一句暖心的话无疑会传递给学生一种被爱的信号,而选项内容简单,让学生彻底释放考试所带来的紧张情绪,以更舒适轻松的状态投入考试。 例.图甲所示是家庭中常用的一种插线板。小宇同学在使用中发现:开关断开时指示灯不亮,插孔不能提供工作电压;开关闭合时指示灯亮,插孔能提供工作电压;如果指示灯损坏,开关闭合时插孔也能提供工作电压。符合以上描述的是教学启示:
关于安全:用电安全、交通安全。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涉及到安全问题的知识都必须着重强调。14. (2015?山西)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
 
A.潜望镜 B.放大镜 C.照相机 D.投影仪
考点:凸透镜成像特点及应用解析:
蜡烛在一、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在二倍焦距以外,应用是投影仪。课标要求: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试题特点:
凸透镜成像实验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平时学生总反映这类题不会做,但是课标对这部分知识要求很低,“探究并知道”、“了解”。试题一般从实验和应用两个方面命制。
试题从实验探究的情境进入,以最为简洁的插图和选项呈现给学生,旨在引领教学从烦、难、偏、怪的怪圈中走出,给教师和学生减负,给学生释放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考试引领教学是试题的一个亮点。例:1. 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 ,要使像重新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 移动。如果只调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___调。调好后,烛焰中心在凸透镜____(选填“主光轴的上方”、“主光轴的下方”或“主光轴上”)。 2. 为了比较甲、乙两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小明先后用这两个凸透镜做成像实验,他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且使两个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均为20cm。实验时发现:烛焰经凸透镜甲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烛焰经凸透镜乙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_____的焦距较大。物距不变,凸透镜的焦距变大,所成实像的像距 。3.小刚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怎样移动蜡烛或光屏才能使蜡烛的像变得清晰?一户人家有三个儿子,他们从小生活在父母无休止的争吵当中,他们的妈妈经常遍体鳞伤。老大想:妈妈太可怜了!我以后要对老婆好点。老二想:结婚太没有意思,我长大了一定不结婚!老三想:原来,老公是可以这样打老婆的啊! 教学启示: 对于同一个知识,不同教师有不同的认知,学生面对的压力也不尽相同。复习方向:1.应用专题 2.实验专题15.(2015?山西)如图情景对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考点:分子热运动 内能 能量转化解析:
A.花香四溢是扩散现象
B.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都有内能
C.水蒸气对壶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摩擦生热,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课标要求:
1.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
2.了解内能。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试题特点:
1.紧扣课标要求,难易程度把握适当, “认识”层次的内容相对于前面的题难度略有一点点增加,为了降低难度,试题让选择错误的说法,而所选择错误说法容易甄别,做出正确的选择比较容易。
2.选材紧扣教材,兼顾不同版本,两种不同版本的教材上各选两个图形,让全体考生都有熟悉感、亲切感.图片精美、文字对仗。复习方向:
1、分子动理论
2、内能的知识,包括热机
3、比热容解释现象、计算热量
4、能量转化
5、认识燃料的热值?16.(2015?山西)在生产生活中,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使用中,一定费力的是
 
考点: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解析:
A.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
B.一般斜面费距离省力
C.动滑轮由2股绳子承担,省力
D.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筷子一定费力课标要求: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试题特点:
1.重点考查物理方法,判断简单机械是否费力。杠杆要通过比较力臂,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得出。
2.图片清晰、题干简洁、表述严谨,“一定费力”用“一定”这词排除歧义,比如动滑轮质量太大、斜面摩擦太大等可能性。
3.试题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信息量大,考查方向明确,试题包含了杠杆、斜面和滑轮三种简单机械,没有大跨度的思维转换。
4.不过分追求覆盖率,试题引领教学中,教师复习的系统化和学生思维的条理化。
教学启示:重点在物理方法的引导
1.杠杆的分类和作图;
2.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简单复习(20);
3.滑轮结合功、功率、机械效率,复习简单的计算; 课标要求:
1.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2.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3.认识功的概念。(内能做功、电流做功、机械做功)
17.(2015?山西)关于电磁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只与线圈中的电流大小有关 
B.电动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C.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磁场方向有关 
D.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一定产生感应电流考点:电磁感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铁解析:
A.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两个因素有关
B.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C.正确
D.切割磁感线运动31.(2015?山西)小明同学用硬纸板和大头针制作底座,把两根缝衣针磁化后,穿过按扣的两个孔,放在底座的针尖上,就制成了一个如图所示的指南针.指南针能指南北说明地球周围存在着  .该指南针静止后,针尖指南方,则针尖是指南针的  (选填“N”或“S”)极.考点:磁场、地磁场解析:
地球周围存在磁场,指南针静止时,指南的叫南极,也就是S极。课标要求:1.认识磁场。
2.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3. 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4.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建议:利用磁铁和缝衣针制作指南针试题特点:
1.紧扣课标,试题覆盖了课标和教材要求的大多数内容
2.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利用教材“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习题,落实“活动建议”的考查。
3.通过考试促进教学改革,引领课堂教学,让学生多动手实践,从动手实验引发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同时引导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研读课标。复习方向:
1、从实验和应用两个角度认识:
①磁场 ②电流的磁场
③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④电磁感应
2、安培定则、电磁继电器
3、物理学史18.(2015?山西)电动自行车两刹车手柄中各有一只开关S1和S2.在行驶中用任意一只手柄刹车时,该手柄上的开关立即断开,电动机停止工作.如图电路符合要求的是考点:简单的串、并联电路设计解析:
任一只手柄刹车时,该手柄上的开关立即断开、电动机停止工作说明两开关相互影响、不能独立工作即为串联。课标要求:
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的实例。试题特点:
以常见的电动自行车为背景,考查简单的电路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串、并联电路是学习整个电学的基础,是学习电学关键的一个环节。
题干简洁,表述非常清晰,抓住关键点“任一只手柄刹车时,开关立即断开、电动机停止工作”即可。
19.(2015?山西)在三个相同的烧杯里装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液体,把一支装有适量铁砂的平底试管先后放入这三个烧杯中,静止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B.甲液体的密度最大 
C.丙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最小 
D.试管在三种液体中排开液体的重力一样大考点:浮力—阿基米德原理 压强 平衡力 课标要求:认识浮力。解析:
A、试管在三种液体中都漂浮,浮力与重力平衡,重力相等,因此浮力相等,A错误;
B、浮力相等,V排甲最大,由F浮=ρ液gV排可知,ρ液= ,所以ρ甲最小,B错误;
C、甲、乙、丙液体的质量相等,试管放入三种液体后,受到浮力相等,因此G排=G管,可得三种液体对烧杯底的压力相等,由于p= 可知,压强相等,C错误;
D、由F浮=G排液可知,试管在三种液体中排开液体的重力一样大,D正确.试题特点:
1.力学压轴题,难易程度把握适度,试题活而不偏(0.61)
2.试题思路连贯,从漂浮浮力相等一条主线展开,分别考查了F浮=ρ液gV排、压强、 F浮=G排液。协调 一体
复习启示:
1.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ρ液gV排
2.物体的浮沉条件
主要围绕两个重点综合应用浮力知识解决问题(08山西)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制成了一个潜水艇模型。已知模型重10 N,把它全部压入水中时,排开的水重为12 N,则它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N。松手后,它将_________。(填“上浮”、“下沉”或“悬浮”)20.(2015?山西)如图为一种握力计和它的工作原理示意图。电源电压恒定不变,握力显示表是由电流表改装而成,定值电阻R2起保护电路作用,其电阻值为5Ω,弹簧一端的滑片P在电阻R1的最上端时不施加力,移动到最下端时施加的力最大(弹簧的电阻不计)。该握力计测量范围为0~300N,电路中电流变化范围0.1~0.6A.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握力300N时电路中电流为0.6A 
B.握力计工作电路的电源电压为3V 
C.R1连入电路阻值变化范围0﹣30Ω 
D.R2消耗的最小功率为0.5W考点:分析电路,应用欧姆定律和电功率计算U = 3VR1=?解析:当F=0时,R1=0 ,电路为R2的最简电路, I最大=0.6AU =?当F=300N时,R1连入电路阻值最大 ,电路为R1和R2的串联电路, I最小=0.1A课标要求:
1.理解欧姆定律。
2.理解电功率。试题特点:
这是一道动态电路题。试题选材为学生熟悉的握力计,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析电路,应用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解答。
重点知识重点考,紧扣课标要求,同时体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真正体会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常规中体现不平常 ,有特色,解题有成就感。教学启示:掌握两种形式的电路分析规律 年轻人不小心将酒店的地毯烧了三个小洞,退房时服务员说根据酒店规定,每个洞要赔偿100元。年轻人:确定是一个洞100元吗?服务员:是。年轻人点燃烟头将三个小洞烧成一大洞。
考核标准在哪里,人们的行动就在哪里。考改引领课改
减轻教师、学生的课业负担
给师生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试题好不好——学生29.(2015?山西)英国物理学家    做了大量的实验,于1840年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其计算公式是     ,这一发现发展了电热学理论,为电热应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考点:物理学史特点:考查物理学史,呈现形式简洁,表述严谨(0.64)
以最恰当的形式、最恰当的位置呈现,不仅考查物理学史,同时传播物理文化。教学启示:物理学史专题 什么人、什么时间、干了什么事、研究出什么成果、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什么意义。例: 德国物理学家 ▲ 经过十年不懈的努力,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概括为数学表达式:I=U/R。为了纪念他的杰出贡献,人们将他的名字命名为 ▲ 的单位。 什么人、什么时间、干了什么事、研究出什么成果、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什么意义。简介: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成就:“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观点。
斜面理想实验:
结论:假如平面足够光滑(完全没有摩擦力),小球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名言:“追求科学,需要有特殊的勇敢,思考是人类最大的快乐。”《2016年山西中考课标是唯一标准》P132-13430.(2015?山西)如图所示是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的现象,通过现象可以判定水      (选填“正在”或“没有”)沸腾;杯口冒出“白气”,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考点:水的沸腾实验、物态变化解析: 气泡从下往上逐渐变大,判断水正在沸腾;烧杯中的水沸腾成为水蒸气向上运动,烧杯上方空气温度较低,这些水蒸气遇冷液化产生小水滴,形成“白气”。
特点:实验探究题。课标要求:
1.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2.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3. 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复习内容:
1、温度值和温度计
2、六种物态变化
3、实验:固体熔化和水的沸腾32.(2015?山西)小明观看了中国运动员在索契冬奥会自由式滑雪比赛中获得银牌的全过程.比赛中运动员从雪山顶峰风驰电掣般下滑,她的   能转化为动能。小明查阅资料,还发现滑雪速度快的另一个原因:滑雪运动中,当滑雪板压在雪上时会把雪内的空气压挤出来,在滑雪板与雪地间形成了一个暂时的“气垫”,从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雪地对滑雪板的摩擦。
考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解析: (1)滑雪者从雪山顶峰向下运动过程中,高度减小,所以重力势能减少,速度变大,所以动能增加,这一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2)滑雪板可以轻易在雪地上滑行,是因为滑雪板与雪地之间形成气垫,相当于采用了使接触面相分离的方法,减小了滑雪板与雪地的摩擦。课标要求:
1. 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了解摩擦力。试题特点:
1.试题情境鲜活,注重基础,难度适当,活而不难。
2.联系社会热点,体现物理方法。以索契冬奥会自由式滑雪比赛为背景,体现了体育运动中的物理学,属于学科相互渗透的范例,体现了课标“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的理念。辨识物理知识与物理现象的对应关系,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33.(2015?山西)如图所示是现在家庭常用的电子式电能表表盘,表盘上标有3200imp/(kW?h),表示每消耗1kW?h的电能,指示灯闪烁3200次.小明将某家用电器单独接在该电能表上正常工作6min,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了320次.该家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是    W,则这个家用电器可能是   (选填“电热水壶”、“台灯”或“电视机”)。考点:电能表—电能和电功率解析:
用电器消耗的电能:W= kW?h=0.1kW?h
用电器功率:P= = =1kW=1000W
因此该用电器是电热水器.课标要求:
1. 理解电功和电功率。
2. 知道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试题特点:
1.紧扣课标,重点知识重点考,试题起点高落点低。
2.挖掘教材资源,联系生活实际。34.(2015?山西)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考点:平面镜成像特点解析: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虚像;
作出两个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是解题的关键,然后虚线连接像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课标要求: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试题特点:
用图像来描述物理规律,直观简洁。 考查物理规律及规范作图。(常见题)35.(2015?山西)
阅读上述小资料,请你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给小组其他同学解释“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所包含的物理道理。考点:惯性 力的作用效果解析:
因为锤头与柄原来都向下运动,锤柄撞在板凳上时受到阻力作用,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由运动变为静止,而锤头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继续向下运动,这样反复几次,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了。课标要求:
1.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试题特点:
1.试题的选材首先紧扣课标、突出重点,课标中的11个“认识”层次的要求都属于教学重点,在此题中用到了2个。
2.问题情境设置是教材内容截选,也是生活情景的再现,主要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述的科学性,同时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标理念。
3.题干设问方式就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倡导课堂上搭建一个能够展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成果以及学生个体和合作小组的学习信息的表达与交流的平台。实验探究题
1.光的反射—分析评估实验过程
2.测密度—器材使用和实验步骤
3.测电阻—综合性,表格设计
4.新情境—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
5.活动建议—自主学习展示,开放性36.(2015?山西)如图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
(1)要使入射光和其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你认为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  (选填“垂直”或“不垂直”).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反射.
(2)小明让一束光沿AO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OB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
(3)三次实验中,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由此小明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请你评估小明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考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解析:
(1)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则法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并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因此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必垂直;
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屏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2)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20°、30°、50°时,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20°、30°、50°,而70°,60°,40°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所以是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3)不合理.要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可以通过让纸板E与纸板F不在同一平面上来研究,应将纸板F沿法线方向折转,再次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通过对比得出结论。课标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 试题特点:
试题来源于教材,实验除了考查了基本操作技能之外,侧重考查了科学探究中“评估”这一环节,关注学生是否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结论记忆向注重探究过程的转移,以达到学习方式的转变 。
课标:“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复习内容: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7.(2015?山西)小明妈妈为家里自酿了很多红葡萄酒,小明想知道自酿葡萄酒的密度.于是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利用天平、量筒进行测量.他们的操作如下:
(1)将天平放在      上,游码拨至标尺左端      处,并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如图甲是小明测量过程中的情景,他的错误是      .纠正错误后,测得空烧杯的质量是41.6g.
(3)取适量的葡萄酒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葡萄酒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总质量为   g.
(4)将烧杯中的葡萄酒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葡萄酒的体积是  cm3.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葡萄酒的密度是  g/cm3.
(5)分析上述方法,测出葡萄酒的密度会偏  (选填“大”或“小”).
考点: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解析:
(1)把天平放到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
(2)由图甲可以看出,在测量的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这是错误的.
(3)用天平葡萄酒和烧杯的总质量时,砝码总质量是50g+20g+10g=80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1.6g,所以读数为80g+1.6g=81.6g.
(4)由甲图知,量筒的分度值为5ml,所以葡萄酒的体积为40ml,即为40cm3.又因为烧杯的质量为41.6g,所以葡萄酒的质量为81.6g﹣41.6g=40g.
葡萄酒的密度为:ρ=m/V = =1g/cm3,
(5)当将烧杯中的葡萄酒倒入量筒中时,烧杯壁上会附着着一定量的葡萄酒,从而使体积测量的数值偏小,这样得出的密度值就偏大.课标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试题特点:
试题重点考查了科学探究中“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和“分析与论证”环节,仪器的使用、读数、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分析实验过程分析误差。
课标:“会使用简单仪器进行实验;能按要求进行操作;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试题考查了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及读数,同时考查了有关密度的计算和误差分析,是一道经典的实验题。
旨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重点实验的探究过程,而不是一味研究做深挖和拓展的训练题。38.(2015?山西)在“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中:
(1)如图是小明连接的部分实物图,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助小明将图中的实物连接完整。
(2)同桌的小红连接电路,刚连接完最后一根导线,电压表、电流表都有示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请你为实验需要测量和计算的物理量,画出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利用该实验电路还可以进行的实验有      .
考点:伏安法测电阻课标要求:理解欧姆定律。解析:
(1)滑动变阻器与待测电阻串联,电压表与待测电阻并联,连接电路时注意滑动变阻器的接法,电压表要选择合适量程;
(2)连接电路时应断开开关,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置于最大阻值处,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连接电路时存在的问题;
(3)“测量和计算的物理量”—需要测量电压和电流,需要计算电阻和平均值;
(4)该实验电路可以测出灯的电压与电流,由P=UI可以求出电阻的功率.试题特点:
电学实验高度整合,考查了电路的连接、电表和滑变的正确使用、欧姆定律的应用、简单电路的辨析、表格设计、最后一问开放性设问,为这一重点实验做了很好的延伸,考查学生应用电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设计表格是一个难点,侧重考查了科学探究中“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环节。体现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为了降低难度,试题用“请你为实验需要测量和计算的物理量,设计…”这样的表述做了明确的提示,落实课程目标。
试题旨在引导教学中要关注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不要把重点实验演化成难点实验,注重细节,关注过程。39.(2015?山西)大课间活动,男女同学分组进行篮球投篮比赛,小明发现男、女组的篮球落地后都会反弹,但反弹的高度却不同.篮球由静止开始下落,反弹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三人行”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不同猜想.
猜想l: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篮球的型号有关
猜想2: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3: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地面的材料有关
于是,小组同学们用两只充气的#7(标准男子)、#6(标准女子)篮球及刻度尺,在水泥地面和木质地板上进行了实验.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你参与到研究性学习小组中,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1)要验证猜想2,需要选用实验序号为    的两组数据进行分析.
(2)分析四组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是:篮球反弹的高度与下落高度和
      有关,与      无关.
考点:控制变量法解析:
(1)要探究篮球反弹的高度与下落高度的关系,就要保证地面材料和篮球型号相同,让下落高度不同,2和3符合题意;
(2)通过分析1和2可知,在篮球型号、下落高度一定时,地面材料不同,篮球的反弹高度是不同的,说明篮球的反弹高度与地面材料有关;
通过分析2和3可知,在篮球型号、地面材料一定时,下落高度越大,篮球的反弹高度越大,说明篮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有关;
通过分析1和4可知,在地面材料、下落高度一定时,篮球型号不同,篮球的反弹高度是相同的,说明篮球的反弹高度与篮球型号无关.
由以上分析可得:篮球反弹的高度与下落高度和地面材料有关,与球的型号无关.试题特点:
试题通过分析大课间活动中的物理问题,以展示课外学习小组的研究成果。重点考查了科学探究中 “分析与论证”环节,体现了探究性和自主性。
课标:“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归类及比较。”
本题考查了学生使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的能力,考查了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发现物理规律并应用的能力。每年中考都会有一个课外实验,要求使用我们所学过的实验方法来探究、分析。40.(2015?山西)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请你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一个实验,对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其中一个因素进行探究,并完成下列自主学习活动报告,在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
(1)写出你选用的物品:      .
(2)简述实验过程及现象:      .
(3)得到的结论:      .
 
考点:活动建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析:
影响蒸发的因素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实验中运用控制变量法,要探究与液体温度的关系,保持液体表面积和空气流速相同,液体温度不同;要探究与空气流速的关系,保持液体表面积和温度相同,改变空气流速;要探究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保持液体温度和液面的空气流速相同,液体表面积不同,设计实验时,注意变量的控制.
(1)两个相同的碗、保鲜膜、水、勺子;
(2)在两个相同的碗中用勺子加入等质量的水,把其中一个碗用保鲜膜封住口,并将两个碗放在通风的过道里,过一段时间后,比较两个碗中水量的变化.
现象:观察到没有封口的碗里水变干,而封口的碗里仍有水;
(3)在水的温度和表面积相同时,水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水蒸发越快.课标要求:
1.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2.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3.经历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过程;
4.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物理《课标》中的活动建议的内容大致分为五大类:
阅读观察类、调查类、设计类、制作类、研究讨论类。
试题特点:
试题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以“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为背景,重点考查了课标“活动建议”的要求。考查学生选择器材的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同时还考查学生运用物理学思想方法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及准确表达实验结论的能力。
试题开放、灵活,呈现形式简洁,目标明确,集开放性与探究性于一体,不仅条件开放,过程和结论也开放。为学生的答题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拓展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和学习空间。
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能选择较好的切入点阐述自己的观点。试题同时考查了学生科学的表达能力。
旨在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用于探究物理学规律。 “表达、交流、共享”的试题,引领新课堂教学走向“自主学习、合作构建”。物理《课标》中的活动建议的内容大致分为五大类:阅读、观察类:
(1)观看介绍物质微观世界的科普录像资料。
(2)观看有关人类探索宇宙的科普音像资料。
(3)观察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说明这些现象表现出的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4)学读汽车、摩托车上的速度表。
(5)会看《旅客列车时刻表》。
(6)阅读说明书,学习使用投影仪或照相机。
(7)学读家用电能表,通过电能表计算电费。调查类:
(1)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并对当地水资源的利用提出自己的见解。
(2)调查当地农田灌溉的主要方式,了解节水灌溉技术。
(3)调查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用品,了解它们应用了物质的哪些物理属性。
(4)查阅、收集有关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5)从图书馆、互联网上收集有关新材料研究和开发的信息,写一篇小论文。
(6)参观生产某种材料(如建材)的工厂,调查生产这些材料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提出治理的设想。设计类:
(l)测量一些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种方案,测量酱油、食用油、醋、盐、塑料制品、肥皂、牛奶等物品的密度。
(2)利用常用物品设计实验,说明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
(3)利用脉搏和步长,估测走路的平均速度。
(4)调查学校和家庭的用水状况,设计一个学校或家庭的节水方案。制作类:
(1)用弹簧或橡皮筋制作简易测力计。
(2)用饮料软管制作喷雾器。
(3)用凸透镜制作简易望远镜,并用其观察远处景物。
(4)利用磁铁和缝衣针制作指南针,验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
(5)用电磁继电器制作一个简易自动装置。研究讨论类:
(1)研究动圈式扬声器是否可以作为动圈式话筒使用。
(2)讨论大阳能在地球上是怎样转化成各种形式的能的。
(3)讨论和分析简单的永动机设计方案,说明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
(4)收集资料,举办小型报告会,讨论能源的利用带来的环境影响,如大气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等,探讨应采取的对策。
(5)从炊事、取暖、交通等方面对当地燃料结构近年来的变化作调查研究,从经济、环保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讨论。
(6)调查当地近年来人均使用电能的变化,讨论它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
(7)查阅资料或访问农机、汽车维修等专业人员,了解内燃机中燃料释放热量的去向,讨论提高效率的可能途径。《2016年山西中考课标是唯一标准》P138
《物理高分突破》41.(2015?山西)空气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治理污染,人人有责,节能减排,从我做起.如图是小明家购置的新型能源轿车.假期全家驾车从太原到西安游玩,爱钻研的小明不仅收集了如表所示的相关数据,并且还记录了轿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90km所用时间为1h.求:
(1)轿车(空载)停放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g取10N/kg);
(2)轿车在1h内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考点:重力、压强、功、功率的计算.
课标:了解 理解 认识 知道解:(1)轿车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
F=G=mg=1050kg×10N/kg=1.05×104N
对地面的压强:
p= = =7×104Pa
(2)匀速行驶1h牵引力所做的功:
W=Fs=2000N×9×104m=1.8×108J
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P= = =5×104W试题特点:
试题联系社会热点,空气污染、节能减排到新型能源轿车这一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科技进步和发展,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试题选择的参数客观真实。已知条件直观,表述严密,无歧义,数据的计算难度小,计算结果简单。42.(2015?山西)几千年来中国的厨艺最讲究的就是“火候”二字.现在市面上流行如图1所示的新型电饭锅,采用了“聪明火”技术,电脑智能控温、控压,智能化控制食物在不同时间段的温度,以得到最佳的口感和营养,其简化电路如图2甲所示.R1和R2均为电热丝,S是自动控制开关.把电饭锅接入220V的电路中,用电饭锅的“聪明火”煮米饭,电饭锅工作时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乙所示.
(1)求电热丝R2的阻值(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这个电饭锅在0﹣15min把质量为1.1kg的米饭由20℃加热到100℃,求电饭锅在这段时间内加热的效率[c米饭=4.2×103J/(kg?℃)].
 
考点:欧姆定律,电功、热量、热效率的综合计算解:(1)当开关S闭合时,R1短路,R2单独工作,电路中电阻最小处于加热状态,由图乙可知此时的电流为I=3A,
由I=U/R得:R2=U/I = ≈73.3Ω;
(2)米饭吸收的热量为:Q=cm△t=4.2×103J/(kg?℃)×1.1kg×(100℃﹣20℃)=3.696×105J
0~15min消耗的电能为:
W=W1+W2=UI1t1+UI2t2=220V×3A×10×60s+220V×2A×5×60s=5.28×105J
电饭锅的加热效率为:
η= ×100%= ×100%=70%.R=U/I——理解
Q=cm△t ——了解
W=UIt——电功
?=Q/W——认识试题特点:
试题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图文并茂信息灵动,突出从图表、文段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突出在规律形成过程中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和方法的考察。 整份试题内容科学,表述严谨,问题简洁,没有歧义,语言规范,图形清楚,专业术语准确,逐题字斟句酌,确保命题科学严谨,符合学生认知。试题对课标教材的把握精准,和中考研讨会精神契合。 对难易度把握极好。前面试题减少学生理解新情境的数量,从而有效降低试题的难度;采用课本的素材和图片,引导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教材的使用和研究;选择熟悉实验,考查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深度思考与分析;后面新情境试题,考查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应用和迁移;常规题,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深入理解。 通过试题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设置,和简明、规范的表达,力图让试题呈现给学生以熟悉感和亲切感,使学生见题不生疏、读题很亲切、读中感兴趣、读后想作答、解答很快乐。力争让学生考出自己的最佳真实水平和能力。舒 服
不刁难学生,不为难老师
学什么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怎么教就怎么考关注课标—让基础教学有法可依关注细节—让学生会表达善分享关注过程—让学生能自主愿实践 2015年的中考物理试题命制中,特别注意到了对教学回归的具体化,目的是引导初中物理教学切实做到教学的“五个回归” ——回归基础、回归教材、回归生活、回归实验、回归过程。
1. 回归基础,突出对物理核心主干内容的考查。
避免考偏、考难,从建构、理解知识中“教” ,从过程体验、理解领悟中“学”,有利于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2.回归教材,重视教材本身资源的充分利用。
这次命题大多从教材入手,源于教材改编;试题不仅取材于教材正文,还取材于教材图片、想想做做、演示实验及探究实验等,还取材于教材的“动手动脑学物理”、“科学世界”、“STS”等。有利于教师对教材本身的钻研、挖掘和把握以及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领悟。
3.回归生活,关注科技,引导初中物理教学重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和“关注科技发展”的理念。
4.回归实验,引导初中物理教学还原物理本质。
5.回归过程,引导初中物理的探究学习。
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对我专业成长的帮助和引领!
感谢一路走来,所有关心、支持和陪伴我的同事、亲人和朋友!
谢 谢 大 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