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第18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技术名人坊1:祖冲之名人小档案: 时代:职业:简历:早年因战乱迁居江南。
先后在南朝宋、齐任官职。籍贯: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南朝(公元429-500年)数学家、天文学家入选名人坊的理由:“祖率”名人坊1:祖冲之名人小档案: 时代:职业:简历:早年因战乱迁居江南。
先后在南朝宋、齐任官职。籍贯: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南朝(公元429-500年)主要成就: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小时候背《论语》两个月竟然只背了十多行,气得父亲直打骂。但父亲也发现当小冲之和他一起在书房推测星象时,思维十分活跃,还翻遍家里所有天文历书。当时研究天文很有成就的官员何承天问:“ 小兄弟,天文这东西研究起来很辛苦,又升不了官,也发不了财,你为什么要钻研它?”祖冲之大声回答道:“我不求升官发财,只想弄清楚天地的奥密。” 为了求圆周率,他学习并创新前人的 “割圆术”,运用的是古老又繁琐的算筹(那时还没有算盘)。推算圆的内接正3072边形时,圆周率的值才3.1416,一直算到正24576边形面积时,才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值,而这是从把正六边形的边长计算到小数后28672位开始做起的。相关链接名人故事兴趣;创新;
淡泊名利;追求 真理;
吸收前人成果;
刻苦钻研;坚韧不拔成功原因: 祖冲之(429-500年),字文远,我国古代南北朝时代南朝杰出的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方面都有巨大贡献。为纪念祖冲之,我国紫金山天文台已将该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他的彩色大理石雕像镶嵌在莫斯科大学“世界大科学家陈列”走廊上,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名人坊2:贾思勰名人小档案:农学家时代:职业:简历:任北魏高阳郡太守;
经营过农牧业生产。籍贯: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 主要成就:北魏入选名人坊的理由:名人坊2:贾思勰“农业百科全书”走近名著:介绍了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齐民:平民百姓名人坊2:贾思勰总结了生产经验资料贾思勰著《齐民要术》的目的:
“治国之本,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贾思勰)
他著书的目的是在劝导政府和官吏重视农业生产,为 “平民”谋求“资生之业”,让人民安居乐业,使国家强盛起来的强烈愿望。 资料《齐民要术》反映了中国古代丰富的生物学知识。19世纪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在他的《物种起源》名著中曾提到:“我看到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清楚记载着选择原理。”这里说的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即指《齐民要术》。
此书更于北宋天圣年间被官刊颁发给劝农使者,以指导农业生产。而早在唐末时,此书已传入日本。现今世界上已有多种译本出版,并有不少研究此书的著作。 贾思勰主张济世救民,关心百姓疾苦,重视农业。曾经做过高阳郡太守等官职,并因此到过许多地方。他每到一处,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并虚心向一些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农请教, 从而积累了许多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他不但吸收书本中的精华,同时还亲自参加农业劳动,积极向群众学习,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从而获得了大量确切的第一手资料。他非常重视吸收前人的经验。在《齐民要术》中, 他引用的古书有一百五六十种。历经从534—544年约10年的努力完成《齐民要术》。相关链接名人片段成功原因:名人坊2:贾思勰以民为本;注重实践;善于学习和吸收他人和前人成果《水经注》名人坊3:郦道元时代:简历:长年为官,爱好游历;
注重实地考察,著述颇丰。籍贯:范阳涿鹿(今河北省涿县)主要成就:名人小档案:北魏(约466—527)职业:散 文 家地理学家入选名人坊理由:名人坊3:郦道元走近名著:内容:名人坊3:郦道元《水经注》:《水经》的注解资料《水经注》记述大小河流1252条,共30多万字。《水经注》以水道为纲,详细记叙了所经地区山岳、丘陵、破泽位置、关塞亭障、城邑兴废沿革,以及土壤、植被、气候、水文,兼及历史事件、人物、风俗民情,甚至神话传说,内容极其丰富,是6世纪前我国最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即使在今天,《水经注》仍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侯仁之教授曾利用它复原了北京周围古代水利工程,研究了毛乌素沙漠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运用它来研究古代水道变迁,湖泊湮废、地下水开发、海岸变迁、城市规划、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等等诸多课题。 资料知识性强的专著往往忽略了文学性、可读性,但《水经注》的文字却生动流畅,绘声绘色。或用白描,或施浓彩、疏落有致,都能创造出各自不同的意境。文章清丽隽永,充满诗情画意。
《水经注》中的词汇生动传神,丰富多彩。仅就描写的瀑布来说,所用的词汇就有:泷、洪、悬流、悬水、悬涛、悬泉、悬涧、悬波、颓波、飞清等,真是变化无穷。
《水经注》开创了山水游记的先河,对后代的影响很大。唐代李白、杜甫的诗篇里,都可以看到〈水经注〉的影子。唐代山水名家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脍炙人口的名作,但一些评论者指出这是受了《水经注》的影响和启示,可见《水经注》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水经注》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相关链接名人点滴郦道元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做官后,就到各地游历。他一生对我国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跋涉郊野,寻访古迹,追溯河流的源头,走访乡老,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方言和传说,掌握了大量关于地理情况的原始资料。为了写《水经注》,他阅读有关书籍达400多种,查阅了所有地图,尤其是有关地理记述的书籍,他几乎都读遍。研究了大量文物资料,还亲自到实地考察,核实书上的记载。《水经》原来记载的大小河流有137条,1万多字,经过郦道元注释以后,大小河流增加到1252条,共30多万字,比原著增加20倍。由于《水经注》在中国科学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价值,历代许多学者专门对它进行研究,形成一门“郦学”。 成功原因:名人坊3:郦道元兴趣; 创新;
刻苦钻研;
亲自实践;
吸收前人成果;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就简表祖冲之南朝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比欧洲早1千年
贾思勰北魏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郦道元北魏著《水经注》
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专著理一理:以史为鉴当代青少年从古代这些优秀科学家身上学习继承哪些优良品质?启示刻苦钻研
不畏艰难
勇于创新
潜心学习
虚心求教
善于吸取他人的长处