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游褒禅山记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4 23:1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游褒禅山记
教案
课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结合语境重点弄清几个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如“其”“于”“以”把梳理文章思路、理解叙述议论表达方式的结合等内容与熟读、背诵结合起来
重点
掌握重点字词理清思路
难点
体会作者由事说理、循理布事的写法
教法
读讲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个案调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记”是一种文体,可说明、议论、描写、叙述《游褒禅山记》是游褒禅山后所记,所以它是一篇游记21世纪教育网
导入新课:在初中,我们学过《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指游记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就来学习这篇文章。二、通读全文1、.基础积累(1)读准句读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2)正音无物以相(xiàng)之何可胜(shēng)道也哉长乐王回深父(fǔ)2、信息筛选1.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例如《醉翁亭记》末段“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二语便是该文的主旨试参照此例说说本文的主旨可用哪一句话来概括是游洞,他的主要感受是缘此而生) 明确:讨论后应确定,“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一句是全文主旨的概括
1.作家作品(1)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卒谥文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在政治上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守旧,客观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曾发下誓言:“我执政一日,新法便推行一日”后因保守派反对失败,退居江宁,封舒国公,旋改封荆,也称荆国公,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博古好问,不迷信古人,主张为文要有“补于世”,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文思想同政治主张是一致的著作收入《临川先生文集》
教学过程




个案调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作者说“不能至”是指什么说的?这本来是件“有悔”的事,为什么作者又说“可以无悔”呢?“尽吾志”是什么意思? 明确:①不能至洞的深处,不能见“非常之观”②因为已经“尽吾志”了③为实现自己的愿望作最大的努力3.“尽吾志”这句话跟前段记游中哪句话是前后照应的?“极夫游之乐”是指什么说的?为什么到了洞之深处才能“极夫游之乐”呢?你们能不能从毛主席诗词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作者的这个意思呢?再说作者的“悔”——这“悔”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确: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②至洞之深处③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可以看出,再看下文“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也表现了这样的意思④“无限风光在险峰”⑤“随之”;“随之”,就是放弃自己的意愿,不作最大努力而屈从别人,这正是本句的要害能力提升
试以华山洞作为参照物,根据文中的方位,画出虚拟示意图
  明确:禅院在距华山洞五里的西面,因为华山洞“距其院东五里”;仆碑在华山洞西面百余步的地方,因为仆碑是作者从禅院东去华山洞的路上看见的;前洞就是华山洞,前洞的“前”是相对于后洞的“后”而言的;后洞在华山洞北面五六里的地方,因为华山洞在“华山之阳”,“由山以上”则是北面了菩萨蛮王安石
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今日是何朝?看余度石桥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一两声
分析鉴赏
翻译第三段,并具体分析 明确:(1)重点句子和词语:①“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人之观于天地”意思就是“古人观察天地”“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于”,这里表示观察的对象,译成现代汉语时可省略
板书
记叙(议论的基础)——山院洞碑议论(记叙的深化)——尽志无悔
作业
1.作者游褒禅山,介绍褒禅山的由来引出慧空禅院,又引出要游华山洞,可写那些仆碑以及仆碑上的文字好似可有可无,好像作者的闲笔,是不是应该删去呢?
教后札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